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报告椅旁CAD/CAM IPS e.max CAD高嵌体修复后牙冠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病例,并观察其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在临床上随机选择120例已行完善的根管治疗后的后牙,牙体组织大面积缺损,用椅旁 CAD/CAM 进行蓝瓷高嵌体直接修复。制作完成后用BISCO光固化全瓷粘结套装粘结高嵌体。在术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采用改良美国公共卫生服务评价体系(USPHS)对蓝瓷高嵌体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在120颗患牙中,高嵌体修复后牙根管治疗后牙体大面积缺损成功率为98%,回访前3,6个月所有病例均较成功,在修复体密合性好,边缘未着色,未见修复体有折裂、脱落及未发生继发龋。12个月回访时其中1例发生修复体脱落,1例嵌体邻面出现牙龈乳头炎,均未发生嵌体本身折裂。根据病例短期随访,目前本研究结果,CAD/CAM蓝瓷高嵌体能够恢复患牙的解剖形态,固位良好,边缘密合及邻接关系。能够达到临床所需的抗压强度。

  • 标签: CAD/CAM IPS e.max CAD 高嵌体
  • 简介:摘要:计算机辅助诊断(CAD技术在医学影像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对医学影像数据的分析,CAD技术可以帮助医生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本文主要综述了CAD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研究。首先,介绍了CAD技术的发展简史及其在医学影像学中的重要地位。其次,重点讨论了CAD在医学影像中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情况。最后,总结了CAD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诊断(CAD) 医学影像
  • 简介:【摘要】 目的 随着口腔修复学的迅速发展,新的修复技术、材料和修复体不断涌现。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omputer-aided design and computer

  • 标签:  CAD/CAM   修复体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在牙齿缺损中应用 CAD/CAM全瓷髓高嵌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5月至 2018年 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50例的牙齿缺损患者( 62颗患牙)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 CAD/CAM全瓷髓高嵌体治疗。分析治疗效果情况。结果: 50例患者( 62颗患牙)治疗一年后进行成功率评定,成功率为 87.10%。结论:给予牙齿缺损患者应用 CAD/CAM全瓷髓高嵌体治疗效果显著,患者满意度较高。

  • 标签: [ ] 牙齿缺损 CAD/CAM全瓷髓高嵌体 修复体完整性 临床效果
  • 简介:背景:椅旁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同椅旁CAD/CAM全瓷材料具有不同的理化性能,为临床选择造成-定难度,目前国内外对于椅旁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的抗压强度研究较少.目的:研究不同椅旁CAD/CAM全瓷高嵌体修复的抗压强度,观察其折裂模式.方法:制备30个人离体牙高嵌体试件,分别以CERECBlocs、IPSe.maxCAD、LavaUltimate陶瓷材料为高嵌体,每种材料10个试件,每种材料又分黏结组与非黏结组,黏结组试件用双固化树脂粘接剂将高嵌体与离体牙进行黏结,非黏结组将高嵌体试戴调改后直接密合于离体牙上.检测各组试件垂直加载下的抗压强度值,同时观察其折裂模式.结果与结论:①在6组中,抗压强度最大的是IPSe.maxCAD黏结组,抗压强度值为(313.22±56.00)MPa;抗压强度最小的是CERECBlocs非黏结组,抗压强度值为(15.85±5.20)MPa.IPSe.maxCAD黏结组抗压强度大于其余5组(P〈0.05);LavaUltimate黏结组与CERECBlocs黏结组的抗压强度无差异;CERECBlocs、IPSe.maxCAD、LavaUltimate三种材料黏结组的抗压强度远大于对应的非黏结组(P〈0.05);②试件折裂模式为:非黏结组仅有瓷块折裂;粘结组86.6%的试件瓷块折裂同时伴有牙齿折裂.黏结组的牙齿折裂率大于非黏结组(P〈0.05);3种材料黏结组的折裂模式无差异(P〉0.05);③结果表明在3种椅旁CAD/CAM全瓷材料中,IPSe.maxCAD陶瓷材料高嵌体黏结后的抗压强度最大.

  • 标签: 椅旁CAD/CAM 全瓷材料 纳米复合陶瓷 高嵌体 抗压强度 折裂模式
  • 简介:【摘要】随着口腔材料与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AD/CAM)的全瓷高嵌体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然而全瓷材料具有机械性能较差的劣势,近年来CAD/CAM全瓷材料强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总结了CAD/CAM全瓷高嵌体抗压强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材料成分、瓷层厚度、粘结剂、表面处理技术和修复设计等),旨在为CAD/CAM全瓷高嵌体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CAD/CAM 全瓷材料 高嵌体 抗压强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CAD/CAM 全解剖形态氧化锆修复体在后牙固定修复中的美学效果 。 方法 选择我院 2019 年 6 月至 2020 年 6 月收治的 52 例进行后牙固定修复患者作为本次的实验对象,随机分配为 2 组,每组各 26 例。对照组采用金属烤瓷冠进行后牙修复,实验组患者采用 CAD/CAM 全解剖形态氧化锆修复体 进行后牙修复,比较两组患者修复后的牙齿咀嚼能力、美观程度以及修复成功率。 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进行修复后,牙齿的咀嚼能力以及美观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且实验组的修复成功率远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采用 CAD/CAM 全解剖形态氧化锆修复体 进行牙齿修复有利于恢复牙齿的咀嚼能力,且牙齿的美观程度高,修复成功率高,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CAD/CAM 氧化锆修复体 后牙固定修复 美学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口腔修复中应用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氧化锆全瓷冠的价值。方法:样本取自本院收治的80例全冠修复患者,“修复差异性”分常规组(镍铬合金烤瓷冠,n=40)、科研组(CAD/CAM氧化锆全瓷冠,n=40),两组疗效比较。结果:修复前比较炎性反应无差异,P>0.05;修复后与常规组比较,科研组IL-6、TNF-α指标更低,不良情况占比更低,P

