学科分类
/ 5
8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特点和成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8月~2017年8月接收的肝硬化患者12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肝硬化患者中,肝硬化并胆囊结石32例(25.4%),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29~78岁,其中年龄>60岁27例,年龄<60岁5例;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中,单纯胆囊结石20例(62.5%),胆囊联合胆管结石12例(37.5%);症状不明显15例(46.9%),临床症状显著的主要表现为上腹部隐痛或胀痛、肝部不适、厌烦油腻食物17例(53.1%)。94例单纯肝硬化患者,肝门静脉内径(12.41±2.46)mm、胆囊壁厚度(3.84±1.31)mm、血浆白蛋白(42.45±8.24)g/L,32例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肝门静脉内径(14.29±2.13)mm、胆囊壁厚度(5.28±1.73)mm、血浆白蛋白(36.12±7.23)g/L,单纯肝硬化患者肝门静脉内径、胆囊壁厚度、血浆白蛋白水平与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有效治疗后,单纯肝硬化患者死亡2例(2.1%),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死亡5例(15.6%),单纯肝硬化患者死亡率低于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并胆囊结石有着较高的发病率,临床症状不具有典型性,与患者年龄、胆囊壁厚度、肝门静脉内径、血浆白蛋白水平相关,加强肝硬化并胆囊结石诊断,及时治疗。

  • 标签: 肝硬化 胆囊结石 临床特点 成因
  • 简介:目的了解坑道内环境变化及其成因与危害性,为坑道内环境的科学管理提供指导意见。方法坑道内空气质量检测包括微小气候。化学和微生物学指标;坑道内水库储水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85)检测,包括感官性状,化学,毒理和微生物。结果半封闭式坑道的通道和房间,通风式坑道房间的空气与对照组比较,微生物明显增高。储水的化学和毒理学指标基本符合卫生标准。57.1%的水面生长有真菌斑膜。真菌污染较普遍。结论坑道通风状况及内部清洁度是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原因,坑道空气中的大量真菌是储水的主要污染源;空气中微生物大量增加对进驻人员身体健康及物资储备将构成危害。

  • 标签: 军事坑道 环境质量 成因 危害 储水污染 空气污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重症哮喘患者40例进行研究讨论,对其采取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没有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效果较为满意。结论对于重症哮喘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以增强疗效,为患者的情急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可以在今后的治疗护理中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 重症哮喘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并总结其防控措施。方法通过调查、检测及分析等方式对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及防控措施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经过调查发现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职业病危害主要包括化学毒物、噪声、电焊弧光、X射线、粉尘、高温、振动等;汽车灯具总成表面处理工作所涉及到的甲醇、甲苯浓度大于职业接触限定值;汽车转向或悬挂系统焊接工作所涉及到的电焊烟尘、二氧化锰大于职业接触限定值;汽车轮圈制造工作、汽车转向或悬挂系统制造工作所产生的噪声大于职业接触限定值,其他职业危害因素均小于职业基础限定值。结论针对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注塑、喷涂或涂布、铸造、发泡、焊接、探伤等岗位是职业病危害控制的关键,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防控,减轻对从业人员健康的影响。

  • 标签: 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 职业病危害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医疗设备被用于临床的诊治,占医院固定资产的比重非常大,给医院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是与此同时,设备厂家以知识产权保护为由,对技术资料进行保密以及维修技术人员的缺失等加大了临床医疗设备的维修难度,造成维修成本过高等问题。

  • 标签: 临床医疗设备 维修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抽取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55例,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不同组别湿化效果、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湿化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服务质量、仪容仪表、健康教育、护理技术、工作态度、总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提升湿化效果与护理质量。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道湿化 湿化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通过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治疗组采取无创正压通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作者,刘林东,邮编655000,无需修改。气,对照组采取有创正压通气。治疗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5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2.85%,对比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42%,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29%,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组优于观察组。结论机械通气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临床价值,总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急诊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对计划镇静镇痛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在我院ICU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镇静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计划镇静方式,对比两组患者镇静药物用量、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镇静药物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计划镇静镇痛能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镇静药物用量,应在临床得到推广。

