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定量分析不同病理基础肺空洞的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与病理证实的98例各类肺空洞病变的CT资料,其中,肺脓肿17例,肺结核30例,肺霉菌病3例,原发性肺癌37例,转移性肺癌8例,Wegner’s肉芽肿3例。逐例记录病灶大小、形态、边缘、密度,对病灶大小及空洞壁的CT值变化进行测量。比较不同病变空洞壁厚度和CT值强化幅度。t检验及X^2检验统计分析相关数据。结果各组不同病变的空洞其内、外壁不同形态出现率比较及空洞内容物出现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偏心空洞以肺癌为主,占70%,与其他各组比较相差显著(P〈0.01);肺癌与各组间空洞壁厚度相差显著(P〈0.05),空洞壁CT值强化幅度在肺癌与其他各组比较相差显著(P〈0.05)。结论肺部空洞性病变有无偏心、空洞壁CT增强幅度及空洞壁厚度对鉴别良、恶性空洞有意义。

  • 标签: 肺空洞 肺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成人腰椎椎体CT值的大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20例非腰椎疾病患者进行腰椎多层螺旋CT扫描,测量各腰椎椎体的CT值,比较不同年龄组、性别及腰椎不同节段椎体CT值的差异。结果(1)相同节段腰椎椎体的CT值的男女性别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节段腰椎各椎体的CT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相同节段腰椎椎体不同年龄组之间椎体CT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年龄增大椎体CT值逐渐减小。结论腰椎椎体CT值随着年龄增大不断减小,且女性减小幅度比男性大。诸腰椎椎体的CT值中,L3椎体CT值最小(151±56)Hu。本研究通过对腰椎椎体CT值的测量及其随年龄、性别等变化的规律的研究以期对骨质疏松诊断和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为健康人的正常腰椎CT值数据库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数据。

  • 标签: 腰椎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测量
  • 简介:目的探测C臂锥形束CT对颅内血肿的定量检测能力。方法于小气球内装对比剂与水的混合物模拟颅内血肿,并按体积分为9组,每组分别接受3次MSCT和3次C臂锥形束CT扫描,将两种成像技术所得图像进行MPR,采用西门子公司的体积测量软件对每组测量3次,计算与真实体积的偏差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对于形态规则的血肿,C臂锥形束CT测量血肿体积的准确率较高,与实际血肿体积和MSCT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形态不规则的血肿,在测量〈30ml或〉60ml的血肿体积时,C臂锥形束CT测量体积与实际体积相比存在误差(P〈0.05);测量体积为30-60ml血肿时,C臂锥形束CT测量体积与实际体积基本一致(P〉0.05);MSCT测量体积准确率明显高于C臂锥形束CT(P〈0.05)。结论合理选择C臂锥形束CT颅内血肿定量检测范围,在介入诊治中有效监测颅内出血。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脑出血 血肿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人工智能CT定量参数预测肺腺癌磨玻璃结节的侵袭性。方法 选取100例肺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疾病,研究时间为2019年3月-2022年3月,根据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浸润前病变(A组,30例)、微浸润腺癌(B组,36例)、浸润性腺癌(C组,34例),均行人工智能CT诊断,记录定量参数,分析定量参数与肺腺癌侵袭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P

