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甲状腺结节的治疗中应用传统甲状腺切除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医院收治的9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n=45)应用传统甲状腺切除,研究组(n=45)应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情况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甲状腺结节中应用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 标签: 传统甲状腺切除术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结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梁切除和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的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价,为青光眼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青光眼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小梁切除进行治疗,干预组患者采取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眼压、视力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眼压以及视力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青光眼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进行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眼压以及视力情况,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青光眼治疗中复合小梁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取我院126例青光眼患者,收取时间在2015年1月20日直至2017年8月11日,并将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3例患者实施常规小梁切除治疗),观察组(63例患者实施复合小梁切除),将两组青光眼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青光眼患者治疗后住院时间(12.01±0.27)d、术后眼压(6.25±2.11)mmHg、术后3个月眼压(15.48±3.15)mmHg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青光眼治疗中复合小梁切除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能改善患者眼压,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值得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 标签: 青光眼 复合小梁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接诊的青光眼患者78例,将其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复合组和传统组,每组分别39例。传统组患者使用传统小梁切除,复合组使用复合式小梁切除,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力恢复情况、眼压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复合组患者视力提高率为97.22%,高于传统组的77.78%,P<0.05;复合组治疗后患者眼压(15.31±2.11)mmHg,传统组眼压(19.45±2.13)mmHg,P<0.05;复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56%,传统组为22.22%,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效果要优于传统小梁切除,能够降低患者眼压,帮助视力恢复,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治疗青光眼临床意义进行了探究。方法选取了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青光眼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共有患者六十四例,对其进行了分组,对照组的患者给其进行了小梁切除的实施,实验组的患者给其进行了小梁切除和丝裂霉素C的实施。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和观察。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总有效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眼压进行了对比,在术前两组患者的眼压没有太大区别,术后两组患者的眼压得到缓解,一个月、六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眼压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给青光眼患者运用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效果显著,并且非常的安全,值得医学临床上的大力推广。

  • 标签: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小梁切除,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视力提高情况优于对照组,视野改善率高对照组,眼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复合式小梁切除进行青光眼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视力状态,降低眼压,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制羊膜植入联合小梁切除对于治疗青光眼能够取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6例(54眼)在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光眼患者纳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27眼)病患。对照组患者接受小梁切除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自制羊膜植入联合小梁切除的治疗方式。术后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1年眼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其治疗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术后1d浅前房形成率低于对照组,术后1年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羊膜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有显著的疗效,能够降低眼压,减少浅前房的形成,促进功能性滤过泡的发生。

  • 标签: 自制羊膜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甲状腺腺瘤采取改良小切口手术及传统甲状腺切除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02~2016.01期间为收治时间,将其依据治疗方案分组为对照组、研究组,各为30例,对照组行传统甲状腺切除,研究组行改良小切口手术,对比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行改良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手术时长、中出血量、住院时长、切口长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甲状腺腺瘤采取改良小切口手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低,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改良小切口手术 传统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腺瘤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开展胆囊结石治疗工作期间,观察分别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以及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方法施治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07月收治的54例胆囊结石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所有胆囊结石患者临床对比分组通过数字奇偶法展开;对照组(27例)临床选择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方法对胆囊结石患者施治;观察组(27例)临床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方法对胆囊结石患者施治;最终就两组胆囊结石患者的中失血量、手术切口大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胆囊结石患者中失血量、手术切口大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展开对比,观察组胆囊结石患者获得显著性改善(P<0.05)。同对照组胆囊结石患者术后并发症表现对比,观察组胆囊结石患者改善程度显著(P<0.05)。结论临床合理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对胆囊结石患者施治,于中失血量减少、手术切口减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缩短、手术时间缩短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缩短几方面可以充分确保,从而为胆囊结石患者术后快速恢复以及预后能力提高做出保证。

