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护理问题与相应的策略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呼吸内科住院老年患者210例,按照护理方法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5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住院期间安全隐患问题以及护理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SAS与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安全隐患问题发生率2.86%(3/105)低于对照组13.33%(13/105),护理满意率97.14%(102/105)高于对照组86.67%(91/105)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呼吸内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全面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安全隐患问题的控制以及患者满意率的提高,可在护理实践中推广。

  • 标签: 呼吸内科 老年患者 护理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产妇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我院实行剖宫产分娩的78例产妇。分成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在产妇产后康复中,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实行护理干预模式。统计分析两种护理方法对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94.9%,对照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为74.4%,对照组产妇与观察组临床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对比两组产妇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泌乳时间,发现观察组产妇均显示明显的优越性,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妇产后康复活动中,给予其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可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并且还能够加快产妇康复速度,促进泌乳,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整体护理干预 剖宫产 产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促进自然分娩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孕妇80例,通过病床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和对照组(基础护理),比对两种孕妇自然分娩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中自然分娩33例,对照组中自然分娩25例,两组比较,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产程、产后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病率均降低明显,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加强围产期综合护理对促进产妇自然分娩的临床成效显著,能有效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标签: 围产期 综合护理 促进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MRI对乳腺癌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的47例疑似乳腺癌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为其提供3.0核磁共振检查,根据病理检查来对乳腺癌诊断符合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病理检查结果表明,全部患者共有26例乳腺癌,占总数的55.32%,有11例病例肿物小于2厘米,15例超过2厘米,MRI结果表明有24例乳腺癌,有8例小于2厘米,符合率是81.82%,15例超过2厘米,符合率100%,整体符合率92.31%(24/26)。结论核磁检查在乳腺癌的临床诊断中,准确率比较高,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乳腺癌 核磁检查 诊断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癌是现阶段妇科肿瘤领域备受关注的课题之一,近年来,随着手术治疗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有明显提高,但术后复发率仍较高,由于子宫内膜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患者忽视或者就诊时漏诊,就诊时经常已是晚期,因此,早期对内膜癌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现在肿瘤标志物已被普遍应用于临床,但肿瘤标志物单项检测特异度及敏感度均无法达到预期,误诊、漏诊率较高,因此,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应引起妇科肿瘤学者的关注。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早期诊断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产后综合护理对妊娠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320例妊高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分成采用产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n=160)以及采用产后综合护理的观察组(n=160),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产后子痫发生率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等相关情况。结果采用产后综合护理的观察组在血压控制方面总有效率为98.75%,采用产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78.7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的产后子痫发生率与产后出血发生率也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妊高症患者采用产后综合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压情况,降低产后子痫及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后综合护理 妊娠高血压 疗效 血压控制
  • 简介:摘要基层医院中药房是医院内与社会、患者交流接触最多的窗口之一,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基层医院的整个声誉,基层医院必须对中药房的管理做出足够的重视。但是就目前基层医院中药房的情况来说,其管理上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中药房的建设,无法为基层医院的整体发展做出合理的贡献、甚至阻碍了基层医院的发展,如何就目前基层医院中药房存在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改进,成了基层医院面临的主要问题。

  • 标签: 基层医院,中药房,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对不合理用药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门诊/住院患者120例对照组(未实施药学干预)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门诊/住院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采取药学干预)。对比对照组、观察组用药患者不合理用药具体占比情况以及患者用药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药品使用量不合理、使用方法不合理、重复用药、专项治疗药品不足以及患者病情用药不合理占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合理用药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药师干预,提高了患者的合理用药,保证了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

  • 标签: 临床药师 不合理用药 药学服务 用药情况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全方位护理在脑梗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脑梗死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时不同的方案分为予以常规护理的对照组(48例)与予以全方位护理的研究组(56例),比较两组不同护理前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及睡眠状况。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方位护理应用于脑梗患者可有效缓解其负面情绪,并改善睡眠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全方位护理 脑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8年6月针对消化内镜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实施PDCA循环模式(观察组),与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实施的常规管理模式(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管理模式的管理效果。结果两组管理方式之间对比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医护人员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仪器器械管理评分及护理安全度评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过程中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管理效果显著,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管理质量。

