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滋养细胞肿瘤是一组来源于胚胎绒毛滋养细胞的增生性疾病,具有不同程度的恶性和转移性,包括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等。经过正规治疗侵蚀性葡萄胎大多可治愈,绒毛膜癌治愈率也可达80%-90%。但是其治疗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反复化疗,这样就会给患者及家属的身心带来许多影响。尤其是反复穿刺造成的机械刺激和药物制剂的化学刺激带来的痛苦。而PICC的应用解决了这个难题。PICC是经过外周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即从外周静脉导入且末端置留于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此项技术主要适应于缺乏外周静脉通道,需要反复输入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或高渗粘稠的液体(如肠外营养液),以及需要使用压力泵或加压输液、反复输入血液制品、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

  • 标签: 绒毛膜癌 PICC 护理
  • 简介:患者男,24岁,因“反复胸痛20天,发热伴咳嗽、痰中带血10天”入院,查体:左下肺呼吸音弱。实验室检查:谷丙转氨酶93.67U/L,谷草转氨酶53.71U/L,血清白蛋白33.37g/L,白蛋白/球蛋白0.91,谷氨酰转移酶221.39U/L,碱性磷酸酶171.13U/L,聚酰胺120.93mg/L,乳酸脱氢酶703.11U/L,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HCG)31026.00U/L.

  • 标签: 绒毛膜癌 纵隔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孕妇,22岁,孕39+6周,孕1产0。因停经9个月余,不规律腹部阵痛10h于2010年11月3日入院。患者孕早期无感冒、发热、风疹等病史,无X线、毒物接触史。孕4个月起自觉胎动。孕30周第1次超声检查显示:胎儿头位,双顶径7.6cm,股骨长5.4cm,腹围25.7cm,胎心143次/min。羊水指数14.3cm。胎盘厚3.0cm,位于子宫后壁及右侧壁,Ⅰ级成熟。胎盘上缘靠近宫底可探及6.8

  • 标签: 绒毛膜 胎盘绒毛 膜血管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用于不孕不育症患者治疗中疗效。方法:抽选本院2020年4月-2021年4月收治72例不孕不育症患者为样本,随机分组,A组加用HCG治疗,B组常规治疗。结果:A组子宫内膜厚度、卵泡成熟数目、卵泡直径均高于B组,卵泡成熟天数短于B组,P<0.05;A组排卵率、妊娠率均高于B组,P<0.05。结论:不孕不育症患者选取HCG治疗,可促进卵泡成熟,提升患者排卵率及妊娠率。

  • 标签: 不孕不育症 HCG 疗效
  • 简介:摘要:绒毛膜下血肿是一种围产期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其诊断和处理对于母婴的安全至关重要。致力于解读绒毛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我们基于临床数据收集和案例分析,研究了多个涉及绒毛膜下血肿的案例,并分析了其临床表现特点以及使用的诊断手段。在诸多病例中,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出血以及胎儿宫内过度活动等。诊断方法主要依赖灌注性超声和MRI等影像检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史进行综合判断。在正确诊断后,及时有效的干预对于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观察结果为临床医生在面对类似病情时,能提供及时、准确、有效的诊疗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 标签: 绒毛膜下血肿 临床表现 诊断方法 影像检查 孕产妇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单绒毛膜双胎胎儿大脑中动脉的变化规律。方法将正常单绒毛膜双胎与双胎输血综合征的MCA阻力参数差的绝对值进行t检验,分析两者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到39例单绒毛膜双胎胎儿的MCA参数,其中7例双胎输血综合征,与正常的单绒毛膜双胎的MCA阻力参数差的绝对值经t检验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胎输血综合征者较正常单绒毛膜双胎的MCA阻力指数差的绝对值差异增大,估计有助于评估双胎输血综合征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 标签: 双胎,大脑中动脉,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妊娠晚期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与妊娠结局的关系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在本院分娩的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产妇45例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在本院正常分娩的产妇45例为对照组,通过对两组产妇妊娠结局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胎儿早产率为35.55%,胎儿窘迫率为31.11%,选择剖宫产率55.55%,均高于同期对照组11.11%,13.33%,44.44%(P<0.05)且产后新生儿发生感染的情况和病理性黄疸发生概率分别为,42.22%,55.55%均高于对照组17.77%,44.44%(P<0.05)。结论:妊娠晚期的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与妊娠结局存在着直接的关系,会对妊娠结局质量和新生儿生命安全带来严重的影响。

  • 标签: 妊娠晚期 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 妊娠结局 分析研究
  • 简介:应用透射电镜对12例足月妊娠胎盘组织合胞体细胞合成区和运输区的微绒毛和线粒体进行体视学测试,结果发现合成区微绒毛表面积密度,体积密度和表面积均大于运输区,线粒体体积密度,数密度和表面积密度也大于运输区。表明胎盘合胞体细胞合成区功能比运输区活跃,能量代谢增加,是执行胎盘各种功能活动的主要场所。

