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不同评估模型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6-01—2017-12期间行rt-PA治疗的254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头颅CT检查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无出血转化组(215例)和出血转化组(39例),对比两组GRASPS评分、MSS评分、HAT评分及STARTING-SICH评分的差异,使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价上述不同模型预测出血转化的效能。结果:出血转化组各模型评分显著高于无出血转化组(t=4.840,-3.290,-3.282,-10.062;P=0.000,0.001,0.001,0.000);ROC曲线显示,STARTING-SICH评分、GRASPS评分、MSS评分及HAT评分预测HT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从大到小分别为0.903、0.683、0.647、0.602,其中STARTING-SICH评分预测效能显著高于其他3个评分(Z=4.902,4.568,5.481;P=0.000,0.000,0.000),GRASPS、HAT与MSS评分预测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64,0.532,0.872;P=0.245,0.595,0.383),上述模型所得到最佳截点分别为34、78、1、2;MSS评分特异性显著优于STARTING-SICH、GRASPS及HAT评分(P<0.05);STARTING-SICH评分与GRASPS评分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明显优于HAT及MSS评分(P<0.05)。结论:STARTING-SICH评分、GRASPS评分、MSS评分及HAT评分均具有较好预测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效能,其中STARTING-SICH评分预测效能最高,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

  • 标签: 出血转化 脑梗死STARTING-SICH评分GRASPS评分 MSS评分 HAT评分
  • 简介:摘要教育评价作为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改善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关注和重视护理高等教育评价已势在必行。而中美两国护理教育的评价机构和指标体系有很大不同,比较发现我国评价程序单一,对评价程序的研究比例少于美国,且对评价手段的研究文献多属于综述类文献,研究类文献少。基于此,我们要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成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护理高等教育评价专业机构,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加强评价程序和评价手段的研究,完善护理高等教育评价体系,促进护理高等教育的发展。

  • 标签: 护理教育 中美两国 比较
  • 简介:摘要膀胱粘膜损伤一直是泌尿外科领域的难点,目前已有的损伤造模方法较且在改进,不同研究目的决定了不同的造模方法。本综述主要通过生物法、物理法、化学法三种方法对膀胱粘膜损伤造模进行归纳和总结。

  • 标签: 膀胱损伤模型 细菌感染 硫酸鱼精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血压的社区管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社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管理,分析高血压社区管理的效果。结果管理后我社区高血压患者治疗率、治疗控制率与流行病学相比较有明显提高。结论高血压的社区管理对于提高高血压治疗率、治疗控制率有明显效果,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

  • 标签: 高血压 社区管理 治疗率 治疗控制率
  • 简介:摘要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合理利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其基本任务是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同时以质量优良的制剂符合医疗卫生工作的需求。随着现代药剂学的不断发展,除了中药药剂学还包括生物药剂学、物理药剂学、化学药剂学,工业药剂学等。本文主要阐述了药剂中的中药性能及应用,以及探讨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

  • 标签: 药剂 中药性能 应用
  • 简介:随着老年患者住院率的逐年上升,他们的住院安全问题日益重要,做好老年住院患者的风险评估、予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提供安全的医疗服务,可有效避免住院期间老年患者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

  • 标签: 安全管理 危险性评估 住院病人 老年人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唇部粘液腺囊肿治疗效果,总结治疗经验。方法2015年1月~2017年6月,医院共收治了104例唇部粘液腺囊肿,常规手术治疗84例,术前进行了全面的口腔洁治34例,10例对象选择进行光疗,10例对象进行碘注射,随访6个月评价疗效复发情况。结果从整体来看,治愈率达到98.08%,复发率约为1.92%,口腔问题发生率约为2.89%,并发症发生率约为6.73%,治疗满意率达到98.08%。碘酊注射疼痛持续时间、(7.2±1.6)日、恢复正常进食时间高于手术、激光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唇部粘液腺囊肿治疗较多,整体治愈率较高,手术、激光治疗起效速度快。

