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用化学发光的方法在西门子centurexp上测定昌吉地区妊娠女性在其妊娠各个时期妊娠早期(T1)、妊娠中期(T2)、妊娠晚期(T3)特异性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以及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收集符合《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提出的建立该单位或地区的妊娠期特异的血清甲状腺指标参考值的正常孕妇的血清标本,其中含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若干例。甲状腺激素作为重要的内分泌激素参与人体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及多器官功能活动。甲状腺功能状态对妊娠的正常维持及胎儿正常发育非常重要。妊娠期甲状腺疾病使妊娠期各种并发症显著增多,并可能导致胎儿畸形、甲状腺功能异常、生长受限、低出生体重儿,还可能影响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妊娠期间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可能造成胎儿脑发育障碍,这种发育障碍具有不可逆性,明显影响智力水平。因此,母体甲状腺功能除对妊娠本身产生影响外,对其子代亦起着重要的作用,妊娠期间正常的甲状腺激素分泌是维持子代正常发育的重要条件。正常妊娠期间,甲状腺功能面临着复杂的生理学变化,这些变化使妊娠期甲状腺激素水平发生相应变化。由于妊娠期甲状腺特殊的生理变化,妊娠期妇女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非妊娠妇女不同,如果以非妊娠健康人甲状腺激素参考值判定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会增加妊娠期甲状腺疾病误诊和漏诊率,增加临床工作中诊断和治疗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困难。因此2012年7月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与围产医学分会联合颁布我国的《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指出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的碘摄入状况以及妊娠期特殊的生理代谢对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均可造成影响,建议各个地区和医院应该建立自己的妊娠期特异的血清甲状腺功能参考范围。目前昌吉地区尚无孕期特异性参考值的相关研究。本研究测定昌吉地区健康妊娠妇女的不同孕期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研究其变化规律,建立本地区的妊娠期血清甲状腺激素功能指标参考值,减少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漏诊和误诊,对妊娠期甲状腺疾病早期诊断、早期干预,以期最大程度的减少母儿不良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根据美国国家生化研究院(NACB)制定的妊娠及甲状腺疾病诊断和处理指南中所推荐的试验方法来建立正常参考值范围。入选人群来源于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期间在昌吉市人民医院门诊就诊且进行妊娠常规检查的昌吉地区妊娠妇女。筛选条件(1)查体未触及甲状腺肿大;(2)妊娠前及妊娠期间未服用影响甲状腺功能的药物(不包括雌激素类);(3)无甲状腺相关疾病的既往史;(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阴性;(5)无自身免疫性疾病;(6)妊娠期间无妊娠剧吐症状;(7)无甲状腺疾病的家族史;(8)经超声检查确定为单胎妊娠;(9)无滋养层细胞疾病;(10)无先兆子痫;(11)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阴性者(12)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阴性者。经过严格筛选得到妊娠妇女412名。分成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妊娠3组,各组分别123人、196人、122人。以各指标的第2.5至97.5百分数作为置信区间。将以上全部数据分别依据组别、内容等录入EXCEL,并使用SPSS19.0进行接下来的统计学分析。甲状腺激素功能指标的参考值采用双侧限制的95%参考值范围,结果用中位数M及双侧限值(P2.5和P97.5)表示。a=0.05作为检验水准。结果妊娠各期血清FT3、FT4、TSH指标的参考范围血清FT3在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4.63-4.86pmol/l、4.45-4.66pmol/l、4.24-4.37pmol/l;血清FT4在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期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1.62-1.77pmol/l、1.64-2.02pmol/l、1.53-1.64pmol/l;血清TSH在妊娠早期、妊娠中期、妊娠晚期的参考值范围分别为0.03-8.00mIU/l、0.04-7.63mIU/l,0.49-5.70mIU/l。结论制定当地正常参考值非常必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分娩的产程观察与护理。方法:我科于 2016年 1月~ 2016年 7月收治的正常分娩的初产妇 87例,进行精心护理,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孕妇84例顺产, 2例 胎儿宫内窘迫改性剖宫产,1例并发产后出血,最终所有母子均安全出院。 结论:加强产程观察,进行预见性、全面地护理可使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下降,提高自然分娩率。

  • 标签: 分娩 产程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期间妇产科正常分娩且产后出血的产妇40例进行研究,施加针对性护理,观察护理疗效。结果对40例正常分娩且产后出血的产妇进行护理后,护理疗效显著,显效33例,占比82.5%;有效6例,占比15.0%;无效1例,占比2.5%。护理总有效率为97.5%,效果显著。结论产妇产后出血危害性较高,但护理工作全面且及时,护理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及反应力,做出及时应对,是能够降低产后出血发生,改善产妇病情。

