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红细胞保存损伤是指血液保存在液体基质中红细胞发生的生物化学与形态学上的改变,红细胞保存损伤是影响红细胞保存效期和临床输血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就红细胞保存损伤的主要机制及对策进行综述。

  • 标签: 输血 红细胞 保存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外科处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1992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共行胆囊切除术3714例,发生医源性胆管损伤39例,发生率1.05%。其中术中发现胆总管或肝管部分损伤6例,胆总管或肝管被横断1例,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损伤2例,右侧副肝管损伤1例;术后发现胆囊管漏14例,胆囊床小胆管漏7例,胆总管或肝管部分损伤2例,胆总管或肝管被横断2例,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损伤1例,胆管严重狭窄2例,右侧副肝管损伤1例。行胆管修补+T管支撑引流术4例,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2例,副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1例,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置管引流7例,保留腹腔引流管引流14例,右侧副肝管缝扎1例。结果对术中解剖异常或操作困难的病例行术中胆道造影前后,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率分别为2.37%(25/1054)和0.53%(14/2660),差异显著(P〈0.05)。39例患者经外科治疗后均好转。术后出现的主要并发症为吻合口狭窄,共发生6例,其中术中发现损伤组3例,术后发现损伤组3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他并发症还包括:切口感染4例(术中发现损伤组2例,术后发现损伤组2例),腹腔脓肿3例(术中发现损伤组1例,术后发现损伤组2例)。术后发现组低于术中发现组,为24.1%(7/29)vs.60%(6/10),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可防可治,具体外科治疗方法因病情而异,但总体来讲,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预后较好。

  • 标签: 胆管 创伤和损伤 手术中并发症 吻合术 Roux-en-Y
  • 简介:我国是地震灾害最频发的国家之一。近年发生的较大地震有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云南彝良地震及最近发生的四川芦山地震。地震灾难不仅能在瞬间夺走人们宝贵的生命,而且还会留下大量伤员。据统计,由地震造成的受伤人数是死亡人数的3倍〔1〕。如何及时、有效地后送地震伤员,对于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意义重大。

  • 标签: 地震损伤 颈椎损伤 医疗后送 芦山地震
  • 简介:目的:探讨四肢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急诊处理与手术方法。方法:本组患者共37例,门(急)诊根据外伤史及体征确诊26例,其中7例经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4例经血管造影确诊。接诊后行气囊止血带止血12例,肱动脉损伤压迫腋窝及上臂止血点2例,股动脉损伤压迫腹股沟处止血点4例。以无菌纱布块加压包扎止血3例。对闭合性损伤暂不行止血带止血。所有患者经手术探查均证实为大血管损伤。3例一期行截肢术,其余行血管修复手术。股动脉损伤或伴股静脉损伤5例均行股动静脉修复,腘动脉损伤或伴静脉损伤10例均行腘动脉修复,修复腘静脉4例,胫前后动静脉损伤仅修复动脉。肱动静脉损伤均行肱动脉修复,桡动静脉损伤8例均行桡动脉修复。结果:门诊确诊率70%。气囊止血带使用率在开放性损伤病例中达39%。动静脉损伤(受伤至通血)时间:〈6h15例,6~8h11例,9~12h4例,〉12h3例。未通血4例。术后72h内共5例患者出现血管危象,行局部烤灯照射,热敷后2例消除,3例探查改行静脉移植修复后血供恢复。7例术后2~3周复查超声多普勒探测均提示血流正常。随访6~12个月,均未见肢体缺血表现,远端动脉搏动良好。6例遗留缺血性肌挛缩,4例截肢,截肢率11%。结论:四肢血管损伤的救治原则是早期快速诊断,早期正确止血,早期修复血管,早期治疗并发症。

  • 标签: 血管损伤 早期诊断 急诊救治 血管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重度颅脑损伤的急救与护理,总结更为有效的救治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诊疗护理经过。总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结果48例急性重度颅脑损伤患者中,42例病人经急救对症处置后得救,6例因就诊时已休克,呼吸衰竭,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而抢救无效。结论42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经准确及时包扎止血,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及时送手术室行开颅血肿清除术等急救与护理后抢救成功率100%,病人愈后良好,康复出院。

