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镜检测及病理检测用于消化性溃疡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22年7月~2023年7月期间,选择我院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根据不同症状,分为腹痛组和胃肠反应组,均实施胃镜检测及病理检测,分析诊断结果。结果:比较两组溃疡面积大于2厘米、并发症诊断结果,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胃溃疡检出情况无差异,P>0.05。比较两组消化道组织萎缩、黏膜增生、炎症诊断结果,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消化道溃疡的临床诊断工作中,尽可能地选择胃镜联合切片病理学检测,整体的诊断准确率将进一步提升,为后续治疗提供专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胃镜 病理检测 消化性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重点分析艾滋病临床诊断中应用抗体检测与核酸检测的效果。方法:选择本实验室56例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实验检测结果为阳性,确证实验检测结果为阴性或不确定的样本作为研究目标。具体研究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分别开展抗体检测、核酸检测,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核酸检测对比于抗体检测的阳性率、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P<0.05)。结论:抗体检测和核酸检测在艾滋病的临床诊断中都具有一定的价值。抗体检测适用于常规诊断,而核酸检测则适用于早期感染者的诊断和病毒载量监测。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史,结合不同检测方法的优势和限制,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进行诊断

  • 标签: 艾滋病 诊断 抗体检测 核酸检测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粪便微生物培养检测在小儿腹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7月间在本院就诊的小儿腹泻作为研究对象(n=9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常规检查;观察组:常规检查+粪便微生物培养检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73.33%(P<0.05)。结论:粪便微生物培养检测,可为小儿腹泻患者提供治疗方向,从而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小儿腹泻 粪便微生物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ERCP术后胆汁淀粉酶检测诊断急性胰腺炎的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08月-2022年08月到本院治疗急性胰腺炎患者共35例,对全部患者实施常规CT诊断与ERCP术后胆汁淀粉酶检测诊断,分析诊断价值。结果:ERCP术后胆汁淀粉酶检测诊断准确率33(94.29%)高于腹部平扫CT组27(77.14%),P<0.05。结论:运用ERCP术后胆汁淀粉酶检测诊断方式对急性胰腺炎诊断诊断准确度高,值得运用。

  • 标签: ERCP术后胆汁淀粉酶检测诊断 急性胰腺炎 准确率 漏诊率 误诊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与白介素-6(IL-6)对脓毒症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作为研究时间,筛选出80例疑似,并结合脓毒症诊断标准划分为脓毒症42例,作为观察组,非脓毒症为38例,作为对照组,均运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PCT、IL-6水平,对联合检测降钙素原与白介素-6对脓毒症早期的诊断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SOFA、APACHEⅡ评分与PCT与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CT联合IL-6诊断脓毒症的敏感度与特异度与单一PCT、IL-6比较处于更高水平,以上观察指标在经过比较后均存在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脓毒症早期诊断中,通过联合检测降钙素原与白介素-6具有确切的诊断价值,敏感度与特异度较高,可在脓毒症患者诊断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白介素-6 血清淀粉样蛋白A 脓毒症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优化尿检中白细胞检测方法,并比较其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效果。通过综合文献分析,对当前常用的白细胞检测方法进行总结,并指出其存在的局限性。针对这些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新的优化方法,通过引入先进的生物技术和仪器设备,以提高白细胞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随后,通过临床实验和数据统计,对比了优化方法和传统方法在尿路感染诊断中的表现。结果显示,优化方法在白细胞检测的准确性和尿路感染诊断的敏感性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方法。因此,本研究为尿检中白细胞检测方法的优化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并且在尿路感染的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尿检 白细胞检测 优化 尿路感染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应用微生物培养检测(MRD)与快速血清学检测(RS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所选患儿均是在2022年6月-2023年6月于我院就诊,共计收录患儿100例。对所有患儿进行快速血清以及微生物培养检测,并对两种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结果的阳性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随着患儿的年龄增长血清快速检验的阳性率随之增高,微生物快速检验阳性率随之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种检测方式的阳性率均高,均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检测方法。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快速血清学检验 微生物培养 小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现阶段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不断发展与技术进步,为人们生活与健康也提供了新的形式和内容。而在我国整体医疗体系中,药品质量检测技术是保障药品安全性与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其中就注射剂来说,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与安全的关键性药物形式之一,随着注射剂质量检测技术的不断推陈出新,也为保障该类药物的使用安全提供了多重技术支持。本文就药品质量检测技术中注射剂质量检测技术研究进展,展开综述,希望以此可以给广大相关工作者以建议或启发。

  • 标签: 药品质量检测技术 注射剂质量检测技术 研究进展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核心抗体半定量检测值在乙型肝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6月时段到我院检测乙肝人数总5958人,检测患乙肝人数301人,采取乙肝炎血清标志物检测。根据患者的病程和病史等分为急性乙肝炎(158人)和慢性乙肝炎(143人)。对比其诊断结果。结果:急性乙型肝炎患者ALT、AST、白蛋白等指标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5)。急性乙肝患者的抗-HBc lgM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0.05)。结论:结果表明Anti-HBc lgM数值在急性与慢性乙肝患者中的差异明显。