  • 标签: CAD/CAM 氧化锆全瓷冠 口腔修复 炎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焦虑共病抑郁障碍(CAD)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74例焦虑共病抑郁障碍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1月-2021年01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给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另加rTMS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的HAMA评分、HAMD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低(P<0.05)。 结论 给予CAD患者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联合rTMS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安全性高,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 焦虑共病抑郁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接数字X摄影技术技术与传统X线摄影技术技术在胸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影像学资料调查法,对我院胸椎骨折和病变的直接数字X摄影技术技术资料进行调研,对同时行传统X线摄影技术技术患者资料进行重点选定。结果此次高危人群共369例,临床病理学结果显示,早胸椎骨折和病变数156例,直接数字X摄影技术患者筛查出151例,占96.79%,传统X线摄影技术技术筛查出患者124例,占79.49%。结论直接数字X摄影技术诊断胸椎骨折和病变价值确切,明显优于传统X线摄影技术,且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直接数字X摄影技术 传统× 线摄影技术 胸椎诊断
  • 简介:本文系统的回顾了若干传统的图像分割技术,包括基于灰度直方图的技术及基于空间细节的各种技术,也介绍了若干新的分割方法,如基于模糊集理论的方法,基于多分辨率分析的方法以及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等。同时也对分割结果的评价等作了概要介绍。

  • 标签: 图像分割 模糊集 分割 多分辨率分割 人工神经网络
  • 简介:摘要:辐射技术是根据物理学原理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手段,医学成像技术是医学物理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项技术是通过物理学原理和物理概念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手段。其中,医学影像技术主要包括传统X线、超声、MRI、CT、手术摄影、电子内窥镜等影像信息。这些技术手段是研究人体内部组织、功能、疾病诊断和器官形态的重要手段。本文结合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深入研究放射技术和医学成像技术,旨在推动医疗设备数字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 标签: 平板式 数字成像技术 放射学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医学影像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临床影像数据量的急剧增长,如何快速准确地针对不同疾病医学影像进行精确诊断、分类和预后评估,是现代医学工作者面临的重大挑战。是一种高通量自动化提取高维度特征信息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大数据分析领域,为临床医学影像的快速识别、精准分割和辅助诊断等分析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技术在医学影像分析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在MRI、CT、超声和X线等医学影像分析中的重要方法和典型应用,展望了放射医学技术与医学影像技术分析中的发展前景。

  • 标签: 放射医学 医学影像 技术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对于医疗事业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在这一背景下,人们开始重视起了健康问题,而且对于疾病的预防也逐渐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因此本文就针对目前国内外放射治疗技术以及影像学检查技术进行简要概况及研究,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其应用前景进行探讨。现阶段来说,放射医学技术主要包括CT、MRI以及超声等几种类型,其中CT是当前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能够将患者体内的病变情况清晰显示出来;但是由于CT扫描过程中所使用到的设备比较复杂,所以在实际工作开展期间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同时还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最终结果出现偏差,进而给临床诊断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不利于医患之间沟通交流。另一方面,MRI作为近年来新兴起来的一项新型成像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图像质量,还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此外超声检查技术同样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当中,通过该项检查可实现多个角度观察患者病情变化,为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放射 医学技术 影像技术
  • 简介:摘要:CT技术是CT科室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技术人员的扫描技术决定着CT图像的质量。影响图像生成质量的外在因素非常多,绝大部分与技术员息息相关,所以CT技术人员应该将影响扫描技术的因素加以改善和总结,不断提升自身的专项技术水平。本文就CT技术员扫描技术提升的方法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 标签: CT技术员 扫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放射影像学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在2022年1-12月,该院共进行了普通的 X线检查10749次, CR、 DR检查7650次, CT检查895次, MRI检查305次, DSA检查250例,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同时,对10位影像医生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其对影像技术品质的影响。结果 在检查的图像质量方面, X线检查的合格率达到了97.46%, CT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是最高的1.23%, MRI和 DSA的检查满意率分别是92.13%和92.80%, CT的科室满意率是91.06%。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技术水平的总分是40分,其次是检查的目的与成像的难度,最后是37分,第三是仪器设备的性能与状态36分、仪器设备的参数与模式设置35分、患者的配合能力33分、技术类型32分、检查前的准备质量25分。结论 有必要提高放射影像学技术应用质量,重视提高操作技术水平。

  • 标签: 放射医学 医学影像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