  • 标签: 正常分娩 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 产妇
  • 简介:目的探讨正常膝关节后外侧角(PLC)解剖的MRI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2016年5—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招募16名青年志愿者进行双膝关节MR检查,其中男9名、女7名,年龄22~30岁;两侧膝关节无手术史及外伤史,且体格检查正常.受试体位:仰卧、膝关节伸直并轻度外旋10°~15°;扫描序列:斜矢状位快速自旋回波T1WI、T2WI,冠状位、斜矢状位及轴位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WI);观察分析组成PLC的腓侧副韧带、腘肌腱、腘腓韧带、豆腓韧带、弓状韧带的形态、止点、走行、信号强度及其与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结果PDWI可以清晰显示呈低信号强度的正常PLC的特殊结构,主要包括腓侧副韧带、腘肌腱、腘腓韧带、弓状韧带、豆腓韧带,显示率分别为100%(32/32,侧)、100%(32/32,侧)、87.5%(28/32,侧)、81.3%(26/32,侧)和37.5%(12/32,侧).腓侧副韧带、腘肌腱位置及走行固定.腓侧副韧带全长(50.88±4.72)mm,中点宽(4.72±0.33)mm、厚(2.55±0.40)mm;腘肌腱全长(45.31±1.66)mm,腘肌裂孔处宽(3.26±0.39)mm、厚(3.15±0.26)mm;腘腓韧带全长(11.66±0.78)mm,中点宽(3.24±0.32)mm、厚(1.24±0.11)mm;弓状韧带及豆腓韧带显示率不高、变异较多,韧带起止点、大小、形态因个体差异可有所不同.左右侧腓侧副韧带、腘肌腱、腘腓韧带的长度、宽度、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男女性腓侧副韧带长度及厚度、腘肌腱长度及宽度比较,差异有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熟悉PLC的正常解剖结构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该区域的细微异常改变,了解其正常及损伤的磁共振表现,提高放射科医师对PLC损伤的诊断能力.

  • 标签: 膝关节 后外侧角 腓侧副韧带 腘肌腱 腘腓韧带 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陪护分娩的护理效果和正常分娩护理效果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自然分娩的产妇进行研究分析,其中观察组70例接受全程陪护分娩,对照组70例接受正常分娩护理。分析两组的疼痛等级指标、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产妇疼痛等级和精神状态与对照组的产妇都要优秀,发生的不良事件要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在分娩时接受全程陪护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分娩的质量,并改善产妇的疼痛指数和精神状态,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全程陪护分娩 正常分娩 护理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产妇给予全程陪护分娩护理的临床效果 。方法: 抽取 我院 2016 年 2月 ~2017 年 2月的 118 例产妇进行分组比较和研究,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全程组和正常组,分别为 59 例 。正常组行正常分娩护理指导,全程组行全程陪护分娩指导, 观察并 比较两组自然分娩率以及疼痛评分、分娩时间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 全程组的自然分娩率 53 例( 89.83% ) 显著高于正常组 41 例( 69.49% ) ,全程组的疼痛评分和分娩时间均低于正常组, P < 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产妇给予全程陪护分娩指导,有效缓解产妇的疼痛感受,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分娩时间,能够提高自然分娩率。

  • 标签: 全程陪护分娩 正常分娩护理 疼痛评分 自然分娩率
  • 简介: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无痛分娩与正常分娩护理参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3年期间单胎足月妊娠的初产妇 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产妇自愿选择,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 36例采用椎管内阻滞镇痛配合分娩,对照组 24例采用普通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生产方式、产程时间、疼痛程度、产后出血情况、并发症、新生儿状况。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达到 10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8.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 2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疼痛程度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 Apgar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分娩可以降低孕妇的疼痛程度,将生产的风险降到最低,提高母婴生命质量,是值得推广的配合方法。  

  • 标签:   无痛分娩 正常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分娩产褥期产妇的护理体会。方法对两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组的正常分娩产妇仅给予产褥期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正常分娩产妇经不同措施护理后,研究组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5.15%,显著低于对照组产褥期并发症发生率51.52%,且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产褥期产妇恢复具有重要价值,可显著减少产褥期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母婴健康。

  • 标签: 正常分娩 产褥期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通过对微量泵工作原理、常用药物泵入方法的介绍使临床医护人员对微量泵的正确使用有一定认识。

