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经深圳市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是全国首部地方性医疗基本法规。本文通过对卫生监督行政执法中发现的一宗深圳民营医疗机构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诊疗活动的案件进行分析探讨,介绍了案件简介、非卫生技术人员和非医师的认定、法律适用、争议要点、经验与思考等内容,从实际案例出发,分析在《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施行后该如何对医疗机构使用非卫生技术人员和非卫生技术人员予以行政处罚,为卫生监督部门打击非法行医提供思路。

  • 标签: 卫生监督 深圳经济特区医疗条例 医疗机构 非卫生技术人员 处罚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细节管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9月到2017年6月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6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名。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接受细节管理,对比两组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结果对于两组工作人员对管理的满意度,对照组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为70%,观察组工作人员的满意度为96.67%,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中进行细节管理,能够是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满意度提升,有着很好地应用效果和价值。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细节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ICU中证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ICU重症患者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护理后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心理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重症护理中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ICU重症护理 心理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细节管理对静配中心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3月本院静配中心实行细节管理时划分为研究组,选择2016年3月-2016年9月未实施细节管理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的管理模式,研究组行细节管理。对比两组管理质量。结果研究组调配评分为(68.2±3.1)分,发放评分为(65.6±2.5)分,管理评分为(66.1±1.9)分。对照组调配评分为(89.9±2.6)分,发放评分为(88.3±3.0)分,管理评分为(97.5±2.2)分。数据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6.67%,对照组为70.00%,数据对比P<0.05。结论通过细节管理,可以提升静配中心的管理质量,且可以提升相关科室的满意度。

  • 标签: 细节管理 静配中心 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静脉配制中心运行初期的差错及出现原因,为提高医院静脉配制中心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借鉴和帮助。方法针对我院静脉配制中心于2016年2月~8月期间运行初期阶段的差错事件进行统计,对差错事件类型进行整理,分析差错事件出现的原因,并总结应对措施。2016年9月开始实施差错事件应对措施,对2016年9月~2017年3月阶段内的差错事件进行统计,比较两个阶段内静脉配制中心运行差错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016年2月~8月,静脉配制中心的差错事件共发生25起,包括3起外部差错事件、22起内部差错事件,差错出现原因主要包括医师、护士、药师这3个方面;2016年9月~2017年3月,静脉配制中心的差错事件共发生7起,较2016年2月~8月同比降低72个百分点,均为内部差错事件,无外部差错事件。结论针对静脉配制中心运行初期差错事件进行分析,实施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可有效减少静脉配制中心的差错事件,有利于提高静脉配制中心的工作质量,维持静脉配制中心的正常运行。

  • 标签: 静脉配制中心 运行初期 差错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68例老年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32)和心理组(n=36),对照组患者予以老年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心理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7.5%低于心理组护理满意度9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结果显示,心理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心理护理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能有效的缓解其焦虑、抑郁等不量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心理护理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对院感控制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不同时间段分别采用不同管理模式,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观察组(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对比2组医疗器械清洗率及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医疗器械清洗率为100.0%,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观察组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医院感染事件发生率数据为(1.00%),优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情况,P<0.05。结论通过对院内实施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事件发生率,且还能提高医疗器械清洗率,值得应用。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 院感控制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应激策略在慢性盆腔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收治的4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护理,予以观察组心理应激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指数、心理指数及感性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8%,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心理应激策略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的疗效,优势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心理应激策略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及实施效果,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相关资料及22名工作人员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管理,选用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相关资料及22名工作人员作为观察组,实施集中式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消毒质量评分、工作人员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消毒质量评分、工作人员满意度评分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明显更高,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及实施效果非常显著,消毒供应中心的消毒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减轻了工作人员的负担,提高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集中式管理 实施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人员职业安全危险因素分析,并探讨职业风险防护对策。方法通过分析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实际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并制定且贯彻规范化的预防策略。结果采取针对性的职业风险防护对策进行干预后,可促进职业危害因素对护理人员产生的危害明显减少。结论降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对保障护理人员身体健康、重视职业安全防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医院消毒供应室 职业风险防护 护理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情况及效果,为提高艾滋病检测率寻找新途径。方法选取2016.4~2017.5间于本疾控中心实施艾滋病检测咨询的人员共104名,将其设定为观察组,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同期选取自愿进行艾滋病咨询和检测的人员共104名,将其设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艾滋病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即(92.31%)>(46.15%),(P<0.05)。此外,观察组HIV阳性检测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即(16.67%)>(2.08%),(P<0.05)。结论疾控中心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能够有效提高艾滋病检出率,为疾病尽早干预和治疗提供保障作用。

