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铜绿假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多重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在各地均有爆发和散发报道[1]。患代谢性疾病、血液病和恶性肿瘤的患者,以及术后或某些治疗后的患者易感染本菌。该菌在麦康凯琼脂平板上,可形成5种不同的菌落:(1)典型型;(2)大肠菌样型;(3)粗糙型;

  • 标签: 侏儒型 铜绿假单胞菌 鉴定
  • 简介:目的通过对秀山县57例儿童残疾的医学鉴定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更有效的出生缺陷干预措施,控制和减少遗传性和先天性疾病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方法由患儿家属提出书面申请,经居住地地方人民政府及县计生委认同,最后由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的专家根据〈国家独生子女病残儿医学鉴定标准〉,经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相关的辅助检查等,结合遗传病家系调查,综合分析,作出病残诊断,并给予再生育指导.结果(1)本组病例共57例,男女性别比为73∶100,城乡比为1∶2.4;(2)57例病残儿中涉及疾病23种,其中遗传及先天性疾病14种,37例(61.7%);后天性疾病11种,23例(38.3%).结论通过加强孕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提高基层儿科医疗水平,最大限度的减少出生缺陷及病残儿的发生.

  • 标签: 病残儿 出生缺陷 医学鉴定 分析
  • 简介:本研究旨在分析鉴定中国人群HLA—B位点一个新等位基因。应用PCR-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SOP)技术检测到一个与HLA—B*35:03:01相关的未知基因,应用DNA序列分析技术鉴定并分析该基因与同源性最高的心等位基因的序列差异。结果表明,先证者HLA-B位点有1个等位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所有已知基因序列均不相同,与同源性最高的HLA-B*35:03:01相比,第3外显子387位碱基由C→G,并导致相应的105位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由CCC变为CCG,编码的氨基酸没有改变,仍为苯丙氨酸。结论:被测样本含有HLA-B新等位基因,WHOHLA因子命名委员会将其正式命名为HLA-B*35:03:07。

  • 标签: DNA测序 新等位基因 HLA—B*35:03:07
  • 简介: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经低温冻存复苏后的生物学特性,验证其是否仍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特征。方法用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脐带,分离诱导获得HUC-MSCs,传代培养,取第3代细胞加入冷冻保护剂(10%DMSO+40%FBS+50%DMEM/F12)后将其冻存于一80oc冰箱过夜,再转入液氮气相中保存1个月后复苏。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复苏后贴壁生长细胞的形态;台盼蓝拒染法比较冻存前后细胞活力;MTT法测定HUC—MSCs的增殖活性,比较冻存前后HUC—MSCs增殖活性的差异;流式细胞仪检测HUC—MSCs经冻存复苏后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复苏后HUC—MSCs进行成骨诱导分化培养,检验其是否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结果HUC—MSCs经低温保存复苏后,细胞仍保持贴壁生长等外形特征,复苏后HUC—MSCs存活率为91.17oA;增殖活性与未冻存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表面高表达CDl05、CD73、CD71、CD90、CD29、CD44、CDl3抗原,低表达或不表达CD34、CDl33、CD45、CDl4,HLA—DR、CD86、CD83、CD80、CDla~复苏后HUC—MSCs具有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能力,细胞经茜素红、ALP和Von—Kossa’s染色呈阳性反应。结论经冻存复苏后的HUC—MSCs保持了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形态,其表型满足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要求,仍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

  • 标签: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低温保存 成骨分化
  • 简介:目的对从同一患者血液和静脉插管中分离的两株抗酸阳性细菌B0793、V1948进行菌种鉴定。方法广谱PCR扩增细菌的16S核糖体核糖核酸(16SrRNA)基因与核糖核酸(RNA)聚合酶β亚单位(rpoB)基因,测序其核苷酸序列并与相关菌种进行同源性比对及系统发育分析,以传统的表型实验对基因鉴定的结果进行验证,并参考CLSIM24-A的方法和解释标准进行分离株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该2株细菌均为血平板上生长缓慢的革兰染色着色较淡的抗酸阳性杆菌,但2株细菌的菌落形态差别较大,B793在血平板培养4d形成直径1cm、米黄色、圆形、突起、不溶血、易乳化的光滑型菌落,V948则为直径约2cm、米黄色、豆腐渣样、边缘不规则的粗糙型菌落。16SrRNA基因和rpoB基因序列与富西亚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phocaicum)的同源性均在99%以上,其半定量触酶、68℃触酶试验、5%NaCl耐受试验与脲酶试验阴性,亦符合富亚分枝杆菌的特征。结论该2株抗酸阳性细菌在分类学上属于富西亚分枝杆菌,其光滑型/粗糙型菌落变异为国际上首次发现。

