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及目的脑中央髓鞘溶解症(centralpontinemyelinolysis,CPM)是一种罕见病,近年来关于低钠血症导致急性脑中央髓鞘溶解症的报道尚不多见,2018年6月28日我院收治了1例因低钠血症补钠过快并发CPM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低钠血症 脑桥 髓鞘溶解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脑小脑角区肿瘤术后吞咽困难早期护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2月 ~2017年 9月间我院脑外科收治的 48例接受脑小脑角区肿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护理进行对症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第一天和术后治疗四周后测评结果。结果:经过治疗,采用早期对症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接受脑小脑角区肿瘤术患者术后进行早期对症护理,能有促进患者吞咽功能的尽快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患者的术后恢复打下基础。

  • 标签: 吞咽困难 桥脑小脑角区 早期护理 肿瘤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联合针灸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84例,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其分为对照、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伤椎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经伤椎固定联合针灸治疗,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1周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1周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经伤椎固定联合针灸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针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治疗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至6月在我院就诊的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伤椎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经伤椎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出血量更少,

  • 标签: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比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伤椎固定和经伤椎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73例。采用患者自愿选择的方式分组。对照组应用伤椎固定,观察组采用经伤椎固定。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与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得知,内固定失败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伤椎椎体高度丢失率与Cobb角度恢复情况明显由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应用经伤椎固定比伤椎固定治疗效果更为明显,复位、固定效果更佳。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心肌及其相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8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已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分析患者心肌厚度、心肌-壁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结果80例患者中,29例(69处)患者存在心肌-壁冠状动脉,纵深型心肌-壁冠状动脉平均厚度为(3.16±1.24)mm,舒张期壁冠状动脉管腔轻度狭窄15处,中度狭窄5处,收缩期轻度狭窄6处,中度狭窄10处,重度狭窄4处。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可准确测量出心肌厚度,通过重建技术可对其狭窄程度进行判断,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信息。

  • 标签: 心肌桥 冠状动脉病变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 简介:背景:肩袖损伤是肩关节损伤最常见的类型,缝线技术使关节镜手术成为肩袖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术后愈合慢和再损伤的问题却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目的:对比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技术与传统缝线技术治疗肩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需关节镜手术治疗的肩袖损伤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实验组应用双滑轮无结缝线技术,对照组应用传统缝线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一般资料,以VAS评分、肩关节Constant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肩关节前屈活动度、体侧外旋活动度和术后再损伤率为评估指标评价两种技术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组间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肩关节Constant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肩关节前屈角度、体侧外旋角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肩关节Constant评分、ASES评分、UCLA评分、肩关节前屈角度、体侧外旋角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术后12个月的再损伤率(0%)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与传统缝线技术相比,关节镜下双滑轮无结缝线技术能减少再损伤率,为临床治疗肩袖损伤提供了新的选择。

  • 标签: 肩袖损伤 关节镜 外科手术 微创性
  • 简介:目的观察经皮钢板内固定、接钢板技术联合治疗股骨中下段骨干骨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56例股骨中下段骨干骨折的患者,使用单盲法和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患者,研究组给予皮钢板内固定联合接钢板技术,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痊愈率、二次手术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痊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对比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二次手术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对比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钢板内固定联合接钢板技术治疗股骨中下段骨干骨折是一个有效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皮钢板内固定 桥接钢板技术 骨干骨折
  • 简介:背景:采用循环疲劳有限元方法研究修复体的疲劳寿命更符合口腔实际情况。目的:研究不同牙弓曲率下不同全瓷材料固定的疲劳寿命。方法:将全瓷固定数字模型按照牙弓曲率建立4组模型(0°设为Ⅰ组,30°设为Ⅱ组,60°设为Ⅲ组,90°设为Ⅳ组),每组模型分别采用In-CeramZirconia、Zenotec、Lava全瓷材料进行固定疲劳寿命分析。结果与结论:全瓷固定连接体是应力最集中的部位,也是应力极值部位、疲劳寿命最短的部位及最容易发生材料破损的部位。随着牙弓曲率的增加,In-CeramZirconia全瓷材料组疲劳寿命从4.6年下降到1.7年,Zenotec、Lava全瓷材料组均能保持19.6年的疲劳寿命;固定连接体是疲劳寿命最短的部位。结果表明,尖牙前后区域采用In-CeramZirconia全瓷固定修复体的预期疲劳寿命较短,可能不是合适的修复材料;Zenotec和Lava全瓷材料在不同曲率下都能满足临床使用的预期寿命。

  • 标签: 牙弓 牙瓷料 疲劳 有限元分析 组织工程 全瓷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钢板内固定、接钢板技术联合治疗股骨中下段骨干骨折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56例股骨中下段骨干骨折的患者,使用单盲法和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患者,研究组给予皮钢板内固定联合接钢板技术,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痊愈率、二次手术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痊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对比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二次手术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低,对比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钢板内固定联合接钢板技术治疗股骨中下段骨干骨折是一个有效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皮钢板内固定 桥接钢板技术 骨干骨折
  • 简介:背景:膝骨关节炎是慢性骨关节疾病,其特征是半月板和软骨不同程度的损伤,关节镜技术配合胫骨高位截骨手术被认为是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广泛应用于骨折内固定并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尚无其在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矫形中作为内固定物的临床报道。目的:探讨应用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接组合式内固定结合关节镜清理治疗内翻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手术技巧及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应用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接组合式内固定结合关节镜清理治疗30例内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4例,女16例;年龄45-70岁,平均(56.3±8.9)岁,均为单侧病变。记录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性愈合时间和股骨胫骨角(FTA)变化情况,采用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手术切口长71-92mm,平均(81.6±6.1)mm;手术时间50-75min,平均(65.2±7.5)min。无血管及神经损伤、髌骨轨迹异常等并发症,下肢力线均恢复正常。30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6.5±1.4)个月。未出现骨折延迟愈合、异位骨化,未出现内固定物排异、移位及断裂。FTA由术前的185.0°±2.5°恢复至术后的172.8°±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SS评分由术前(69.0±3.6)分提高到术后1年的(86.1±8.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外侧闭合胫骨高位截骨接组合式内固定结合关节镜清理治疗膝内翻型骨关节炎的疗效可靠,创伤小、恢复快,无明显并发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骨关节炎 膝内翻 胫骨高位截骨 桥接组合式内固定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