  • 标签: 唇部粘液腺囊肿 手术 光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上颌窦提升术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 2016年 5月 -2017年 8月拟行上颌窦提升术的 32例牙齿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上颌磨牙区牙齿缺损。根据患者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的高度,选用不同术式行上颌窦提升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本组 32例牙齿缺损患者中,患者上颌窦提升高度( 2.3-7.6) mm,剩余骨高度( 4.3-8.2) mm。患者初期种植体稳定性良好,无上颌窦炎症、种植体松动发生。结论:上颌窦提升术用于口腔种植修复,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标签: 上颌窦提升术 口腔种植 牙槽嵴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阑尾炎术后恢复中优质护理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60例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电脑随机分配方法进行分组,主要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均为30例。对照组所采取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而观察组送采取的护理措施为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之间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程度均比对照组高,P<0.0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阑尾炎手术采取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缩短患者的住时间,其护理方式甚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阑尾炎 术后护理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用差值法评估混合痔术后疼痛程度,观察麻醉方式、手术方式不同对术后疼痛的影响,以选择或改进手术方式、优选麻醉方式和指导术后镇痛。方法将符合条件的混合痔患者按照麻醉方式、手术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局麻组30例,腰硬联合麻醉组30例;外剥内扎术组30例,痔上粘膜环切加外痔切除术组30例,应用差值法对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强度进行评估,观察疼痛差别和趋势。结果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按麻醉方式分组,局麻组在术后麻醉消失、第一次排便、第一次换药、术后7天4个时间点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腰硬联合麻醉组(P<0.01),两组疼痛均随时间变化,在术后第一次换药时达到最高值后均呈递减趋势;混合痔局部浸润麻醉患者按手术方式分组,痔上粘膜环切加外痔切除术组患者术后麻醉消失时、第一次排便时、第一次换药时、术后7天4个时间点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外剥内扎术组(P<0.01),两组疼痛均随时间变化,在术后第一次换药时达到最高值后均呈递减趋势。结论差值法可较好的满足肛门病术后疼痛评估的需要,从术后疼痛程度来看,在麻醉方式分组中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局麻组疼痛低于腰麻组;在手术方式分组中行混合痔手术患者痔上粘膜环切加外痔切除术组疼痛低于外剥内扎术组;混合痔术后早期呈中重度疼痛,随时间推移疼痛呈减轻趋势。

  • 标签: 疼痛评估 差值法 混合痔 术后患者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骨科患者术后疼痛评估与护理干预方法。方法:取医院骨科收治的手术患者 98 例资料,通过数字随机分组方式,给予术后一般护理的 49 例纳入对照组,另外行疼痛护理干预方法的 49 例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疼痛症状、心理表现以及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心理状况评分对比,干预后观察组评分结果低于对照组,且疼痛症状评分结果对比,干预后观察组评分结果相对较低,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满意率计算观察组 95.92% ( 47/49 )、对照组 85.63% ( 40/49 ),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骨科患者术后护理干预中,给予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干预措施,对帮助患者改善疼痛症状有积极作用,且可缓解心理压力、提升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 标签: 骨科手术 疼痛评估 疼痛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疼痛评估与疼痛护理对晚期癌症患者实际疼痛程度、疼痛缓解效果的提升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56例晚期癌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8例患者,实验组利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不进行特殊护理,并分别对两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总结疼痛评估结果与疼痛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总有效率84.61%,护理后疼痛评分差异明显(P<0.05)。结论晚期癌症患者受疾病影响或心理因素影响,疼痛感剧烈,且疼痛感评价水平与实际水平存在差异,利用针对性护理能够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客观评价疼痛程度,做到有效缓解。

  • 标签: 晚期癌症 疼痛评估 疼痛护理 评估结果 缓解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品管圈提高口腔模型灌注的合格率。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对本科室模型灌注的合格情况进行现状调查分析,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对策拟定及实施与检讨等一系列品管圈的活动,在活动中落实各圈员执行的任务。结果2017年9月份模型灌注的合格率为94.25%,与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前的3月份模型合格率为79%相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达到并超过了目标值。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大大提高了临床的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口腔操作技术水平,使流程制度更加标准化。同时,品管圈是一个互动、互助的过程,充分发挥了圈员的特长,增强了同事间的感情和凝聚力,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 标签: 品管圈 模型灌注 合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