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护理质量指标管理的效果和意义。方法研究共择取150例急危重症患者参与,所有患者均于2016年6月至2018年3月期间入院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质量指标管理,对两组患者平均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记录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急救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实施护理质量指标管理有利于减少患者急救和住院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和并发症风险,提升抢救成功率,因此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质量指标管理 急危重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由于孕期妇女的生活习惯与饮食方式都发生了改变,并且大部分孕期妇女的运动量减少,另外大量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导致孕期妇女的体质大幅度增加,对孕期妇女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根据文献报道分析,孕期妇女过渡肥胖容易导致妇女内分泌失调、糖脂代谢紊乱等症状,并且极大的增加了孕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率,并且可能对孕妇胎儿分娩结局造成影响。根据临床诊疗经验分析,妊娠期孕妇体质过度会使得患者剖宫产发生率上升。

  • 标签: 非肥胖孕妇 孕期体质量 产程进展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护理质量作为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护理质量管理者不得不重新审视护理服务的质量和价值及其与患者结局之间的关系。如何建立科学、灵敏、实用、统一的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对护理工作所能影响的最重要的患者结局进行评价,提升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并体现护理的独特价值,促进良好护理环境的形成、优质护理的深化和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

  • 标签: 敏感与特异性 质量评价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敏感指标理的建立与运用对于提高血管外科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血管外科2015年7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血管外科敏感指标体系建立后)51例和对照组(血管外科敏感指标体系建立前)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其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满意程度(96.08%>84.44%)相对更高(P<0.05),而风险事件发生率(3.98%<15.56%)相对更低(P<0.05)。结论基于血管外科敏感指标体系开展临床护理工作,能够显著提升其护理质量,减少患者治疗恢复期间的安全风险,帮助其快速、有效的恢复健康。

  • 标签: 血管外科 护理质量 敏感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早产儿给予发育支持护理后,观察对其体质增长与胃肠功能发育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8月~2017年09月收治的1300例早产儿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早产儿展开对比分组;对照组(650例)应用常规基础护理方式完成早产儿护理工作;观察组(650例)应用常规基础护理+发育支持护理方式完成早产儿护理工作;最终就两组早产儿体质增长情况与胃肠功能发育情况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早产儿体质增长情况对比,观察组早产儿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同对照组早产儿胃肠功能发育情况对比,观察组早产儿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结论临床应用发育支持护理方式完成早产儿护理工作,于增加患儿体质与改善其胃肠功能发育两方面可以做出充分保证,从而对于早产儿生存质量的提高做出保证。

  • 标签: 发育支持护理 早产儿 胃肠功能 体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对新生儿体质、体温波动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于我院出生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鸟巢式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临床指标及并发症。结果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新生儿出暖箱时间短、体质增长速度快、睡眠时间长、体温波动幅度小、血氧饱和度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鸟巢式护理有助于促进新生儿发育,使其体温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同时能够保持新生儿各项内环境稳定,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鸟巢式护理 新生儿 体质量 体温波动 并发症
  • 简介:建立一套可以定量评估临床检验实习效果的指标。通过对医德医风、出科考试、检验操作、日常考勤、毕业论文等方面的细化条目记分方式,进行实习质量评估。使用该评估体系可以有效地体现学生实习的质量高低,减少了人为印象评分误差。通过实际应用,该体系较完美地体现了学生实习质量

  • 标签: 临床检验 实习 定量 评估
  • 简介:摘要由于手术室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护理人员需要在术中担任注射、建立静脉通路、传递各类医疗器械及手术器具等相关工作,同时在术后还与各种缝针、针头及手术刀等锐器接触,这就造成以锐器伤为代表的安全隐患事件发生率较高,致使护理服务质量下降。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以患者为护理服务主体,以护理安全隐患、护理服务质量为工作指导原则,从不同方面提高手术治服务质量,加强护理服务质量。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是评估临床护理服务质量的系统工具,具有科学化、能够被量化、高敏感等特点,是判断护理服务质量、加强护理服务质量管理、降低护理风险的重要环节,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适用于护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及优化。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孕前体质指数(BMI)、孕期体重增长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3152例单胎妊娠孕妇.按孕前BMI分为A组(〈18.5kg/m^2,39例)、B组(18.5-23.9kg/m2,2808例)、C组(24.0-27.9kg/m2,246例)和D组(≥28.0kg/m2,59例1.比较各组GDM发生率,并分析孕24周前及整个孕期孕妇的体重增长对GDM发病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3152例孕妇中发生GDM者共216例,A、B、C、D这4组的GDM发生率分别为5.12%、6.52%、9.34%、13.55%,B组与D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中,孕24周前体重增长≤6kg者与体质增长〉6kg者的GDM发生率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随访到分娩的GDM患者共111例,均为A、B组.A组1例,B组110例。B组按整个孕期体重增加量分为B1组(增加〈12kg)、B2组(增加12~16kg)和B3组(增加〉16kg),发现其子痂前期发生率、剖宫产率、巨大儿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率均随体重增长而增加;3个亚组间比较,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结论:孕前肥胖(BMI≥28kg/m2)和孕24周前体重快速增长是GDM发生的重要因素.而控制GDM患者的孕期体重增长在一定范围内.可能会降低母婴并发症。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孕前体质量指数 孕期体质量增长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理论模式对改善血液透析间歇期患者体质增长率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科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80例,抽签法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认知行为理论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并采用自行设计的血液透析患者饮食和液体自我管理行为调查问卷评估干预前后患者对水钠摄入,透析间歇期体质增长等情况的认知程度和行为改变。结果干预后病人对透析间歇期体重控制的认知程度和控制的有效程度显著提高,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理论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控制MHD患者透析间歇期体质增长率,从而降低透析中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透析质量,延长生命。

