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凶险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探讨该病对患者的影响以及诊治的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期间在我院妇产科确诊为前置胎盘孕妇103例,其中17例凶险前置胎盘孕妇为观察组,其余86例孕妇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孕妇的临床病历资料和新生儿结局。结果对照组阴道首次流血时间明显早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孕次、距前次妊娠时间等无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央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边缘、部分发生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胎盘植入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子宫切除发生率、术中输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发生率、围生儿死亡发生率、Apgar评分<7分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低于对照组,比较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确保凶险前置胎盘产妇的安全,围术期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积极的救治措施,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凶险性 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凶险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探讨该病对患者的影响以及诊治的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期间在我院妇产科确诊为前置胎盘孕妇103例,其中17例凶险前置胎盘孕妇为观察组,其余86例孕妇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孕妇的临床病历资料和新生儿结局。结果对照组阴道首次流血时间明显早于观察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周、孕次、距前次妊娠时间等无不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央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边缘、部分发生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胎盘植入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子宫切除发生率、术中输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发生率、围生儿死亡发生率、Apgar评分<7分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体重低于对照组,比较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确保凶险前置胎盘产妇的安全,围术期进行充分的准备和积极的救治措施,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凶险性 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烧伤合并吸入肺损伤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分析近2a湘潭市中心医院的30例烧伤合并吸入肺损伤患者的床旁胸片及肺部CT影像。结果烧伤合并吸入肺损伤患者肺部影像表现为肺间质及肺泡内渗出性病变,且随病情严重程度不同而出现及吸收时间不同。结论胸片和(或)肺部CT检查,对烧伤合并吸入肺损伤病情诊断、评估及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烧伤/并发症/放射摄影术 烧伤 吸入性/并发症/放射摄影术 肺/损伤
  • 简介:摘要我国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人们生活出行带来一定便利。然而随着人们出行工具数量的日益增加,因交通事故引发的人员伤亡事件不断增加,而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受到严重威胁。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道路交通事故中的人体特征损伤进行研究与分析,旨在有效提高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

  • 标签: 道路交通事故 人体特征性损伤 研究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起水源细菌痢疾暴发疫情的病原学特征进行总结以及溯源分析。方法2017年衡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一起水源细菌痢疾暴发疫情,从疫情病例以及外环境水源共采集30株志贺菌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及聚类分析,围绕菌株间的相关展开分析。结果采集到的30株志贺菌菌株均为宋内Ⅰ相;19种常用抗生素药物中耐药率80%及以上者11种,占比57.89%;由水源细菌痢疾患者分离的25株菌株与5株分离自井水的菌株100%同源。结论该起水源细菌痢疾暴发疫情为饮用/使用被宋内志贺菌污染的水源所致,药敏试验后筛选疗效确切的抗生素药物有助于控制病情进一步扩散。

  • 标签: 水源性细菌性痢疾 病原学特征 溯源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特点。方法对126个甲状腺癌进行甲状腺和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并记录其超声特征。结果病理活检示患者的126个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中,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为106个,反应增生肿大淋巴结为20个。结论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有特征的影像学表现,可提高甲状腺癌转移淋巴结的超声检出率。

  • 标签: 甲状腺癌 颈部淋巴结 超声 淋巴结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真菌鼻鼻窦炎发病的相关因素及对其临床特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该院耳鼻喉科患有鼻窦炎患者12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依据患者闭眼类型分为观察组(真菌鼻鼻窦炎)和(慢性鼻鼻窦炎)对照组每组64例,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组发病的相关因素和临床特征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年龄、病程、头痛、斑钙化、涕血、鼻腔侧面病变是导致患者真菌鼻鼻窦炎发病的主要因素。观察组鼻塞、流涕、脓引流物、下鼻甲肿大明显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涕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鼻鼻窦炎在上颌窦发生钙化斑均显著高于蝶窦患者。钙化斑在上颌窦的发生率与在蝶窦及颌窦的发生部位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菌鼻鼻窦炎发病的临床特征明显且CT诊断特异性强,可作为真菌鼻鼻窦炎发病的重要诊断依据。

