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期待疗法对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09月~2016年09月收治的足月胎膜早破患者115例作为本次实验对比观察对象;分组依据为患者破膜时孕周情况的不同;对观察组(59例)以及对照组(56例)患者临床全部选择期待疗法实施疾病治疗,完成治疗后对两组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对比。结果在期待治疗时间方面,两组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之间凸显差异(P<0.05);在出现宫内感染情况以及出现产褥感染情况方面,两组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之间凸显差异(P>0.05);在新生儿结局方面,两组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之间凸显差异(P<0.05);在分娩方式方面,两组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之间凸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临床选择期待疗法实施疾病治疗,针对患者胎肺成熟可以发挥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将出现围生期感染率有效降低,将出现围产儿死亡率显著降低。

  • 标签: 期待疗法 未足月胎膜早破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足月胎膜早破宫缩抑制剂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宫缩抑制剂的种类、治疗及作用机制进行研究总结。结果及结论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可改善母婴的预后。PPROM发生后应立即使用宫缩抑制剂。而不应等到有宫缩后才使用,使用过程中严密监护母胎情况。权衡利弊选择最合适时机终止妊娠以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未足月胎膜早破 宫缩抑制剂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臀位单胎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特点和妊娠结局。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的60例臀位单胎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的60例头位单胎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终止妊娠的孕周及胎膜早破发生的时间、早产率、妊娠结局等指标。结果研究组的胎膜早破时间为(33.8±2.3)孕周,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5.4±1.7)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胎膜早破前有不规则宫缩21例(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例(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给予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48h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使用宫缩抑制剂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早产率、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新生儿体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羊水过少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绒毛膜羊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臀位妊娠合并胎膜早破的早产儿、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羊水过少发生率较高,能够增加剖宫产率,且新生儿预后较差,应积极预防处理。

  • 标签: 臀位妊娠 未足月胎膜早破 早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促胎肺成熟药物治疗早期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收治的孕28周至33周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90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组各45例,对照组为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则增加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两组母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孕妇绒毛膜羊膜炎、产褥感染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44%、新生儿脑室出血2.22%、出生后获得性肺炎2.22%及围生儿死亡率2.2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17.78%、24.44%、13.33%,P<0.05。结论针对早期足月胎膜早破孕产妇采用地塞米松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能够在控制母婴感染情况下,进一步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情况,降低新生儿危险,治疗价值较高。

  • 标签: 促胎肺成熟药物 盐酸氨溴索 地塞米松 早期未足月胎膜早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应用剖宫产和阴道助产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分娩的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均为单胎,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应用阴道助产术进而剖宫产术,对比两组Apgar评分情况、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Apgar评分分别为(8.71±1.52)分和(7.02±0.51)分,观察组更高,两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25%和25%,观察组更低。结论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应用剖宫产和阴道助产术均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剖宫产术的应用效果更好,降低了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Apgar评分,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 剖宫产 阴道助产术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剖宫产与阴道助产在足月妊娠临产胎儿窘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足月妊娠临产时出现胎儿窘迫的72例产妇的临床资料,依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产妇采用阴道助产术进行分娩,观察组产妇采用剖宫产术分娩。结果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2.22%,显著高于观察组的8.33%(P<0.05);对照组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助产术和剖宫产术均能有效改善胎儿窘迫的母婴结局,但剖宫产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降低产妇和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剖宫产 阴道助产术 足月妊娠临产 胎儿窘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PCT、CRP、B族链球菌联合检测在足月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8例病检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作为分析组,选取48例同时期来我院就诊的病检无绒毛膜羊膜炎的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将其视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PCT、CRP、B族链球菌联合检测,对照组进行血清PCT、CRP检测,回顾性比较两组在足月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诊断中的效果。结果分析组孕妇的PCT值以及CRP值和B族链球菌诊断率在统计学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于足月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的诊断率更高,具有明显的诊断优势,检验结果呈现出P小于0.05的最终结局,差异具有分析价值。结论血清PCT、CRP、B族链球菌联合检测在足月胎膜早破绒毛膜羊膜炎孕妇的临床诊断中,诊断效果更优,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应用的实效性价值。

