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历摘要女,34岁,G1P1,因发现外阴肿块5a入院。5a前患者自觉外阴包块.蚕豆大小,无压痛。近0.5a自觉包块略增大,有压痛,偶有下坠胀感。查体:T36.4℃,P86次/min,R18次/min,BP90/60mmHg,心肺无异常,肝脾未及。妇科检查示右侧大阴唇中下1/3处可触及指头大小的包块,表面光滑,轻压痛,向阴道壁内略凸起,宫颈、子宫及附件末及异常。入院后查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正常,AFP、CEA、CA125、CA199及盆腔B超均未见异常。入院诊断:前庭大腺囊肿。完善检查后拟在局麻下行前庭大腺造口术。在小阴唇内侧囊肿突出部薄弱处纵行切开,术中发现包块为实性,表面假包膜完整,钝性分离直至阴阜处完整核出包块。

  • 标签: 外阴肿瘤/病理学 平滑肌瘤/诊断 误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ntravenousleimyomatosis,IVL)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0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妇科收治的1例IVL患者进行临床诊治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经期延长,月经量多,贫血(65g/L),下腹部可扪及一肿物。术前诊断为“子宫平滑肌瘤”.入院宫腔镜检查可见宫腔内充满白色“蠕虫”样小肿块.腹腔镜下见子宫左侧壁充满灰白色条索状肿物,延至阔韧带宫旁组织,行全子宫及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病理诊断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伴大片玻璃样改变.结论子宫IVL发病少见,具有良性组织学特征和低度恶性潜能。主要通过手术治疗,辅助激素治疗。

  • 标签: 子宫静脉 内平滑肌瘤病 病理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对骨髓转移癌进行误诊原因分析,以防误诊和漏诊。方法:回顺60例骨髓转移癌的住院患者,对其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0例骨髓转移癌患者首次就诊误诊23例,误诊率为39.3%。结论:骨髓转移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早期无特异性,初诊常易洪诊,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骨髓肿瘤/继发性 骨髓肿瘤/诊断 人类
  • 简介:摘要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再狭窄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药对VSMCs的细胞周期进行调控,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值,日益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目前中药对VSMCs细胞周期调控的相关研究。

  • 标签: 中药,平滑肌细胞,细胞周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食管平滑肌瘤行胃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方法进行37例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取的食管平滑肌瘤患者,所有患者行胃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就患者手术完成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指标(包括术后住院时间、愈合时间、生存质量)和食管平滑肌瘤治疗效果、创面出血、食管狭窄等的出现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胃镜组患者手术完成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愈合时间均分别为60.14±2.13min、45.02±1.24ml、7.01±1.04d、3.10±0.12月。胃镜组食管平滑肌瘤治疗效果为94.59%,其中,优有23例,良12例,差2例。37例患者中,有1例创面出血,1例切口感染,1例食管狭窄。发生率为8.11%。术后患者生存质量94.02±4.53分优于术前63.24±4.91分,P<0.05。结论食管平滑肌瘤行胃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可行性高,可加速患者康复,减少手术创伤,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治愈率高,安全有效。

  • 标签: 食管平滑肌瘤 胃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 可行性
  • 简介:肿瘤转移是一个涉及肿瘤细胞本身、肿瘤细胞与其周围的微环境及宿主免疫状态的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复杂过程,并有许多因素参与调节。既往的单因素研究难以反映肿瘤转移过程中的本质,无法准确预测临床病程。