  • 标签: 分枝杆菌 16S核糖体核糖核酸 聚合酶β亚单位 序列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合浦县妇幼保健院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及对12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支原体感染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有效控制支原体的感染。方法采用珠海浪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的试剂盒,对4015例疑诊患者进行Uu和Mh检测。结果从4015例标本中检测出支原体阳性标本1982例,男210例(10.59%),女1772例(89.41%),其中单纯Uu感染1451例(36.14%),单纯Mh感染45例(1.12%),Uu和Mh混合感染486例(12.00%)。单纯Uu感染对甲砜霉素、交沙霉素、罗红霉素的耐药率较低依次为7.19%、14.78%、15.12%;单纯Mh感染对甲砜霉素、克拉霉素、强力霉素的耐药率依次为8.00%、14.00%、18.00%;而Uu和Mh混合感染者耐药情况十分严重,其中红霉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最高,分别为90.69%和84.21%。结论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性呈上升趋势,要加强支原体药敏检测,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疗效,有效控制支原体的感染,达到防止耐药菌株增加,彻底治愈之目的。

  • 标签: 解脲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药物敏感试验 耐药性
  • 简介:目的克隆人HMGBlA—box的cDNA,构建高效稳定的大肠杆菌(E.coli)表达菌株并对其诱导表达纯化.同时探讨其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的促分化作用。方法根据优选合成的HMGBl基因序列设计引物,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插入克隆载体pGEM—T并进行序列测定。重组克隆载体经BamHI和xhoI酶切.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目的基冈,插入含His标签的表达载体pET24a。将构建的质粒转染BL21大肠杆菌,经IPTG诱导后.SDS—PAGE观察表达量。HIS—link层析柱纯化重组人HMGBlA—box.蛋白印迹鉴定重组蛋白。将重组蛋白加入hBMSC培养体系中培养一周后,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其促MSC成骨分化作用。结果经RT—PCR扩增得到了261bD的DNA片段,经测序分析.与GenBank中报道的已知序列完全一致,构建了含融合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经诱导后细菌高表达A—boX,表达量为总蛋白的45%。经层析柱纯化后,蛋白印迹证实目的蛋白为高纯度的A—box。将A—box加入MSC培养体系中培养后,细胞活性无明显改变.但细胞碱性磷酸酶表达明显增高。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人HMGBlA—Box的表达载体.纯化的重组蛋白能有效促进MSC向成骨细胞分化。

  • 标签: 高迁移率族B1 A—box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细胞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直升机与歼击机飞行员改装体检的血尿酸和血脂资料,初步了解上述指标在不同机种飞行员之间的差别。方法收集在我院进行改装体检的82名飞行员的血尿酸及血脂资料,分两组(直升机组和歼击机组各41人),比较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别。结果两组年龄及飞行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别。组间血尿酸及血脂指标(TC、TG、HDL-C)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直升机组血脂异常者共17人(占41.46%),歼击机组血脂异常者共20人(占48.78%)。直升机组高尿酸血症者3人(占7.32%),歼击机组高尿酸血症者5人(占12.20%)。组间高尿酸血症及血脂异常发病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加改装体检的直升机飞行员与歼击机飞行员的血尿酸及血脂指标没有显著差别,但总体高尿酸血症和血脂异常的发生率较高,应注意改装后的健康管理,重点随访。

  • 标签: 航天医学 高脂血症 高尿酸血症 发病率 病例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