  • 标签: 微量泵 使用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招飞体检学生正常视力眼的屈光及调节状况。方法选取2015年02017年某战区空军招收的1000名前来报名的学员进行全身体检,先行小瞳孔电脑验光,再行电脑验光,记录两次验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散瞳前呈近视倾向,散瞳后呈远视倾向,散瞳前屈光均值-0.28D,散瞳后屈光均值+0.53D。大多位于0.00-2.00D区间(占95%),最高为5.25D,平均为(0.81±0.68)D。散瞳前后屈光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25.3,P<0.01),其中远视眼平均为(0.84±0.67)D,近视及零屈光眼平均为(0.52±0.61)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u=3.60,P<0.01)。结论招收飞行学员体检中进行屈光检测的学生多数为远视眼,调节力较强,验光之前必须注重散瞳,使睫状肌充分麻痹。

  • 标签: 招飞体检 学生 正常视力眼 屈光 调节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危孕妇分娩时应用无创接生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7月~2017年7月间本院产科病房接收的行正常分娩的100例低危产妇,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其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共50例,采用常规产科接生技术;研究组共50例,采用无创接生技术。详细记录2组的会阴切口情况、总产程时间、产时出血量、产后并发症及新生儿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会阴完整率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高,会阴侧切率显著更低(P<0.05);研究组的总产程时间与参考组相比显著更短,产时出血量、产后疼痛评分显著更低(P<0.05)。结论低危孕妇分娩时应用无创接生技术有助于降低其会阴侧切率,缓解产时疼痛,缩短产程,值得借鉴。

  • 标签: 低危孕妇 正常分娩 无创接生技术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了解各类镇静催眠药的作用特点,防止不合理用药所致的不良反应地发生。 【关键词】 镇静催眠药 ; 注意事项  镇静催眠药是一类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凡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轻度抑制,使患者有兴奋、激动和躁动转为安静的药物称为镇静药;凡能引起近似生理睡眠的药物称为催眠药。镇静药和催眠药并无明显界限。同一种药物小剂量表现为镇静作用,随剂量加大可出现催眠作用。 1镇静催眠药的分类根据使用的年代和化学结构的不同,可将镇静催眠药通常分为三代。  1.1 第一代镇静催眠是指巴比妥类药物,这类药物有苯巴比妥、硫喷妥钠等。在 20 世纪 30 至 50 年代,巴比妥类药物作为安眠药曾经风行一时,也确实发挥了相当不错的疗效。可是到 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出现及广泛应用和巴比妥类药物本身所具有的较严重的副作用,如成瘾性大和可导致肝脏、肾脏、骨髓抑制及皮疹等副作用,致使巴比妥类药物于 2000 年被淘汰出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现在巴比妥类药物只用于控制癫痫、抗惊厥、静脉麻醉及麻醉前给药。   1.2 第二代镇静催眠药苯二氮卓类药物于 20 世纪 60 年代应用于临床后,迅速得到了临床医生和病人的认同,目前该类药物仍是安眠类药 物主导产品。苯二氮卓类药物品种很多,临床上常用的有氯硝西泮、地西泮、劳拉西泮、艾司唑仑、阿普唑仑、咪哒唑仑等。    1.3 第三代催眠药物现已陆续上市,现在国内上市的有三种,即佐匹克隆、唑吡坦和扎来普隆。这三种药物化学结构不同,和巴比妥和苯二氮卓类药物也不同,但它们都有明显的催眠作用,其特点是该类药物能明显缩短入睡时间,增加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于苯二氮卓类相比具有高效、低毒、成瘾性小的特点,并且半衰期短,因此不会产生次日的“宿醉”现象,适合应用于入睡困难者和有病理基础的失眠者及考试前应急性失眠者。  2 应用镇静安眠药的注意事项  2.1 不能用酒送服安眠药 酒精会让大脑皮层快速兴奋,这与安眠药镇定大脑的作用背道而驰,因此抵消了安眠药的镇定催眠效果。过量的酒精还有激发安眠药中毒的可能。酒精对中枢神经初为兴奋,后为抑制作用。而安眠药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酒后服用安眠药,可产生双重抑制,使人反应迟钝、昏睡,甚至昏迷不醒,呼吸及循环中枢也会受到抑制,出现呼吸变慢、血压下降、休克甚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2.2 半夜醒来最好不要追加安眠药,极可能带来抑制呼吸和抑制大脑神经等严重后果。   2.3 安眠药原先有效,后期“失效”,很可能是因为人体产生了耐药性,遇此情况应适当让医生指导增加药量,或者改用另一种安眠药物。   2.4 失眠症状不是很严重的人或间断失眠的人,吃安眠药最好采取间隔服用法,也就是吃一个星期后停药两天;如果还是睡不着再重新使用。还可以采取中草药配合治疗,尽量把安眠药用量和副作用减到最低。   2.5 长期使用安眠药,尤其使用安眠药剂量较大者不能突然停用。突然停药反应会非常痛苦的,有时会引起某些精神疾病复发。减药前最好取得主诊医生同意和指导,不要私自随便增减药量。    2.6 长期使用安眠药者最好每 3 个月检查肝肾血象情况。    2.7 短效安眠药连续使用不得超过 2 周,长效安眠药连续使用不得超过 3 个月。    2.8 对于顽固性失眠者,目前主张短期、间断和交替使用苯二氮卓类药物。 综上所述,如何选择镇静催眠药,总原则是要因人而异,视病情类型而定。催眠药应该短程、间断性应用,无论是正确了解失眠的病因和病情,还是正确制定和准确执行药物治疗方案,都离不开病人的合作,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及时评价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防止药物的依赖性和滥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正常产妇产褥期乳房状况护理评估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接收的173例产妇进行研究,随机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87例产妇,研究组86例产妇。评价对照组产妇产后乳房状况,并对出现乳房问题的产妇进行相应的护理;研究组产妇给予针对性明确的乳房护理。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的乳腺管通畅程度、乳房充盈、乳房胀痛程度和乳头皲裂。结果研究组产妇乳腺管通畅程度与乳房充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研究组产妇乳头胀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并且乳头皲裂率也低于对照组产妇,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褥期产妇给予按摩等护理方式有利于产后乳汁的排除,并有效地降低产妇乳房的胀痛程度。

