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大肠癌每年新诊断患者大约150000人.死亡率超过7/10万^[1]。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极大地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责任制整体护理也把患者的满意度作为护理质量的评价标准之一。本次研究通过对大肠癌患者术后健康知识需求的调查,旨在了解大肠癌患者手术后健康知识需求状况.为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健康知识需求 大肠癌患者 调查 健康教育 整体护理 远期预后
  • 简介:目的分析早期结直肠癌组织中BNIP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评价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技术分析107例早期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中BNIP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结果本组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BNIP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阳性率为58.9%(63/107)。右半结肠组肿瘤组织中BNIP3基因甲基化明显高于左半结肠组(P〈0.001);低分化组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组(P=0.002)。BNIP3基因甲基化在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分期等分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早期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BNIP3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BNIP3基因高甲基化与早期结直肠癌部位和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DNA甲基化 BNIP3基因
  • 简介:目的探讨贫血、血红蛋白水平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217例ASO(ASO组)和21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结甲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进行测定。结果下肢ASO组贫血人数所占比率为43.8%,结甲组为7.1%(P<0.05);下肢ASO组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低于结甲组(P<0.05);下肢ASO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低于结甲组(P=0.164)。结论下肢ASO患者贫血发生率高,血红蛋白相关指标与下肢ASO发生呈负相关,纠正贫血是治疗下肢ASO的重要部分。

  • 标签: 贫血 血红蛋白 动脉硬化 闭塞性
  • 简介:目的探讨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检查在贫血诊断及疗效观察中的意义。方法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204例贫血患者与100例常规体检合格者的MCV与RDW指标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统计分析。结果不同类型贫血MCV和RDW的变化各有特点,缺铁性贫血组:MCV下降、RDW上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组:MCV上升、RDW上升;感染性贫血组:MCV上升、RDW下降;再生障碍性贫血组:MCV正常、RDW上升。结论MCV和RDW指标的改变对贫血的临床诊断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高的特点,对贫血类别的临床鉴别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 标签: 贫血 红细胞平均体积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 简介:自发性乙结肠破裂是指乙状结肠在无明显病理改变(肿瘤、憩室)或外伤等诱因情况下出现的突发性穿孔破裂。该病好发于老年人,因其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易导致粪性腹膜炎,如不及时抢救,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1~3]。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自发性乙状结肠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探讨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自发性乙状结肠破裂 临床诊治 并发症发生率 病理改变 穿孔破裂 临床表现
  • 简介:自1886年丹麦医生Hirschsprung确切描述了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disease,HD)后,历经了各种治疗方法的探索,要么未见到明显疗效,要么遗留大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1948年Swenson等^[1]采用开腹直肠切除、结肠拖出与肛管吻合术开创了一个新的根治方法。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症 微创治疗 HIRSCHSPRUNG 严重并发症 肛管吻合术 治疗方法
  • 简介:肠癌患者在无手术禁忌证情况下应尽早行手术治疗。同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尽量保护排尿功能,避免损伤输尿管。在临床工作中,患者因行直肠癌根治术而损伤输尿管的情况时有发生[1-2],若处理得当,可减少患者的术后并发症。

