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方向,研究开放复位内固定术与关节镜下球囊复位术的临床差异,分析关节镜下球囊复位术的临床安全性。方法:本次对照研究实验自2019年1月开始执行,持续至2020年8月截止,共抽取病例数9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在我院完成手术治疗,以手术类型的差异加以分组,即接受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者均为对照组,接受镜下球囊复位术的患者均为观察组,两组例数相同(n=45),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其常规手术指标(手术平均时长、切口平均长度、术后引流量等)、平均住院时长、疼痛控制效果、相关并发症发生例数、生活质量评分、膝关节最大活动角度等指标之间的差异,从而判定不同手术疗法的应用价值与推广前景。结果: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对比,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各项评分更具优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切口成功愈合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89%,P<0.05;观察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总计6.67%,大大低于对照组的37.78%,P<0.05;术后膝关节最大活动角度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HSS评分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有可见降低,相比之下,术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球囊复位术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相较于传统开放复位内固定术可有效降低术中损伤,缓解患者疼痛反应,促进关节功能恢复进度,降低相关并发症风险,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传统开放复位术后 关节镜 球囊复位 膝关节最大活动角度 术后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比对跟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中,应用撬拨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手术效果。方法:收集跟骨骨折患者86例为对象,分为撬拨组和切开组各43例,对手术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撬拨组患者手术各观察指标明显优于切开组,术中出血量撬拨组明显少于切开组。Maryland评分撬拨组明显高于切开组,且撬拨组治疗优良率为90.07%明显高于切开组的67.44%(p

  • 标签: 跟骨骨折 撬拨复位 切开复位 疗效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踝关节骨折治疗中,应用经皮微创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分析组、常规组,分析组采用经皮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分析组临床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值<0.05;分析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常规组,P值<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治疗时采用经皮微创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皮微创闭合复位 切开复位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手法复位的相关影响因素,并针对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提高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的整体质量。方法:将2018年4月至2020年12月内,我院中收入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录入患者共计60名,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由医务人员均选择手法复位方式进行治疗并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将其记录为痊愈组(n=30)与受损组(n=30),医务人员针对两组患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的手法复位到各项影响因素进行评估,分析组间差异。结果:研究结果中显示,相较于痊愈组来说,受损组患者的年龄数据更大,同时受损组患者的骨质疏松患病率更高、就医依从性较差,患者对于骨折后再移位认知合格率较低,组间进行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影响桡骨远端骨折手法复位的相关因素较多,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针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对患者的骨折状况进行评估,能够有助于医务人员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质量以及降低患者的治疗风险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手法复位 因素分析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踝关节骨折患者施行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收治的86例踝关节患者,观照随机抽签法的分组模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43例)行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43例)采取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统计其骨折愈合时间;研究两组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P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闭合复位经皮空心螺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应用,随后对其效果进行临床探究。方法:选取60例骨盆骨折患者就诊时间在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之间,对于A组患者来说,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对于B组患者来说,通过采用优质护理。结果:通过对两组照顾行为进行相关评分及分析,B组皮肤护理、翻身行为以及满意度评分均优于A组骨盆骨折患者,二者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语言功能、肢体功能评分比较,其中治疗后B组关节活动度评分、肢体功能评分分别为78.72±2.15、93.11±3.12分,经比较,相比A组效果较优(t=7.043、6.031)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对于骨盆骨折患者来说具有一定的临床护理效果。

  • 标签: 优质护理  骨盆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法复位治疗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盲人按摩诊所于2021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39例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均给予手法复位治疗,分析临床疗效。结果:39例患儿均一次复位成功。结论:手法复位治疗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可缓解疼痛,确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法复位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盆骨折的X线片及螺旋C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20年1月到2021年12月本院共计收录50例骨盆骨折患者,均纳入本研究作观察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25例实施常规X线片诊断,试验组25例实施螺旋CT诊断。比较两组诊断准确性。结果:试验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骨盆骨折 X线片 螺旋CT 诊断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法复位联合天麻素应用到耳石症患者眩晕治疗中,对患者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110例耳石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使用天麻素注射治疗方法,实验组加用手法复位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高出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发生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P>0.05)。结论:在耳石症患者眩晕治疗中合理采用手法复位与天麻素联合治疗方案,能够促进治疗效果提升,患者预后更加良好,并且治疗安全性能够得到有效保证。