  • 标签: 机械通气 计划镇静镇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6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2d后血氧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实验组,血氧分压(PaO2)低于实验组,且护理期间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死等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改善患儿呼吸衰竭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综合护理 新生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气末正压(PEEP)值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8年2年应用呼气末正压技术(PEEP)抢救ARDS的患者60例,并重点分析了不同的PEEP范围对预后的影响。结果不同范围的PEEP值抢救ARDS其病死率不同,以10~15cmH2OPEEP抢救成功率最高,病死率仅12%。结论选择适当的呼气末正压可以大大降低ARDS患者的病死率。

  • 标签: 呼气末正压值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7月ICU机械通气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循证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对ICU机械通气护理满意度;机械通气平均时间、ICU住院平均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谵妄发生率。结果循证组患者对ICU机械通气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循证组机械通气平均时间、ICU住院平均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循证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谵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谵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平均时间、ICU住院平均时间,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机械通气患者 循证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程序化镇痛镇静方法在 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的效果。 方法 运用随机分组法,将入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ICU的 10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 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镇痛、镇静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由镇痛镇静控制小组确定镇痛镇静目标:镇静目标 RASS: -2 ~ +1分,镇痛目标:神志不清患 BPS: <3分,清醒患者 NRS <4分,每 2小时对患者行 RASS评分及疼痛评分评估,并调整药物剂量,晨间唤醒。 结果 观察组患者 ICU住院总天数、气管插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 PSA可以更好地达到镇痛镇静的目的,并防止过量使用镇痛镇静剂,减少病人痛苦,减少住院时间,优化患者就医体验。

  • 标签: 机械通气 程序化 镇痛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胸行食管胃超胸顶机械吻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31例应用经胸行食管胃超胸顶机械吻合术治疗的患者,病例选取时间为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两组患者均使用国产吻合器经胸行食管胃超胸顶机械吻合术来进行临床治疗。结果所有患者中,仅有2例发生胸腔积液,1例发生肺部感染,所有患者均全部痊愈出院。出院后的患者无相关并发症出现,患者身体情况明显改善。结论经胸行食管胃超胸顶机械吻合术的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较好,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缓解和康复,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 标签: 食管癌 食管癌切除术 机械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接收的6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在家属同意的前提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aO2、SaO2、PaCO2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PaO2、SaO2、PaCO2指标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合并症发生率为11.76%,观察组合并症发生率为26.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相对较好,但合并症发生率较高,临床中应根据新生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衰竭 常频机械通气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按照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机械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0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02)、收缩压(SBP)、呼吸频率(R)及心率(HR)等等旨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a02、PaC02、SaO2、SBP、呼吸频率及心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可作为急诊抢救的优选方案。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性左心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包括祛痰、平喘、供氧等,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运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为6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PaO2水平明显上升,PaCO2、HR、IL-8、IL-17等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无创机械通气有着良好的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与炎症因子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重症哮喘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动脉闭塞病人的护理措施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出本科室收治的64例急性大脑动脉闭塞病人,均行机械取栓术治疗,按照围手术期护理模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均为32例,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综合组实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常规组的总有效率是81.25%,综合组是93.75%,综合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病人护理后的ADL、FMA评分,综合组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动脉闭塞病人的综合护理实行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增强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值得推荐。

  • 标签: 机械取栓术 急性大脑动脉闭塞 护理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脑干出血患者早期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配合针对性护理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脑干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40例脑干出血患者均采用早期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配合针对性护理,观察这40例脑干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这40例脑干出血患者的治疗有效患者为16例(包括6例痊愈患者和10例病情好转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40.0%;死亡患者为11例,死亡率为27.5%。这表明对高干出血患者采用期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配合针对性护理可以有效提供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死亡率,效果显著。

  • 标签: 脑干出血 机械通气 综合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接受PICC置管术患者资料100例,根据随机法对所选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湿热敷,研究组患者提高健康教育、局部湿热敷、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产生静脉炎的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中针对接受PICC置管术治疗患者,在护理工作中提高健康教育、完善术前准备工作、湿热敷可以显著预防静脉炎的出现,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给予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PICC置管术 机械性静脉炎 预防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