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在气管切开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呼吸科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100例气管切开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进行家庭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对照组并发症率为12.0%,两组并发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措施对气管切开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以减少并发症率,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气管切开家庭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后的护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行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的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排序的方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24例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17%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脓肿切开引流的患者术后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进度,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 标签: 乳腺脓肿 切开引流术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梁切除术和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价,为青光眼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青光眼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干预组患者采取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眼压、视力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眼压以及视力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青光眼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眼压以及视力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青光眼治疗中复合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取我院126例青光眼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0日直至2017年8月11日,并将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患者实施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63例患者实施复合小梁切除术),将两组青光眼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青光眼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12.01±0.27)d、术后眼压(6.25±2.11)mmHg、术后3个月眼压(15.48±3.15)mmHg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青光眼治疗中复合小梁切除术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改善患者眼压,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青光眼 复合小梁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接诊的青光眼患者78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复合组和传统组,每组分别39例。传统组患者使用传统小梁切除术,复合组使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恢复情况、眼压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复合组患者视力提高率为97.22%,高于传统组的77.78%,P<0.05;复合组治疗后患者眼压(15.31±2.11)mmHg,传统组眼压(19.45±2.13)mmHg,P<0.05;复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传统组为22.22%,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要优于传统小梁切除术,能够降低患者眼压,帮助视力恢复,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进行了探究。方法选取了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青光眼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有患者六十四例,对其进行了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给其进行了小梁切除术的实施,实验组的患者给其进行了小梁切除术和丝裂霉素C的实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和观察。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总有效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眼压进行了对比,在术前两组患者的眼压没有太大区别,术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得到缓解,一个月、六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给青光眼患者运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C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效果显著,并且非常的安全,值得医学临床上的大力推广。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应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与传统气管切开术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7年2月144例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应用的气管切开方法的差异进行分组,其中传统组65例为传统气管切开术,经皮微创组79例为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经皮螺纹旋转气管切开)。比较两组满意度;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情况、手术全程时间;患者切口感染、套管脱出、皮下和纵膈气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皮微创组满意度高于传统组,P<0.05;经皮微创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情况、手术全程时间优于传统组,P<0.05;经皮微创组切口感染、套管脱出、皮下和纵膈气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应用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效果优于传统气管切开术的疗效,切口小,出血少,手术简单,时间短,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经皮微创气管切开术 传统气管切开术 疗效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肛周脓肿应用一期切开根治术方案与传统单纯切开引流术方案治疗效果对比情况。方法选择肛周脓肿患者100例,均为我院肛肠科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随机分组,就采用一期切开根治术治疗(A组,n=50)与单纯切开引流术治疗(B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A组患者总有效率经统计为96%,明显高于B组78%,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A组控制感染时间为(4.5±1.8)d,B组为(6.3±1.1)d,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平均随访6个月,A组复发率为4%,明显低于B组20%,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应用一期切开根治术方案治疗,相较传统单纯切开引流术,临床总有效率居更高水平,明显缩短了感染控制时间,降低了复发率,具有非常积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一期切开根治术 单纯切开引流术 肛周脓肿 效果对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的护理方法,为气管切开术患者的康复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我院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气管切开术86例患者临床护理的方法和体会进行分析总结。尤其适用于儿童、气管损伤不宜气管插管及环甲膜穿刺或其他建立气道通的病人。结果本科86例气管切开患者,4例行气管切开后4~6天放弃治疗自动出院,2例因病情严重行气管切开后2天死亡,余80例成功拔管,拔管后呼吸平稳,气道通畅,恢复良好。没有发生肺部感染、出血、脱管及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结论气管切开护理质量的保证可有效改善通气,控制肺部感染,减少并发症,从而提高危重病人的生活质量及促进身体康复。

  • 标签: 气管切开术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小梁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视力提高情况优于对照组,视野改善率高对照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进行青光眼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视力状态,降低眼压,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制羊膜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对于治疗青光眼能够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6例(54眼)在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纳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27眼)病患。对照组患者接受小梁切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自制羊膜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治疗方式。术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1年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其治疗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1d浅前房形成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羊膜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有显著的疗效,能够降低眼压,减少浅前房的形成,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发生。