  • 标签: 疾控中心 艾滋病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哮喘患儿中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近两年医院收治的90例哮喘患儿作为分析对象,入选对象应用掷币法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N=45)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N=45)给予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遵医行为和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患儿正确服药、按时复查、生活中避开诱发疾病因素等遵医行为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哮喘患儿中应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有效改善患儿的遵医行为,降低复发率,值得推广。

  • 标签: 哮喘患儿 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集中化管理的优势。方法将2010年至2011年期间未实施集中管理前(分散管理)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至2016年期间实施集中管理后的消毒供应中心作为观察组,每个月至少抽查3-5个待灭菌包内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比较两组的清洗消毒质量,评价两种模式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的目测合格率、放大镜检测合格率、蛋白检测合格率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采取集中管理更有助于提升医院内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质量,更有助于提高医疗安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手术器械 清洗消毒 集中化管理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对于医院重复使用器械起到消毒灭菌以及发放的作用,通过重复使用器械的清洁对感染进行控制。因此消毒供应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就成为临床工作的重点所在,本次我们针对PDCA循环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并做出相应综述。

  • 标签: PDCA循环 促进 消毒供应中心 持续质量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中心静脉导管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后相关感染发生情况。方法选取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360例行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两组,各180例,观察组为系统性护理干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在行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期间发生导管病原菌定植、穿刺部位、隧道、植入部位感染及CRBSI的发生情况,并将两组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ICU患者在行中心静脉导管治疗期间,观察组发生上述导管相关感染方面几率均低于对症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ICU行中心静脉导管治疗在临床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具有重要控制作用,能明显降低不良感染事件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系统性护理 相关性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不同卧位对患者中心静脉压(CVP)监测产生的影响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利用计算机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以及维普期刊网等途径,以“不同卧位”、“中心静脉压”、“影响”为关键词进行检索,针对所有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的6篇文献资料中,共涉及288例患者,分析结果显示30°半卧位和45°半卧位时所测量的CRP水平均与平卧位时测量的CVP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当尽量采取同一体位对患者的CVP进行监测,针对无法采取平卧位进行CVP监测的患者,应当采取其他体位对其进行CVP监测,避免频繁更换体位对患者的CVP监测结果产生影响。

  • 标签: 系统评价 卧位 中心静脉压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PDCA循环管理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我院自2016年1月开始在消毒供应中心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于实施前后1年时间里各抽取10000份灭菌器械进行清洁度达标率的对比,并各在临床科室抽取60名医护人员调查其对消毒供应中心服务的满意度对比。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器械的清洁度达标率98.46%明显高于实施前,且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对消毒供应中心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渗透于消毒供应中心医院感染控制中有助于提高消毒灭菌效果,更高质量、高效的为临床科室服务,值得推广。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消毒供应中心 消毒灭菌 清洁度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疾控中心卫生监测、检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方法对2016年12月~2017年2月我中心统计上报的54次存在质量问题的微生物检验、卫生监测事件相关资料作以回顾分析。结果卫生监督、检验工作存在质量问题与检验人员素质、设备配置、检验过程中违规操作、资质认证不规范等因素有关。结论疾控中心应提高对卫生监测与检验工作质量产生影响的相关因素的重视,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解决,保证卫生监督、检验结果准确,提高微生物检验质量与控制管理效果。

  • 标签: 疾控中心 卫生监督 微生物检验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路径在体检中心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年来行常规体检的人员共286例,其中观察组146例,采取健康体检路径,对照组140例,采取常规的体检方法,对比两组体检效率及护理质量情况。结果两组体检人员的体检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体检人员对护理质量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满意度、护理技术、服务态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临床应用中使用健康体检路径能有效提高体检效率,且显著提升了体检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水平及体检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是一种科学、有效值得推广普及的体检模式。

  • 标签: 健康体检路径 体检人员 体检效率 体检可信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初产妇,按照其自愿,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传统产科护理方式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进行治疗。对两组初产妇产后6周、3个月以及6个月的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等方面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初产妇产后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初产妇之间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初产妇产后6周、3个月以及6个月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初产妇之间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初产妇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产妇产后的抑郁状况,降低产妇产后的抑郁发生率,提升产妇产后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产科护理 护理过程 孕妇 抑郁症 产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