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退行腰椎滑脱与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发生的患者采用经椎孔椎体融合术(TLIF)与经后路椎体融合术(PLIF)效果展开对比。方法选择老年退行腰椎滑脱与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发生的患者100例,均为我院骨科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TLIF治疗(A组,n=50)与PLIF治疗(B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相较B组,A组操作过程中出血量、手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均呈更少显示(P<0.05)。两组术后6个月VAS、ODI评分无差异(P<0.05)。A组仅1例感染,并发症率为2%;B组感染2例,硬膜囊破裂3例,神经根损伤1例,并发症率为12%,具统计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老年退行腰椎滑脱与腰椎管狭窄症合并发生的患者,采用经椎孔椎体融合术治疗,相较经后路椎体融合术,可缩短病程,提高临床安全

  • 标签: 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老年 退行性腰椎滑脱 腰椎管狭窄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PFNA(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及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在我院接受PFNA治疗的34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设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接受DHS(动力髋螺钉)治疗的34例老年患者设为参照组,比较不同疗法下,两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参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参照组更快更短,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对比参照组更高,均P<0.05。结论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具有理想效果,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值得推广。

  • 标签: PFNA 股骨粗隆间骨折 并发症 髋关节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于胎龄儿与胎盘病理学异常的关联进行研究和探讨。方法选取于我院收治的82例小于胎龄儿母亲胎盘为试验组,正常胎龄儿母亲胎盘82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胎盘情况和胎盘组织学观察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胎盘情况(如胎盘质量、胎盘体积、脐带附着异常、脐带螺旋增多)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胎盘组织学观察(如合体结节增多、无血管绒毛、绒毛梗死和慢性绒毛炎)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病理学异常是小于胎龄儿出现的原因之一,也能为小于胎龄儿的病因分析提供辅助依据。

  • 标签: 小于胎龄 胎盘病理学 异常 关联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上皮的浆液卵巢癌细胞是否可以通过上皮充质转换,形成梭形的肿瘤细胞,以及梭形的卵巢癌细胞在肿瘤细胞中的分布。方法选择浆液卵巢癌组织50例,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中是否存在染色较深、细胞形态呈梭形改变的肿瘤细胞及其分布,连续切片进行细胞角蛋白CK和vimenti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61.54%的低分化(8/13)和18.75%(6/32)的中分化的浆液卵巢癌组织中存在细胞染色较深,细胞核具有明显的异型,其细胞核形态明显不同于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且多分布于细胞密集区域近血管处。而5例高分化的肿瘤组织中未观察到这些梭形的肿瘤细胞。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这些梭形的、细胞核染色较深的肿瘤细胞CK染色为阳性,部分肿瘤细胞CK和vimentin染色可以表现为同时阳性,表明上皮样的肿瘤细胞可表达叶组织标志物,肿瘤细胞呈叶细胞分化。结论细胞密集排列区域中央肿瘤细胞处于相对缺氧状态。肿瘤细胞通过上皮充质转换适应局部缺氧状态,并获得侵袭转移能力。

  • 标签: 浆液性卵巢癌 上皮间充质转换 细胞角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综合治疗青光眼是神经萎缩的效果。方法择取2016.04-2018.08期我院收治的100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划为两组各50例。即使用西医治疗的患者,为西医组;使用中西医综合治疗的患者,为综合组,对比患者治疗效果和眼压情况。结果综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西医组,即98.00%>84.00%,即各组患者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西医组患者眼压为(18.8±2.8)mmHg、综合组患者眼压为(16.2±3.0)mmHg。即各组患者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视神经萎缩患者中,中西医综合治疗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还可降低眼压,值得推广。

  • 标签: 综合治疗 青光眼性视神经萎缩 眼压 中西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DHS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122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DHS治疗组和PFNA治疗组。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来考察DHS和PFNA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疗效。结果DHS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79.5±16.2)min、住院时间(26.1±11.0)d、术中出血量(305.8±180.2)ml明显高于PFNA治疗组手术时间(55.4±13.8)min、住院时间(18.2±6.1)d以及术中出血量(169.5±69.5)ml,两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治疗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88.2±6.1)分明显高于DHS治疗组(83.6±5.5)分(P<0.05)。结论通过应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方法与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应用PFNA治疗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较少,并且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较高,功能恢复满意。因此,对于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实施PFNA固定治疗要比DHS固定治疗的术中出血量更少,患者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和手术耗时更短,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术后康复有极大帮助,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患者运用PFNA治疗方法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DHS PFNA 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合复位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2月至2017年9月我院采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骨折150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50~95min,平均65min,术中出血量75~300ml,平均出血量160ml,住院时间9~16d,平均12d。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时间5~16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愈合,愈合时间4~9个月,平均5个月。患者关节活动无障碍,均可以负重行走。无髋内翻畸形及断钉出现。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分,优137例,良8例,差5例,优良率96.7%。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骨折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固定牢固、恢复快的特点,值得推广。

  • 标签: PFNA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24例老年人股骨转子骨折术后护理经验,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老年股骨转子骨折手术治疗的24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指导功能锻炼,实施前膽护理,减少护理并发症,降低髋内翻发生率。结果24例患者术后无发生护理并发症,原有内科病患者病情稳定,术后3~6个月随访,手术效果较满意,复查X线照片,骨折均愈合,无假体松动、脱出。结论老年患者手术风险大,做好手术后护理,提高骨科专科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 标签: 老年 股骨转子间骨折 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高龄骨质疏松股骨转子不稳定骨折患者中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患者48例骨质疏松股骨转子不稳定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患者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对比分析PFNA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的效果。结果人工关节置换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完成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PFNA内固定组;术后Harris评分高于PFNA内固定组。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应用价值高。