  • 标签: PDCA循环模式 消化内镜 护理风险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因为病情对妊娠结局和胎儿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我院对69例妊娠中晚期合并亚临床甲减患者进行分析,将其作为实验组,同期选取69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妊娠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孕妇有9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13.04%,有5例早产,占7.25%,有6例贫血,占8.70%;对照组有3例高血压疾病,占4.35%,1例早产,占1.45%,2例贫血,占2.90%;实验组的并发症几率比对照组高,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观察组有11例低体重胎儿,占15.64%,4例胎儿窘迫,占5.80%;对照组有2例低体重胎儿,占2.90%,无胎儿窘迫,两组低体重胎儿和胎儿窘迫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合并亚临床甲减会对妊娠结局和胎儿造成影响,临床中应该积极干预治疗。

  • 标签: 妊娠中晚期 合并亚临床甲减 妊娠结局 胎儿的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彩色普勒超声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3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时期来我院进行体检的非糖尿病患者43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的部位为下肢动脉,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动脉斑块、狭窄以及闭塞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动脉病变 糖尿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当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6月到2016年4月收治的150例孕产妇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将所有孕产妇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75例。对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产妇采用综合护理干预进行干预指导,这两组产妇出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出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有效的预防产妇在分娩以后出现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情况,在临床上需要为产妇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指导,能有效的降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肝病患者血清检测中免疫球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5例肝病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对所选患者进行分组,45例患者为急性肝炎组,45例为慢性肝炎组,45例患者为肝硬化组,另择取4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四组研究对象均采集5ml静脉血,通过免疫比浊法测定四组研究对象血清的IgA、IgG、IgM。结果急性肝炎组与对照组的IgA、IgG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肝炎组IgM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慢性肝炎组与对照组IgA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慢性肝炎组IgG、IgM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肝硬化组与对照组IgA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肝硬化组IgG、IgM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IgG高于急性肝炎组(P<0.05),肝硬化组、急性肝炎组IgM高于慢性肝炎组(P<0.05),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IgA高于急性肝炎组(P<0.05)。结论在肝病患者血清检测中免疫球蛋白可作为有效指标,对确诊肝病有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肝病 血清检测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在成人屈光不正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患者200例(386眼),所有入院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RK组、LASIK组两组,每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屈光度、眼压及角膜厚度。结果PRK组、LASIK组术前视力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术后1、3、6、12个月,两组平均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其中,术后1、3、6个月PRK组视力显著高于LASIK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术后12个月,LASIK组视力显著高于PRK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RK组、LASIK组术前屈光度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1、3、6、12个月,两组屈光度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其中,术后1、3、6、12个月,PRK组屈光度显著高于LASIK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RK组、LASIK组术前的眼压、角膜厚度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RK组、LASIK组术后眼压、角膜厚度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PRK组、LASIK组术后眼压、角膜厚度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在成人屈光不正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明显提高视力、改善屈光度、降低眼压及角膜厚度,且PRK、LASIK两种术式各具优势,可根据临床适应证选择合适术式。

  • 标签: 屈光不正 成人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 PRK LASIK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方法应用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3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患,并11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孕三烯酮药物和Bard无张力疝补片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而言,研究组病患76.74%(33/43)、93.02%(40/43)均明显高于参照组37.21%(16/43)、74.42%(32/43),组间差异显著(??=5.46,P<0.05);就复发率而言,研究组病患6.98%(3/43)明显低于参照组27.91%(12/43),组间差异显著(??=6.54,P<0.05)。结论无张力疝补片手术应用于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治疗中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不同方法 剖宫产术 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妊娠结局方面的差异性,为子宫肌瘤手术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手术治疗的74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开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比2组子宫肌瘤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肌瘤残留、复发、妊娠结局情况。结果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对比,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组间肌瘤残留率、术后复发率、妊娠率情况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肌瘤行开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相当,但是就手术创伤、安全性比较腹腔镜手术效果突出。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子宫肌瘤 术后效果 手术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术后护理联合心理沟通干预对脑胶质瘤患者的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脑胶质瘤患者9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于术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沟通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9.2%(χ2=9.365,P<0.05);观察组疼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0.134、8.467、11.472,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6.841、6.135,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5.478、5.113、6.636,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滿意度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3.3%(χ2=8.461,P<0.05)。结论对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实施护理联合心理沟通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缓解术后疼痛,减轻焦虑心理,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术后护理 心理沟通 脑胶质瘤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