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镍基粉末高温合金涡轮盘进行双重晶粒组织制备时,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盘件温度场分布和晶粒尺寸的影响,完全通过实验进行研究存在研究周期长和花费大等缺点,而有限元数值模拟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研究手段。本文对作者自主研发的新型镍基粉末高温合金FGH98Ⅰ涡轮盘双重晶粒组织制备进行了实验与模拟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固溶温度是控制该合金晶粒长大的关键因素。在高于γ'相固溶温度时,晶粒尺寸随着温度升高而快速长大,据此建立了合金晶粒尺寸与固溶温度、保温时间之间的动力学函数关系式。另外,涡轮盘温度场的有限元模拟表明温度梯度主要取决于保温时间。在结合实验与有限元模拟结果所优化选择的热处理条件下,成功获得了轮缘和轮心晶粒度分别为ASTM6~7和为ASTM10~11的FGH98Ⅰ合金双重晶粒组织涡轮盘。

  • 标签: 镍基粉末高温合金 双重晶粒组织 晶粒长大 热处理 有限元模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压力性损伤治疗过程中应用贝复舒滴眼液氧气雾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住院治疗期间发生压力性损伤的患者共56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贝复舒滴眼液氧气雾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压力性损伤治愈时间及治疗后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更高(p

  • 标签: 贝复舒滴眼液 氧气雾化 压力性损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在患有慢性喘息支气管炎患者的老年患者当中,接受布地奈德氧动雾化吸入治疗在患者病情急性发作时期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8月至2017年2月时间段内接受治疗的98例患有慢性喘息支气管炎的老年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病情急性发作期,将所有患者根据治疗的差异性将其均匀分成基本组与吸入组,基本组患者单纯接受临床常规性质治疗,吸入组患者则需要在上述治疗基础方案上联合接受布地奈德氧动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具体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观察。结果吸入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基本组患者,双方患者的治疗效果数据对比后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对于患有慢性喘息支气管炎患者且病情处于急性发作期的老年患者治疗而言,患者接受布地奈德氧动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较好,该方法值得应用。

  • 标签: 喘息 支气管炎 慢性 老年 布地奈德 雾化吸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directedthrombolysis,CDT)治疗四肢外伤后动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3年3月152例四肢外伤后动脉血栓形成患者应用CDT治疗的临床资料。Rutherford急性肢体缺血分级,Ⅰ级2例,Ⅱa级83例,Ⅱb级52例,Ⅲ级15例。单纯CDT89例,CDT+腔内球囊扩张成形(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PTA)51例,CDT+PTA+支架置入12例。结果导管溶栓时间1~7d,(4.0±1.5)d。随访时间12~108个月,(50±22)月。根据术中血管造影及术后随访结果,治愈105例(69.1%),其中Ⅰ级2例(100%,2/2),Ⅱa级77例(92.8%,77/83),Ⅱb级24例(46.2%,24/52),Ⅲ级2例(13.3%,2/15);有效30例(19.7%),其中Ⅱa级6例(7.2%,6/83),Ⅱb级19例(36.5%,19/52),Ⅲ级5例(33.3%,5/15);无效17例(11.2%),其中Ⅱb级9例(17.3%,9/52),Ⅲ级8例(53.3%,8/15),其中住院期间截肢15例(9.9%)。5例(3.3%)溶栓过程中发生二次栓塞,调整导管位置后继续溶栓;23例(15.1%)术后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均保肢成功。2例二期截肢,余无症状加重或复发。结论CDT治疗四肢外伤后动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

  • 标签: 急性肢体缺血 导管直接溶栓 急性血栓形成 外伤
  • 简介:该机主要由安瓿自动传送器,冲洗器,吹干器,灌药器,拉封器,稳瓿器,检瓿器与联动传送机构等组成。采用电气与机械控制相结合的技术,自动控制安瓿的传送,冲洗,吹干,灌药,拉封,稳瓿,检瓿与自动控制注射用水,药液等在一整机上回步,联动进行。不仅速度快,效果好,省时,省力,省设备,而且取代了人工操作的繁杂程序,是医院制剂室与药厂生产小针剂的理想设备。

  • 标签: 安瓿 多功能 联动机 研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目的旨在分析无偿献血者的献血动机及其招募途径。方法:选择 5000名无偿献血的学生,对献血动机进行评估,从而总结招幕的途径。结果:通过比较男性与女性,分别在献血动机的奖励回报、捐血光荣以及帮助别人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P<0.05)。结论:无偿献血非常重要的一种招募途径是高校学生,这就需要国家加大教育的力度,促进献血事业的快速发展,更好的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动机访谈下循证护理对哮喘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哮喘患儿(60例),以数字随机表法等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动机访谈下循证护理)2组,各有30例。比较两组采取不同护理干预对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研究组、对照组患儿实施护理干预后的呼吸功能水平明显高出护理前水平,并且研究组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哮喘患儿护理中采取动机访谈下循证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儿呼吸功能。