  • 标签: 重度颅脑外伤 急救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及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40例患者行单侧额颞顶骨瓣开颅将血肿和(或)坏死脑组织清除,其中30例患者将骨瓣去除,10例患者将骨瓣复位或悬浮复位;20例患者双侧额颞顶去骨瓣减压和(或)清除血肿去除骨瓣。结果经治疗后68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死亡,50例患者存活。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早诊早治,在不可逆脑损伤发生之前及时手术彻底清除血肿及坏死脑组织并大骨瓣减压是救治成功的关键,而恰当的综合治疗可提高预后,降低死残率。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外科 CT影像学 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ICU的监护的分析。方法选取我院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5例,观察患者的治疗后的效果和住院时的病情的转归状况。结果在我院的55例ICU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有5例死亡,死亡率为9.1%。50例存活,其中有24例致残(中残14例,重残10例),其致残率为48.0%。结论通过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和尽心、细致的护理可以明显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的效果,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最常用的给药方式。输液常见的损伤之一为输液外渗,轻者造成患者局部肿胀,引起疼痛,重者局部组织坏死,影响治疗并增加患者的痛苦,更是一个临床上常见的长期困扰护理工作的问题。尤其老年患者,老年患者由于生理、心理、行为功能减退,在临床静脉输液过程中,会经常出现药液外渗现象。近年来,在防治静脉输液外渗方面,护理同仁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践,取得很好的经验,现将预防及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老年患者 输液外渗损伤 预防和护理进展
  • 简介:超声是诊断外伤患者腹腔内脏器是否损伤行之有效的方法。外伤性胰腺损伤约占腹部外伤1%-2%,胰腺损伤常系上腹部强力挤压.暴力直接作用于脊柱所致。损伤常发生在胰腺的颈、体部。由于胰腺位置较深而隐蔽,早期不易发现,

  • 标签: 胰腺损伤 鉴别诊断 早期诊断 超声 腹腔内脏器 外伤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颅内血肿的手术治疗。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并颅内血肿的不同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就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恢复良好5例,占16.6%,中度致残9例,占30.0%,植物状态8例,占26.6%,死亡8例,占26.6%。结论-及时手术清除颅内血肿、挫伤脑组织、充分有效降低颅内压是重型颅脑损伤并颅内血肿救治的关键步骤。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并颅内血肿 手术 减压
  • 简介:摘要法医鉴定是司法程序中技术工作的重要内容,法医的鉴定结论是三大诉讼法的重要证据种类,是查案的重要依据,严格程度上影响着司法的公正与否。弥漫性轴索损伤,是一种原发性脑实质损伤,在历来法医的鉴定中并不少见。它作为一个明确诊断,是法医临床鉴定的一个难点和新的议题。

  • 标签: 弥漫性轴索损伤 法医 鉴定损伤(法医鉴定) 治疗 司法(司法公正)。
  • 简介:目的观察高压氧(HBO)治疗下肢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患肢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经腔内血管重建后的重症下肢缺血患者72例(80条肢体)随机分为HBO组和常规组,每组40条肢体。HBO组除接受高压氧治疗外,其它治疗措施两组完全相同。检测不同时间患肢血液内氧代谢、乳酸脱氢酶(LDH)、肌酐(Cr)、pH值,测定踝肱指数(ABI),观察患肢情况。结果不同时间点HBO组的氧代谢水平、LDH、Cr、pH值及ABI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内常规组有5条患肢、HBO组有1条患肢出现筋膜室综合症行切开减压。结论下肢动脉缺血再通后,早期HBO治疗能显著提高氧含量,改善微循环障碍、抑制组织水肿,降低肾功能损害、促进肢体缺血后再灌注损伤的修复。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高压氧 血管重建 下肢动脉缺血
  • 简介:高海拔或高空环境大气压力降低对人体主要有两方面的影响:大气氧气分压降低所引起的缺氧及低气压的影响。两种影响同时发生,但低氧是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的主要威胁。低氧分压使氧的弥散速度减慢,以致供应的氧不足,干扰机体的氧化反应,造成细胞代谢和功能紊乱,导致部分人群出现以缺氧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 标签: 低压低氧 生理功能 急性 脊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早期综合康复干预治疗,探讨和分析其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0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100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采用早期综合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存活率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81.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进行掌握,并及时地对患者进行正确、有效地诊断,采用相关的有效治疗措施,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同时对患者进行早期综合康复干预,能够有效地避免和控制死亡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 标签: 早期综合康复干预 重型颅脑损伤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脑白质损伤早产儿颅脑超声的动态变化。方法观察组为脑白质损伤早产儿35例,对照组为健康早产儿36例。分别于生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行颅脑超声检查,数据经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两组差别。结果观察组第1天颅脑超声异常率9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第7天颅脑超声异常率86%,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观察组第14天颅脑超声异常率8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颅脑超声可作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有力的依据。