  • 标签: 血清PCT CRP B族链球菌 未足月胎膜早破 绒毛膜羊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重复性剖宫产术中新式剖宫产与改良新式剖宫产对产妇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在2013年1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复性剖宫产术产妇97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剖宫产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新式剖宫产术,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以及对两种手术对产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腹腔粘连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产妇腹腔粘连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性剖宫产术中,与新式剖宫产相比,改良新式剖宫产患者术后腹腔粘连程度轻,术中出血量少,愈合效果更好,有效地降低了产妇重复性剖宫产手术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重复性剖宫产 新式剖宫产 改良新式剖宫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复性剖宫产术中新式剖宫产与改良新式剖宫产对产妇的影响,以探索更好的剖宫产术。方法采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重复性剖宫产术产妇97例,按照剖宫产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新式剖宫产术,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情况以及对两种手术对产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腹腔粘连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产妇腹腔粘连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切口愈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复性剖宫产术中,与新式剖宫产相比,改良新式剖宫产患者术后腹腔粘连程度轻,术中出血量少,愈合效果更好,有效地降低了产妇重复性剖宫产手术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重复性剖宫产 新式剖宫产 改良新式剖宫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科急症剖宫产与择期剖宫产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及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期间),依据剖宫产时间将其分为行择期剖宫产术组,行急症剖宫产组,2组产妇各30例,并将2组剖宫产产妇的临床指证、手术中、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择期剖宫产组产妇的临床指证较对照组具有差异,且产妇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均优于急症剖宫产组,且剖宫产妇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剖宫产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且并发症较多,临床中应考虑产妇的综合情况,适当的选取剖宫产时期,以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择期剖宫产 急诊剖宫产 临床特征 并发症情况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慢性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患病人数越来越多,严重的影响着人们健康,而一旦患慢病,患者将面临着长期治疗,甚至威胁生命,造成个人、家庭的极大的经济及生活负担。因此现有医疗模式正在由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变,中医治病的病先防、既病防变思想也将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本文根据我院治病中心10余年工作经验积累,探讨怎样将中医治病思想与健康管理更好的结合起来,实行中医四诊、体质辨识、经络评测、治病干预、回访等于一体的中医治病健康管理模式,使之更具有中医医院优势特色,为解决目前医疗问题摸索出一条道路。

  • 标签: 中医 治未病 健康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非瘢痕子宫患者行剖宫产、瘢痕子宫患者再次实施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剖宫产产妇160例,将其临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80例瘢痕子宫产妇设为观察组,同时将80例非瘢痕子宫产妇设为常规组,均施以剖宫产,并对两组剖宫产结局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80例手术时间(66.25±19.22)min,常规组80例为(44.63±11.6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有5例(6.25%)子宫破裂,常规组无子宫破裂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胎盘植入、前置胎盘以及胎盘粘连问题的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分娩后1d出血量等指标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已经有瘢痕子宫的患者,其再次接受剖宫产时,子宫破裂症状、胎盘植入症状、前置胎盘症状以及胎盘粘连症状的发生率都会明显升高,所以妇产科临床中,需对剖宫产指征严格把握,避免随意施行剖宫产,鼓励产妇尽量阴道分娩,以提升其分娩质量,防止瘢痕子宫问题出现。

  • 标签: 再次剖宫产 妇产科 瘢痕子宫 非瘢痕子宫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产科急症剖宫产和择期剖宫产的临床特点以及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择取时间在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96例产妇,随机数字表法下分为观察组(采用择期剖宫产)和对照组(采用产科急症剖宫产),对比两组的临床特征以及术后的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指征(宫缩乏力、头盆不称、活跃期停滞)好于对照组,统计学中存在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排气时间)好于对照组,统计学中存在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感染、阴道出血)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患者,统计学中存在意义,p<0.05.结论急症剖宫产产妇与择期剖宫产产妇相对比,前者的危险性更高,需要给予高度的重视,进而保证产妇的分娩结局。

