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心外科手术是临床上时间较长、创伤较大、术后恢复久的大型手术,术后患者的感染和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威胁因素,做好术后的呼吸护理工作,对于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并发症几率降低都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丛术前和术后两个方面对当前心外科手术后的护理难点和重点措施进行归纳综述,为护理措施的改进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经验。

  • 标签: 心外科 呼吸道护理 护理进展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98-01
  • 简介:摘要在神经外科,昏迷的患者常常会出现咳嗽、有痰难排、舌后坠等等现场,为了使患者能够呼吸顺畅,就应该及时行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人工气),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善呼吸的重要作用。但是人工气的切开,容易引起下呼吸感染及相关性肺炎,如何进行护理干预,预防这类疾病的出现,成为大家关心的话题。基于此,本文针对神经外科昏迷患者人工气的护理干预问题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神经外科 昏迷 人工气道 护理
  • 简介: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us)urethritis,NGU)是当今国内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主要由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7urealyticum,Uu)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hominis,Mh)引起。支原体平时黏附在泌尿生殖道上皮细胞的表面,从而影响到细胞的功能和代谢,当人体长期滥用抗生素或免疫力低下、菌群失调等因素时能致支原体迅速繁殖,造成上皮细胞的损伤而引起泌尿生殖的炎症反应。在男性可表现为尿道炎、前列腺炎及附睾炎等;女性患者可引起阴道炎、宫颈炎及输卵管炎,长期感染或诊治不规范将导致育龄妇女的不孕不育[1]。因此,支原体的培养、鉴定及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检测,对临床诊治和减低耐药性极为重要,目前已越来越引起临床的重视。为了解本地区支原体的感染现状和耐药情况,本次研究将13027例标本检测结果报道如下。

  • 标签: 生殖道支原体 药敏结果分析 培养 非淋菌性尿道炎 泌尿生殖道 上皮细胞
  • 简介:目的:了解泌尿生殖支原体感染的情况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合理治疗泌尿生殖支原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液体培养法,对南昌市第二医院妇产科、皮肤科及泌尿科门诊就诊的910例疑似支原体感染患者的分泌物做支原体培养,并同时做药敏试验。结果910例患者中,支原体阳性498例(54.7%),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382例(76.7%),人型支原体(Mh)阳性21例(4.2%),Uu+Mh阳性95例(19.1%)。男性支原体阳性率为25.9%(65/251),女性支原体阳性率为65.7%(433/659),女性支原体阳性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Uu阳性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和四环素敏感率高,其敏感率分别为97.6%、96.3%、95.8%和91.6%,而Uu阳性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红霉素、司巴沙星和罗红霉素耐药率高,其耐药率分别为73.6%、49.2%、41.4%、42.4%和27.0%。Mh阳性对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和交沙霉素敏感率高,其敏感率分别为90.4%、85.7%、85.7%和80.9%,而Mh阳性对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环丙沙星和红霉素耐药率高,其耐药率分别为85.7%、80.9%、76.2%、80.9%和80.9%。Uu+Mh阳性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和四环素敏感率高,其敏感率分别为85.3%、83.1%、77.9%和61.1%,而Uu+Mh阳性对罗红霉素、红霉素、阿奇霉素、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耐药率高,其耐药率分别为89.4%、86.3%、78.9%、73.7%和67.4%。结论Uu是泌尿生殖主要的致病性支原体,女性感染率较男性高。培养出支原体对四环素类药物、大环内脂类药物中的交沙霉素敏感性高,而对喹诺酮类药物中的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等敏感性较低,不宜提倡首选使用。

  • 标签: 泌尿生殖道感染 解脲支原体 人型支原体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呼吸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6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在治疗的同时进行针对性的呼吸护理,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及护理后50例患者治愈,6例患者遗留疾病,4例患者抢救失败,且4例患者均因发生脑疝而死亡,行气管切开治疗的33例患者中3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现象,1例患者发生哮喘症状,经针对性治疗后均好转。结论在给予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针对性治疗的同时配合相应的护理可有效的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且可有效的减少患者感染及死亡现象发生,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呼吸道护理 护理措施
  • 简介: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3年5月1O例上消化重建手术患者围术期吻合口出血的临床资料。10例患者吻合口出血发生在上消化重建手术后2h~9d,分别为胃空肠吻合口出血3例,胰肠吻合口出血4例,胆肠吻合口出血1例,空肠与空肠吻合口出血2例。经剖腹探查或导管介入术确诊,其中7例经导管介入栓塞后止血,3例经开腹二次手术止血,无死亡病例,术后康复出院。导管介入术可用于上消化重建手术围术期吻合口出血的诊断和治疗,有助于二次开腹手术止血寻找确切出血部位。