  • 标签: 真菌性鼻鼻窦炎 临床特征 慢性鼻鼻窦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炎后肝硬化和酒精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6月~2016年7月我院确诊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37例(肝炎后肝硬化组)及同期酒精肝硬化患者82例(酒精肝硬化组),对基本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γ-谷氨酰转移酶(GG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碱性磷酸酶(ALP)、白球比(A/G)、总胆红素(TBIL)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男性均占多数,酒精肝硬化组男性比例(91.46%)高于肝炎后肝硬化组(64.23%),女性比例(8.54%)低于肝炎后肝硬化组(35.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平均年龄(58.9±6.4)岁较酒精肝硬化组(51.7±4.3)岁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程比较(6.8±2.5)年比(5.9±2.7)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肝掌(24.09%)、蜘蛛痣(28.47%)、男性乳房发育(1.46%)及肝大(6.57%)的发生率均低于酒精肝硬化组(70.73%、80.49%、9.76%、5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脾大(59.85%比62.20%)、黄疸(13.87%比13.41%)和腹水(80.29%比76.83%)发生率方面,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肝炎后肝硬化组GGT(63.8±10.2)U/L、AST/ALT(1.01±0.22)及ALP(119.6±25.3)U/L均低于酒精肝硬化组(139.4±47.9)U/L、(1.98±0.53)、(215.7±46.5)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A/G及TBIL比较(0.81±0.10)比(0.86±0.22)、(47.3±25.6)μmol/L比(49.4±27.3)μmol/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肝肾综合征及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8.03%、29.20%)均高于酒精肝硬化组(3.66%、9.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上消化道出血(37.23%比43.90%)及肝脑病(20.44%比26.83%)的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肝炎后和酒精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肝炎后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功能消化不良(FD)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和治疗结果,比较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FD患者临床表现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年龄≥4岁的90例体检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6岁组和≥6岁组,统计FD发生率,比较2组中FD临床表现的差异。结果FD患儿发生率为22.12%。<6岁和≥6岁患儿的上腹痛和上腹烧灼感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餐后饱胀、早饱、呕吐和腹泻的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FD在小儿人群的发生率较高,并且在学龄前儿童和学龄儿童中的临床表现有差异,FD的发生与社会精神心理因素、遗传因素和Hp感染等有关。

  • 标签: 小儿 功能性消化不良 危险因素 幽门螺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酒精肝硬化和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特征,并总结其防治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32例酒精肝硬化患者作为酒精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乙肝肝硬化患者32例作为肝炎组。记录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两组患者年龄差异经分析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组男性比例明显高于肝炎组,临床特征中肝肿大、黄疸、肝掌、蜘蛛痣的发生概率明显高于肝炎组,脾肿大、腹水发生概率明显低于肝炎组,肝炎组患者GGT、AST/ALT、ALP均明显低于酒精组,两组患者的胆石症、肝脑病、消化道出血的发生情况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酒精组急性胰腺炎的发生情况明显高于肝炎组,肝肾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肝炎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酒精肝硬化与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时,需结合二者临床特征和实验室结果的差异针对的采取防止措施,缓解患者疾病进展,改善生命质量。

