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材鉴定中应用传统经验鉴定的效果,希望给中药材的有效鉴定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选择柴胡、车前子、麝香、黄柏、杜仲等14味中药材进行研究,将中药材等分成两等分,对应现代组与传统组,现代组主要应用显微理化法、粉末鉴定、组织鉴定等对所选药材进行鉴定,传统组则采取味觉、视觉、触觉、水试、火烧等方法进行药材鉴定,观察两种鉴定方法的准确率。结果传统组鉴定准确率为92.86%,现代组鉴定准确率为78.57%,两组相比较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传统经验鉴定鉴定结果同现代技术的鉴定价值相似,但传统经验鉴定的操作更简单且鉴定成本也更低,可以在基层医院中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传统经验鉴定法 中药材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手部皮肤缺损的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手部皮肤缺损患者60例,根据其具体的损伤部位,选择不同的显微外科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全60例患者中皮瓣成活59例,坏死1例,成活率为98.33%。术后随访可见皮瓣外形良好,无瘢痕、挛缩、臃肿现象。对皮瓣行感觉神经测试后发现,两点辨别觉为4-8mm。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6.67%。结论对手部皮肤缺损的患者实施显微外科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良好的恢复患者皮瓣感觉,治疗的安全性高,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 标签: 手部皮肤缺损 显微外科 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切除具有癌变性状的乳腺增生组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医院2010年2月-2014年4月收治的68例采用手术切除具有癌变性状的乳腺增生组织患者的临床资料和2009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50例采用保守治疗的具有癌变性状的乳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记为手术组和保守组。对比临床疗效、乳腺癌发生率和发生乳腺癌者的3年生存率。结果手术组疗效分级与有效率和保守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者乳腺癌发生率和发生乳腺癌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14.71%、60.00%,与后者的38.00%和10.53%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手术切除治疗相较于保守疗法能够提升具有癌变性状的乳腺增生患者的有效率,还可减少乳腺癌的发生,一旦发生乳腺癌,对提高远期生存率也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癌变性状 乳腺增生 手术 保守治疗 生存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测定法在全血铅含量测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肝素钠抗凝血0.5ml,在微波消化仪器的辅助下进行消化和定容。进样应用原子吸收仪石墨炉进行,峰高定量,对标准物质和血样进行检查。结果对于预防碳在石墨管中堆积以及仪器信号受影响减弱价值显著,同时,还可以对无人血液配置标准及其正常牛血的困扰有效解决。检出的最低浓度为1.5μg/L,回收率的数值介于94.1%-102.7%区间范围内,在样品和标准物质的检验结果上,也相对满意。结论将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测定法在全血中铅含量的测定中应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同时,还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因此,实际使用的价值较高。

  • 标签: 血液 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测定法
  • 简介:目的:分析血型鉴定常见错误,阐述全程质量控制在血型鉴定中的重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血型鉴定错误常见原因。结果:血型鉴定错误与技术因素、疾病、年龄以及输血等有关,以技术因素最常见。结论:技术因素是血型鉴定错误的主要原因,加强血型鉴定全程质量控制是减少血型错误的关键。

  • 标签: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医疗差错
  • 简介:作者结合20多年《微生物学及检验技术》实验教学工作经验,对学生在使用显微镜时易出现的几个误区,作了简明的叙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这对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十分有益的。

  • 标签: 显微镜 实验教学 微生物学 检验技术 教学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伴癌变性状的乳腺增生组织手术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伴癌变性状的乳腺增生患者(2016年3月17日到2017年3月17日期间),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采取传统化疗治疗)、观察组(实施手术切除术治疗),各50例,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伴癌变性状的乳腺增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均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值<0.05。结论对伴癌变性状的乳腺增生患者实施手术切除术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研究。

  • 标签: 伴癌变性状的乳腺增生组织 手术切除 传统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显微手外科断指再植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断指再植患者26例进行分析讨论,均实施末节手指离断再植术后无静脉回流,并采取指端放血治疗再植指,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给予密切的临床观察以及术后护理干预措施。结果此组患者经过断指再植术实施有效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后成活病例为24例,占比例为92.3%,并且手指外观满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末节断指植术后主要依靠指端放血来维持静脉回流,特别是加强临床疗效观察以及手术前后的护理干预是再植获得成功的重要手段。

  • 标签: 断指再植术 临床观察 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显微外科手术98例临床效果,以治疗蝶骨嵴脑膜瘤为例分析,并为患者治疗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方法选取来我院2014年7月-2016年7月进行治疗蝶骨嵴脑膜瘤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采取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3~6个月观察复发情况,定期随访患者主观感受,观察患者关节主动活动范围。结果该组内侧型50例患者中30例达SimpsonI~Ⅱ级切除标准,20例达SimpsonlI~IV级切除标准。外侧型48例患者中30例达SimpsonI~Ⅱ级切除标准,10例达SimpsonII~IV级切除标准,其中术后5例患者并发神经功能缺损,3例并发脑梗死,无死亡病例。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未发现复发病例,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蝶骨嵴脑膜瘤临床效果好,肿瘤全切率高,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肿瘤复发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骨显微外科手术 治疗蝶骨嵴脑膜瘤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显微手术切除脑胶质瘤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月~2017年7月脑胶质瘤患者66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病变切除程度进行临床分析。结果66例患者肿瘤全切50例(75.8%),次全切除9例(13.6%),部分切除7例。出院时情况恢复良好48例(72.7%),好转12例(18.2%),偏瘫、失语6例,无1例死亡。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切除胶质瘤显著提高了手术疗效,使胶质瘤的全切除率大大增加,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和死亡率。