  • 标签: 产科急症 剖宫产 择期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增高的因素,并提出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之间在我院实施剖宫产的产妇500例,对其剖宫产产妇的临床病历进行分析,对产妇为何实施剖宫产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再制定相应降低剖宫产的措施。结果发生剖宫产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种①胎儿因素;②产妇因素;③社会因素,并给予产妇加强预防干预的措施、加强心理干预,对降低剖宫产率有积极的意义。结论对产妇在产前加大相关知识水平宣传的力度,充分了解产妇的病情和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解决方案,在分娩前应对产妇是否符合剖宫产的指征进行控制,能减低剖宫产率,但是需要产妇和医生的共同配合。

  • 标签: 剖宫产率 因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足月胎膜早破对产妇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的影响。方法本文随机抽取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73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选取其中41例足月胎膜早破产妇作为观察组,另外32例产妇为对照组,给予产妇阴道分泌物培养检查、离心处理及胎心监测处理。观察产妇感染率、新生儿感染率,阴道分泌物检查结果及免疫调节因子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产妇感染率、新生儿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产妇的乳杆菌属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均高于对照组产妇,对照组产妇的白介素2高于观察组产妇,二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月胎膜早破可引发产妇感染率及新生儿感染率的增加。这一变化与产妇的阴道菌群失调有关。临床中应通过阴道菌群失调的预防,降低产妇及新生儿感染率。

  • 标签: 足月胎膜早破 产妇感染 新生儿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分娩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分娩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电脑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以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为82.0%(41/50)与对照组72.0%(36/50)相比显著较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程时间、产后大出血、阴道助产、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等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好,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分娩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既能显著提升产妇阴道分娩率,且还能改善其分娩结局,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瘢痕子宫 再次足月妊娠 综合护理干预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将这100例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为对照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患者运用经鼻持续性正压通气治疗模式进行治疗,为观察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患者运用气管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剂联合经鼻持续性正压通气治疗模式进行治疗,比较治疗之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84.0%)显著低于观察组(100%),两组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患者临床疗效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气管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剂联合经鼻持续性正压通气治疗模式为足月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总有效率高达100%,这种治疗方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广泛的推广运用。

  • 标签: 足月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新生儿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不同分娩方式选择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分娩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本院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96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剖宫产术,观察组行自然分娩。观察两组产妇手术、术后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产妇术后并发症、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17%、6.25%,低于对照组的22.92%、20.83%,差异显著(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产妇若不存在其他高危因素,建议行自然分娩,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产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剖宫产 自然分娩 再次妊娠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布洛芬治疗早产儿动脉导管闭疗效观察。方法 符合统计学要求,纳入 84例患者,对照组 37例,研究组 47例,均为 2014年 5月 -2019年 9月入院患者,让对照组接受消炎痛,将其作为本次研究中的空白对照,让研究组接受布洛芬治疗,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数据样本,安排不同的药物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用药前后的尿量对比,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一天的尿量均无明显差异;在治疗后第二天以及第三天,研究组的尿量较对照组多;研究组与对照组使用不同的药物治疗,研究组的肌酐、尿氮素、Na+、 K+、血小板指标均高于对照组,( P< 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无差异;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研究组,治疗安全性较差,(卡方值 =2.0925, P> 0.05)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早产儿动脉导管闭接受消炎痛以及布洛芬治疗,两种药物治疗效果对比,布洛芬治疗安全性更高,且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布洛芬治疗 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低位水囊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中的应用予以探究。方法选取我院足月妊娠并计划分娩的100例孕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催产素对孕妇进行引产,观察组则在使用催产素基础上加用低位水囊对孕妇引产。对两组孕妇经过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率及产后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0%)明显高于对照组(82.0%),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以及产妇产后产褥感染的发生率上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常规的使用催产素对孕妇进行引产相比,加用低位水囊后不仅显著效果,并且安全性高,不会对孕妇及新生儿产生不良的影响,在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以及减少产妇产后出血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而得出结论,低位水囊值得在足月妊娠产妇引产中进行大力度的推广以及使用。

  • 标签: 催产素引产 低位水囊引产 足月妊娠 阴道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