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吸毒人群中开展健康教育预防艾滋病的价值。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吸毒人群120例患者(在2016年11月14日至2017年11月14日期间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观察组进行全面性健康教育,有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有60例。结果观察组自我保健意识(96.67%)、对服务态度满意度(100.00%)、坚持治疗率(98.33%)、艾滋病发生率(1.67%)、愿意接受AIDS检测(98.33%)、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96.67%)、性生活使用避孕套(96.67%)、预防知识了解度(95.00%)、社会功能(98.62±1.12)分、物质生活(97.53±1.47)分、躯体功能(96.33±2.74)分、心理功能(95.28±2.11)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面性健康教育用于吸毒人群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预防艾滋病的发生。

  • 标签: 吸毒人群 健康教育 预防 艾滋病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预防接种门诊接种风险评估方法。方法对发生预防接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后果的严重性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风险分析;预防接种风险水平以及各项风险的风险影响和概率应用风险矩阵法进行评价。结果本研究对风险水平进行了划分并排序,确定了发生预防接种风险的各项可能性和后果严重性,第一层预防接种风险疫苗接种实施风险为极严重风险(E级),疫苗和冷链管理风险、健康宣传和预检告知风险为危险度高风险(H级);第二层预防接种风险接种前的“三查七对”为极严重风险(E级),H级风险有人员责任心、专业素质、接种途径等,接种前“三查七对”所占权重风险最大。讨论在预防接种服务领域综合应用风险矩阵法和层次分析法这种新手段、新模式、新思想,可为制定科学的应对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值得推广。

  • 标签: 预防接种 接种风险 评估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致病菌PCR检测及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4种肠道致病菌,通过PCR法检测,分析PCR检测在肠道致病菌检测中的作用。结果多重PCR方法可扩增致病菌目的基因片段,具有较强特异性,可检测随意接种3个细菌。结论多重PCR可快速、准确检测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4种肠道致病菌,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肠道致病菌 PCR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选取100例盆底肌异常的产妇分组进行康复治疗,了解产后盆底肌功能情况及盆底康复治疗对比研究后盆底肌力的改善情况,为了全区推广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防治工作寻找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阴道分娩肌力为0~2级100例产妇分成两组,训练组(凯格尔运动、生物反馈加电刺激)50例进行盆底康复联合治疗,对照组50例进行一般的产后康复教育及其教会产妇凯格尔运动进行锻炼,采用盆底肌评估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于产后3月随访和评估,了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干预措施的效果。结果训练组总有效率48例(96%),对照组26例(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6~8周常规检测盆底肌力,发现异常及时进行盆底联合治疗有效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生。结论无论是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对盆底都有一定的影响,阴道分娩与剖宫产对比盆底损伤相对大,如果产后复查及时发现损伤及时进行盆底康复联合治疗效果好,见效快,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 盆底康复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和猝死作为扩张性心肌病的主要死因,如何筛选出猝死的高危人群,对指导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故对近年来对LVEF、心电学指标、心肌纤维化等对猝死风险的预测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扩张性心肌病 猝死 风险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亚低温应用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分组方式在保证患者一般资料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调脂等常规治疗方案,而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亚低温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一个月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亚低温治疗应用与重症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能够配合医师治疗,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亚低温 重症脑卒中 价值评估 治疗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乳晕切口行乳腺手术方案应用于乳腺手术的治疗有效性,讨论其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中2015年4月至2018年2月间收入的接受乳腺手术的患者的一般资料,根据实验要求抽取出124例患者纳入研究,均分两组后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乳腺疾病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经乳晕切口行乳腺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完成后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手术后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在接受手术后,疾病得到改善,并且采用常规术后护理,配合后,患者手术切口均得到良好愈合。同时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并且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乳晕切口行乳腺手术入路方案能够有效降低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损伤,同时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治疗感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经乳晕切口 乳腺手术 手术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症医学镇痛和镇静临床治疗的评估与监测方法、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为15年1月到17年12月在我院重症科需镇痛镇静治疗的226例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有11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干预组在新的镇痛和镇静临床治疗的评估与监测规范下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就患者的镇痛镇静不足以及过度情况发生率来看,干预组明显低对照组低。结论

