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6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和实验组30例。对照组在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2d后血氧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实验组,血氧分压(PaO2)低于实验组,且护理期间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死等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可有改善患儿呼吸衰竭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 标签: 机械通气 综合护理 新生儿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7年7月ICU机械通气患者100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循证组应用循证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对ICU机械通气护理满意度;机械通气平均时间、ICU住院平均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谵妄发生率。结果循证组患者对ICU机械通气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循证组机械通气平均时间、ICU住院平均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循证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谵妄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谵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平均时间、ICU住院平均时间,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ICU机械通气患者 循证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接收的68例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在家属同意的前提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PaO2、SaO2、PaCO2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PaO2、SaO2、PaCO2指标改善程度均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合并症发生率为11.76%,观察组合并症发生率为26.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效果相对较好,但合并症发生率较高,临床中应根据新生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新生儿 呼吸衰竭 常频机械通气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动脉闭塞病人的护理措施与临床效果。方法选出本科室收治的64例急性大脑动脉闭塞病人,均行机械取栓术治疗,按照围手术期护理模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均为32例,常规组实行常规护理,综合组实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病人的护理效果。结果常规组的总有效率是81.25%,综合组是93.75%,综合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病人护理后的ADL、FMA评分,综合组均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动脉闭塞病人的综合护理实行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增强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值得推荐。

  • 标签: 机械取栓术 急性大脑动脉闭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机械通气应用于危急重症患者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本院急诊科50例急危重症患者,通过机械通气法对其实施抢救,观察其应用效果。结果本次50例研究对象接受机械通气抢救后,抢救成功的有48例,抢救成功率为96.0%。接受治疗后,患者体内平均PaO2为91.2±9.1mmHg,大大高于治疗前的51.7±6.6mmHg(P<0.05);治疗后患者体内PaCO2为37.8±7.1mmHg,明显低于接受治疗前的52.1±15.5mmHg(P<0.05)。结论通过急诊机械通气法对危急重症患者实施抢救能够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同时可进一步优化患者血气指标,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急诊 机械通气 急危重症 抢救
  • 简介: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67例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常规药物治疗+NPPV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药物治疗。治疗10d后比较两组血气及心脏彩超结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PaO2分别为(90±5)mmHg和(60±11)mmHg(P〈0.05),心脏指数分别为(2.27±0.24)min.m2及(1.43±0.25)min.m2(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联合药物治疗有助于改善肺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低氧血症及心功能。

  • 标签: 肺心病/并发症 心力衰竭 充血性/并发症 呼吸 人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科94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支持新生患儿,对比撤机成功与失败的两组新生患儿的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撤机时体重、Apgar评分、合并症如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机相关肺炎、机械通气时间,并进行Logistics分析以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94例新生儿新生患儿中,36例撤机失败,58例撤机成功,其中Apgar评分1分钟≤6分、MODS、VAP及出生胎龄≤37w为导致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危险相关因素。结论造成新生儿撤机失败的因素复杂,撤机不当常造成病情反复。撤机过程中做好相关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撤机失败率,减少新生儿机体损伤,确保新生儿生命安全。

  • 标签: 机械通气撤机失败 新生儿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有创机械通气对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的作用。方法从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选取60例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有创机械通气,以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平均动脉压、PH变化值、心率以及呼吸频率等数据作为主要评价标准,对两种干预手段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在观察组,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后,各项数值与对照组相比,呈现较为优异的状况,而且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使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时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被推广应用。

  • 标签: 有创机械通气 ICU重症 心力衰竭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呼吸衰竭患儿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6例。给予对照组患儿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给予试验组患儿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比较患儿的治疗效果,对患儿治疗后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更高,数据对比P<0.05。患儿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结论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小儿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较好,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有创与无创 机械通气 序贯治疗 小儿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机械通气辅助治疗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取本科室80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病患,按照不同疗法将其纳入常规组(40例)与通气组(4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治疗,通气组应用常规治疗+机械通气辅助治疗,对比两组病患动脉血气分析与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通气组治疗后的SpO2、PaO2、pH均明显增大,且PaCO2明显降低,和常规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通气组治疗后的呼吸频率、心率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机械通气辅助治疗于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中的运用价值高,可明显改善病患的动脉血气分析与生命体征,值得临床大力推行。