  • 标签: 人工智能CT 定量参数 侵袭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骨定量CT(QCT)与DR对腰椎骨质疏松症诊断的比对分析,提高基层医院对早期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阅读72例患者的腰椎QCT及DR影像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病例中经QCT诊断骨密度正常组17例,占23.6%,低骨量组29例,占40.3%,骨质疏松组26例,占36.1%;经DR诊断骨密度正常14例,占19.4%,Io骨质疏松I度30例,占41.7%,IIo骨质疏松19例,占26.4%,IIIo骨质疏松8例,占11.1%.结论DR检查显示Io骨质疏松相当于QCT诊断低骨量,IIo、IIIo骨质疏松相当于QCT诊断骨质疏松.关键词腰椎;骨质疏松;定量计算机体层摄影;数字化摄影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68-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三维CT定量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4年9月该中心收治的COPD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最大吸气末平均密度(MLDin)和最大呼气末平均密度(MLDex)均值、肺段支气管开口处壁面积与截面总截面积比(WA%)、气道壁厚度与截面半径比(TDR)均值,各肺区MLDex、MLDin、WA%及TDR,比较肺气肿区占全肺百分率、WA%及TDR与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FEVl%、用力呼气流量(FEF)25%~75%、残气量与肺总量百分比(RV/TLC)的相关性。结果(1)观察组COPD患者MLDex和MLDin均值、WA%及TDR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二者差值MLDin-MLDex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上肺区、中肺区、下肺区MLDex、MLDin、WA%及TDR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COPD患者肺气肿区占全肺百分率与FEVl/FVC、FEVl%、FEF25%~75%呈负相关(P〈0.05)。COPD患者WA%、TDR与FEVl/FVC、FEVl%、FEF25%~75%、RV/TLC呈负相关(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测量肺功能指标准确、快捷,通过肺密度可对COPD患者进行筛查及预测,COPD患者肺气肿区占全肺百分率、WA%、TDR值与肺功能指标有良好的相关性,对气道重构、气道直径与气流受限关系的评估更准确、直观,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病 肺功能 CT 定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半定量分析在乳腺骨转移之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1月-2023年11月我院接收乳腺癌疑似骨转移患者50例进行研究,进行全身骨显像以及SPECT/CT融合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观察诊断价值。结果:SPECT/CT断层ROI半定量法的特异度以及准确率均优于平面ROI半定量法(P<0.05)。结论:SPECT/CT断层ROI半定量法是临床上进行乳癌骨转移诊断较为准确的指标,有着较为可观的诊断价值。

  • 标签: SPECT/CT融合显像 半定量分析 乳癌骨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前降支狭窄两端CT定量分析对远端血流储备(FFR)间接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科2021年7月-2022年10月行冠状动脉CTA检查283例,选取其中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1人,女19人,年龄范围35-78 岁,平均年龄62.5±0.2岁。其中前降支正常组10例为对照组,30例冠状动脉前降支不同程度狭窄(直径法)病例为观察组:轻微狭窄组(狭窄

  • 标签:     冠状动脉CTA   前降支狭窄  CT值比值(T)  CT血流储备分数(FFRCT)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预测输尿管结石治疗后出现嵌顿过程中应用泌尿系CT定量分析的价值。方法 本次回顾性研究于2019年6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治疗患者中随机抽取74例进行,按照患者是否出现嵌顿均分,两组各37例。其中,治疗后未发生嵌顿的为参照组,出现嵌顿的为研究组,分析预测的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的结石数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长径及CT值对比,研究组明显更高,结果均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肾积水发生情况对比,研究组明显更高,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在预测输尿管结石治疗后出理嵌顿过程中,应用泌尿系CT定量分析,能够对治疗后出现嵌顿的情况进行较为准确的预测,有应用价值。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出理嵌顿 泌尿系CT定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脑CT灌注成像对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定量分析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本研究从安徽省六安市叶集区人民医院(市六院)影像科于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选取58例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全部进行全脑CT灌注成像检查,并以检查结果为依据将其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和侧支循环不良组,各组29例,对患者缺血半暗带、梗死核心、健侧对照区的灌注参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侧支循环不良组,与核心梗死区相比,缺血性半暗带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水平更高,而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水平更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侧支循环良好组,与核心梗死区相比,缺血性半暗带的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水平更高,而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水平更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支循环不良组与侧支循环良好组相比,梗死区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水平更低,而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水平更高,半暗带区脑血容量(CBV)、脑血流量(CBF)水平更低,而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水平更高,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全脑CT灌注成像检查,能够对其梗死核心、缺血半暗带的范围及侧支循环情况进行准确评估,可为该病症患者的治疗提供更优价值的参考。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全脑CT灌注 核心梗死 侧支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应用多排螺旋CT定量测量的效果。方法:2021年5月到2022年8月,选取117例疑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多排螺旋CT定量测量、肺功能检查,以肺功能检查为标准,统计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多排螺旋CT定量测量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准确度是97.44%,极重度患者的六项CT定量测量指标水平低于重度患者、中度患者、轻度患者(P<0.05)。结论:多排螺旋CT定量测量可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鉴别诊断、病情诊断中发挥显著作用。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功能检查 多排螺旋CT定量测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鉴别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性质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02月-2023年02月间30例确诊为结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予以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诊断,分析鉴别区域淋巴结性质的临床价值。结果 3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转移性淋巴结29枚,非转移性淋巴结62枚;转移性淋巴结动、静脉双期碘浓度、有效原子序数均低于非转移性淋巴结,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鉴别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性质的临床价值较高,可推广。

