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烧伤创面病原菌分布情况。方法:本次实验由烧伤开展,实验人数共计206例,样本选取时间在2018年4月至2021年5月之间,通过细菌鉴定共计分离出病原株265株,并对创面病原菌的分布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分离共计病原株合计265株,大肠埃希菌42例,分布率15.85%,金黄色葡萄球菌96例,分布率36.22%,铜绿假单胞菌102例,分布率38.49%,其他病原菌25例,分布率9.43%。结论:在本院烧伤室中,创面病原菌占比最大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若想控制烧伤创面的病菌感染,需要结合上述病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干预,从而控制患者病情发展。

  • 标签: 烧伤科 创面 病原菌 分布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烧伤护理工作当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方法措施。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方式,对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治疗烧伤治疗的患者当中选出33例,对这些患者病历当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结果在本次研究中,烧伤护理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管理因素、沟通因素、护理总结书写因素、护理技能因素、费用因素等5类,其中以沟通因素为主。结论在烧伤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对各类不安全因素进行重视,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护理效果,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烧伤科 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烧伤主要接诊的病人有烫伤、火焰烧伤、电击伤、挤压伤、化学物质烧伤、放射性损伤等伤害,如何做好烧伤病人的护理工作,不仅有利于烧伤病人的快速痊愈,也能有效提升烧伤护理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针对烧伤复苏期、治疗期和家庭护理期三个阶段,分别阐述护理的注意事项和重要意义。

  • 标签: 烧伤科 病人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应用在烧伤患者护理中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烧伤收治的120例患者纳为参考对象,采取电脑随机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服务,探讨两组患者护理数据。结果:研究组患者感染总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差异有意义(P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烧伤科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PBL教学模式在烧伤护理实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4名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比较两组护生学习的主动性,理论知识、病例分析、病情观察、无菌观念、对带教老师满意度等方面带教效果。结果相比之下,PBL组护生学习的主动性,理论知识、病例分析、病情观察、无菌观念、对带教老师满意度等方面都显著优于试验组。结论利用PBL教学模式对护生进行带教,有效地提高了护生对烧伤护理工作的认识程度、学习的积极性,及专科感染防控实践能力,值得在烧伤大力开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烧伤内环境细菌多样性及耐药性。方法2012年1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烧伤患者的尿液、血液、痰、咽拭子等标本进行分析,并对分离出的致病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80例烧伤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3.5±4.5)天。80例患者共采集到164份标本,主要为呼吸系统、血液和尿液等。1共检出21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共检出124株,所占比例为57.9%,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和鲍氏不动杆菌;革兰氏阳性菌共检出65株,所占比例为30.4%。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头孢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率为0.0%。结论烧伤细菌耐药情况严重,应不断加强对烧伤感染的细菌分布与耐药监测,科学使用抗生素,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康复效率。

  • 标签: 烧伤科 致病菌 耐药性 抗生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案例式立体教学在烧伤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取某院80例烧伤临床见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结果:观察组的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案例式立体教学 临床见习 烧伤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理管理干预在烧伤大面积烧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进行干预,随机抽取2016年6月~2017年7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3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心理管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评分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忧郁评分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忧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大面积烧伤患者进行心里管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患者不良情绪得到缓解,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心理管理干预 大面积烧伤 烧伤科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烧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烧伤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就诊的6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33例)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33例)提供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将两组患者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相比于参照组,研究组术中出血量(245.45±6.56)ml更低,住院时间(21.51±5.45)d更短,SAS评分(30.34±5.64)分与SDS评分(30.43±6.56)分更低,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睡眠障碍、食欲不振、不配合治疗)率3.03%更低,P<0.05。结论:为烧伤患者子啊围术期施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有利于改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烧伤科 围术期护理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图片及微视频在烧伤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7月-2021年5月于本院烧伤见习的30例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各15例;实验组采用图片及微视频辅以教学查房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教学查房方式,对比两组的教学成果和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见习生对教学方法满意度为93.33%(14/15)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9/15)(P<0.05);实验组见习生理论知识、临床操作技能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图片及微视频可有效提高临床教学成果,更好地帮助见习生理解和应用临床相关知识。

  • 标签: 图片 微视频 烧伤科 临床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烧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中采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烧伤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就诊的6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33例)提供常规护理,研究组(33例)提供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将两组患者干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相比于参照组,研究组术中出血量(245.45±6.56)ml更低,住院时间(21.51±5.45)d更短,SAS评分(30.34±5.64)分与SDS评分(30.43±6.56)分更低,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睡眠障碍、食欲不振、不配合治疗)率3.03%更低,P<0.05。结论:为烧伤患者子啊围术期施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有利于改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烧伤科 围术期护理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烧伤护理实习生带教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科室2016年5月-2018年5月的72例烧伤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分析组,各组36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方法,分析组给予PDCA循环法。对两组实习生的带教满意度及实习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分析组带教满意度及实习效果均比参照组优异,两组数据经计算机软件检验P<0.05。结论在烧伤护理实习生带教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可有效提高实习生的综合素养水平,提高带教满意度。

  • 标签: PDCA循环法 烧伤科护理 实习生 带教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整形烧伤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时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8年 3月 -2019年 9月期间在我院整形烧伤实习护士 68名作为实验研究对象,按照研究对象随机分配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分析组和对照组,分析组( n=34)实习护士规范化培训采用临床路径教学法教学,对照组( n=34)实习护士规范化培训采用常规教学方式教学,对比两种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 分析组实验对象培训后基础知识、操作技能 、护理质量、紧急情况处理能力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t=6.324, P< 0.01);分析组实验对象对教学方式总满意率为 94.44%,对照组实验对象对教学方式总满意率为 77.78%,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x2=14.801, P< 0.01)。结论 将临床路径教学法应用到整形烧伤规范化护士培训中,能显著提高实习护士的综合实力,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临床路径教学法 整形烧伤科 规范化培训 应用观察
  • 简介:摘要:左小腿扩创+右侧股前外游离皮瓣修复术,患者周某,性别男,年龄19岁,门诊以“左下肢软组织缺损”收住我科。术前及术中诊断:左下肢组织缺损、左小腿及足挤压伤、左胫腓骨远端骨折术后、左足舟骨粉碎性骨折、左足第2、3楔骨骨折、左足跟骨撕脱性骨折、左足股骨撕脱性骨折。术后复查及结论: 本例皮瓣成活良好,伤口愈合良好。供区愈合良好,未见明显的功能障碍,无剩余部分肌肉坏死表现。皮瓣质地、厚薄及颜色均较好,局部外形较好,功能恢复满意。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