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塞丁格(MST)置管技术中二种进针方法的成功率,探讨倾斜进针方法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16年我科收治的600例肿瘤患者行化疗前准备,随机分为观察组290例和对照组310例。在B超引导下运用MST技术,分别用垂直进针法和倾斜进针法进行PICC置管。结果对照组用垂直进针法,一次性穿刺成功220例,成功率75.9%;观察组用倾斜(15-30°)进针法,一次性穿刺成功290例,成功率93.5%。倾斜进针法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垂直进针法(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倾斜进针法置管时穿刺针刺入血管后穿刺针针面全部位于血管管腔内,并且不易滑出血管,送入导丝顺利,提高了一次性置管成功率。

  • 标签: 塞丁格置管技术 垂直进针法 倾斜进针法
  • 简介:摘要:目的:体检对象在静脉采血中应用小角度进针对其疼痛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我院 60例体检的静脉采血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进针角度,观察组应用小角度进针,比较两组疼痛程度、穿刺成功率及进针时间。结果:观察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进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标签: 体检 静脉采血 小角度进针 疼痛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静脉留置针采取不同进针法对血管损伤的影响比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住院患者13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静脉留置针针头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对照组采取静脉留置针针头鞋面向上静脉直刺法,比较两组疼痛程度和静脉情况。结果观察组轻度疼痛率、中度疼痛率和重度疼痛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周围淤青发生率、针头堵塞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和液体渗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住院患者采取静脉留置针针头斜面向左静脉直刺法效果更好,对血管损伤小,且疼痛程度低。

  • 标签: 留置针 进针法 血管损伤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输液静脉穿刺进针角度不同对患者疼痛的影响,为静脉输液寻找舒适的进针角度。方法240例患者按照数字奇偶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20例,对照组以20°进针静脉穿刺,观察组以45~60°进针静脉穿刺,对比两组患者的疼痛反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无痛(无痛率)分别为45(37.50%)、93(77.50%);微痛(微痛率)分别为45(37.50%)、22(18.33%);剧痛(剧痛率)分别为23(19.17%)、5(4.17%)。组间数据对比P<0.01。结论静脉输液中对患者穿刺以45~60°进针具有疼痛反应小、进针后回血快等优点,值得在输液中加以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液 进针角度 疼痛反应 穿刺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改良指根腱鞘内单点进针麻醉与指根两侧浸润麻醉对手指外伤急诊手术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在2021年4月~2022年3月期间,急诊科对进行手指外伤急诊手术的患者中选取6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指根两侧浸润麻醉,研究组采用改良指根腱鞘内单点进针麻醉,对比操作易行性、麻醉药品使用量、注射麻药时疼痛度、患者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医生操作简易,患者易接受,局部注射麻醉药品疼痛度、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研究组麻醉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手指外伤急诊手术中,通过使用改良指根腱鞘内单点进针麻醉医生操作简单、易行;局部注射麻醉药品时疼痛轻,患者易接受,麻醉起效时间短于与指根浸润麻醉、效果优于指根浸润麻醉。

  • 标签: 手指外伤 急诊手术 改良指根腱鞘内单点进针麻醉 麻醉效果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项四穴”微调进针点为主温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颈源性头痛患者143例,借助奇偶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进针点为取微调后的“项四穴”(天柱、天牗、完骨、风池),对照组患者进针点为标准“项四穴”,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与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头痛NRS评分及颈部ROM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头痛发作频次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94.44%显著高于对照组80.28%(P<0.05)。结论“项四穴”微调进针点为主温针灸治疗颈源性头痛可有效减轻头痛症状,减少头痛发作次数,改善颈部活动受限症状,临床效果确切。

  • 标签: &ldquo 项四穴&rdquo 微调进针点 温针灸 颈源性头痛
  • 简介:甘露醇是临床常用药,常用于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是一种强有力的高渗性组织脱水利尿剂,本药因见效快,治疗效果好,价格便宜,在临床广泛使用,但此药也有其不足。即对局部组织及静脉血管损伤较严重[1],常导致静脉炎。炎症局部可因治疗不善而出现慢性硬结、静脉硬化、闭塞、静脉炎后综合征,甚至形成溃疡,给患者带来较大痛苦。

  • 标签: 静脉炎后综合征 甘露醇 液体温度 留置针 输液 进针
  • 简介:背景:目前超声引导下连续股神经阻滞已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仍有一些操作的技术性及细节问题尚待研究。目的:将超声引导下的连续股神经阻滞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评价不同进针技术及不同直径穿刺针选择对超声显影效果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纳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16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全麻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股神经穿刺置管,A,B,C,D组分别为20G(直径1.1mm)穿刺针平面外组、20G(直径1.1mm)穿刺针平面内组、18G(直径1.3mm)穿刺针平面外组及18G(直径1.3mm)穿刺针平面内组。置换结束前30min连接患者自控镇痛泵。记录连续股神经阻滞操作时间;记录各组患者置换后6,24,48,72h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镇痛泵按压/有效按压次数;记录患者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及每日行走次数;记录使用连续股神经阻滞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与结论:各组间连续股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比较,D组操作时间短于A、B、C组(P〈0.05);各组患者置换后6,24,48,72h静息、主动和持续被动功能训练时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镇痛泵按压/有效按压次数,患者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及每日行走次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穿刺部位疼痛的发生率C组高于A、B、D组(P〈0.05)。提示超声引导的连续股神经阻滞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后镇痛时,采用18G针平面内进针技术能获得超声下最佳显影效果,并且不增加穿刺并发症。