  • 标签: 肝肿瘤 组学技术 转移 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素受体家族在低氧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体内实验,以低氧(10%O2)3周诱导建立小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分离肺动脉;体外实验,分别对小鼠源性和人源性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进行低氧(1%O2)24h的诱导。提取相应组织或细胞的RNA,以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不同前列腺素受体基因片段,并将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无论是小鼠源性还是人源性的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前列腺素受体基因基础表达值均以血栓素A2受体TP和前列腺素E受体1(E-prostanoidreceptor1,EP1)为最高,EP2、EP3、EP4和前列腺素I2受体(IP)居中,前列腺素D1受体、前列腺素D2受体和前列腺素F2α受体最少。在低氧诱导后,小鼠肺动脉平滑肌细胞血栓素A2受体基因和EP3受体基因表达上调显著,而前列腺素D1受体、EP1和前列腺素I2受体则明显下调。结论:在低氧诱导下,前列腺素受体基因表达发生不同变化,对筛选不同前列腺素用于肺动脉高压的疗效研究和新药开发及探究其病理机制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前列腺素受体 低氧 肺动脉平滑肌细胞
  • 简介:摘要小细胞肺癌生存时间短,倍增时间快,且更早发生广泛转移,出现脑转移后更加缩短生存期,笔者观察治疗1例化疗结合中药,用中药吴茱萸做君药,以其温阳及引经报使作用,治疗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疗效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化疗 引经 脑转移瘤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四肢骨转移癌8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6年8月明确诊断的80例四肢骨转移性肿瘤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外科手术结合放化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接受放化疗。结果手术均顺利进行,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观察组术后疼痛得到明显缓解,术后功能明显改善,术后6个月Enneking评分,观察组的综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2年生存率为55%,3年生存率为37.5%,对照组2年生存率为32.5%,3年生存率为20%,观察组2、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四肢转移性肿瘤可以有效缓解疼痛、治疗和预防病理性骨折的发生,改善肢体功能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 标签: 肿瘤转移 外科手术 疼痛
  • 简介:肺癌骨转移发生率为30%~40%,其可经血液扩散或直接蔓延侵及骨骼,且一旦出现骨转移,则提示患者预后不良。骨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期为3~6个月。肿瘤骨转移会引起剧烈疼痛、脊髓压迫、高钙血症,甚至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晚期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目。据报道,无症状肺癌患者骨显像检查时也可发现骨转移。因此,正确评价患者肿瘤骨转移情况有助于肿瘤分期、确定治疗方案及预后评估。2006年第二版《肿瘤学临床实践指南》中,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站(NCCN)虽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仍推荐常规应用骨扫描排除骨转移,但更推崇以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PET)进行评价。PET检查费用较昂贵,如何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检查方法已成为目前国内学者讨论的焦点之一。为此.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核素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应用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核素骨显像 肺癌骨转移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单纯脑转移采用化疗同期胸部三维放疗联合脑转移瘤放疗的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时间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有患者接受化疗同期胸部三维放疗联合脑转移瘤放疗,观察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40例患者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70.00%(28/40),2年生存率为40.00%(16/40),3年生存率为12.50%(5/40);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原发肿瘤体积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单纯脑转移采用化疗同期胸部三维放疗联合脑转移瘤放疗的疗效确切,原发肿瘤体积小的患者预后效果更佳。

  • 标签: 化疗 胸部三维放疗 脑转移瘤 非小细胞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Gd-EOB-DTPA增强表现。方法对行Gd-EOB-DTPA增强扫描的经病理学证实为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1例病人的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MRI检查见肝V段一类圆形异信号影,边界清楚。病灶在静脉注射Gd-EOB-DTPA后动态增强扫描时,动脉期见轻度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多发强化血管影,门静脉期强化程度减退,信号低于周围肝实质,并可见强化的假包膜影,平衡期呈低信号,在20min肝特异期,病灶呈明显的低信号。结论肝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Gd-EOB-DTPA增强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鉴别肝脏占位时,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钆塞酸二钠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颈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分析,并观察B超对侧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的PMTC患者共240例,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中央区淋巴结转移和颈对侧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并观察B超对侧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情况。结果240例患者中,共72例出现中央淋巴结转移,占30.00%。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包膜侵犯为PTMC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超诊断为侧颈淋巴结的独立预测因素。B超诊断对侧颈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80.56%和83.33%。结论针对中央区淋巴转移的高危因素应提前进行临床干预,高分辨B超对预测PTMC的颈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对侧颈淋巴结转移高危患者需进行侧颈淋巴结清扫术。

  • 标签: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B超 诊断 颈淋巴结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肾乳头状腺瘤(RPA)合并多发性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应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1例RPA合并多发性RAML标本进行观察。结果:肾内肿瘤包括以梭形细胞为主的RAML与一境界清楚的RPA;免疫组化标记梭形肿瘤细胞阳性表达HMB45、S-100、CD34,而CK7、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entin,Vim)和结蛋白(desmin,Des)表达呈阴性。RPA细胞呈立方状或柱状,其细胞阳性表达CK7、CD10和EMA,而HMB45、S-100、Vim、结蛋白则呈阴性。结论:RPA合并多发性RAML极罕见,其组织起源目前仍有争议,其诊断及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 标签: 肾脏 乳头状腺瘤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对肺部转移性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共接诊收治的肺转移癌患者42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以20mm/秒、25mm/秒床速对患者进行扫描,对患者的普通CT检查及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螺旋CT的诊断价值。结果20mm/秒床速下,肺尖区、中央区及膈下区的检出率高低为中央区>膈下区>肺尖区;25mm/秒床速下,肺尖区、中央区及膈下区的检出率高低为膈下区>中央区>肺尖区。螺旋CT对中央区还有膈下区结节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别,但肺尖区检出率较低。结论螺旋CT对肺部中下野的转移性恶性肿瘤有良好诊断价值。

  • 标签: 螺旋CT 转移性恶性肿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超声特点。方法对126个甲状腺癌进行甲状腺和颈部淋巴结超声检查,并记录其超声特征。结果病理活检示患者的126个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中,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为106个,反应性增生肿大淋巴结为20个。结论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可提高甲状腺癌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检出率。

  • 标签: 甲状腺癌 颈部淋巴结 超声 淋巴结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