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肝外胆管供血动脉3D重建图像与传统解剖学图像,评价其各自优缺点。方法2012年1—12月,对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10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10例患者上腹部亚毫米CT扫描数据导入腹部医学图像3D可视化系统(MI-3DVS)程序化构建肝外胆管供血动脉3D重建图像,并与传统解剖学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外胆管供血动脉3D重建图像真实,立体感强,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3D空间解剖关系观察;传统解剖学图像只能显示平面的解剖结构,表现手法单一,但可根据手术显微镜所观察尸体标本灌注情况,还原绘制胆管周围血管丛等3D重建图像无法显示血管。结论3D图像真实直观,能真实还原组织器官结构本来面貌,便于学习和理解,是解剖学研究和学习新途径,也可以为个体化胆道外科手术方案提供指导,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解剖图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成像 三维 肝外胆管 供血动脉 解剖学
  • 简介:各种原因导致胆管损伤所引起胆汁漏、胆道梗阻及其继发远期严重并发症是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难题。通过确定性外科手术重建胆汁消化道引流仍然是目前临床上解决这一难题主要治疗手段。成功胆道重建主要依赖于术者丰富胆道外科经验和精准胆道外科技术。术者在施行任何确定性手术前,都应仔细评估与损伤有关细节并确定胆管损伤分型,以此为依据选择合理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吻合应建立在无炎症、无缺血、无瘢痕健康胆管是重建手术基本原则。手术核心步骤包括近远端胆管显露、吻合胆管组织制备以及组织吻合。建立通畅胆汁引流、无张力、血供充足黏膜对黏膜吻合是外科重建终极目标。

  • 标签: 胆管损伤 外科重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信息技术渗透下,各行各业均得到了较好发展,通过对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不仅极大提高了人们工作质量及效率,同时对于一些公共服务机构工作水平提升也十分有利。医疗机构是社会发展重要保障,通过对信息技术合理运用也可以有效提升医院服务质量,DR图像处理就是目前运用较为普遍技术之一。以下本文将围绕影响DR图像质量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控制措施,以便于更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 标签: 影响因素 DR图像 质量 控制措施
  • 简介:目的:观察及评价高位桡神经损伤修复后,伸腕、伸拇、伸指不恢复,肌腱转位临床疗效。方法:我科2011-2014年10例用旋前圆肌转位桡侧伸腕长短肌腱(前臂桡侧中上1/3交界处切口,从肱桡肌与桡侧腕长伸肌腱之间进入,可见斜行片状止于桡骨旋前圆肌,将其附着在桡骨上远侧部分腱性组织连同一片骨膜剥离以延长其长度),于前臂下端尺侧纵行切口显露尺侧腕屈肌,在豌豆骨远端连同筋膜切断。并在此切口切断掌长肌腱。在腕背侧近端仪“S”形切口,显露指总伸及拇长伸肌腱,将掌长肌腱及尺侧腕屈肌腱通过前臂桡侧及尺侧隧道从背侧抽出。于前臂旋前及腕关节背伸功能位,将尺侧腕屈肌转位至总伸肌,掌长肌腱转位拇长伸肌腱,肌腱张力尽量要大一些,保证前臂旋前及腕关节功能位肌腱转位后各指处于伸直位,术后石膏外固定,腕及手指伸直位,4w取外固定功能锻练。结果:术后患者伸腕、肌力、伸拇、伸指等功能均较术前有大幅度提高,各项功能评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总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为90.9%。结论:桡神经损伤修复后伸腕、伸指不恢复,为了改进患肢功能,用肌腱转位功能重建手术,功能恢复好。屈肌腱转位术治疗高位桡神经损伤临床疗效确切,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价值。

  • 标签: 高位桡神经损伤 肌腱转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远端C型粉碎性骨折手术复位与内固定方法.方法2009年11月~2012年11月我科收治成人肱骨远端C型粉碎性骨折21例,按骨折AO分型C1型6例,C2型8例,C3型7例.手术均采用肘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骨折解剖复位,重建肱骨远端骨性结构,采用肱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肱骨远端骨折及关节面均实现解剖对位,骨愈合时间4~5.5个月.结论采用肘后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骨折显露充分,便于复位,术后早期行肘关节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关键字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C型;尺骨鹰嘴截骨入路;重建钢板;中图分类号R68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735-02

  • 标签:
  • 简介:消化道重建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重要组成步骤,其中胰腺与消化道吻合又最为关键,它与术后胰瘘等并发症密切相关。胰腺与消化道吻合主要方式为胰肠吻合和胰胃吻合。临床上胰肠吻合方法很多,主要有经典套入式胰肠吻合、导管对黏膜胰肠吻合和捆绑式胰肠吻合。但是没有哪一种术式明显优于其他,临床医生应根据自己熟练程度和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 标签: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消化道重建 胰腺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Tomography,CT)、核磁共振成像仪(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图像融合技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122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1例为对照组单纯用CT扫描定位,根据CT图像确定大体肿瘤体积(GrossTargetVolume,GTV),另61例为研究组在同一固定体位,分别行CT、MR扫描,利用CT/MR图像融合技术确定GTV,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不同时期鼻咽癌CI/MR融合图像公共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TVCT、GTVCT/MR、GTVMR体积平均值分别为(90.72±2.03)、(90.72±2.03)、(90.72±2.03)cm3,GTVCT与GTVM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图像配置、MR图像配置相比,CT/MR融合图像配准精度更高。结论CT、MR图像融合技术在临床中应用具有积极意义,提高了鼻咽癌肿瘤靶区勾画准确性,减少了肿瘤靶区遗漏,因此,在临床中应积极推广。