  • 标签: 直肠肿瘤 外科治疗 输尿管损伤
  • 简介:目前,在大肠癌尤其是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方法中,永久性结肠造口术,即人工肛门成型术是常用的手术方法。术后人工肛门袋的应用是否恰当,对于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术的184例患者人工肛门袋应用及改进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永久性结肠造口术 人工肛门袋 结肠造口术后 低位直肠癌 肛门成型术 治疗方法
  • 简介: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广西省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中γ珠蛋白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位点的确认和对各个CpG位点甲基化率在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性分析,初步筛选出可能影响γ珠蛋白表达的主要甲基化位点。采用重亚硫酸盐测序法修饰,递降PCR扩增,最后对PCR产物进行DNA克隆测序,得到目的片段中每个CG位点的甲基化情况,定量检测甲基化的确切位置与程度。结果表明: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与正常人γ珠蛋白基因启动子区存在4个CpG甲基化位点,在序列中分别位于28、122、231和234bp,均呈高度甲基化,其中122和231bp位点甲基化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8和234bp位点甲基化率与正常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证实γ基因启动子区存在甲基化位点、明确位点位置且经定量分析证实无论地中海贫血患者还是正常人各个甲基化位点均呈高甲基化状态;初步筛选出影响γ珠蛋白表达的主要位点可能在122和231bp,为后续通过调节γ珠蛋白的表达缓解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临床症状、靶向基因治疗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重型Β地中海贫血 γ珠蛋白基因 基因启动子 DNA甲基化
  • 简介:低位直肠癌由于位于人体盆腔底部邻近肛门,深在又隐蔽,在肿瘤生长过程中又往往极易侵犯女性的子宫、阴道,男性的前列腺及盆壁等组织。造成外科治疗难度大、疗效差和保肛率低。永久性的人工肛门更使患者感到沮丧和痛苦。近年来国际上开展了一种所谓“经前会阴超低位直肠前切除术”的新术式,专用于低位直肠癌的外科治疗。该术式在设计上打破了同类手术上百年来一直遵循的从腹盆腔开始分离直肠和肿瘤,最终经肛门切除肿瘤,然后采用手工吻合肠道的传统保肛模式,采用经前会阴切口的肿瘤切除和吻合器技术的肠道吻合方式。同传统的低位直肠癌手术相比,该术式具有更高的保肛率和更为满意的肛门功能,并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直肠全系膜切除(TME)。

  • 标签: 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方案评价
  • 简介: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吻合口瘘预防。方法对13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前切除术,12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总结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本组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8.82%,采取非手术治疗吻合口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16。28d,平均19.6d。结论保证吻合口血供,防止吻合口张力过高,通畅引流消除骶前积液等综合预防措施,可减少吻合口瘘的发生。

  • 标签: 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 吻合口瘘 预防
  • 简介: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仍是治疗的主要方法,约70.0%的低位直肠癌施行了保肛术,显著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鉴于目前各种保肛术繁多、方法各异、尚缺乏对低位直肠癌外科治疗规范化,针对目前低位直肠癌保肛术若干问题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因此需要正确的选择保肛术式,规范化的操作,精准的手术技术、综合的治疗模式(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和靶向治疗),将是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5年生存率的关键,以期进一步提高低位直肠癌保肛术治疗水平。