  • 标签: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传统甲状腺切除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在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5月-2018年4月本院接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n=40)。实验组实行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治疗,对照组实行传统甲状腺切除治疗。分析两组手术治疗的情况,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中出血量为(40.71±15.18)ml,比对照组的(70.24±11.59)ml少,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比对照组的47.5%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手术用时和住院天数比对照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取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方案对甲状腺结节病患进行施治,能够获得十分显著的疗效,并有助于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采纳。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手术用时 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此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月-2016年6月于我院诊治的青光眼患者5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单纯小梁切除治疗,观察组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变化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眼压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眼压,并发症少,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单纯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2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治疗,探究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不同时间眼压比较情况和术后视力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情况优于对照组;眼压情况较对照组更好;术后视力变化情况更优,P<0.05。结论对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能够有效治疗患者青光眼情况,效果更好,安全性更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改良翼状胬肉切除传统翼状胬肉切除的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7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80例(80只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40只眼),观察组进行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小切口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疗法,对照组进行自体结膜瓣缘干细胞移植与常规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疗法,比较两组的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大小;比较两组的复发情况、患者的不适感、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恢复时间、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等临床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适感、复发情况、并发症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发性翼状胬肉应用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法不适感轻,恢复迅速,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自体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 翼状胬肉 改良翼状胬肉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90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小梁切除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眼压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均高于治疗前,眼压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视力高于对照组,眼压、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光眼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可调整缝线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 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并纳入2014年2月—2015年8月30例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组。对照组用小梁切除治疗,观察组用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就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7天、术后30天、术后12个月平均矫正视力以及平均眼压、难治性青光眼治疗效果、难治性青光眼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难治性青光眼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难治性青光眼治疗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平均矫正视力、平均眼压相似,P>0.05。术后7天、术后30天、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平均矫正视力均跟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而术后7天、术后30天、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平均眼压跟治疗前比较显著降低。结论青光眼引流器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视力,维持眼压稳定,且并发症减少,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青光眼引流器植入 小梁切除术 难治性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传统根治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治的结肠癌患者60例,根据其就诊顺序的差异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根治医治干预;实验组患者接受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医治干预。对比2组患者术后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于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淋巴结清除个数、手术时长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接受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医治干预,可减少患者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时长,缩短首次排气时间,提高淋巴结清除率,效果明显。

  • 标签: 结肠癌 传统根治术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联合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30日-2017年9月7日期间我院收治的104例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进行以下分组对照组52例,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治疗;观察组52例,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视力与眼压分别为(0.24±0.07)、(26.5±3.4)mmHg;对照组患者的视力与眼压分别为(0.26±0.04)、(25.9±3.7)mmHg(P>0.05)。治疗7d、30d、90d后,两组患者的视力与眼压均显著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小梁切除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要显著优于前者单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眼压高、视力下降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白内障 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小梁切除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传统开胸肺叶切除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10月16日~2018年2月7日期间收治的11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55)与观察组(n=55),分别采用传统开胸肺叶切除与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与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可将其作为首选手术方案予以推广。

  • 标签: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 开胸肺叶切除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锥形切除与根治性宫颈切除治疗早期宫颈癌疗效差异。方法研究对象是从2015年8月到2017年8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接受并治疗的早期宫颈癌患者中随机性抽取的184例,平均分为A组和B组,每组92例,A组采用宫颈锥形切除进行治疗,B组采用根治性宫颈切除进行治疗。比较临床效果。结果B组患者治疗后,显效50例,占54.35%,有效39例,占42.39%,治疗有效率为96.74%,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根治性宫颈切除治疗早期宫颈癌,相比宫颈锥形切除而言,治疗效果更佳,可推广应用。

  • 标签: 宫颈锥形切除术 根治性宫颈切除术 早期宫颈癌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子宫切除患者行腹式全子宫切除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子宫切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腹式组和腹腔镜组,各54例。腹腔镜组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治疗,腹式组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以及各项手术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腹式组的并发症发生几率2例(3.70%),腹腔镜组3例(5.56%)无显著差异。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腹式组,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子宫切除患者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手术时间,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以及恢复快等优势,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 标签: 腹式全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 子宫切除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