  • 标签: 重症患者 镇痛治疗 镇静治疗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消化内镜检查中患者焦虑和疼痛的程度。方法选取我院85例(2017年11月15日到2018年4月15日期间)采用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的焦虑和疼痛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的焦虑平均评分为(32.45±6.58)分;在胃肠、镜检查中患者以不适为主,在肠镜检查中80%患者感受到疼痛和不适,且年龄越小的患者疼痛程度和不适感越强。结论胃肠镜等消化内镜检查中患者的焦虑和疼痛感较为严重。

  • 标签: 消化内镜检查 焦虑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口腔治疗风险评估及规避。方法分析高血压病形成的原因,高血压在老年患者口腔疾病治疗中的风险和老年患者口腔疾病治疗风险评估与规避。将常用高血压药物对口腔疾病治疗的影响做以分析比较。将实施风险评估与规避前后的患者满意度做以对比。结果确定老年患者口腔治疗时的注意事项、常用药物和口腔副反应,常规治疗方法与急性治疗方法。实施风险评估与规避后的患者满意度提升至93.51%,P<0.05,差异显著有比较意义。结论风险评估与规避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口腔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引起广泛的重视,寻找合理有效的方法避免口腔治疗时意外发生率。

  • 标签: 老年高血压 口腔治疗 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研发一种采用PLC控制的下肢康复训练和效果评估系统。方法通过模拟正常人的上肢运动和下肢行走姿态训练的评估,帮助医生判断及纠正对有运动障碍的病人开展肢体康复训练方案。结果患者可以接受机器人康复训练,帮助病人恢复一定的运动功能,实现正常人的行走姿态。结论通过介绍康复机器人机械结构、工作原理及PLC实现的电路控制系统设计,为深入研究人体运动规律以及大脑与肢体的控制与影响关系提供了一种途径,使机器人辅助治疗在提高工作效率和训练强度方面得以具体体现,通过运动软件的数据检测评估患者在康复过程中的治疗效果,帮助医生判断及纠正对有运动障碍的病人的肢体康复训练方案,形成一种从治疗、数据检测、系统评估、数据反馈的信息传递封闭回路控制,较常规治疗方法更具有发展潜力,是世界康复医学发展的新方向,必将成为今后康复训练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热点。

  • 标签: 康复训练 减重 PLC控制系统,PWM调速 数据检测 传感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炎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IgE、半胱氨酰白三烯(CYSLTS)及m一13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2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有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27例,未合并患儿35例,选取同期支气管异物且未合并感染和肺炎的患儿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IgE、CYSLTS及m一13含量并比较。结果合并感染组IgE、CYSLTS及m一1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未合并组IgE、CYSLTS及几一1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合并感染组IgE、CYSLTS及几一13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组(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支气管肺炎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肺炎支原体感染时细胞因子异常表达。总IgE、CYSLTS及IL一13水平可能与过敏的反复原刺激有关,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作为一类特异性过敏原刺激形成IgE,最终导致肺炎加重。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肺炎支原体 IgE 平胱氨酰白三烯 白细胞介素-1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估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术中出血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患者120例,根据术中出血量分为两组,出血量≥400ml的43例为观察组,出血量<400ml的77例为对照组,对出血相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病灶大小、病灶类型、残余肌层厚度、血流分级方面比较差异明显,P<0.05;两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及治疗方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能有效评估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术中出血量情况,其中重点监测病灶大小、病灶类型、残余肌层厚度及血流分级方面能预测术中出血风险,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超声 剖宫产术 瘢痕妊娠 术中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U收治儿童急性中毒病例的相关因素以寻求相应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医院PICU救治的135例中毒患儿病例资料,分药物中毒组和非药物中毒组,分析两组不同的临床特点。结果1~3岁是意外中毒发生的主要年龄段,男童发生率高于女童;寒暑假是急性中毒高发季节;乡村急性中毒发生率较城市高,占88.1%,多发生在家中,占98.5%;药物中毒50例,毒物以抗精神类药物为主,非药物中毒85例,毒物以杀虫(灭鼠)剂为主,两组均以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主;血液净化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2);药物中毒组和非药物中毒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结论儿童急性中毒应以预防为主,早期血液净化是儿童急性中毒救治的重要治疗手段。