  • 标签: 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方案评价 问题解决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GPAA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其与结直肠癌增殖、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取新鲜结直肠癌原发灶组织(52例)、正常结直肠黏膜(52例)和肝转移灶组织标本(11例)分别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实时定量PCR检测每个组织样本中GPAA1基因表达水平;高表达GPAA1mRNA结直肠癌组织和低表达GPAA1mRNA结直肠癌组织行原代细胞培养,将培养获得的原代细胞进行Boyden小室体外增殖、侵袭实验。结果52例结直肠癌患者标本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GPAA1在结直肠正常肠黏膜、癌原发灶、肝转移灶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1.15%(11/52)、55.76%(29/52)、和72.73%(8/11)。GPAA1在结直肠癌原发灶、肝转移灶中表达阳性率均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P〈0.01)。通过实时定量PCR检测发现GPAA1mRNA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原发灶、肝转移灶中均高于结直肠正常肠黏膜(P〈0.01);在肝转移灶中的GPAA1mRNA水平高于癌原发灶(P〈0.05);高表达GPAA1mRNA的原代细胞穿透Mmfige1微孔滤膜细胞数明显高于低表达GPAA1mRNA组。结直肠癌组织中GPAA1mRNA的表达水平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而与年龄、性别及Dukes分期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GPAA1表达增强与结直肠癌的发生、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糖基磷脂酰肌醇类 基因表达
  • 简介:单孔腹腔镜技术是近年来刚刚兴起的一种微创新技术,可达到接近“无瘢痕手术”的效果,具有更好的微创和美容疗效。由于单孔的限制,手术的操作难度增加,同时在操作技巧方面也表现出一些独有的特点。单孔腹腔镜技术在结直肠手术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多,在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中可以发挥良好的微创和美容优势,但结合单孔腹腔镜技术特点及低位直肠癌的解剖结构等因素,利用单孔腹腔镜技术完成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需要充分认识和遵循其内在的规律。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总结单孔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的经验,对该技术的手术操作特点进行讨论。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5例患有低位直肠肿瘤的患者施行单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手术采用脐部约3cm切口,在腹壁深部腱膜组织上穿刺放置3枚穿刺套管,直径分别为5mm、10mm和12mm,分别放置腹腔镜和两支操作钳,完全利用脐部单一通道完成手术游离操作,病灶经肛门翻转拖出切除。收集整理以上病例资料,总结手术特点。结果5例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直肠前切除术,手术操作时间120—250min,术后无出血、肠梗阻和吻合口漏等并发症,手术切口无感染、裂开、疝等并发症出现。结论通过细致的操作,单孔腹腔镜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是可行的,并且具有良好的微创与美容效果。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经前会阴直肠癌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3例确诊为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实施经前会阴直肠癌切除术,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3例患者远切缘距肿瘤下缘1.0~2.0cm,平均1.6cm,均一期手术切除肿瘤,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3.1%(3/13),所有患者均获得1至5年随访,术后1年对固体、液体和气体粪便均能很好控制排便者为61.5%(8/13)。术后1年,总体生存质量评分达75分以上。结论经前会阴直肠癌切除术能较彻底切除肿瘤组织,有效保留括约肌功能,在治疗超低位直肠癌时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 标签: 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排便 生活质量
  • 简介:腹腔镜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治疗中的应用仍是当前结直肠手术发展中极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正确合理的手术操作技术和充分的手术实践是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得以安全有效开展的基础。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腹腔镜低位直肠前切除术联合经肛门括约肌间切除或经肛门直肠脱出外翻等术式是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切除保肛手术可选的手术方法。而根据肿瘤位置的高低,还可选择吻合器法或经肛结肠肛管吻合等吻合方法。

  • 标签: 腹腔镜检查 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磷脂爬行酶1(PLSCR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方法分析PLSCR1在结直肠癌细胞株Lovo与HR8348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PLSCR1在70例结直肠癌、30例正常黏膜、10例肝转移癌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LSCR1在结直肠癌细胞株Lovo与HR8348中的表达较强,PLSCR1主要定位在结直肠癌细胞株的细胞膜。PLSCR1在结直肠癌和肝转移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黏膜(P〈0.05)。PLSCR1阳性表达与远处转移相关(P〈0.05),PLSCR1表达阳性者术后5年生存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PLSCR1的异常表达在结直肠癌的发生、进展和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磷脂转移蛋白质类 病理学 临床
  • 简介:目的评价低位直肠癌肛门外切除、保留原位肛门、防止癌组织残留的手术疗效。方法随访该术式后2年以上的患者68例,回顾分析相应的68份病历资料(2006年3月至2009年9月)。结果6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随访至术后2年无手术死亡,无术后吻合口狭窄、漏、出血等;有肛管部位钛钉异物感、钛钉脱落致微量渗血现象,无局部复发;全组患者大便自控功能满意,无排尿功能障碍,性功能良好。结论经肛门外直视下操作,能够达到理想的切除范围,单管吻合器钉合严密牢固,无双吻的“危险三角区”、原位肛门术后自控大便功能满意,相对于手工或双吻手术安全,是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的一种新选择。

  • 标签: 直肠肿瘤 结直肠外科手术 外科缝合器缝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