  • 标签: 机械通气辅助治疗 重症哮喘 呼吸衰竭 急诊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术应用于治疗动脉瘤栓塞手术中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7月1月至2018年4月间收治的动脉瘤栓塞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的动脉瘤栓塞手术中急性血栓形成治疗方案,为动脉溶栓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进行血栓形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状况和神经功能,记录所有患者的血管再通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其术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术后神经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应用于动脉瘤栓塞术中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对于恢复患者的血管再通有积极作用,同时这种方案还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出血状况,改善患者的临床病症,是一种十分积极的治疗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塞尔达支架机械取栓 动脉瘤栓塞术 急性血栓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呼吸机的定标误差对机械通气性能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实验的形式对定标误差进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运用呼吸机通气参数的相关原理进行对机械性能进行检测,对影响机械通气性能的质量因素进行分析,并且根据影响的因素分析对呼吸机系统定标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以此保障呼吸机在临床机械通气运用中更加安全和准确。

  • 标签: 呼吸机系统定标 机械通气性能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抢救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82例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进行抢救,比较抢救前后的各项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抢救后的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SaO2、PaO2、PaCO2、pH等生命体征及血气分析指标均要明显优于抢救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应用于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气管插管 人工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衰竭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创机械通气对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以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PaCO2值高于观察组,PH值、PaO2值低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FVC、FEV1/FVC值均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可有效改善肺心病伴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指标和血气分析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无创机械通气 肺心病 呼吸衰竭 肺功能 血气分析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随机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8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着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包括40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5%(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2.5%(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7.5%(P<0.05)。这表明在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护理过程中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降低患者并发生症的发生以及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助于疾病的治疗,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治疗 老年重症肺炎患者 综合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哮喘的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本院重症哮喘患者40例进行研究讨论,对其采取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没有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效果较为满意。结论对于重症哮喘的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以增强疗效,为患者的情急争取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可以在今后的治疗护理中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 重症哮喘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就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价值进行探讨。方法本研究病例观察时间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集我院住院部危重肺心病并呼吸衰竭患者共50例作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抽签方法分组,对照组(n=25),观察组(n=25)。对照组中患者接受有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中患者接受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以临床疗效以及各项临床指标为依据,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对比临床疗效,观察组为92.00%(23/25),显著优于对照组78.18%(17/25),对比检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各项临床指标,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IPPV时间、以及总通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检出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对危重肺心病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疗效优于常规有创正压机械通气,且可改善患者相关症状,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危重肺心病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经高流量氧疗治疗ICU机械通气患者脱机过程中改善疗效及住院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的呼吸衰竭进行机械通气经脱机但未进行气管插管拔除的患者共8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气管插管处接人工鼻给氧,观察组采用呼吸湿化治疗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脱机前、脱机后12h和脱机后24h进行呼吸频率、pH、PaO2、PaO2/FiO2、PaCO2的指标观测,并统计气道湿化满意人数、纤支镜吸痰次数,脱机后再上机、拔管后使用无创呼吸机、拔管后72h再插管人数和ICU住院时间。结果在脱机前,两组患者的呼吸频率、pH、PaO2、PaO2/FiO2、PaCO2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脱机后两组患者的pH、PaCO2对比无差异(P>0.05),观察组脱机后呼吸频率、PaO2、PaO2/FiO2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气道湿化满意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吸痰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脱机后再上机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拔管后使用无创呼吸机、拔管后72h再插管和ICU住院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流量氧疗系统能有效的降低ICU脱机后的呼吸频率,改善了患者的脱机后再上机率,并改善了气道湿化效果,对患者的住院时间无改善作用。

  • 标签: 高流量氧疗 机械通气 脱机 住院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的护理措施与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中抽取11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55例,给予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55例,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不同组别湿化效果、护理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湿化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服务质量、仪容仪表、健康教育、护理技术、工作态度、总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可提升湿化效果与护理质量。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道湿化 湿化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呼吸衰竭患者通过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70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治疗组采取无创正压通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作者,刘林东,邮编655000,无需修改。气,对照组采取有创正压通气。治疗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统计软件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8.5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62.85%,对比两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42%,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29%,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治疗组优于观察组。结论机械通气应用于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具有临床价值,总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 标签: 急诊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