  • 标签: 上消化道重建手术 吻合口出血 导管介入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热度林和利巴韦林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感染中的疗效,并且观察和比较两者的差异性。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4月份到2011年4月份确诊的245例小儿急性上呼吸感染患者,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是观察组,有患儿125例,给予患儿热毒宁治疗;一组是对照组,有患儿118例,给予患儿利巴韦林治疗。了解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性。结果将两组疗效进行对比之后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4.43%,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只有85.82%。其中观察组在接受治疗之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患者的病情的改善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要快(P<0.05),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结论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感染中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能够得到良好的疗效。其相比利巴韦林的常规治疗而言,它对于患儿的安全性更高,其治疗的效果更加的显著,因而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得到推广。

  • 标签: 热毒宁 利巴韦林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图分类号R51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1-0048-01
  • 简介:目的:了解神经外科下呼吸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方法对2075例神经外科下呼吸感染患者痰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检测,分析合并感染病原菌分布特征及耐药性。结果共检出合并感染患者228例,合并感染发病率为10.9%,其中革兰阳性球菌(G+c)与G+c合并感染2例(0.9%)、G+c与革兰阴性杆菌(G-b)合并感染87例(38.2%)、G-b与G-b合并感染133例(58.3%)、细菌合并真菌感染6例(2.6%)。G+c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检出84株(36.8%),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44株(19.3%);G-b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神经外科下呼吸合并感染多为两种病原菌同时感染所致,多数病原菌具有多重耐药性。

  • 标签: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分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儿科呼吸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的900例肺炎儿童中随机选取500例作为探讨的对象,并将他们随机的分成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将他们平均分配,每组250例。并且,在治疗中,两组都给予抗生素、抗病毒,纠正心力衰竭等相应治疗。在治疗组中,除去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外,还加用了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并要按照儿童的大小进行比例的分配。儿童小于一岁的,对他的注射量要在7.5mg,用静脉注推注的方法,一天两次。大于一岁的儿童,对他的注射量在15mg,用静脉推注的方法,一天两次。

  • 标签: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儿童呼吸道感染 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37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76-7808(2014)02-0040-01
  • 简介:当患者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时,首要的任务是即刻进行心肺复苏,即有效地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使得呼吸及循环得以重建,恢复有效微循环,使重要脏器获得再灌注,同时积极保护大脑,为大脑功能的恢复做好准备。但如果建立有效人工呼吸、循环所用时间超过4~6min将发生大脑神经不可逆损害〔1〕。因此要求抢救人员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在有限的时间内重建有效呼吸和循环。胸外按压对临床医护人员来讲相对容易,而气管插管则要求较高的技术,若反复插管或者插管过程中耽搁胸外按压,耽误时间,从而降低复苏成功率。为了探索喉罩和常规气管插管2种方法,

  • 标签: 喉罩 气管插管 气道开放 心肺复苏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镍钛记忆合金压力吻合夹(Ni-TiCAC)在消化吻合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Library、PubMed、WebofKnowledge和CBM数据库,纳入所有消化吻合术中应用Ni-TiCAC与外科吻合器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3年7月。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使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45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Ni-TiCAC组在手术时间[MD=–8.30,95%CI(–15.58,–1.02),P=0.03]、进食时间[MD=–0.37,95%CI(–0.70,–0.03),P=0.03]、排便时间[MD=–1.13,95%CI(–1.67,–0.59),P〈0.0001]、排气时间[MD=–0.30,95%CI(–0.55,–0.06),P=0.01]和住院时间[MD=–1.04,95%CI(–1.35,–0.74),P〈0.00001]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与外科吻合器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吻合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84,95%CI(–3.91,0.22),P=0.08]。在安全性评价方面,两组术后与吻合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研究证据表明,Ni-TiCAC在消化吻合术中应用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标签: 压力吻合夹 外科吻合器 吻合术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研究联合应用固尔苏与持续呼吸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60例,随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固尔苏治疗,观察患儿血气指标、肺部改善情况及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血气及肺部情况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3.33%,对照组为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尔苏联合持续呼吸正压通气可有效改善患儿病症、体征,降低病死率,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固尔苏 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 简介:目的:观察噻托溴铵吸入剂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不同分型肺功能及气炎症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67例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行肺功能检查,按诱导痰嗜酸细胞计数结果分为:A组:支气管舒张试验阴性且痰液嗜酸粒细胞计数≥3%;B组: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且痰液嗜酸粒细胞计数<3%。两组均给予噻托溴铵吸入剂(思力华)18μg/次,1次/d,连用6周;6周后再复查肺功能,同时再取诱导痰行细胞分析及测定LTB4的含量。结果6周后,A、B两组FEV1较基线值分别升高(0.13±0.10)L,(0.04±0.05)L;FVC分别高(0.16±0.24)L,(0.03±0.05)L,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治疗前后LTB4治疗水平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治疗前后LTB4较前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噻托溴铵能可改善稳定期COPD患者的肺功能,减轻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的COPD患者的气炎症。