  • 标签: 自制羊膜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气管切开术与常规气管切开术在救治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90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气管切开术,观察组患者施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4%,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7.8%,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施行常规气管切开术相比,对脑梗死患者施行经皮气管切开术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老年脑梗死 经皮气管切开术 常规气管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睑术切开法最佳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9月-2017年4月100例受术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92例,年龄21-39岁。术前设计结合受术者的脸型、性格、职业、个人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结果受术者中重睑宽度在1cm以上7例;7-8mm55例;4-5mm38例。上睑皱褶与睑缘的关系,平行型重睑56例,广尾型重睑44例。术后经3月-2年走访,受术者满意术100%。结论重睑成形术切开法成功的关键,一是手术医师术前认真设计;二是手术医师术中精心操作。

  • 标签: 重睑术切开法 术前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气管切开术后留置套管的家庭护理效果。方法病例筛选2015年1月份-2018年1月份收治的小儿气管切开术后留置套管的患儿9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前后分成两组,常规组实施常规出院护理,家庭组患儿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居家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并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两组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常规组居家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22.92%,家庭组居家护理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4.17%,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护理满意度评价为79.17%,VS家庭组97.92%的护理满意度评价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气管切开术后留置套管的家庭护理是一种有效的延续护理方式的开展,大大降低患儿居家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儿气管切开术 留置套管 家庭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皮气管切开术(PDT)防治特大面积硝火烧伤患上呼吸道梗阻的疗效。方法重症医学科2014年3月-2017-12月对28例特大面积硝火烧伤患者采用经皮气管切开术预防上呼吸道梗阻,同期30例患者耳鼻喉科采用传统气管切开术(OT)治疗,通过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气胸、愈后瘢痕情况,分析评价PDT在特大面积硝火烧伤患者预防上呼吸道梗阻中的应用价值。结果PDT组和OT组手术时间分别为(5.74±1.45)min和(33.25±11.21)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21±2.35)ml和(23.25±12.27)ml,愈后瘢痕面积分别为(1.68±0.74)cm2和(3.54±1.02)cm2,气胸发生分别为0例和3例,纵膈气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OT组相比,PDT组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减少,愈后瘢痕面积减小,气胸减少。结论经皮气管切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安全、微创等优点,对特大面积硝火烧伤患者预防性气管切开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防治上呼吸道梗阻。

  • 标签: 经皮气管切开术 特大面积硝火烧伤 上呼吸道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青光眼患者5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眼压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单纯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梁切除术联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60例(97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0眼)采用小梁切除联合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对照组(47眼)单独采用小梁切除术,并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眼压下降情况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的比较,观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的比较,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患者视力,降低眼压,且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引流器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探究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不同时间眼压比较情况和术后视力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情况优于对照组;眼压情况较对照组更好;术后视力变化情况更优,P<0.05。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够有效治疗患者青光眼情况,效果更好,安全性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术后的监护及护理。气管切开作为创伤性人工气道,是抢救危重症病人的措施之一。为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术后并发症,使病人安全渡过危险期,做好术后监护及护理至关重要。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使病室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定时空气消毒,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8例气管切开患者,分别对其进行基础护理、呼吸道管理、抗生素应用,以及其他综合护理干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相应治疗、监护和护理后,有1例患者因重度颅脑损伤抢救无效死亡,其余17例患者均成功拔除气管切开套管。结论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对病人的恢复十分重要,因此要引起医护人员的注意。

  • 标签: 气管切开术后 头颈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对比。方法本次研究患者例数为80例,入院治疗时间为2016年9月~2018年1月,分为两组进行观察,分别采用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结果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两组患者在结石清除率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结石清除率均良好,但是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可以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加速患者术后恢复,因此治疗效果要远高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 标签: 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 胆总管结石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