  • 标签: 中毒 儿童 干预 血液灌流
  • 简介:摘要分析特发性面瘫患者在接受了神经肌电图后在临床上的表现以及诊断效果以及对措施预后的效果评估。方法选取在我院门诊进行过诊治的特发性面瘫患者50人,患者均是在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期间在医院进行的治疗,对病患采用神经肌电图治疗措施进行临床测试,将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并作出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患侧面部神经与自身健侧相比,神经运动传导潜伏期长,波幅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措施后所有的患者面瘫未出现并发症,且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患者均完全康复。结论对患有特发性面瘫的患者使用神经肌电图治疗措施,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在临床上的治疗可以去的有效的诊断效果,并且在预后评估中,也有较强的作用。神经肌电图可以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强有力的治疗依据,在临床界有着很高的理论价值,值得被临床界所推广。

  • 标签: 神经肌电图 特发性面瘫 临床及预后 效果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胰腺炎应用CT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病例筛选2014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疑似急性胰腺炎,实施多层螺旋CT检查的患者2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入院后接受实验室相关指标检查及CT检查,将CT检查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多层螺旋CT的阴性和阳性预测值、准确度、特异度和灵敏度。结果CT诊断的灵敏度为91.18%,特异度为92.86%,准确性为91.43%,阳性预测值为80.71%,阴性预测值为66.67%。结论急性胰腺炎应用CT影像诊断其准确率较高,且检查时间大大缩短,具有快速成像等优势,利于对患者病情的治疗,临床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联合CT进行相应的检查。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CT影像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进食困难是老年痴呆患者较为常见的表现,也是老年痴呆患者治疗中的重点关注问题。本研究就老年痴呆患者进食困难评估量表进行了综述,并对患者护理干预进展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老年痴呆患者进食困难临床护理过程提供参考。

  • 标签: 老年痴呆 进食困难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慢阻肺综合评估分组各组病人的症状分析特点总结各组病人的病机特点。方法将入选患者181例,根据慢阻肺综合评估分为A、B、C、D四组,通过总结各组病人症状及舌苔脉象,总结病人病机特点,指导临床治疗。结果其中A组以肺气虚为主,D组以肾气不纳为主、兼有肺脾气虚及痰瘀等病理产物,B、C介于两者之间。结论慢阻肺综合评估分组各组病人有其各自明确的病机特点,并根据A、C、B、D的顺序依次加重。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综合评估 病机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肝素锂分离胶试管采集临床血液标本,克服常规生化试管,如分离胶促凝试管血液凝固不完全;肝素锂抗凝试管葡萄糖(GLU)降解,钾离子(K+)从红细胞释放等不利于标本保存的缺点。方法分别利用无添加剂真空试管、分离胶促凝试管、肝素锂抗凝试管和肝素锂分离胶试管收集100名志愿者早晨空腹静脉血液,1hr内采用西门子自动生化仪进行常规17项生化指标检测。检测完毕将标本4℃保存6hr,12hr,24hr,48hr和72hr后测定GLU、K+和乳酸脱氢酶(LDH)。结果1hr内四种采血管的17项生化检验项目的结果比较,除总蛋白(TP)和K+之外无显著差异(P>0.05)。24hr肝素锂分离胶管GLU和K+与其1hr测得结果无显著差异。肝素锂抗凝管和无添加剂真空管结果发生明显变化。48hr后肝素锂分离胶管GLU和K+值与其1hr结果发生变化,但变化幅度小于肝素锂抗凝管和无添加剂真空管。LDH24hr后除分离胶促凝管外其余三种均发生变化。结论肝素锂分离胶试管在保存GLU和K+标本方面比肝素锂抗凝管和无添加剂真空试管具有优势,但与分离胶促凝试管相比仍有不足。但在一定范围内可克服分离胶促凝试管存在的因红细胞凝集而导致的一些问题,可以在临床急诊检测中酌情使用。

  • 标签: 肝素锂分离胶管 分离胶促凝剂管 血液生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