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感染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检测人员采用微生物鉴定仪对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临床送检的标本进行细菌鉴定,采用珠海美华MA120鉴定卡对菌种进行鉴定,利用MA120药敏卡对各种菌种进行药敏试验。结果36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出244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儿科标本最多,新生儿科标本次之,妇科门诊标本最少;在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苯唑西林、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利福平等抗菌药物方面,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通过加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能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可靠依据,增强治疗效果。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临床分离株 感染分布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临床分布特点及药敏情况。方法选择某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7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严格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获取所选患者痰、血、脓液和尿液等标本,经培养、分离获得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血浆凝固酶试验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K-B法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药敏性,苯唑西林纸片扩散法鉴定MRSA药敏性。结果各年份SAU和MRSA检出数基本相当(P>0.05);207株SAU菌株培养来源,88株来自痰液,50株来自脓液,32株来自血液,剩余来自其他标本,其中痰液分布最高,显著高于其他来源标本(P<0.01);SA)和耐甲氧MRSA主要分布于ICU、脑外科、门诊;SAU对青霉素类药物耐药性最强,耐药率为93.24%,其次为红霉素,耐药率达68.60%,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类药物没有耐药性,对利福平和呋喃妥因类药物耐药率均<3%。结论分析SAU临床分布特点、被感染组织或器官位置及其对不同抗生素耐药性,可得到有效治疗SAU感染、避免抗生素滥用的目的。

  • 标签:
  • 简介:背景:红花黄色素有治疗糖尿病肾病等作用,能够保护肾脏功能,减少损害,延缓或阻止糖尿病肾病的发展。目的:进一步验证红花黄色素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作用以及其对肾脏细胞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大鼠。实验组和模型组大鼠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建模成功后1周开始实验组大鼠每天给予红花黄色素注射液27.8mg/kg腹腔注射,1次/d,模型组和对照组每天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共给药23周。观察大鼠的各项肾脏相关生化指标、肾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以及肾脏组织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①实验组和模型组大鼠的肥大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模型组的24h蛋白尿、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肌酐及尿素氮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24h蛋白尿、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及尿素氮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24h蛋白尿、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肌酐及尿素氮均低于模型组(P〈0.05)。③模型组大鼠肾小球肥大,毛细血管的基底膜明显增厚,细胞增生,系膜增宽;对照组大鼠肾脏组织结构发现异常改变;实验组大鼠的肾脏组织病理学损害程度介于对照组和模型组之间。④实验组和模型组的肾脏组织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肾脏组织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结果说明,红花黄色素对糖尿病肾病的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阻断肾脏局部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有关。

  • 标签: 实验动物 细胞损伤与修复模型 红花黄色素 糖尿病肾病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血管紧张素Ⅱ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应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配合常规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对BigET和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冠心病患者160例,按照患者就诊ID号奇、偶数区别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疗法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BigET和BNP水平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Z=9.263,P=0.002);治疗后BigET和BNP水平改善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T=10.719,P=0.000;T=8.416,P=0.000)。结论应用红花黄色素注射液配合常规治疗冠心病疗效明确,有效可行,有助于改善机体BigET和BNP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红花黄色素 冠心病 BigET BNP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急性脑梗死运用红花黄色素与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单一红花黄色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对两组的血液流变学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急性脑梗死患者红花黄色素和脑蛋白水解物联合治疗,可以使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改善,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血液流变学 急性脑梗死 脑蛋白水解物 红花黄色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与红花黄色素联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8例进行随机分组,得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血府逐瘀汤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各44例,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显著优于对照组(X²=9.5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X²=6.54,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红花黄色素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确切,有利于症状改善、不良反应风险低,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血府逐瘀汤 红花黄色素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