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直接法及间接法在下肢CT静脉成像中的应用进行比较。方法:抽取近一年内(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下肢静脉病变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给予直接法及间接法造影处理,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图像诊断效果。结果:在下肢CT静脉成像中应用直接法处理后,观察组图像质量较高,而实施间接法的对照组则相对较差,组间数据呈现的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下肢CT静脉成像中,直接法与间接法在检查结果方面均存在较高的应用价值,但相较于间接法,直接法的图像质量更优,实际应用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的选择。

  • 标签: 直接法 间接法 下肢CT静脉成像 应用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自体肋软骨耳支架的雕刻—拼接制作方法,以期获得良好的再造耳形态。方法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共行545侧外耳再造术。应用改良Nagata法耳再造术285例,扩张皮瓣法260例。切取第6-8肋软骨,分2-3层雕刻、拼接耳支架,构建耳轮、对耳轮、耳舟、三角窝、对耳轮上脚、耳屏、对耳屏、耳甲腔等耳廓亚结构,用于外耳再造术。结果术后有6例因局部皮肤坏死致耳支架外露,经再次手术处理后愈合;1例因感染取出肋软骨支架,6个月后再次行外耳再造术。本组患者术后随访6-12个月,488例再造耳廓形态良好,效果满意;80例再造耳廓亚结构欠清晰,效果欠佳;另有19例失访。结论用雕刻—拼接法制作自体肋软骨耳支架,可获得结构稳固、形态逼真的支架,是耳再造获得良好效果的必要步骤。

  • 标签: 雕刻—拼接法 耳廓再造术 自体肋软骨 耳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吻合细小血管更理想、安全、快捷的方法.方法大白鼠40只,左侧股动脉后壁和前壁正中各缝合1针作为定点牵引,蘸胶粘接法端-端吻合为实验组,右侧股动脉行常规针线法端-端吻合为对照组,取2只动物两侧股动脉做吻合口耐压实验,其余动物分别于术后1周、2周、3周、4周取血管标本,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吻合口部愈合情况.结果两侧血管全部吻合通畅,粘接法用时(12±2min)比针线法(18±3min)缩短1/3,粘接法吻合口耐压(300mmHg)优于针线组,吻合口电镜观察粘接法内膜更为平整、光滑.结论定点缝线牵引蘸胶粘接法端-端吻合显微细小血管快速、安全、效果可靠,具有较好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微血管吻合 医用胶
  • 简介:  血液透析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重要的替代治疗手段之一.目前临床用动静脉端端、端侧吻合的方法建立动静脉内瘘.本组报告一种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的动静脉套接内瘘术方法,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动静脉套接 套接法 式动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间接法树脂高嵌体修复磨牙残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美观性影响做详细探讨,为临床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期间收录治疗的60例磨牙残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数字随机法平均分为了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人数3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美塑树脂(HRi)直接修复法,研究组则采取了间接法树脂高嵌体修复法进行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磨牙残冠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美观性。结果:经各自差异治疗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8.1%,研究组则为93.9%;且研究组接受间接法树脂嵌体修复治疗后的牙龈着色、排列评分以及边缘密合性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间接法树脂高嵌体修复对磨牙残冠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对显著,且可以有效提高治疗美观性,不增加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间接法树脂高嵌体修复法 美观性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随着工业建设项目的增多,促进焊接技术的快速进步。焊接是钢结构材料的主要连接方法,其具有操作简单、连接快速以及节约钢材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钢结构的连接过程中。但是在实际的焊接过程中,钢结构的焊接质量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当没有将这些不利因素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就会导致钢结构的焊接质量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甚至导致其焊接质量不合格,无法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通过对钢结构焊接的整个过程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明确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的形成原因,进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改善措施,从而确保钢结构的焊接质量符合要求。

  • 标签: 钢结构 焊接残余应力 焊接变形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双抗原夹心法和间接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准确性。方法:选取时间:2019年1月~2021年12月,选取对象:在无偿献血工作站抽取的血液标本1000份,对所有样本进行双抗原夹心法和间接法两种检测方式,以分析其阳性检出率以及准确性。结果:实施不同的检测法中,与确认试剂检测出的150例对比,采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的敏感性为96.67%,特异性为99.41%,采用间接法检测敏感性为90.00%,特异性为98.23%;同时与间接法的阳性检出率90.00%相比较,双抗原夹心法的阳性检出率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改良粘接法与针线法显微血管吻合术后对实验性大鼠血浆血管内皮素(ET-1)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2组,以戊巴比妥钠(30mg/kg)腹腔内注射麻醉后,尾动脉行改良粘接法(血管内置中空支架蘸胶端-端直接粘接吻合法)吻合为实验组,尾动脉行常规针线缝合端-端吻合法吻合为对照组;分别记录血管吻合时间;并于术后1周、4周、16周,股动脉取血测血管内皮素ET-1。结果手术时间,改良粘接法组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后1周实验组的ET-1与对照组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16周实验组的ET-1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ET-1含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随时间推移2组差异更加显著。结论改良粘接法快速、对血管内皮损伤小、具有较好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血管粘接 支架 显微外科技术 血管内皮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患者实施双抗原夹心法和间接法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8例本医院实施治疗的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予以项目研究,选于2020年7月至2020年1月,全部患者均予以间接法、双抗原夹心法,分析两组方案的诊断准确性。结果:(1)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患者确诊结果阳性59例,占比37.34%;阴性99例,占比62.66%。间接法阳性67例,占比42.41%;阴性91例,占比57.59%。双抗原夹心法检测阳性63例,占比39.87%;阴性95例,占比60.13%。(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患者双抗原夹心法检测诊断结果灵敏度(94.92%)、特异度(92.93%)、准确性(93.67%)均明显高于间接法(77.97%、78.79%、78.48%),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患者予以双抗原夹心法检测准确性相对较高。

  • 标签: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 间接法 双抗原夹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