  • 标签: 耳石症 手法复位 天麻素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以分析不同手术时机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9月共收治的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40例,分组处理的方法为手术时机,对照组20例患者,于骨折后7-14d皮肤出现皱纹征后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的患者20例,于骨折后6-8h内急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主要从踝关节功能评分、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方面为切入点,对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踝关节稳定性、行走能力、跑步能力、工作能力以及活动范围等踝关节功能评分的评估中,观察组更具优势,且组间差异较为悬殊(p<0.05);治疗总有效率的评估中,观察组更具优势,且组间差异较为悬殊(p<0.05);并发症总发生率的评估中,观察组更具优势,且组间差异较为悬殊(p<0.05)。结论 临床于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损伤后6-8h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者踝关节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显著,住院时间缩短,安全性更高。

  • 标签: 复杂踝关节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时机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微创弹性髓内针固定方式的应用情况,重点探究该治疗方式在小儿尺桡骨骨折方面的疗效。方法:从我院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之间接收的小儿尺桡骨骨折患者中选出50例符合要求的患者对象,围绕这些患者展开实验探究工作。这些患者在接受麻醉处理后实施闭合复位微创弹性髓内针固定操作。在手术操作期间,记录相关资料数据,主要有手术用时,术中出血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性疾病发生情况等。在手术结束后的第一、二、三、六、九、十二个月时,患者需要接受复查,采用X线检查方式为患者进行检查,由医生分析骨折愈合的有关情况。若患者并未出现延迟愈合的情况,则其需要在手术结束后的六到九个月之间前往医院再次接受手术,以便于将内固定物取出。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均配合完成了术后六到十二个月的随访,平均随访用时为九个月;依据研究对象的手术用时计算平均值,为58分钟;平均出血量为10毫升,平均住院时长为五天,所有患者都为一期甲级愈合。其中有一例患者出现了伸肌激惹征,当为患者实施内固定取出术后,症状表现消退;肘关节、腕关节僵硬等障碍没有发生。结论: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针固定,对于患有尺桡骨骨折的小儿患者而言,是一种最合适的治疗手段。

  • 标签: 儿童 尺桡骨骨折 闭合复位 弹性髓内针 内固定
  • 简介:摘要:随着肿瘤疾病的发生率日益升高,PICC置管已经成为肿瘤疾病的重要、常见操作之一。PICC置管具有安全性高、操作难度低、留置时间长等特点,可对机体血管进行保护,对顺利开展各项输液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可明显缓解肿瘤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3]。PICC置管受患者血管管腔复杂性、血管瓣膜、患者体位、分叉部位解剖异常等因素影响,极易发生导管异位情况,尤其是异位至颈内静脉。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后,化疗药物极易造成脑神经损伤,还可造成眼睑、颜面部水肿,甚至出现精神、神志改变,故需要及时对异位导管实施复位。根据常规置管操作实施复位,即PICC置管成功后退出软针并撤出导丝,发现导管移位后实施复位,不仅操作困难,且费时费力,复位成功率难以达到100%。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临床将复位操应用于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且取得了理想效果,本文特展开综述。

  • 标签: 复位操 PICC导管异位 颈内静脉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9年8月至2022年8月在我院骨科二病区收治的锁骨骨折患者70例,每组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周期性外固定,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综合评价手术指标、预后指标、并发症、肩关节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长于对照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锁骨骨折开颅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 肩关节功能骨折 愈合时间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耳石症手法复位治疗后残余症状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方法:收集我科确诊为耳石症患者并行规范化手法复位治疗后仍有残余症状的成人患者,记录其性别、年龄、病程、发作频次、心理干预及共患慢性病史情况,不定期随访3月,观察患者残余症状短期疗效及预后情况,分组后对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符合入选条件并完成随访的168例患者中,残余症状可自愈者81例,不可自愈者87例;男性46例,女性122例;年龄22-85岁,平均年龄(53.8±15.7);病程1小时至10年;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及脑卒中等慢性共患病者126例;手法复位治疗前进行心理干预者98例。结论:高龄女性、共患慢性病者、反复发作及病程长者,残余症状不易自愈,积极进行有效心理干预可提高手法复位成功率,减少发作频次,改善残余症状预后。

  • 标签: 耳石症 手法复位 残余症状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