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长期以来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一直被认为是解决脊髓前方受压的有效方式。理想的颈前路手术应达到以下目的:(1)直接彻底减压;(2)重建丢失的颈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3)牢固的骨性融合。传统的手术方法是以减压、植骨、再辅以适当外固定为基本方式…。但在不使用器械的融合术中,植骨可能因塌陷、挤出、吸收或不稳定压入椎管而失败。植骨块后移可致颈髓损伤,前移则导致食管、神经、血管的损伤。又由于植骨块与上下椎体接触面之间的微动,可致植骨融合失败,假关节形成。

  • 标签: 植骨融合术 颈前路 钢板内固定 减压 配合 椎体
  • 简介:[摘要] 龋病是多因素作用下的由口腔常在菌引起的细菌感染性疾病。龋病特点为发病率高,分布广,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 S. mutans)是目前公认的与龋病密切相关的主要致病菌,它的一个重要致龋力就是能在牙体表面形成生物被膜即牙菌斑生物膜 (dental plaque biofilm),并进行产酸代谢活动。本文对变形链球菌在牙菌斑生物膜上定植粘附能力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变形链球菌 口腔 牙菌斑生物膜 定植粘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与感染病原菌的关系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109例患有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感染部位和感染菌株,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感染菌株主要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感染CRE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碳青霉烯类药物、留置中央静脉导管等。结论:对高危因素患者定期开展CRE筛查,对广谱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尽可能减少CRE感染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CRE) 肠道定植 感染病原菌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CRE)与感染病原菌的关系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对在我院治疗的109例患有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明确感染部位和感染菌株,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感染菌株主要有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感染CRE的危险因素主要有碳青霉烯类药物、留置中央静脉导管等。结论:对高危因素患者定期开展CRE筛查,对广谱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尽可能减少CRE感染事件的发生。

  • 标签: 耐碳青霉烯肠杆菌(CRE) 肠道定植 感染病原菌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肝素结合蛋白(HBP)在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定植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将2023年1月~11月ICU检出鲍曼不动杆菌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以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标准分感染组、定植组,同期体检健康者25例为对照组,观察肺泡灌洗液内HB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值。结果 与定值组对比,感染组患者各指标测定结果较高(P<0.05)。相比对照组健康者,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测定结果较高(P<0.05)。结论 HBP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定植中呈现差异化表达,可辅助鉴别诊断,与PCT与白细胞值联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 标签: [] 鲍曼不动杆菌 感染 定植 鉴别诊断 肝素结合蛋白
  • 简介:目的总结持续闭式冲洗引流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植骨融合术后切口深部感染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5月脊柱内固定、自体骨或异体骨植骨融合术后切口深部感染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表现主要为切口脓性分泌物、体温升高和局部疼痛等,血液学及细菌学检查确定有无细菌性感染;所有患者在诊断切口深部感染明确后,全部行切口拆开,清创,闭式冲洗引流联合敏感抗生素的治疗。结果随访4个月~3年,平均2.1年。闭式冲洗引流后7日局部症状消失,引流液清亮后拔管4例,7~14日拔管13例,14~21日拔管9例;引流后21日,全身症状消失、血常规、CRP、血沉正常后停用抗生素13例,36日停用抗生素13例。5例形成慢性窦道,经久不愈,1年后取出内固定后愈合。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未见断钉与断棒。结论联合敏感抗生素加闭式冲洗引流治疗脊柱后路内固定融合术后切口深部感染有利于及时控制感染,疗效肯定且没有必要取出内固定物及植骨材料。

  • 标签: 脊柱后路内固定融合 切口深部感染 闭式冲洗引流 脊柱内固定移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从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患者中,抽取9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全椎板切除术和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研究组接受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观察治疗状况,并对比。结果对比治疗总疗效,研究组91.11%高于对照组71.11%,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卧床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不稳疾病建议可给予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联合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创伤性小,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术后恢复,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上作用明显。

  • 标签: 腰椎不稳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内固定植骨融合术 小切口椎板开窗微创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