  • 标签: 乙肝核心抗体半定量检测值 乙型肝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期间收治乳腺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以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检查结果作为分组原则,分为A组(38例,PR+、ER+)、B组(42例,PR-、ER-)。对两组均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比两组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率。结果:A组患者C-erbB-2阳性表达率为31.58%(12/38),B组患者C-erbB-2阳性表达率为66.67%(28/42),相较于A组患者,B组患者C-erbB-2阳性表达率较高,P<0.05。A组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28.95%(11/38),B组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71.43%(30/42),相较于A组患者,B组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率较高,P<0.05。结论:乳腺癌诊断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验,可有效评估患者病情及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病理诊断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诊断作用。方法:把2022年1月到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不明原因浆膜腔积液患者200例纳入研究,并对其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均开展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测,对诊断结果进行明确分析。结果:血性积液标本检出恶性积液率与非血性积液标本间,未见显著差异(P>0.05);对本组患者的诊断特异性高达98.95%(188/190),灵敏度是57.14%%(4/7)。结果: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测对恶性肿瘤诊断效能的提升具有非凡作用,可推广应用。

  • 标签: 浆膜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测 恶性肿瘤 灵敏度 特异性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血浆AT-III与FIB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血浆FIB联合AT-III检测对HDCP孕妇的早期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抗内皮细胞抗体(AECA)检测在血管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截止2024年2月于我院就诊的血管炎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分别为大动脉炎18例、小动脉炎20例和混合性血管炎10例,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AECA水平,对比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AEC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各疾病种类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AECA检测在血管炎诊断中具有一定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的辅助手段。

  • 标签: 抗内皮细胞抗体检测 诊断 血管炎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在诊断儿科疾病中应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出本院2022年8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发热患儿50例,命名为参照组,选取同期入院的健康体检50例,命名为参照组,对其外周血细胞形态进行检测,对血细胞形态与儿科疾病的相关性进行探究。结果:在粒细胞变化、异常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小细胞贫血和大细胞贫血比例明显比参照组高,差异悬殊,P<0.05。对比异常细胞参数,在红细胞比容、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方面,研究组与参照组组间差异悬殊,P<0.05。结论:在诊断儿科疾病中应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可为后续临床诊断奠定良好基础,临床应用价值极高,可广泛推行。

  • 标签: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 儿科疾病 血细胞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HCV-RNA与ALT、AST联合检测在丙肝诊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就诊的76例丙肝患者为研究组,76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对以上两组进行HCV-RNA与ALT、AST联合检测,对比检测结果。结果:HCV-RNA与抗-HCV含量呈正相关(P<0.05);研究组AST、ALT、AST/ALT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CV-RNA与ALT、AST联合检测可充分反映患者肝脏炎性反应状态及HCV复制进展,对丙肝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HCV-RNA ALT AST 丙肝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P)、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检测对老年支气管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120例,设为研究组;另选取医院同期收治的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4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PCT、NLP、PLR、LMR水平,并依据CURB-65评分系统评估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严重程度,分析PCT联合NLP、PLR、LMR水平检测对老年支气管肺炎的诊断价值及与老年支气管肺炎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PCT、NLP、PLR水平较对照组高,LMR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绘制ROC曲线发现,PCT、NLP、PLR、LMR水平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老年支气管肺炎的AUC均>0.70,均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检测诊断价值最高;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中高危40例,中危40例,低危40例;高危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PCT、NLP、PLR水平依次较中危、低危患者高,LMR水平依次较中危、低危患者低(P<0.05);经Kendall's tau-b相关系数检验显示,PCT、NLP、PLR与老年支气管肺炎严重程度均呈正相关(r>0,P<0.05),LMR水平与老年支气管肺炎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P<0.05)。结论 PCT联合NLP、PLR、LMR检测对老年支气管肺炎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且与病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考虑未来可作为老年支气管肺炎诊断、病情判断重要指标。

  • 标签: [] 老年支气管肺炎 降钙素原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3年2月-2024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41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比观察组,另选择同时进行体检的41例健康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水平,阳性率以及各项免疫学指标。结果:观察组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类风湿因子水平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水平均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变异,说明患者可能存在免疫紊乱的症状。观察组类风湿因子、抗环瓜氨酸肽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学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补体C3、C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液免疫水平明显提升,且补体C3、C4呈异常状况。结论: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使用免疫学检验结合检测诊断具有非常准确的效果,不仅能够很好地给患者诊断出疾病,同时还能获得较为全面的病情信息,并可为后续治疗提供数据参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免疫学检验 联合检测 类风湿关节炎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血小板,心肌肌钙蛋白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50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来院进行体检且检查结果健康的50例对象为对照组,均对其进行血小板,心肌肌钙蛋白联合检测。结果:联合检测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均高于单一方法检测(P<0.05); 观察组hsTnI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RDW、PLT、MPV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小板,心肌肌钙蛋白联合检测在冠心病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依据其水平高低评估病程变化情况,预估病情严重程度,对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疗效的评估均有指导作用。

  • 标签: 冠心病 血小板 心肌肌钙蛋白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超声声学诊断技术是一种无创、安全、简便的检查方法,已在妇科疾病的诊断中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分析了超声声学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设备,然后探讨了其在妇科疾病筛查与诊断中的应用,包括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最后,本文总结了超声声学诊断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本研究对于提高妇科疾病的诊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声声学诊断 妇科疾病 筛查 诊断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