  • 标签: 哮喘 动机访谈 循证护理 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产科护理学习动机是护理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产科护理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理论假设。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和实证研究,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其学习成绩和专业技能的提升具有显著影响。这意味着,了解并激发产科护理学习动机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促进护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其专业水平,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产科护理学习动机不仅仅是一种内在驱动力,更是对护理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预测因素之一。因此,本研究的结果对于护理教育的改进和护理学生个人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产科护理,学习动机,学习效果,护理学生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并总结 多发动脉瘤患者介入术后脑血管痉挛加重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 介入术的 100 例 多发动脉瘤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 脑血管痉挛加重的现象, 30 例加重患者设为加重组; 70 例未加重患者设为未加重组 , 对所有患者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 。 结果:性别不是术后脑血管痉挛加重的影响因素( P > 0.05 );年龄、血糖升高情况、高血压、术中应用支架情况及动脉瘤破裂情况是术后脑血管痉挛加重的影响因素( P < 0.05 )。血糖升高、有高血压、术中应用支架、术中动脉瘤破裂,是 术后脑血管痉挛加重 的独立因素( P < 0.05 )。结论: 影响 介入术后脑血管痉挛加重的独立性因素较多,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及影响因素,预防 术后脑血管痉挛加重现象。

  • 标签: 多发动脉瘤 介入术 脑血管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电针结合运动机能贴布对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符合条件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结合电针结合运动机能贴布治疗,两组治疗均为每次30分钟,每日1次,每周6天,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估量表(VAS)、改良Bathel指数(MBI)、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SPADI)来评估患者的情况。结果:4周后,治疗组及对照组VAS、BMI、SPADI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运动机能贴布对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脑卒中 肩痛 电针疗法 运动机能贴布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电针结合运动机能贴布对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符合条件的脑卒中后肩痛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结合电针结合运动机能贴布治疗,两组治疗均为每次30分钟,每日1次,每周6天,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估量表(VAS)、改良Bathel指数(MBI)、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SPADI)来评估患者的情况。结果:4周后,治疗组及对照组VAS、BMI、SPADI得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运动机能贴布对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脑卒中 肩痛 电针疗法 运动机能贴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动静脉内瘘并发动脉瘤的影响。方法此次62例研究对象全部选自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之间本院接收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将以上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n=31)和常规组(n=31),常规组行普通护理,干预组行针对性护理,将两种护理结果分析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动静脉瘤发生率上,干预组均优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较大,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效果显著优于普通护理,不仅可以改善动静脉内瘘并发动脉瘤症状,还可以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 动脉瘤
  • 简介:摘要:急性心肌梗死目前在临床中已经较为常见,在其治疗中要积极的给予相应的早期康复护理,才能促进病人更好更快地康复。而动机护理干预可以在护理中保证病人能积极进行康复护理,对病人早日恢复健康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针对动机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思考其在护理应用中的新进展。

  • 标签: 动机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康复护理 新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为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基于动机行为转变的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收录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期间我院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n=60)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实施基于动机行为转变的康复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之后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基于动机行为转变的康复护理予以干预,效果极佳。

  • 标签: 基于动机行为转变的康复护理 血液透析 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治疗中,运用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药物的效果。方法:实验中设置62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2022.6-2023.6,按抽签均分为:对照组(阿司匹林)与观察组(阿托伐他汀),将临床治疗结果进行汇总并对比。结果:给药前,患者的血压比较高,数值比较之后,P>0.05;给药之后,观察组血压数值逐渐降低,其逐渐趋于正常的标准范围,数值比较后,P<0.05;经给药前,患者颈动脉狭窄比较明显,数值对比后,P>0.05;经给药之后,观察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逐渐变薄,其不稳定斑块数量逐渐减少,斑块面积也逐渐下降,患者颈动脉狭窄问题得到改善,数值比较后,P<0.05,给药前,患者的血脂对比P>0.05;给药之后,观察组血脂数值逐渐稳定,数值比较后,P<0.05。结论:对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实行治疗期间,对其运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效果比较显著,患者血压与血脂逐渐稳定,同时患者血管中存在的斑块以及狭窄问题得到解决。

  • 标签: 阿司匹林 阿托伐他汀 高血压伴发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吸烟是一种有害健康的行为,是导致冠心病、中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多种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540万人死于与吸烟相关的疾病。目前,中国约有3.5亿吸烟者,居世界各国之首,其中男性吸烟者占大多数[1]。而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吸烟率最低的国家之一。据2010年的调查显示,在澳大利亚14岁以上人群中吸烟率为15.1%[2]。澳洲吸烟率显著的下降,得益于全社会近几十年来(尤其1980年至今)在控烟禁烟方面的努力,包括了全社会从各个层面、各个角度对烟草危害的宣传与教育,以及使用各种手段鼓励戒烟行为[3]。全科医生的干预更在改变吸烟者行为、帮助吸烟者戒烟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4]。澳洲的全科医生在戒烟干预中广泛应用的5A模型和动机性访谈,在澳洲全科医学学会制定的戒烟指南中被推荐[5]。现将5A模型和动机性访谈报道如下。

  • 标签: 戒烟行为 全科医生 干预 模型 应用 世界卫生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