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出生缺陷总结分析,提出降低出生缺陷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0~2004年4年间本院发生的出生缺陷共51例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7.64‰,常见系统畸形有神经系统8例,心血管系统7例,消化道畸形2例,水肿胎6例,唐氏综合征5例,骨关节异常畸形5例.而且心血管系统和唐氏综合征多并发多系统畸形.除神经系统畸形和水肿胎外,余系统畸形绝大部分在产后诊断.结论加强优生优育知识的宣传,进行系统产检,有效利用产前筛查、产前诊断的方法及早发现胎儿缺陷,尽快终止妊娠,可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 标签: 出生缺陷 产前筛查 产前诊断
  • 简介:大面积烧伤患者伤后1h有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可能,故烧伤后及时、快速补液成为防治休克的最主要措施。应遵循“及时、快速、足量”的6字方针,使休克期复苏治疗达到以下3个目的:(1)纠正失代偿性显性休克,尽快改善机体缺氧状态。(2)纠正代偿性隐匿性休克,迅速恢复胃肠道以及其他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3)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组织再灌注损伤。一、输液公式烧伤休克期体液渗出量与烧伤面积和患者体重的关系最为密切。为了便于计算输液量,笔者单位归纳出休克期输液公式,并与以往休克期输液公式作了对比,详见表1。  笔者单位利用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根据维持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正常时所累计的电解质、胶体及水分的输入总量,总结出大面积烧伤患者输液公式。依此公式不仅可使血流动力学指标迅速恢复并保持正常,且患者意识清楚、口渴明显减轻、无恶心呕吐、血压正常、心率恢复至100次min、血红蛋白≤150gL、血细胞比容≤0.5,而且尿量维持在80~100mlh,这说明血液浓缩的状态已明显改善,血容量基本恢复正常。以上临床指标与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改变是同步的,由此说明在...

  • 标签: 休克防治 措施探讨 烧伤休克
  • 简介:目的浅谈早产儿的护理。方法对16例早产儿护理方面的有关内容进行的总结性回顾。结果16例早产儿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其中14例痊愈出院,2例死于并发症。结论高质量的护理对预防早产儿出现并发症,促使其健康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早产儿 护理措施 痊愈出院 健康成长 并发症
  • 简介:明确规定,血站每次采集的献血者血液量一般为200ml.但在实际的采血操作中,由于受献血反应,采血失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采血量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采血量不足可引起抗凝剂与血液比例失调,用于临床易引起输血反应.因此,为保证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及临床用血的安全性,笔者对200ml以下血量的采集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并探讨其原因及防治措施.

  • 标签: 采血量 原因 防治 抗凝剂 血液 输血反应
  • 简介:目的总结大面积烧伤的综合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1日至2005年1月1日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共93例,以1999年1月1日为界分成两组,之前的49例为A组,之后的44例为B组。A组治疗方法较为局限,B组应用新的综合治疗措施,包括休克期快速补液,早期胃肠道营养,早期大面积切削痂手术,功能部位早期大张自体皮覆盖,早期进行系统功能锻炼等。比较两组补液量、切削痂时间及面积、创面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与A组相比,B组补液量明显增加(P〈0.01),切削痂时间提前、面积增加(P〈0.05),创面愈合时间显著缩短(P〈0.01)。A组发生并发症27例,B组15例;A组死亡12例,分别死于烧伤脓毒症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B组死亡4例,分别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烧伤脓毒症2例、呼吸道大出血窒息1例。B组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A组(P〈0.05)。结论大面积烧伤的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 标签: 烧伤
  • 简介: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和护理措施。方法总结了2001年12月-2004年12月间抢救的8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经精心治疗和护理,79例抢救成功;9例死亡,其中4例死于难以控制的急性出血和继发出血,2例死于脏器功能衰竭(MSOF),3例在术中出现心脏停搏,复苏无效;转送入院69人。结论快速有效的急救和护理措施对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生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急救 护理
  • 简介:SARS是一种由新型的冠状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其流行特征表现为医院内感染和家庭内感染为主。SARS的传染源主要是感染SARS病毒并发病的患者,传播主要途径为呼吸道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近距离接触病人的飞沫是重要的传播途径,该病的传染性强,在SARS疫苗尚未应用到人群进行免疫之前,人体对它普遍易感。预防和控制SARS的传播蔓延,必须加强传染源管理,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 标签: SARS传播 控制措施 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 疫苗 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产妇抑郁的发生及其影响因素,观察综合干预措施对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的作用.方法将1210例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实施干预措施)和对照组,每组各605例,采用医院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艾迪产后抑郁量表进行产前产后跟踪调查至,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产前医院焦虑-抑郁情绪自评量表评定焦虑抑郁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焦虑情绪者产后抑郁发生率为54.10%,有抑郁情绪者产后抑郁发生率为56.36%,有焦虑-抑郁情绪者产后抑郁发生率成倍增加;干预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5.12%,对照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14.22%,两组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孕期焦虑-抑郁情绪是发生产后抑郁的最主要因素,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提示,加强对孕产妇及其家属进行产前、产时、产后宣教,能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 标签: 心身疾病 产妇 焦虑-抑郁 综合干预
  • 简介:目的预防交叉感染。措施环境消毒;医护人员手的消毒;通过规范化程序,对牙用手机等牙科器械进行灭菌处理,随机抽样牙用手机进行腔管内病原微生物及乙肝表面抗原测定;用后的器械、敷料的处理。结论通过所采取措施,可以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 标签: 预防 交叉感染 口腔科 环境消毒 牙科器械 牙用手机
  • 简介:胆囊切除后发生胆漏是一个严重的并发症,如处理不当,可产生严重后果.本科自1992年以来行胆囊切除术2140例,术后发生胆漏25例(1.16%),其中施行部分胆囊切除术的345例患者中发生胆漏21例(6.08%),说明部分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胆囊切除术.这21例患者均经非手术方法治愈,现综合报告如下.

