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系统发明于1972年,为提高了临床诊断和肿瘤预后评价,由起初的X-CT发展至现今64排螺旋CT、双元螺旋CT、320排螺旋CT,从而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与之相伴的质量问题(如额外医疗辐射,图像质量欠佳,提高疾病阳性诊断率,避免如CT产生伪影导致疾病的误诊、漏诊)也逐渐受到业内的重视。CT设备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QC)就是保证设备在临床应用中的高效率和安全型。CT设备应用质量参数主要包括剂量指数、图像性能参数和机械性能参数。CT剂量指数(CTDoseIndex,CTDI)直接影响图像质量。

  • 标签: 医学装备 质量控制 CT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高新技术不断应用于医学临床,在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在医院的总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也成为开展医疗、教学、科研的必备条件。如何保障医疗设备的完好性,提高使用率,并延长其使用寿命那么就要做好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如何做好医疗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

  • 标签: 医疗设备 医疗设备维护保养 医疗设备管理
  • 简介:摘要本文对监护仪最常出现的问题和维修措施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保养建议。

  • 标签: 维修 保养 监护仪
  • 简介:【摘要】哺乳期是女性分娩后的特殊时期,女性的机体功能、免疫功能、分泌功能仍没有完全恢复,因此,在哺乳期的女性乳房容易出现诸如乳腺炎、乳汁较少等多种问题,严重影响到女性健康和胎儿喂养,为科学防范女性出现哺乳期乳房问题,必须加大对女性哺乳的指导,教授其正确喂养方式,当出现问题时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

  • 标签: 哺乳期 乳房问题 保养措施 处治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化科内镜消毒与保养维护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消化科内镜清洗消毒与保养维护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总结经验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我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抽检内镜消毒合格率为99.8%。结论内镜室护理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范、科学、合理的清洗、消毒、保养维护和使用,可有效保证消毒合格率,避免医源性交叉感染,最大限度地延长内窥镜无故障使用时间,充分发挥器械功能。

  • 标签: 内镜 清洗 消毒 保养维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疗设备常见故障及其维修保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 2015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医疗设备常见故障发生情况,分析医疗设备故障发生原因,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维修保养意见。结果:我院 2015年 1月至 2015年 12月共发生例医疗设备维修报备,我院 2016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共发生例医疗设备维修报备,其中涉及医疗仪器包括离心机、心电监护仪、单板 DR机、生化分析仪、 B超检测仪等,导致医疗设备故障的主要原因为设备使用不规范、电路障碍、设备老化、机器故障以及设备软件故障,其中设备使用不规范是最常见的原因,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P<0.O5)。结论 :规范工作人员医疗设备使用规范,定期检查医疗设备电路,并对医疗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保养对降低医疗设备故障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医疗设备 常见故障 其维修保养
  • 简介:摘要放射科医学影像设备是临床中诊断疾病的常用设备,也是各个医院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医学影像也逐渐开始朝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医学影像设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需要定期进行维护与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作,为医疗工作奠定基础。

  • 标签: 放射科 医学影像设备 日常维护 保养
  • 简介:摘要:目的:对 16排螺旋 CT技术质量管理与机器保养探究,将 CT技术人员的工作压力降到最低程度,积极发挥机器应用性能,并且获得质量较高的 CT影像,以适应诊断需要。材料与方法:分析本院应用的飞利浦 16排 CT扫描机器,从应用手段到相关保养方式着手研究,最终得出提升 CT技术拍摄质量的最佳方式。结果:落实 16排螺旋 CT技术科学质量管理,能够帮助 CT技术人员提升其工作效率,保证日常工作秩序。结论:研究发现,对 CT技术的质量管理和机器保养,能够有效提升 CT科室工作标准,使技术人员操作更加科学化和精准化。

  • 标签: CT 技术 机器保养 质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胃癌患者术后应用快速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 方法: 选 取我院 2016 年 2 月到 2017 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甲状腺癌是头颈部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因颈部血管神经丰富,手术创面大,损伤严重,术后可随时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如出血,甲状腺功能低下,乳糜瘘,喉 返 神经损伤等。给患者造成精神和躯体上的痛苦,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关键词】:甲状腺 , 术后护理 , 并发症 , 护理     近十几年,甲状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女性患者逐渐增多,在女性恶性肿瘤排名第五位 【 1 】 。目前手术治疗是甲状腺癌患者的首选且可能是唯一能够治愈患者的方法,但由于甲状腺解剖结构的特殊性,术后可能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为了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身体康复、提高治愈率,我科对术后患者进行认真观察,对出现的并发症采取积极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 2015年 8月~ 2017年 1月我科手术治疗 50例患者,男性 22例,女性 28例;年龄 40~ 63岁,平均 5 1 岁;肿瘤直径 4~ 15 mm;实施根治性颈清术 24例,其中双侧颈清术 6例,单纯腺叶切除或加颈淋巴结摘除 18例,姑息性颈清扫术 2例。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护理 认真观察术后患者病情,严密监测患者呼吸、脉搏、血压、体温等生命体征,尽早地发现患者的不适,如果患者出现并发症,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向主管医生汇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四肢骨折患者实施术后优质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加强优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以及出院时疼痛评分差异性以及护理满意度差异性。结果术前与术后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出院时观察组分数明显更低(p<0.05)。满意度方面,对照组总满意度为76.67%,观察组为93.33%(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显著减轻患者心理疼痛程度,提升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四肢骨折 优质护理 疼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改变急性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特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手术患者160例,按照医学分组中常用的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镇痛有效率、护理满意度等指标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规范化疼痛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手术患者的术后临床护理中,可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 急性术后疼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术后疼痛实施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2016年2月份——2017年2月份我科室收治的急性术后疼痛的患者76例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VAS(疼痛)分布情况以及护理后睡眠连续时间。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疼痛情况较护理前均有所缓解,两组间内比较具有一定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睡眠连续时间为(5.71±1.59)h,较比对照组(3.21±0.52)的时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术后疼痛实施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的改善作用显著,患者的疼痛得到有效的缓解,睡眠时间有效的延长,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提高抵抗力,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急性术后疼痛 规范化术后疼痛护理 改善作用
  • 简介:摘要: 骨科疾病是当前临床中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病率非常高,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疼痛以及活动不便等。骨科手术后出现疼痛症状是必然的现象,并且骨科手术后的疼痛多为急性疼痛,术后疼痛使得大多数患者出现情绪焦躁,心理躁动或者是兴奋症状,从而引起了机体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新陈代谢增加,免疫功能下降,使得伤口不易愈合,产生术后多种并发症。所以,对骨科手术后疼痛的控制和处理对整个医疗过程都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骨科 术后疼痛原因 疼痛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肿瘤患者术后护理的重要性,对优质护理方式为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卵巢肿瘤切除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后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结果实验组接受优质护理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生活质量较对照组相比有所提高,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卵巢肿瘤切除术后的患者选择科学优质的护理,有助于提升患者的信心,提高患者术后康复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生活质量,有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增强。

  • 标签: 卵巢肿瘤 术后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剖宫产术后的临床应用。方法我院收治80例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对照护理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的基础护理,循证护理组同时采用循证医学护理方法,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剖宫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术的产妇采用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 标签: 剖宫产术 基础护理 循证护理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