  • 标签: 酒精性肝硬化 乙肝肝硬化 临床特征 防治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的特征灰阶超声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发现483个淋巴结,采用灰阶超声评估其淋巴结的分区、形态、边界、淋巴门及内部回声。结果:①病理证实为转移淋巴结217个,非转移淋巴结266个;淋巴结转移率为31.3%。②217个转移淋巴结经灰阶超声检查显示,143个淋巴结的最大径〉10mm,163个淋巴结纵横比(A/T)≤2,62个淋巴结边界不清;大部分淋巴门消失,其余偏心或狭窄;淋巴结内见微钙化的有56个,囊变的有22个,内部高回声55个。③灰阶超声综合评价转移淋巴结的灵敏度为65.0%,特异度为92.9%,微钙化、囊变、高回声评估转移淋巴结的灵敏度分别为25.8%、10.1%和25.3%,特异度分别为98.1%、99.2%和98.5%。④颈侧区与中央区淋巴结间的超声特征中微钙化、囊变及高回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钙化、囊变、高回声作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淋巴结评估指标具有很高的特异性,颈侧区与中央区的转移淋巴结灰阶超声特征间存在差异。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转移性淋巴结 灰阶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诊断肺内恶性孤立小结节的效果及其征像特征。方法对76例肺内恶性孤立小结节患者进行CT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作为参照,分析恶性孤立小结节的CT诊断符合情况及其征像特征。结果CT诊断恶性孤立小结节39例,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为92.9%。胸膜凹陷征、血管束集征、毛刺征、引流线征、分叶征、棘突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等CT征象的占比以恶性孤立小结节居多,与良性孤立小结节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35例(83.3%)同时具备有3种以上影像征像,25例(59.5%)同时具备有4种以上影像征像。结论CT诊断恶性孤立小结节的符合率较高,根据影像学征像的典型特征进行鉴别,准确判定孤立小结节的良、恶性,有助于减少恶性肺结节的漏诊和误诊。

  • 标签: 孤立性肺结节 CT诊断 恶性 影像学征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临床特征,并给出相应对策。方法从2014年8月——2017年8月在我院ICU接受气管插管并发生非计划拔管的患者中抽取80例患者,对其资料进行统计,展开回顾分析。结果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发生,与人工气道路径、发生时段、镇静药物使用、气囊管理和48h后是否重新置管等问题相关。结论ICU气管插管,需要护理人员提高自身的重视程度,尽量采取经鼻路径的气管插管方式,合理使用镇定剂,规范气囊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非计划拔管的情况,保证患者的安全。

  • 标签: ICU 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临床特征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来我院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作为肝炎后肝硬化组,并选取同期来我院治疗酒精肝硬化患者48例为酒精肝硬化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并分析防治方法。结论经过对两组患者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男性出现肝硬化的几率明显比女性高,其中酒精肝硬化组男性所占比例为91.67%明显比肝炎后肝硬化组男性所占比例70.83%高,而女性酒精肝硬化所占比例8.33%明显比肝炎后肝硬化组女性所占比例29.17%要低,肝炎后肝硬化组患者出现肝掌、男性乳房发育、肝大以及蜘蛛痣的概率明显比酒精肝硬化组要低,肝炎后肝硬化组GGT、ALP、AST/ALT等明显比酒精肝硬化组等生化指标明显比酒精肝硬化组这些指标要低,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肝硬化二者的临床特征不同,应该根据各自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防治,才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 标签: 肝炎后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 临床特征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可逆后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为提高临床对于可逆后部脑病综合征诊断准确率提高可靠的参考数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可逆后部脑病综合征患者资料10例,对于10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脑电图检查结果、脑脊液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效果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可逆后部脑病综合征的鉴别诊断要点。结果10例患者全部存在视物不清以及头痛症状,其中5例患者产生肢体抽搐以及恶心呕吐症状,4例患者产生精神障碍以及意识障碍现象,10例患者的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3例,系统红斑狼疮1例,妊娠5例,肾上腺素瘤1例;10例患者中3例颅脑CTA检查可见双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后动脉血管分支节段舒张或是收缩;10例患者接受颅脑MRI检查表明病变大部分呈现对称分布,主要在患者双侧大脑后部白质区,一些皮质受累,边界不清,10例患者通过治疗之后神经系统症状完全消失,接受MRI复查可见病灶大多数或是完全消失。结论有关可逆后部脑病综合征病因和临床表现呈现多样化,病程存在可逆,确诊时需要结合相关影像学检查,排除颅内其他疾病的可能