  • 标签: 认知行为理论 血液透析间歇期体质量增长率 人体成分监测仪
  • 简介:摘要中医体质是指一个人在先天和后天共同影响下所形成的固有特质。通过对患者中医体质进行分析有助于为患者提供精准的治疗方案,具有积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对于糖尿病没有切实有效的治疗方式,主要以长期药物治疗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为主。因此许多专家学家关于糖尿病的中医体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就近几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糖尿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和不同体质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旨在为临床糖尿病的治疗提供借鉴。

  • 标签: 糖尿病 中医体质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低体质儿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对其感染早期发现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接收的106例低体质儿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感染情况将患者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其中参照组为53例,为未感染患者,研究组为53例,为感染患者,均给予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检测,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值。结果比较分析,研究组前白蛋白、血小板计数与参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白细胞计数以及白蛋白值,均低于参照组(P<0.05);同时在0h以及24h,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48h以及72h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48h的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要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低体质儿感染诊断中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白蛋白水平,具有优异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白蛋白 低体质量儿 早发感染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38,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代谢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餐2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代谢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较对照组患者高(P<0.05)。结论护理工作者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各项代谢指标情况,进而改善患者的护理及治疗效果。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糖尿病 代谢指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方法2016年12月至2017年6月,对护理部确认的80例风险事件进行风险程度的评定及原因分析。结果意外伤害、给药错误、病情观察不及时、静脉留置针问题是儿科临床护理中最为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分别占25.0%、15.7%、12.6%、10.6%;以高风险事件居多,占59.4%护理风险事件以直接风险为主,占风险事件总数的82.5%。结论针对儿科临床护理患儿,如要降低护理风险,必须全面分析其原因,按照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科学的应对措施,进而提升护理质量,使风险发生率得以降低。在日常护理中应加强风险监控同时重视护龄在2年以下护士的防范教育和培训,加强高危环境的监管和风险监控。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要素 应对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体质对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的影响。方法于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收治的门诊治疗的哮喘稳定期患者中随机抽取3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9类中医体质患者各40例,均给予患者常规治疗加穴位贴敷,对9类体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急性发作次数进行观察。结果特禀质、阳虚质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最高,其次为平和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患者,阴虚质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较低;进行治疗后,特禀质、阳虚质患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均出现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对比差异显著,P<0.01;平和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患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均有所改善,与治疗前相对比差异显著,P<0.05;阴虚质患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无显著改善,P>0.05.结论中医体质能够对门诊治疗的哮喘稳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影响,其中特禀质、阳虚质患者更适宜进行穴位贴敷治疗。

  • 标签: 中医体质 穴位贴敷 支气管哮喘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卵巢储备功能主要指的是按啊卵巢内存储卵泡数量和性质所决定的皮质区形成可受精卵母细胞功能。卵巢储备功能全面决定了卵巢反应性以及控制按性超促排卵成功与否。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分为六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卵巢储备功能预测指标临床研究情况,旨意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卵巢储备功能 年龄 FSH E2 AMH 基础性窦卵泡数量 INHB FSH/LH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彩超相关指标、血压指标的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4月-2018年2月9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彩超相关指标、血压指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多巴胺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多巴胺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好转率;血压指标回升时间、心衰控制时间;治疗前后患者彩超相关指标、彩超相关指标、血压指标指标;治疗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好转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指标回升时间、心衰控制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彩超相关指标、彩超相关指标、血压指标指标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彩超相关指标、彩超相关指标、血压指标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多巴胺联合参附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彩超相关指标、血压指标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彩超相关指标、彩超相关指标、血压指标指标,促进患者预后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多巴胺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彩超相关指标 血压指标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与产褥感染发病的关系,使其应用到社区产后访视为预防产褥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于 2016年 1月 -2019年 6月医院分娩后出院在本辖区居住,接受产后随访的 436名产妇,按照自愿随机原则将访视产妇分为常规访视组 210名,体质辨识组 226名,体质辨识组在普通访视内容基础上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根据情况对偏颇体质进行个性化的调理和治疗;常规访视组则按照普通随访内容访视。结果:应用中医体质辨识组产褥感染的患病率明显低于普通访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结论:产褥感染的发病与体质类型相关,在社区产后访视中应用中医体质辨识能有效防治产褥感染,进一步提高社区卫生保健服务质量

  • 标签: 社区产后访视 中医体质辨识 产褥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通过加强药学管理对全程化药学服务所起到的作用。方法我院在2015年开始加强药学管理,在实施前后各1年时间内随机选取360例患者(实施前1年为对照组,后1年为观察组),针对药学服务质量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施药学管理后的取药时间、药物盘点时间及账目符合率均有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药学管理能够改善服务效率并规范管理模式,显著提高药学服务水平,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药学管理 药学服务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癌患者的凝血指标和临床化疗效果的相关性进行探析。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化疗的105例原发性肺癌患者纳入观察中,并根据化疗效果分成有效组和无效组,分别为57例、48例;并选取同期参与体检的60例健康自愿者作为正常组,均行凝血检查,对比分析肺癌患者、健康者的凝血指标水平。结果肺癌患者化疗前的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FDP)等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而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活动度(PTA)低于正常组(P<0.05),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无明显差异(P>0.05);化疗后有效组患者的FIB、D-D、FDP、PLT及APTT等均高于化疗前(P<0.05),无效组患者的FIB、D-D、FDP高于化疗前(P<0.05)。结论部分凝血指标变化能够作为肺癌患者化疗效果和预后评价的重要依据。

  • 标签: 凝血酶指标 肺癌 化疗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