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临床上撕除法与切除法的术后疼痛情况。方法以86例2013.1.1~2014.1.1.之间在我院接受消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病历资料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分析,根据患者治疗手段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撕除组和切除组,每组人数分别为46例和40例,对两组患者术后24h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对比。结果对40例切出组患者术后24h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0级人数为8例、I级人数为15例、II级人数为11例、III级人数为6例,而撕除组0级人数为14例、I级人数为18例、II级人数为8例、III级人数为6例。两组患者在疼痛分级上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上针对的消除手段宜选择撕除法,以此来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并且疗效相当,但在不良反应方面,多虑平副作用明显突出,而米氮平副反应则更轻,用药依从性更好,更适合抑郁症治疗。

  • 标签: 翼状胬肉 切除法 撕除法 疼痛比较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09-01
  • 简介:摘要探讨膜囊睾丸固定术在成人隐睾治疗中的运用。方法选取16岁及以上隐睾患者行睾丸下降膜囊固定治疗,采用腹股沟斜切口,寻找到睾丸,结扎疝囊后松解精索,充分游离精索后将睾丸牵引至分离扩大的阴囊底部,行膜囊睾丸固定。结果36例隐睾患者应用膜囊固定法顺利完成,其中4例双侧隐睾患者均采用膜囊固定法完成。睾丸复位良好,睾丸萎缩发生率低,阴囊饱满。结论膜囊固定法创伤小、恢复快、睾丸复位成功率高、疗效满意。

  • 标签: 成人隐睾 肉膜囊睾丸固定术
  • 简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可来源于白血病细胞和正常前体细胞.DC可在骨髓和淋巴结捕捉、呈递白血病抗原,进而刺激特异性CD8+T细胞增殖,发挥抗白血病效应.在临床和实验中使用的树突细胞可由白血病细胞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化而来,体外负载白血病特异性抗原或肿瘤共同抗原的DC,回输后发挥治疗作用.本文就AML的DC免疫治疗中的上述问题进行综述.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树突细胞 免疫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A型毒毒素治疗面部动力性皱纹的特点及效果评价.方法2012年11月至2013年6月,78例面部皱纹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7~46岁,应用A型毒毒素进行面部除皱,包括额纹48例,鱼尾纹30例.注射前及注射后1、3、6、9个月分别照相,比较面部皱纹变化情况,结合患者自我感觉等指标,综合分析A型毒毒素注射除皱的近期效果.结果所有78例患者术后随访9个月,医患双方就术后效果共同进行评价,注射部位皱纹消除明显,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应用A型毒毒素治疗面部动力性皱纹,疗效良好,安全方便,副作用少,术后满意度高.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注射治疗 动力性皱纹 面部
  • 简介:足副舟骨,又称副舟骨、足舟骨副骨或先天性足副舟骨,是人体足部最大的副骨。近年来,足部外伤发病率逐渐增加。足副舟骨与骨折的鉴别诊断是临床治疗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保护医患双方权益的重要措施。我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常规行双足正斜位X线片患者125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足副舟骨 骨折 X线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成熟型疣胃炎的临床特点,并对内镜下治疗成熟型疣胃炎的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以成熟型疣胃炎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与50例非疣胃炎患者进行临床特点的对比。同时,观察组组内随机分为观察A组以及观察B组,每组患者均为25例,观察A组采取药物干预方案,观察B组采取内镜干预方案,分析观察A组与观察B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腹胀,上腹部疼痛,黑便,以及烧心反酸临床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23/25),明显高于观察A组60.00%(15/25),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胀,上腹部疼痛,黑便,以及烧心反酸均是成熟型疣胃炎典型的临床特点,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做进一步诊断。确诊后的成熟型疣胃炎患者需及时接受内镜下治疗,以取得安全且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成熟型疣状胃炎 临床特点 内镜
  • 简介:肌综合征是发生在坐骨神经自骶丛神经分开后,在走经臀部肌肉的肌纤维间隙离开骨盆达臀部之前,因梨肌本身病变引起的嵌压综合征。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传统治疗包括药物、手法、封闭、针灸等,无效者部分行手术切断梨肌,效果不一,且易复发[1]。近年来,笔者及所属科室在临床实践工作中试图应用手法联合丹参穴位注射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手法矫正 穴位注射 梨状肌综合征
  • 简介:本研究观察人树突细胞(dendriticcells,DC)来源的外泌体(DC—derivedexosome,DCex)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成骨分化的影响。采用超速离心法从树突细胞培养上清中获取DCex,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DCex形态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和鉴定其细胞来源。取第3代MSC,设3组培养诱导体系:①对照组:d—MEM基础培养液组;②实验组:d—MEM基础培养液+DCex(10μg/m1)组;③α-MEM基础培养液+标准诱导剂组。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各组成骨分化转录因子Runx2mRNA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另外,荧光染料DiI标记DCex,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Cex进入MSC的过程。结果显示,在电子显微镜下DCex呈典型的圆形或椭圆形膜层结构,直径为40—100nm,并表达DC细胞的标志物CD83,CD86,CD80和HLA—DR。在DCex处理MSC后6h时,可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进入到MSC胞质内的DCex,随着作用时间延长,细胞荧光强度增加。