  • 标签: 双层探测器光谱CT 定量参数 结直肠癌 淋巴结性质 
  • 简介:目的通过对单侧唇裂关键性畸形要素:唇高不足、人中嵴变短的调查分析患侧上唇提出单侧唇裂新的临床分类,即定量分类。方法对单侧唇裂病例的健侧唇长及患侧裂隙内、外两侧唇长进行测量,将裂隙内、外侧唇长分别与健侧唇长进行比较。其相差值在2mm以内为患侧裂隙内侧或外侧唇长正常(与健侧唇长相等时)或接近正常;相差在3mm以上为患侧裂隙内侧或外侧唇长不足。结果100例单侧唇裂定量分类,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第一型,裂隙内、外侧唇长正常或接近正常;第二型,裂隙内侧唇长正常或接近正常,裂隙外侧唇长不足型;第三型,裂隙内侧唇长不足,裂隙外侧唇长正常或近接近正常;第四型,裂隙内、外两侧唇长不足型。结论单侧唇裂临床定量分类与既往教科书按唇裂的部位与程度不同进行分类[1]或以患侧裂隙内、外两侧唇面积不同进行分类[2]及其他有关文献唇裂分类方法[3,4]完全不同。这种分类法,理顺了单侧唇裂分类与修复原则、选择和改进修复方法及疗效评价之间的关系,对正确与合理指导单侧唇裂的修复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单侧唇裂 畸形要素 定量分类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两对半定量及DNA定量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0例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酶联免疫法(ELISA)和荧光定量法(FQ-PCR)对乙肝两对半定量以及DNA定量进行检测,并探讨二者联合检测的意义和价值。结果HBV-DNA在不同乙肝两对半模式下阳性者符合率存在较大差异(P<0.05);乙肝两对半和HBV-DNA对HBeAg阳性检出率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乙肝早期检查中采用乙肝两对半定量以及DNA定量可以有效的反应HBV感染情况、治疗和传染性情况,值得应用。

  • 标签: 乙肝两对半 DNA 酶联免疫法 荧光定量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用琥珀酸脱氢酶染色法耳蜗软铺片和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了豚鼠耳蜗基底膜的长度钩回为2.72±0.56mm,第一回7.67±0.53mm;第二回4.97±0.40mm,第三回4.74±0.52mm,第四回2.91±0.40mm。耳蜗基底膜的平均总22.04±0.93mm,内毛细胞总数为2228个,外毛细胞为7668个。毛细胞的数目和耳蜗基底膜长度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毛细胞的分布规律是耳蜗内外毛细胞各回的数目由钩回到第二回逐渐增加,而由第二回到第四回逐渐减少。外毛细胞自然缺失率由钩回到第四回分别为0,45%,0.26%,0.40%,0.50%,1.86%,内毛细胞自然缺失比较少见。

  • 标签: 耳蜗 毛细胞 基底膜 内毛细胞 外毛细胞 图像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