  • 标签: 足月妊娠 胎盘 合胞体细胞 体视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便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文献,并对其综合归纳和分析。结果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一种罕见的滑膜炎,病理组织中因含铁血黄素而呈灰黄色或红棕色。根据发病范围和部位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本病发病机理尚未明确,存在多种学说。诊断上X线平片首先用于常规筛查,MRI诊断率较高,病理检查作为其金标准。[结论]治疗方面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治疗方案,但膝关节病变滑膜的完全切除术已成为标准治疗,此治疗可通过开放手术或关节镜下手术进行,目前以关节镜手术治疗为主,对于晚期骨质破坏的患者可考虑膝关节置换术。

  • 标签: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膝关节,诊断,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的孕期管理及分娩方式。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附属良乡医院定期行产前检查并分娩、资料完善的双胎妊娠孕妇205例,分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组(单绒毛膜组)、双绒毛膜双羊膜囊组(双绒毛膜组),比较两组妊娠期并发症、早产、分娩方式和围产结局。单绒毛膜组又分为普通孕检组、加强孕检组,比较不同孕检方式的围产儿情况。结果单绒毛膜组与双绒毛膜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绒毛膜组剖宫产率、早产率、低出生体重儿、死胎率、围产儿病死率明显高于双绒毛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绒毛膜组有4例在孕期发生双胎输血综合征,发生率12.5%;有6例发生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18.6%。结论对于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妊娠,应加强孕期管理,改善围产儿预后。

  • 标签: 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 孕期管理 分娩方式
  • 简介:目的探讨单独或联合关节镜微创手术对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2002年1月~2006年4月,对38例关节镜下诊断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其中5例为院外手术后复发病例)常规行滑膜切除术,囊外病灶较大者辅助小切口开放手术完整切除病灶。样本全部送病理检查。术后常规放置引流管、局部冰敷和按计划功能锻炼。结果38例均为单膝手术,关节镜下滑膜明显增生呈特征性棕黄色,术后病理确诊,其中局灶性病灶20例,弥漫性滑膜炎18例;6例胭窝部位病灶较大而辅助开放手术。术前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KDC)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为(60.4±6.1)分,术后1年时评分为(89.3±7.2)分。38例随访1~4年(平均2.1年),症状无复发,除2例院外开放手术后复发病例膝关节屈曲仅90。外,其余患者屈伸功能正常。结论关节镜手术对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还可非常有效地处理关节内病变,对囊外病灶较大时应辅助小切口开放手术完整切除病灶以避免症状复发。

  • 标签: 膝关节 滑膜炎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 治疗 关节镜
  • 简介:衰老、疾病和癌症发生与基因损伤关系密切,基因损伤修复效率的降低导致细胞癌变增高,而强化基因损伤修复则能减少细胞癌变。绒毛钩藤为秘鲁民间草药,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一直受到关注。近年来研究发现绒毛钩藤活性组分羧酸烷基酯具有强化基因修复作用,能选择性募集修复蛋白XPA,CSA和XPC等集结于DNA损伤部位,提高DNA修复效率;同时绒毛钩藤提取物还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在临床上降低化疗引起的毒副作用,本文仅就该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绒毛钩藤 DNA修复 羧酸烷基酯(CAE) 抗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诊断,并分析其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4例经病理学检查最终确诊的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24例患者年龄在20到3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8.5岁,足月产14例,早产10例,早产病例中4例为低出生体重儿。16例合并胎膜早破,4例合并子痫前期,其余4例未见其他并发症。肿物镜下主要由许多血管腔隙和少量疏松的纤维组织间质组成。免疫组化瘤细胞CD34,Ki-67阳性指数<10%。结论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是一种少见的胎盘良性肿瘤,极少富于细胞性,容易被临床误诊,常伴发多种妊娠合并症。

  • 标签: 胎盘 绒毛膜血管瘤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将护理干预运用于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孕妇的效果。方法此文开展分析资料为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本医院纳入治疗的20例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孕妇,均开展护理干预措施,研究及观察胎儿存活情况及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不同类型胎儿的大、小胎儿出生质量。结果胎儿存活率为85.00%,Apgar评分在7分以下占11.76%,出生之后转入ICU占64.71%;sFGRI型、sFGRII型新生儿母亲分娩孕周、大胎儿出生质量相比,P>0.05,未显示数据间统计学意义,而sFGRI型小胎儿出生质量明显高于sFGRII型,P<0.05,显示出数据间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单绒毛膜双羊膜囊双胎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孕妇开展有效护理干预呈现较优效果。

  • 标签: 单绒毛膜 双羊膜囊 双胎 胎儿 生长受限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异位妊娠患者诊断中应用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孕酮的具体效果,从而探究并总结出更为有效的诊断方案。方法:研究过程中选取异位妊娠患者500例作为观察组样本,对样本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孕酮情况进行检验分析,与此同时,对比500例正常妊娠者(对照组)的数据。结果:异位妊娠患者的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孕酮数值低于正常妊娠患者,因此对两项数据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孕酮可以作为诊断异位妊娠的指标。在异位妊娠患者中,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孕酮的水平较低,与正常妊娠患者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因此,这两个指标可以作为有效的诊断方案之一,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异位妊娠。

  • 标签: 异位妊娠 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孕酮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