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我院紧紧围绕“两个严密关注”,狠抓“两个斗争准备”落实,按照江泽民科技兴训、科技强军的要求,大力开展岗位练兵、科技练兵,努力提高医院整体训练水平和卫勤保障能力,卫勤战备训练有了新的发展进步,取得了一定成效。

  • 标签: 岗位练兵 边疆医院 卫勤保障能力 成才 科技兴训 科技强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早期预警评分工具是预警系统当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对护理人员起到警示作用,提醒护理人员监测出现危险情况的患儿,以便于对其提供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避免出现不良情况,将临床危险降到最低,极大程度提升患者满意度。据相关资料记载,引发患儿死亡的一个最重要因素为心肺衰竭,在儿科各个病房中,心脏骤停的发生率为0.5%~20%,生还率为25%~50%。而在新生儿早期阶段,呼吸窘迫发生率高达8%。如果能在第一时间发现患儿心脏骤停和呼吸窘迫等指标,便能有效降低儿童的病死率。本文将对儿科早期预警系统评分工具展开综述,分析其进展情况。

  • 标签: 儿科 早期预警 评分工具
  • 简介:摘要: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职能分工也越来越细化。但是现阶段我国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分工依然存在一些问题,职能不明确的情况较为常见,直接阻碍了我国公共卫生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分工,以此为基础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 标签: 公共卫生管理 职能分工 优化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分工合作式急诊护理模式应用于多发伤急诊病例中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2021年7月至12月于我院接受急诊救治的20例多发伤病例设为对照组,2022年1月至6月于我院接受急诊救治的20例多发伤病例设为试验组,对照组病例按多发伤常规模式施行急诊护理,试验组多发伤病例按分工合作急诊护理模式施护,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多发伤急诊病例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急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分工急诊护理模式应用于多发伤病例之中,可促升多发伤病例的急救成功率、降低其急救不良护理事件概率。

  • 标签: 多发伤 分工合作 急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模式前后的医生作为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模式。观察两组医生的抢救效果及患者的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医生抢救时间(31.52±1.41)min、抢救成功率95.83%、患者(或家属)治疗满意度95.83%,与对照组相比优势显著(p<0.05)。结论应将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方法应用到急诊科治疗中,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或家属)的治疗满意度。

  • 标签: 治疗分工 急诊 站位
  • 简介:摘要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在这一背景下实施护士岗位管理是促进和确保优质护理服务长期开展的重要途径。护士岗位管理包括岗位设置、岗位培训和岗位绩效考核等,岗位管理有效促进了整体护理品质的提升和业务流程优化,更加注重护士职业生涯的发展,激发了护士工作热情。

  • 标签: 岗位管理 护理管理 优质护理服务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184-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适用于院前急救中的几种评分工具在国内的应用现状和临床评价,及目前面临的困境与挑战。认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是如何提高评分工具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对死亡之外的疾病严重程度和伤残等进行评分,使评分系统更加完善。

  • 标签: 院前急救,评分工具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分工定位抢救配合在急诊急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研究时间:2021年6月至2023年5月,将2021年6月至2022年5月间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20例急救患者作为参照组,此时尚未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将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间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的120例急救患者作为实验组,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统计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患者满意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为95.83%,参照组抢救成功率为80.83%,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7.50%,高于参照组的85.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急救中实施分工定位抢救配合护理的效果更好,抢救成功率更高,病人更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出血性脑卒中 术后康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对护理专业学生岗位胜任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级护理专业学生25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教学模式,选择2021级护理专业学生25例为观察组,采取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对两组学生岗位胜任能力及综合素质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学生的学术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和综合技能考核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以岗位胜任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可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岗位胜任能力及综合素质,值得推广。

  • 标签: 岗位胜任能力 教学模式 护理专业 综合素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岗位管理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的180名护理人员,根据护士岗位管理的相关要求,制定护理岗位的分配制度,收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护理人员离职率,以及护理质量相关指标变化。结果实施后护理质量显著比实施前高;实施后护理人员满意率显著比实施前高;实施后护理人员的离职率明显比实施前低,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岗位管理应用在临床护理中,能够使护理质量得以有效提高,具有显著应用效果。

  • 标签: 临床护理 岗位管理 实践
  • 简介:摘要通过客观分析当前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从客观进行岗位梳理分析,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的进行设置岗位;实行严格的护士岗位聘任制度;建立科学的岗位绩效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加强医院护士岗位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护士管理 现状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科护理岗位与绩效管理的方法。方法:收集30名我院内科目前正在工作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对内科护理管理进行护理岗位和绩效管理方法绩效研究分析,把实验前后的数据进行对比,其中实验数据包括理论知识的分、实际操作的技能得分、专业素养等。结果现实,相较于实施前,实施后的理论知识得分、实际操作技能评分、专业素养这三个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并且是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有:内科护理管理的过程当中采用护理岗位和绩效管理的方法能够对部门的工作绩效和工作质量有明显的提高,还可以有效地提高护理工作人员地专业素养,从而为病患提供更加优质全面的服务,在临床方面是非常具有应用价值的。

  • 标签: 内科护理 岗位设置 绩效管理 方法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自身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更加关注。在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下,如何满足患者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提供安全、高质量、患者满意的优质服务,护理人员的专业性照护能力尤为重要。专业性照护能力指的是护士的专科胜任力,要求护理人员在岗位胜任力的基础上,将“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体现在护理全过程,护理措施具有专业特点,护理行为规范、专业,具备计划与评价、临危患者照顾、教学协调、人文关怀与沟通、领导和专业发展能力,能以循证为基础解决病患复杂的健康问题。

  • 标签: 护士 岗位培训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