  • 标签: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胆碱能拮抗剂
  • 简介:目的探讨患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并接健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远端创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患肢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并接对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9例小腿中远端创面患者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为20~43岁,平均33.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2个月,平均6.3个月.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3cm×6cm~33cm×11cm.术中切取股前外侧皮瓣面积为15cm×7cm~35cm×13cm.术中采取患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小腿受区血管蒂,其伴行静脉作为皮瓣的回流静脉,并接健侧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蒂进行修复.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取中厚皮片游离植皮.结果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血管危象,皮瓣全部成活.9例患者术后获6~15个月(平均10.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质地、色泽及厚度恢复满意,未见明显色素沉着和瘢痕挛缩,供区大腿活动及肌肉力量正常.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2~25mm,平均17.3mm.所有患者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末次随访时按照张浩等制定的疗效满意度评分标准评定修复效果:得分为7~10分,平均8.9分;患者对术后治疗效果均表示满意.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并接健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小腿中远端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软组织损伤 下肢 外科皮瓣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评价无创双水平气正压通气(BiPAP)联合纳络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治疗组则在给予常规治疗及BiPAP无创通气的同时加用纳络酮。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2.14%,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aCO2、PaO2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基础上联合纳络酮是治疗COPD合并肺性脑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肺性脑病 COPD BIPAP 纳络酮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三维适形放疗辅以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消化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消化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平均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观察组使用三维适形放疗+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生存率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缓解率分别为73.33%、46.6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1年、2年、3年的生存分别为76.67%、60.00%、46.67%,50.00%、33.33%、16.67%,均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消化恶性肿瘤治疗的过程中,应用三维适形放疗辅以鸦胆子油乳注射液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提高癌症的控制率,可以将其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三维适形放疗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 消化道恶性肿瘤 疗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15-02
  • 简介:目的通过研究先天性外耳狭窄、先天性外耳闭锁患者圆窗龛及其附近龛外窝形态的差异,获得圆窗龛及龛外窝形态的参数,为人工中耳圆窗振子的外形设计及其在圆窗龛植入时的安全放置提供依据。方法将17例(20侧耳)先天性外耳狭窄患者(狭窄组,男9例、女8例,年龄7~28岁)、15例(20侧耳)先天性外耳闭锁患者(闭锁组,男9例、女6例,年龄4~27岁)和1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20侧耳,男5例、女5例,年龄12~60岁)的颞骨CT序列图像导入Mimics软件,在3D重建基础上读取圆窗龛及其附近龛外窝相关标志点的三维坐标,基于Matlab软件编制程序计算圆窗龛龛口前后、上下径,圆窗前后、内外径,圆窗龛前、后、上、下各壁长度,圆窗龛深度,龛外窝深度及大小,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闭锁组圆窗龛前、后壁长度分别为(1.48±0.26)mm和(2.28±0.56)mm,狭窄组分别为(1.32±0.36)mm和(1.99±0.58)mm,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96±0.33)mm和(1.55±0.5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闭锁组圆窗龛上壁长度(1.29±0.32)mm,大于健康对照组的(1.00±0.33)mm(P〈0.05);闭锁组的龛外窝大小小于狭窄组,狭窄组小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龛外窝深度在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随着外耳畸形程度加重,圆窗龛前、后、上壁有变长趋势,龛外窝有变小的趋势。该结果可为人工中耳圆窗振子的设计及先天性外耳狭窄和闭锁患者圆窗振子植入的手术设计提供依据。

  • 标签: 人工中耳 圆窗龛 外耳道狭窄 外耳道闭锁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间置回肠胆囊空肠吻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重建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在胆囊和空肠间间置末段40cm带血供的回肠作为胆肠重建方式,从而将胆汁和胰液最后在消化内混合,观察该术式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术后效果.结果:3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无胰瘘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间置回肠胆囊空肠吻合法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消化重建安全、可行,其在降低胰瘘发生率方面的效果有待大宗病例的临床观察.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间置 回肠 胆囊空肠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