  • 标签: 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 人工关节置换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护理干预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骨折的效果。方法于2016年1月-2017年6月,以来我院就诊的120例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各60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综合护理,评判标准行动能力;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行动能力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9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6.67%,两者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对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骨折的效果显著,其可有效提高高龄患者的行动能力,且患者对此种护理模式满意度较高,值得我院进行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膝关节内侧室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关节清理与腓骨近端截骨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采用接受治疗的46例膝关节内侧室骨关节炎患者,通过采用数字表随机分组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23例,实施常规治疗,研究组为23例,予以关节清理与腓骨近端截骨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膝关节评分。结果比较分析,治疗前,两组VAS评分以及HSS评分比较无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以及HSS评分均获得了显著改善,要优于参照组,同时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内侧室骨关节炎实施关节清理联合腓骨近端截骨治疗,治疗效果优异,值得推广。

  • 标签: 关节清理 腓骨近端截骨 膝关节内侧间室 骨性关节炎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在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进行这方面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为了促进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逐渐将多种不同的治疗方式运用到了患者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治疗有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两种不同的方式,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规避不必要的风险是治疗的主要目标。本文主要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而为患者疾病治疗效果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帮助。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就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骨折借助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进入我院骨科治疗的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骨折患者100例,随机抽取其中50例作为研究观察组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另50例则作为研究对照组安排内固定治疗术进行治疗,收集治疗后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治疗前后Harris评分上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骨质疏松不稳定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时,两种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但就实际诊治过程中使用人工关节置换更加能够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运动以及加快术后愈合速度。

  • 标签: 人工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治疗术 骨质疏松性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定位肌沟臂丛神经阻滞与神经刺激仪引导肌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需要进行肌沟臂丛神经阻滞下手术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征得患者同意后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引导下的麻醉方式,研究组采用B超定位下的麻醉方式,比较两组麻醉方式下患者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疼痛消失时间以及镇痛的维持时间均明显少于参照组,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为优所占比例为67.5%,参照组患者麻醉效果为优者所占比例为47.5%,对比P<0.05,研究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为97.5%,参照组患者的麻醉成功率为80.0%,对比P<0.05。结论采用B超定位肌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更佳,明显提高了患者的阻滞效果,对其手术期间的管理也有积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 标签: B超定位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神经刺激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NA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的有效。方法选择150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3组,各有50例。甲组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乙组行PFNA治疗,丙组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乙组的手术时间短于甲组、丙组(P<0.05),乙组的手术中出血量少于甲组、丙组(P<0.05),三组治疗优良率无差异性(P>0.05)。结论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实施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NA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均好,临床需结合患者的实况选择适合术式,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 标签: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PFNA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 股骨粗隆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02月-2018年02月于我院接受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动力髋螺钉(DHS)手术治疗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各30例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结果PFN组与DHS组相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引流量更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更短,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与DHS组相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对股骨转子骨折的疗效更佳,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且能够缩短临床骨折愈合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不同手术方法 股骨近端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椎孔手术中硬膜外麻醉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到2016年7月期收治的行椎孔手术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随机化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局部麻醉,试验组采用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时间,并对两组患者T0、T1、T2、T3和T4各时点的麻醉药物用量和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床时间相比差异无显著(P>0.05)。但试验组患者需静脉辅助舒芬太尼用量较少,并且患者的痛觉反应更好,两组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孔手术中硬膜外麻醉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并减少舒芬太尼的用量,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椎间孔手术 硬膜外麻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腿骨折并发筋膜区间综合征的治疗与护理。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6年2月,到医院就诊的小腿骨折并发筋膜区综合征的患者56例,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相应的治疗与护理。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患者临床疗效,并总结治疗与护理经验。结果56例患者中,经治疗与护理,54例患者痊愈,2例患者坏死截肢,治疗及护理总有效率为96.43%。结论对小腿骨折并发筋膜区综合征的患者,通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可保证患者良好的痊愈率,促进患者患肢恢复。

  • 标签: 小腿骨折 筋膜间区综合征 治疗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中医护理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100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50例,常规骨科护理)与中医护理组(50例,常规骨科护理+中医护理)。对比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与半年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中医护理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比常规护理组短(P<0.05),Harris评分明显比常规护理组高(P<0.05);中医护理组并发症出现率明显比常规护理组低(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可缩短住院时间与骨折愈合时间,改善髋关节功能,减少并发症。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中医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股骨粗隆骨折实施Gamma钉治疗、股骨近端抗旋转刀片髓内钉(PFNAA)、动力髋螺钉(D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分为三组,分别实施Gamma钉内固定、PFNA内固定、DHS内固定,对比三组术后疗效。结果Gamma钉组和PFNA组在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都有很好的效果,并且均优于DHS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amma钉组、PFNA组、DHS组的术后髋关节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0.0%、93.3%和83.3%;PFNA组与DHS组比较以及Gamma钉组与DH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amma组与PFN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FNA组与Gamma钉组分别为10.6%和6.6%;PFNA组与DHS组比较以及PFNA组与Gamma钉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DHS组和Gamma钉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术后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创伤小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股骨粗隆骨折手术中。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 DHS Gamma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