  • 标签: 胶质瘤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显微手术应用于脑胶质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5年9月至2017年11月间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日期,单双号将所有患者进行两组随机均分,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3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方案进行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显微手术作为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患者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并且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各数据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对脑胶质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后恢复时间和手术时间,并且能够有助于降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对于改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案,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显微手术 脑胶质瘤 手术方案 价值分析
  • 简介:摘要提取是中药制药工程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药品质量,新技术的发展是中药制造业技术升级和转型的关键,也与中医药现代化有关;作为一种新兴的提取技术,仿生提取利用了“灰思维模式”,根据中药大部分药用成分的未知特征和药物基质的总体特征,通过口服给药模拟胃肠道吸收和转运的过程,获得具有更高活性成分的活性混合物。本文总结了仿生提取技术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同时分析近年来新技术(微波,超声波和酶法)辅助仿生方法在中药提取中的应用;结果表明与传统提取技术相比,仿生提取技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半仿生提取法 中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10月间我院接收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字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血管内治疗,观察组采用显微手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实践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7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6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颅内动脉瘤,显微手术效果要优于血管内治疗,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显微手术 血管内治疗 效果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采用显微手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5月-2018年6月期间前来我院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选取7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临床应用,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显微手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的治疗效果为92.86%,并发症发生3例。结论临床上应用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较为显著,且并发症发生较少,能够促进患者病情改善,因此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显微手术 颅内动脉瘤破裂 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化护理流程在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手足显微外科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患者86例,按照完全随机的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采用优化的护理流程。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术后交接时间、血运观察次数、查房巡视次数、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和术后交接时间明显比对照组少,而且观察组患者的血运观察次数和查房巡视次数明显比对照组多,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较高,经分析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流程在手足显微外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前准备时间和术后交接时间,避免护理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流程优化 手足显微外科 护理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常见中药材的真伪鉴定方法。方法选取本院中药房常见的32种中药材,运用传统鉴定方法(传统组)与现代显微技术(现代组)进行真伪鉴定,对比两种鉴定方法的运用效果,观察指标包括鉴定准确率与鉴定时间。结果现代组的鉴定准确率(100.0%)高于传统组(90.6%),现代组总鉴定时间与平均鉴定时间长于传统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运用现代显微技术鉴定常见中药材真伪的准确率高于传统鉴定方法,但传统鉴定方法具有简便、快速的优势,日常工作中建议将二者结合,先行传统方法鉴定再行现代显微技术鉴定,以提高鉴定结果的准确率,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常见中药材 真伪鉴定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中药材红娘子180g、土鳖虫180g以及细辛180g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经典物理化学技术、X射线衍射法以及光谱——色谱联合应用技术进行中药鉴定,对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鉴定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经典物理化学技术对于红娘子、土鳖虫以及细辛的鉴定准确数量分别为16(80.00%)份、17(85.00%)份和15(75.00%)份;X射线衍射法的鉴定准确数量分别为17(85.00%)份、17(85.00%)份和16(80.00%)份;光谱——色谱联合应用技术的鉴定准确数量分别为18(90.00%)份、19(95.00%)份和19(95.00%)份。与光谱——色谱联合应用技术进行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现代分析技术对中药进行鉴定,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在经典物理化学技术、X射线衍射法以及光谱——色谱联合应用技术中,光谱——色谱联合应用技术的准确率最高,值得进行应用及推广,以更好地保障中药质量。

  • 标签: 现代分析技术 中药鉴定 应用效果
  • 简介:ABO血型系统的抗原除经典的A、B、0外,还有许多抗原性较弱的亚型和变异型,如A2、A3、Ax、Aend、AM等,相对应的B亚型有B3、Bx、Bm、B(A)、Bel等.西方人的B亚型少于A亚型,而我国则为B亚型频率高于A亚型,AM、Ax更是极少见[1].ABO血型鉴定的方法主要有血型卡法、试管法、玻片法、微量板法等,血型卡以其简便、易判读、便于大量标本分析而被广泛应用.但血型卡在AB0亚型的鉴别时却有一定的局限性,有的结果可造成漏检.而正确鉴定红细胞血型是确保输血安全的先决条件,在临床输血及采供血机构工作中,对ABO血型系统中的亚型鉴定主要还是依据血清学方法.

  • 标签: 血型鉴定 血型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营养护理方案对重症颅脑损伤病人营养炎性状态的影响。方法于本院2016年4月--2017年6月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病人中,随机选取72例病人作为研究样本,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病人的人数为36人。护理组采用精细化营养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营养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结果护理组病人的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对照组病人的各项营养指标显著高于护理组病人,护理组病人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病人。结论在护理重症颅脑损伤病人的过程中,采用精细化的营养护理方法,能够显著改善病人的炎性状态,提升病人的营养指标,促进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提升病人的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被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营养护理方案 重症颅脑损伤 营养炎性状态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裂隙灯显微镜下角膜异物剔除术后临床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本文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就诊的100例角膜异物剔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对照组患者在角膜异物剔除后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对试验组患者在角膜异物剔除术后,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特殊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及宣传教育等。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一次性异物剔除成功率为98%,护理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一次性异物剔除成功率82%和护理满意度74%。这表明,在裂隙灯显微镜角膜异物剔除术中,采用优质的针对性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角膜异物一次性剔除成功率,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 标签: 裂隙灯显微镜 角膜异物 剔除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