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麻患者苏醒发生躁动的风险因素,探讨应对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躁动分组,分别为研究组(发生躁动)和对照组(未发生躁动)。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糖尿病史、留置导尿管、静吸复合麻醉、泌尿外科手术、妇科手术、腹部手术、骨科手术例数存在差异。结论及时诊断躁动的发生,积极采用沟通、重复镇静等方式应对,是降低躁动发生率,减少坠床、窒息等护理事故,提升整体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全身麻醉 苏醒期 躁动
  • 简介:摘要全麻苏醒患者躁动是我们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可能会导致病人出现许多并发症,熟悉全麻病人苏醒躁动的发病原因、机制、对病人的危害、预防及其处理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全身麻醉;术后躁动;原因分析;护理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7-0126-01

  • 标签:
  • 简介:摘要:论文针对小儿全身麻醉后在苏醒发生躁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选择了2018年10月-2019年12月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小儿患者共210例,麻醉苏醒期间的躁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有30例小儿在麻醉苏醒期间出现了躁动情况,通过统计分析Logistic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年龄、手术类别以及麻醉方式和手术操作的时间是躁动出现的主要原因,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小儿 苏醒期 躁动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全麻患者苏醒躁动( EA )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干预,为临床全麻复苏室工作提供护理经验。 方法  对 2016 年 03 月 --2016 年 06 月送入麻醉复苏室的 1000 名全麻患者进行观察及分析,调查全麻患者苏醒躁动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干预。 结果  所有全麻患者平均 EA 发生率为 17.8% ,分析全麻患者苏醒躁动的原因,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后,患者均安全地送入病房。 结论  针对不同原因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全麻患者 EA 的发生率,减少 EA 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全麻苏醒期 躁动 危险因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中小儿全身麻醉苏醒躁动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以后的儿科医疗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抽样选取我院儿科于2015年2月至2015年8月间收治的124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所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患儿全身麻醉苏醒发生躁动的主要危险因素。结果该组患儿中全身麻醉苏醒躁动发生率为8.1%。小儿发生苏醒躁动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有留置导尿管、手术时间以及手术类型(口腔科、腹部与泌尿外科等)等。结论小儿全身麻醉后易发生苏醒躁动,而留置导尿管、手术时间以及手术类型等均是引发患儿苏醒躁动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对其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处理对策,以促进患儿病情快速康复,预防意外情况。

  • 标签: 小儿 全身麻醉 苏醒期躁动 危险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全麻术后苏醒躁动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儿科手术室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之间收治50例小儿全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发生苏醒躁动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比分析护理前后苏醒躁动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前苏醒躁动发生率为18%,护理后苏醒躁动发生率为4%,护理前后小儿全麻术后苏醒躁动发生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发小儿全麻术后苏醒躁动的原因较为复杂,需要针对不同的诱发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保障手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 标签: 小儿全麻手术 苏醒期躁动 护理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麻苏醒病人躁动的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本科出现的72例全麻苏醒躁动病人的临床资料及相应的护理。结果麻醉用药、手术部位以及患者本身这些都是引起全麻苏醒躁动的原因。结论合理的护理处理能够帮助病人安全的渡过全麻苏醒

  • 标签: 全身麻醉 苏醒期 躁动原因 护理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全麻手术中,患者在苏醒期间出现躁动行为是一种常见的临床问题。躁动不仅会给患者的恢复过程带来困扰,还可能增加手术并发症的风险,并给护理工作带来挑战。因此,理解全麻苏醒患者躁动的原因,并探索相应的护理策略,对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全身麻醉 苏醒期 躁动原因 护理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普外科手术主要包括肝胆、胰腺、胃肠等脏器的开放式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全麻是患者最主要的麻醉方式。一般情况下,大部分患者在全麻术后可以逐渐过渡到清醒状态,但是仍有少部分患者存在兴奋、梦幻感、躁动、定向障碍、无意识呻吟、无意识动作等,称为苏醒躁动苏醒躁动是全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以引起手术部位出血、自行拔除气管插管和输液管道等各种管道、坠床、气管痉挛等不良事件,甚至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研究指出,ASA分级、术前用药、全身麻醉方式、各种不良刺激等是全麻术后苏醒躁动的危险因素。普外科手术和其他手术在用药、手术时间等存在一定的差异,其躁动危险因素也不尽相同,但是目前关于普外科全麻术后苏醒躁动的危险因素研究较少。

  • 标签: 普外科患者 全麻术后 苏醒期躁动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身麻醉患者行保温护理联合麻醉苏醒护理对苏醒躁动的影响。 方法:于 201 8 年 5 月 --201 9 年 10 月 ,选取 全身麻醉患者 60 例,根据其 就诊单双号 分组 , 单号 30 例为控制组,双号 30 例为试验组 。 控制组应用常规护理,基于此试验组应用保温护理联合麻醉苏醒护理。比较两个组别麻醉后各时点体温及苏醒躁动率。 结果:两个组别麻醉后各时点体温及苏醒躁动率对比发现试验组优于控制组( P<0.05 ),有统计学价值。 结论:全身麻醉患者行保温护理联合麻醉苏醒护理的效果显著,即可维持体温恒定,减少苏醒躁动,值得推广研究。

  • 标签: 全身麻醉 保温护理 麻醉苏醒护理 苏醒期躁动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小全麻患者在苏醒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4 年 2 月到 2016 年 1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 80 例全麻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0 例,观察组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苏醒发生躁动的情况,并对比两组患者在苏醒的血压变化以及心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躁动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观察组患者在苏醒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与基础值的差值较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针对全麻患者实施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苏醒躁动的发生几率,还可以避免患者血压、心率等发生大幅波动,因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全麻患者 苏醒期躁动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腔镜术患者全麻苏醒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前来我院接受腹腔镜术治疗的74例患者,采用均衡分组发分为参与组和研究组,各37例。参与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麻醉苏醒护理干预,术后2个月后观察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全麻苏醒躁动发生率2.70%,参与组全麻苏醒躁动发生率21.62%,研究组术后苏醒时间(13.26±1.22)min,参与组术后苏醒时间(17.21±1.29)min,研究组全麻苏醒躁动评分(0.62±0.31)分,参与组全麻苏醒躁动评分(1.54±0.51)分,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苏醒护理对腹腔镜术患者全麻苏醒躁动有较大影响,可减少其发生率,并使其术后尽快苏醒,值得临床推广采纳。

  • 标签: 麻醉苏醒护理 腹腔镜术 全麻苏醒期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麻醉恢复室麻醉苏醒护理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为主要的研究阶段,选取我院接受腹部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从中筛选10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50例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50例采取常规护理基础上的麻醉恢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全麻苏醒期间的躁动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全麻苏醒期间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腹部全麻手术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效果不佳,但是采取麻醉恢复室的麻醉苏醒护理可以有效降低全麻苏醒躁动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麻醉苏醒护理 腹部手术 全麻苏醒期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儿腹股沟疝高位结扎术苏醒躁动护理内容。方法:以在2020年1月-2020年10月,苏醒室接收小儿高位结扎术后4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施以躁动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患儿苏醒躁动情况,入苏醒室时、入室10min,入室20min的躁动情况数据为(1.92±0.93)(2.46±1.35)(3.07±1.45)远高于观察组数据(1.51±0.81)(1.84±1.11)(1.60±1.03),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观察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手术病人全麻苏醒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需行全麻腹部手术的 78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压水平和心率苏醒值优于对照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对行腹部手术处于全麻苏醒的病人给予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减少躁动发生率,同时对于血压水平和心率的稳定也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腹部手术 麻醉苏醒护理 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