  • 标签: 胆漏 胆囊切除术后 患者 并发症 处理不当 治愈
  • 简介:对我院制剂室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进行综合分析,从原辅料,生产过程,输液的使用过程中来说明不溶性微粒已成为控制输液质量的重要指标。

  • 标签: 输液 微粒 控制 注射液质量 制剂
  • 简介:当前艾滋病、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血源性传染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其潜伏期长,很多HIV、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常常因酗酒、吸毒、打架斗殴或其他疾病入院后体检时发现[1].我们所收治的艾滋病病人95%以上都是因外伤而来.由于临床有时对HIV感染没有足够警惕,误诊和漏诊情况较多.如果医护人员没有防护措施,在对外伤患者的处理上被暴露的断骨刺伤或在处理患者时不慎损伤而接触患者的血清,是很容易染上这些传染病.

  • 标签: 门诊 艾滋病 防护措施 骨刺伤 血源性传染病
  • 简介: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是通过血液、体液途径传播的传染性疾病。这些疾病的病原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外周血液中,可通过输入污染的血液与血液制品、使用污染的医疗器械等而感染他人。为了减少职业危害,我们根据本院的具体情况和感染途径采取适当、有效的防护措施

  • 标签: 乙肝 职业防护 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如何降低甲下黑色素瘤的误诊率,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疑为甲下黑色素瘤同时要常规检查局部淋巴结有无肿大,肝、肺、骨等有无转移,对于发病快,有外伤史,持续存在指(趾)甲损伤或局部表现凶险者,经一般常规治疗无效时,无论有无色素沉着,均及时作病理明确诊断,以防误诊.结果本组9例甲下黑色素瘤,其中包括7例外伤按其他甲下疾患治疗无效患者,均手术作冰冻病理切片,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一致,诊断恶性甲下黑色素瘤.结论通过病理检查,不仅对真正的甲下黑色素瘤的存在,对其他明确诊断的甲下疾患也给予了相应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误诊 甲下黑色素瘤 预防 诊断 治疗
  • 简介:本文结合医院医疗纠纷的成因提出了3点防范措施:(1)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德医风;(2)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规范医行为;(3)加强医患之间的医疗信息和情感的交流.

  • 标签: 医疗纠纷 纠纷原因 防范措施 医德医风
  • 简介:近年由于车辆事故的增多,肝外伤也在增加,外伤性肝破裂在腹部外伤中占5%~20%。因肝外伤的术中处理紧急又比较困难。加之术后的出血、胆漏及切缘肝组织的坏死造成术后膈下感染的机率极高。我院1990—1999年收治外伤性肝破裂46例,其中发生膈下感染6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肝外伤术后 膈下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的整体HBV免疫力,并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我院74名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抗-HBV抗体检测,并做男女群体间及不同年龄组抗-HBV抗体阳性率比较.结果74名被调查对象中,出现有效抗体者47名,总体抗-HBV抗体阳性率63.57%;男性群体抗-HBV抗体阳性率36.36%,显著低于女性群体的68.25%;不同年龄组间HBV免疫力无显著差异性.结论护理群体具有一定的HBV免疫力,但仍需加强健康教育,做好防护措施.

  • 标签: 护理人员 HBV 免疫力 预防措施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肝病与肝源性糖尿病的相关性,分析慢性肝病并发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对204例慢性肝病中30例并发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糖尿病患者既往均有慢性肝炎病史而无糖尿病史及糖尿病家族史,其中3例入院前发现糖尿病,余27例入院后发现,均以肝炎症状为主,仅6例并发多饮、多尿现象,血清TBIL26.2-248μmol·L^-1,ALT49~786IU·L^-1,空腹血糖7.8—13.4mmol·L^-1,进餐后2h血糖11.6~16.2mmol·L^-1:病原学提示乙肝病毒感染24例,丙肝病毒感染2例,乙、戊肝病毒重叠感染3例,病原未定1例;30例患者均经保肝、降酶、控制饮食、降糖及其它对症支持等综合治疗,TBIL、ALT降至正常,腹水消退,糖尿病得以控制。结论肝脏功能异常可引起糖代谢的障碍,严重者可引起糖尿病;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生是胰岛素抵抗及分泌进行性损害的共同结果。该病主张以积极治疗原发性肝病为主,以降血糖为辅。

  • 标签: 慢性肝病 肝源性糖尿病 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