  • 标签: 植入物 人工假体 连续股神经阻滞 全膝关节置换 镇痛 超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应用琥珀胆碱进行全麻诱导,对其不同输注速度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对180窗体顶端

  • 标签: 琥珀胆碱 输注速度 全麻诱导
  • 简介:1对象与方法(1)许多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取决于是否可以进行各种室外和室内活动。随着老年人比例的增加,需要进行髋部外科手术如全髋关节成形术和股骨颈骨折后手术的病人日益增多。这部分人群占需要康复服务人群的很大比例。髋部骨折外科术后,正常生理活动的减少可能有损病人以后的独立生活能力。一些学者发现了普通运动对这些人的价值,能以一定的速度行走一段距离而不引起疲劳,就可以使之过一种比较独立的生活。步行速度降低或步行质量不高都可能导致问题,使病人出行和处理交通问题的能力降低。本文强调了运动训练和步行训练对髋部成形术和股骨颈骨折术后病人康复的重要作用。方法:(1)步行试验首先,用标准的米尺测量训练开始前病人步

  • 标签: 运动训练 外科手术后 步行速度 老年人 训练计划 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阿奇霉素静脉滴注速度所致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行阿奇霉素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对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其特点。结果本组74例患者中共8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不良反应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过敏反应发生率最高,其次为消化系统,然后为泌尿系统与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结论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临床上必须要加以重视,加强对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监测,合理控制滴注速度,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阿奇霉素 静脉滴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骨折患者饮酒习惯对其功能康复状况及愈合时间的影响,寻找骨折病区饮酒患者的护理限制依据。 方法 抽取某院 2015年 3月 -2016年 3月 20-40岁接受的四肢长骨骨折治疗的男性病人,控制其在治疗期间的饮酒量,同时进行跟踪监测恢复情况,讨论饮酒习惯对于骨折愈合以及康复效果的的影响,分析制定相关防范措施。 结果 患者是否喝酒以及喝酒量对其 BMI值( F=6.104, P=0.00)、骨钙素( F=2.71, P=0.04)影响差异显著;对于愈合时间( F=4.66, P=0.00)、 14周骨痂愈合情况( X²=26.00, P=0.00)、康复治疗效果( X²=19.35, P=0.02)影响颇深。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患者饮酒习惯严重影响其长骨恢复情况,骨折患者在恢复时期需控制饮酒。

  • 标签: 中文饮酒习惯 骨折 康复效果
  • 作者: 唐晓丽1 2文捷2李风森1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09-19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9期
  • 机构:唐晓丽1,2文捷2李风森1,2,31.新疆医科大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00;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00;3.新疆呼吸病研究重点实验室新疆乌鲁木齐830000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研机构创新发展专项基金(NO:2015008)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相关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速度的影响.方法按照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快”“慢”的判断指标,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部已经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93例,将其分为发展“快速型”组及发展“慢速型”组,收集两组患者的相关检测指标(性别、年龄、是否吸烟、体重指数(BMI)、呼吸困难程度、肺功能指标)资料,使用统计学中的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等方法对所有收集资料进行描述、分析、整理,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性.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分布、BMI、吸烟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年龄、病程、呼吸困难评分、肺功能指标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临床研究中,性别、BMI、吸烟指数对COPD疾病进程无明显影响,呼吸困难评分高会加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进程.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展速度;相关指标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30-02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我院 241名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静脉输液速度的遵医嘱依从性情况并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护理级别、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以及输液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患者 进行 问卷调查。结果发现 护理级别、文化程度越高的以及输液相关知识掌握越多的患者依从性较好,护理级别、文化程度越低以及输液相关知识掌握越少的依从性较差。因此,改进护理措施,加强对患者输液的巡视以及输液相关知识的宣教,是提高患者静脉输液速度遵医嘱 依从性的重要手段 。

  • 标签: 乡镇医院 住院患者 遵医嘱 依从性 输液速度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心肌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临床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出现与否分为无微血管病变组(A组)21例,合并微血管病变组(B组)23例;另选体检正常对照组22例,采用VVI技术测量左心室短轴方向各壁的舒张早期最大速度(Ve)与舒张早期最大应变率(SRe)。结果A组Ve仅5个节段(基底后壁,中部前壁、侧壁和后壁,心尖侧壁)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B组大部分节段(中部后壁、下壁和后间隔,心尖部室间隔除外)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A组的多数节段SRe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基底及中部侧壁、中部前间隔除外),B组多数节段SRe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中部前间隔除外);A、B组之间比较,仅基底部侧壁及后间隔有差异(P〈0.05)。结论VVI技术可用于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心肌舒张功能,VVI参数SRe有望成为一种评价糖尿病心肌病变的新指标。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左心室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