  • 标签: 正常产妇 产褥期 乳房护理
  • 简介:目的:研究Pim-2基因异位过表达与肝细胞性肝癌的关系。方法:将转染Pim-2基因质粒(转染组)、对照空质粒(空质粒组)转染张氏肝细胞,并设未转染组,通过MTT实验、流式细胞仪检测、Millicell小室细胞迁移实验、RT-PCR、细胞免疫组织化学及裸鼠体内接种成瘤等方法检测肝细胞在体内外增殖的变化,应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TEM)观察细胞形态。结果:(1)转染组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细胞接种48、72、96、120h的平均OD值、细胞凋亡率、细胞迁移的平均细胞数与空质粒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空质粒组与未转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转染组细胞Pim-2mRNA表达明显高于空质粒组、未转染组;转染组细胞胞质、胞核均有Pim-2蛋白表达,空质粒组、未转染组表达转弱;(3)3组细胞接种裸鼠后,成瘤组织光学显微镜及TEM均见明确肿瘤细胞形态改变。结论:Pim-2基因能够诱导张氏肝细胞恶性转变,造成细胞在形态、生长、增殖、凋亡及迁移能力的改变。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PIM-2 张氏肝细胞 裸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血钾与正常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以血钾3.5mmol/l为截点,将患者分为低血钾组和正常血钾组。对比(1)两组一般资料。(2)两组立位醛固酮、立位血浆肾素活性及醛固酮/肾素比值。(3)两组患者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结果(1)两组一般资料中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一般资料中降压药物使用种类血钾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立位血浆肾素活性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立位醛固酮及醛固酮/肾素比值比较有差异(P<0.05)。(3)两组患者糖耐量受损、血脂异常、颈动脉粥样斑块、左心室肥厚无差异(P>0.05);两组慢性肾功能不全、脑梗死、心肌梗死有差异(P<0.05)。结论低血钾与正常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差异主要体现在降压药物使用种类、血钾水平,同时低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容易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脑梗死、心肌梗死等靶器官损伤。

  • 标签: 低血钾 正常血钾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退休人员中素食者与正常饮食者高脂血症发生风险的差异。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在本院接受体检的企业退休人员2978例,根据饮食情况分组,其中素食>6个月以上者纳入A组,正常饮食者纳入B组。对比两组血脂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经数据统计发现,A组TG、TC、LDL-C水平均低于B组,HDL-C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高脂血症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素食有助于降低老年人高脂血症的发生风险,在临床工作中应注意健康宣教,指导老年人健康饮食。

  • 标签: 退休人员 素食 正常饮食 高脂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