  • 标签: CT MR 图像融合 鼻咽肿瘤 靶区勾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儿童难复性股骨干骨折疗效。方法应用重建板治疗儿童难复性股骨干骨折76例。结果本组76例,均解剖复位,随访5~26月,骨折均于2~5月内全部愈合,下肢功能恢复良好。无术后感染,未发生钢板、螺钉断裂、松动、脱出情况,无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无跛行发生,疗效良好。结论重建钢板治疗股骨干难复性骨折合理有效,简单、实用、方便,一般在基层都能开展,值得推广。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重建钢板 难复性 儿童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6-0158-01
  • 简介:摘要探讨提高螺旋CT扫描质量和图像诊断价值技术要素,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可靠、直观依据,对临床上合理使用、评价疾病细节指导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大意义。

  • 标签: 螺旋CT 扫描质量 图像诊断价值 技术要素
  • 简介:遥感技术可以提供大量有效信息,在监测和测绘领域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然而,遥感图像通常会受到雾霾影响而降低质量。雾霾浓度评价算法可以评价场景中雾霾程度,以便对雾霾影响严重图像进行滤除,并对雾霾较轻图像根据雾霾指标的大小进行自适应去雾,从而保证遥感图像解译可靠性。本文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雾霾影响遥感图像质量评价指标。首先,根据雾霾区域亮度值大于非雾霾区域亮度值这一特性定义了雾霾图。然后,根据韦伯准则计算雾霾图对比度,以此作为评价雾霾指标。实验结果表明,该指标的评价结果与主观评价结果具有很好一致性,可以代替主观评价对受雾霾影响遥感图像进行质量筛选。

  • 标签: 遥感图像 图像质量评价 雾霾影响
  • 简介:根治性与保留肛门功能一直是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倍受关注焦点。随着腹腔镜技术在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应用,使越来越多患者获得有效治疗,不同肠道重建方式选择与应用对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个体化手术方案也正越来越受到胃肠外科医生重视。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检查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螺旋cT薄层重建图像快速诊断急性阑尾炎价值。方法对139例急腹症患者行腹部螺旋CT常规平扫,然后进行1.30mm薄层重建,采用轴位连续动态观察,将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并总结其cT表现。结果139例患者中,CT明确诊断阑尾炎32例,可疑诊断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5例,2例误诊,另有3例为假阴性,CT诊断符合率为94.6%(35/37),漏诊率为0.2%(3/139)。结论急性阑尾炎多层螺旋cT扫描通过薄层重建图像可获得真实可靠信息,并能快速作出准确诊断,减少误诊、漏诊。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阑尾炎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女性改良式盆地重建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24例女性改良式盆地重建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结果住院期间出现3例排便排尿情况,经心理疏导和开塞露治疗后2例缓解,1例无效。重新留置尿管3d后取出后恢复正常;4例患者坐位时臀部疼痛,1例出院4d后缓解,1例11d后缓解;经1个月后复查,全部患者术后无性生活异常,创面恢复良好,无阴道膨胀等现象。结论本次所探讨护理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可普遍应用于女性改良式盆地重建术围手术期护理。

  • 标签: 女性改良式盆地重建术 围手术期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总动脉部分切除后应用颈外静脉1期重建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对1例患者进行了右侧颈总动脉部分切除,应用同侧自体颈外静脉进行Ⅰ期血管重建。本患者为女性31岁,甲状腺髓样癌晚期,欲行甲状腺癌联合根治术,检查发现甲状腺右叶肿瘤灶和颈部转移肿大淋巴结将右侧颈总动脉下部一段绝大部分包绕,长度约4cm,术前行球囊阻塞实验阴性。手术中在肿瘤包裹颈总动脉段上下各保留约0.5mm安全界后切除右颈总动脉约5cm,用同侧自体颈外静脉连接重建,颈外静脉管径为颈总动脉管径2/3,手术成功,术后愈合良好,Ⅰ期愈合,无并发症。术后3d、1w、1月,2月,6个月,1年后分次复查,重建血管未见堵塞。结果随访12月,患者未出现脑缺血症状,管壁变厚,考虑静脉壁部分动脉化1。结论应用颈外静脉重建颈总动脉手术方法较应用大隐静脉修复,具有简便,时间短,手术切口少,创伤小等特点,重建后未出现因动脉压力高引起重建静脉管壁怒张或破裂等情况。但手术例数少,统计学比较无法进行,需长期积累。总结颈外静脉代替大隐静脉行颈总动脉置换、重建,优点多,创伤小,是值得研究和探讨新方向。

  • 标签: 颈外静脉 重建 颈总动脉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1-0049-01
  • 简介:《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体视学学会主办国家级学术期刊。该刊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生物医学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录期刊和《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热忱欢迎国内外从事体视学研究与图像分析专家学者积极投稿。

  • 标签: 征稿函 国家新闻出版署 中国体视学学会 中国期刊网 扩展版 体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