  • 标签: 婴儿 早产 脑损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脊髓损伤后一系列生物过程变化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目的:分析利用微阵列芯片技术观察脊髓损伤后的基因表达变化的国际研究进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Elsevier数据库和WebofKnowledge数据库中1972年1月至2012年11月关于微阵列芯片技术和脊髓损伤方面的文章,在标题和摘要中以“microarray,.spinalcordinjury,geneexpression”为检索词进行检索。选择文章内容与利用微阵列技术探究脊髓损伤分子机制相关,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在较高水平杂志中的文章。根据纳入标准选择56篇文献进行综述,同时参考了两部中文著作。结果与结论:利用在分子研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微阵列芯片技术能够很好的检测从急性损伤期到后期胶质瘢痕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变化,进而能够寻找相关的信号通路及转录因子。该技术不仅对今后的分子研究起到指导作用,而且可从基因层面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寻找合适的靶点。文章分析了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学过程,提出了实验设计及微阵列芯片检测技术上的革新、数据分析方法上的改进,并评价了微阵列芯片帮助寻找有效治疗靶点的能力。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构建综述 脊髓损伤 微阵列芯片 基因 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5T磁共振对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薄层扫描,探讨MR在臂丛神经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术前MR检查,将手术所见、手术记录与影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及总结。结果本组17例患者中节前损伤患者11例,节后损伤患者6例,分别对患者进行了锁骨上、下臂丛神经探查术,其中节前损伤患者探查的34条神经根中有28条神经根受损,MR检出26条,节后损伤患者探查的23条神经束中有19条神经束受损,MR显示存在损伤的有16条,准确度分别为94.1%、86.9%。臂丛神经节前损伤征象椎管内神经根消失(或僵直、迂曲、不连续)、假性脊膜膨出、脊髓变形、移位、脊髓损伤等。节后损伤征象正常表现型、神经变性水肿型、神经瘢痕纤维化型、神经断裂型、神经根性撕脱型和混合型。结论MRI能对臂丛损伤比较全面的显示并能对节前、节后损伤做出准确诊断,可以作为臂丛神经损伤的首选检

  • 标签: 磁共振 臂丛神经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鼠脑创伤后孕酮对脑组织的作用。方法选择雄性成年SD大鼠60只,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20只,仅开骨窗,不损伤;损伤组20只,制大鼠自由落体脑撞击伤模型;给药组20只,应用孕酮处理。在伤后8h、24h及48h测量各组脑组织含水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丙二醛含量。结果与损伤组比较,给药组在伤后24h、48h脑含水量及MDA含量降低、SOD活力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孕酮对大鼠脑创伤早期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孕酮 创伤性脑损伤 MDA SOD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对2010年到2012年收治于我院的40例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的患者做出了回顾性分析,分析临床治疗方法,以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3例患者实行手术治疗,32例患者治愈,有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5%,对其他7例的患者则实行了保守治疗的措施,有5例患者的失血少、损伤轻、没有出现腹腔内其他脏器的损伤,患者经保守治疗而治愈,有2例的患者因病情加重而采取转手术治疗,并且治疗获得成功。经过我院对外伤性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的临床治疗,有39例患者获得治愈,治愈率为97.5%,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为2.5%。结论对于外伤性肝胆胰脾损伤的患者的治疗,如果患者的失血少、损失轻,那么运用非手术治疗可以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的病情重、有病情恶化的情况发生,那么应进行手术治疗,其是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关键。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