按组培养第7天,DCex实验组Runx2表达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MSC培养第14天,DCex组ALP含量OD值与对应蛋白比为2.22±0.27,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1.20±0.21)(P〈0.01),但低于标准诱导组(3.22±0.24)(P〈0.05)。结论:DCex可以促进MSC向成骨细胞分化,其且体机制仍需讲一步研穷证实.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外泌体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扩大肝切除可提高部分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长期生存率.2013年5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为1例Ⅲa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运用精准肝脏外科的现代理念与临床精细的手术操作完成右半肝联合全尾叶切除术.术中间断阻断第一肝门3次,手术历时8h,术中出血量约600mL,患者于术后第14天出院.病理检查结果示右半肝肝门部胆管中高度分化腺癌,浸润管壁全层,切缘无癌残留.术后随访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该手术是在综合应用三维立体重建技术、肝脏储备功能评估、术中控制性低中心静脉压以及精细肝切除操作技术下进行,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胆管肿瘤 肝门部 精准肝切除 三维重建
  • 简介:目的探讨胃袖切除术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的作用.方法将24只11周龄的Goto-Kakizaki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不进行任何手术,仅保持相同进食)、假手术组(仅与手术组对应位置切开缝合)和手术组(胃袖切除术),每组8只;分别检测各组大鼠各时相点体质量、进食量、糖代谢、激素和脂代谢变化情况.多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结果术后6周,空白组大鼠体质量、进食量分别为(320±12)g、(25.1±0.8)g,假手术组分别为(318±12)g、(25.5±1.3)g,手术组分别为(299±9)g、(21.9±1.3)g,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0,10.02,P<0.05).术后16周,空白组大鼠空腹血糖、葡萄糖耐量试验曲线下面积、胰岛素耐量试验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抵抗指数、饥饿素、游离脂肪酸、瘦素分别为(11.4±1.1)mmol/L、(3220±460)mmol/L·min-1、(2317±715)mmol/L·min-1、4.2±0.4、(1513±75)ng/L、(2.16±0.20)μg/L、(6.2±0.8)μg/L,假手术组分别为(12.9±1.3)mmol/L、(3554±272)mmol/L·min-1、(2078±367)mmol/L·min-1、4.2±0.8、(1510±72)ng/L、(1.95±0.31)μg/L、(6.3±0.7)μg/L,手术组分别为(5.5±0.3)mmol/L、(2077±221)mmol/L·min-1、(946±330)mmol/L·min-1、2.2±0.5、(986±75)ng/L、(1.44±0.13)μg/L、(2.5±0.7)μ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19,7.33,9.93,18.81,99.79,79.02,238.30,P<0.05).术后16周葡萄糖灌胃后60min,空白组大鼠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酪酪肽、胰岛素、脂连素分别为(11.3±2.3)pmol/L、(70±13)ng/L、(7.8±1.0)mIU/L、(4.9±1.2)μg/L;假手术组分别为(11.2±1.7)pmol/L、(72±14)ng/L、(9.9±1.9)mIU/L、(5.0±0.9)μg/L;手术组分别为(14.7±2.4)pmol/L、(128±20)ng/L、(21.7±2.1)mIU/L、(7.8±1.1)μg/L,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2,20.91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胃袖状切除术 大鼠 糖代谢 脂代谢
  • 简介:目的:评价应用额瓣、颏下岛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4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扩大切除术后形成的软组织缺损采用额瓣或颏下岛瓣转移修复缺损,观察组织瓣存活情况及其修复效果。结果34例患者组织瓣全部成活,未发生感染、坏死,外形及功能恢复均满意,术后随诊2年无复发,供区瘢痕轻微。结论采用设计灵活的额瓣、颏下岛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额瓣 颏下岛状瓣 口腔颌面部 软组织缺损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1aparoscopicRoux-en-Ygastricbypass,LRYGB)与腹腔镜胃袖切除术(laparoscopicslevegastrectomy,LSG)治疗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nauseaandvomiting,PONV)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非随机对照的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85例18~65岁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57例。按照患者的知情同意及意愿分为LRYGB组与LSG组。采用七氟醚、氧气空气混合物的标准麻醉方法。评估术后0~24h患者PONV(恶心、干呕/呕吐)的表现与严重性、疼痛评分、止吐药使用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0~6h,两组患者PONV及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h,LRYGB组患者PONV发生率(18.3%VS.44.0%)、严重呕吐发生率(10.0%VS.28.0%)及平均疼痛评分[(2.7±1.6)VS.(3.6±1.9)]明显低于LSG组。总体而言,LRYGB组患者PONV发生率(43.3%VS.72.0%)、严重呕吐发生率(20.0%vs.44.0%)明显低于LSG组。LRYGB组患者6h(55.0%VS.28.0%)及24h(83.3%vs.60.0%)麻醉后满意度明显高于LSG组。结论:与LSG相比.LRYGB降低了术后24h内PONV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但尚需更多随机预期实验制定更加标准的方法以减少PONV的发生;同时,需要更多的随机前瞻性对照研究,以评估LRYGB与LSG治疗肥胖合并T2DM患者术后PONV的差异。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肥胖症 胃旁路术 胃袖状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