  • 标签: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影像学特征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反流食管炎的临床特征、内镜表现及HP感染特点。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月于门诊就诊的80例老年反流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的老年组,以同期年龄小于60岁的80例反流食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中的非老年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内镜表现及HP感染特点。结果老年组烧心、反酸发生率低于非老年组,差异显著(p<0.05);慢性咳嗽、胸痛、支气管炎、上腹不适等非典型症状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轻度病情患者所占比例低于非老年组,而中度病情患者所占比例高于非老年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HP感染率低于非老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反流食管炎患者病变程度主要为中度,临床非典型症状发生率较高,而典型症状发生率较低,发病与HP感染无关。

  • 标签: 老年反流性食管炎 幽门螺杆菌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对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AITL)的肿瘤细胞和微环境病理学特征进行全面认识和评估。方法:回顾分析20例AITL和20例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病理学资料,并以20例淋巴结反应增生作为对照。运用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分析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滤泡辅助T细胞(TFH)相关抗原表达情况,观察微环境中血管、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巨噬细胞、B免疫母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的增生情况,同时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EB病毒。结果:19例(95%)AITL和6例(30%)PTCL-NOS肿瘤细胞核多为圆形或卵圆形,1例(5%)AITL和14例PTCL-NOS常见肿瘤细胞核扭曲或折叠;16例(80%)AITL出现透明细胞,所有PTCL-NOS病例未见透明细胞;20例AITL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11例(55%)、16例(80%)、17例(85%)和20例(100%),共表达≥3项的有90%(18例),共表达≥2项的占100%(20例)。20例PTCL-NOS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0例、2例(10%)、2例(10%)和4例(20%),共表达≥3项的占5%(1例),共表达≥2项占20%(4例)。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0例AITL和20例PTCT-NOS出现杂乱增生FDC网的分别为19例(95%)和1例(5%);血管内皮肿胀分别为20例(100%)和4例(20%);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分别为15例(75%)和5例(25%);血管密度(MVD)平均值分别为45.93和29.28;肥大细胞平均数分别为14个/10HPF和5个/10HPF;EB病毒(EBV)感染分别为10例(50%)和4例(20%)。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TL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及微环境各项特征有助于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少数PTCL-NOS表达TFH相关抗原提示TFH肿瘤谱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淋巴瘤 滤泡辅助T细胞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祁阳县2017年共报告流腮病例480例,较2016年上升389.80%,较2008年上升805.66%,为全面了解祁阳县近10年来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找出流行规律及原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近10年祁阳县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流腮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近10年祁阳县累计报告流腮1576例,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发病率为15.04/10万,低于全国同期水平的22.00%『1』。发病以城区为多,城边次之,边远农村发病较少;发病时间以每年4—7月最多,11月—12月次之;人群分布男女比为2.031,年龄以4—14岁的中小学生为主。结论流腮在祁阳县仍呈中低度流行状态,应改变流腮疫苗接种的剂次,加强学校疫情监测。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与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的区别以及防止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0例为研究组,再选取同一时间内本院收治的酒精肝硬化患者20例为实验组,比较分析两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防治方法。结果研究组肝硬化患者出现肝大,肝掌,蜘蛛痣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以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等指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酒精肝硬化患者虽然都为肝硬化患者,但是临床特征明显不同,应该根据患者特征给予针对防治。

  • 标签: 肝炎后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 临床特征,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恙虫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参考。方法将50例恙虫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了解其临床特征。结果分析后,恙虫病的潜伏期为1-3周,其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特征皮损为皮肤焦痂,好发顺序为阴囊、腹股沟、脐周,乳头区、四肢、胸背部和头颈部。结论恙虫病临床表现多样,患者症状表现不一,皮肤溃疡焦痂损害是恙虫病特征的皮肤表现,该病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因此应及早治疗。

  • 标签: 恙虫病 临床特征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