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8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便秘是一种以排便次数减少,时间延长,大便燥结,排便困难为主证的病症,同时伴有腹胀、腹痛、消化不良、口臭等,甚至可引起失眠、心烦易怒等,便秘已严重危害身体健康,影响生活质量。

  • 标签: 便秘 手法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在耳石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急救中心门诊接收的40例患者耳石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其手法复位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经治疗后,30例患者即刻痊愈,6例改善,4例无效,治疗有效率达90%。结论耳石症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治疗有效,具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耳石症 急诊中心门诊 手法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手法治疗网球肘的方法探究。方法将2016-06至2018-04期间我中心收治的118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9例选择围痛推拿手法作为探究组,另59例选择基础推拿手法作为参照组,进行手法治疗网球肘的方法探究。结果经治疗后,探究组患者的肢体功能、疼痛程度及硬结指数评估等参照组有差异,同时探究组的治疗效果与参照组相比有明显区别,以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网球肘的患者,围痛推拿手法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减轻患者疼痛等,临床治疗效果更加令人满意,推荐临床将围痛推拿手法用于网球肘患者治疗中。

  • 标签: 手法治疗 网球肘 围痛推拿手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肉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患者使用推拿手法联合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将201 7年 6-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 50例肌肉型性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 25例采用单纯针灸治疗,治疗组 25例给予推拿联合针灸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中不同时间点给予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日常生活能力 (ADL)量表,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 2个月内的优良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和 ADL评定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患者不同时间点VAS评定和 ADL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 VAS优良率为 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 ADL优良率为 80%,高于对照组的 52%结论:在肌肉型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治疗中选择推拿针灸治疗,能有效提高患者优良率,并可改善患者疼痛不适症状,对患者的康复更有帮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针灸 推拿 肌肉型网球肘(肱骨外上髁炎)VAS评定 ADL评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法矫正术治疗膝疼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以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来我诊所进行治疗的108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患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方法给予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手法矫正术进行治疗。治疗后,以两组病患的总有效率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来评定疗效。结果在治疗前,两组病患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以及膝关节功能评分都较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矫正术能够更有效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产生的疼痛,改善了膝关节功能,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手法矫正术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使用电针结合手法按摩治疗颈椎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科室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100例颈椎病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实施电针结合手法按摩治疗,常规组实施常规针刺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实施常规针刺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椎病患者实施的电针结合手法按摩治疗,效果确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电针 手法按摩 颈椎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8年1月本院接收的74例踝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手术切口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方法,观察组则应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的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复位疗效及各项指标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复位优良率为89.19%,与对照组86.49%的优良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比对照组长,但住院时间与治疗费用短/少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的疗效与手术治疗相当,同时该治疗方法还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踝骨骨折 中医手法复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人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的麻醉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之间收治的老年人髋关节脱位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患者22例,第一组患者采取蛛网膜下麻醉的方式,第二组患者采取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的方式,第三组采取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小剂量琥珀胆碱的麻醉方式,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三种不同的麻醉方式之中,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小剂量琥珀胆碱的麻醉方式对老年髋关节脱位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最小,复位时间也最短,且没有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异丙酚、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小剂量琥珀胆碱用于老年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的麻醉安全性更高,效果更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 标签: 老年人 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手法复位与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75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给予手术治疗,研究组给予手法复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尺偏角(15.89±9.01)°、掌倾角(10.71±1.80)°、抓握力量(0.11±0.10)%、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10.53%,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手术治疗与手法复位对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相当,临床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适宜的治疗手段。

  • 标签: 手法复位 桡骨远端骨折 手术治疗 效果
  • 作者: 姜才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8-05-15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 2018年第05期
  • 机构:【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推拿治疗手法在肩周炎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共28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前6个月收治的患者148设置为对照组,后6个月收治的患者140设置为观察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推拿治疗手法,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方法,分别分析两组患者的肩周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与质量满意度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疾病症候评分(8.7±0.5分)与治疗效果认可度评分(8.9±0.2分)均高于对照组[(8.2±0.3分)与(8.4±0.3分)],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治疗方法能够在优化肩周炎患者治疗效果方面起到较好的作用,且能够提高患者对治疗方法效果的认可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实践性教学模式在关节脱臼复位手法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来我院实习见习的临床专业 2015级与 2016级的学生 70名,并利用数字抽签法将之随机分成 A、 B两组( n=35)。对 A组实行实践性教学,对 B组实行传统教学。综合分析两组的教学效果,并对各组的综合成绩优良率作出比较。结果: A组的综合成绩优良率为 97.14%,明显比 B组的 80.0%高,组间差异显著( P< 0.05)。结论:于关节脱臼复位手法教学中积极采用实践性教学模式,可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度和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实践性教学 效果 关节脱臼 复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在临床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4年-2017年进行就诊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130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应用中医手法复位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应用于常规性的治疗。通过观察研究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显效率约为59.01%高于对照组38.50%,总的有效率约为95.30%高于对照组82.60%。对照组在稳定性、活动范围、自我评价、疼痛等方面的评定显示都明显低于观察组,其差异性是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其中有出现筋膜间室综合征、神经损伤、血管损伤及其他的并发症的患者在观察组总计为3.24%,结果显示明显低于对照组12.8%,其差异性是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经研究显示应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其疗效是很明显的,不仅愈合时间较快其费用也相对较低,可作为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肱骨髁上骨折 疗效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品管圈(QCC)手法降低用药错误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按选定圈徽、主题选定、活动计划拟订、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和改进等11个步骤实施活动,降低用药错误的发生率。结果骨科病区用药错误率由改善前13.4%降至改善后3.8%,下降幅度为71%,目标达成率107%。结论开展品管圈,不仅降低用药错误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圈员在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自信心、团队精神、积极性、品管手法、创新能力这几个方面都有了提高。

  • 标签: 品管圈 降低 用药错误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对腰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推拿方法的 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6 年 8 月 -2017 年 8 月经检查确诊为腰间盘突出患者 120 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 对照组和观察 组,每组 各 60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单一中药 的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 组采用推拿的方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 组总有效率为 96.67 %,仅有 2例患者无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的 20 %。结论 经临床研究可见,对腰间盘突出患者采用推拿治疗有着明显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推拿手法 腰间盘突出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取手法复位的功能恢复效果进行探析。方法对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8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复位方式不同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采取微创穿针夹板外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复位,研究组采取手法复位,对比两组术后患肢功能恢复效果。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4%,低于对照组的9.7%(P<0.05);术后随访3个月,研究组患肢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5%(P<0.05)。结论在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采取手法复位,可有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实现良好预后,临床意义重大。

  • 标签: 小儿 肱骨髁上骨折 手法复位 功能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法复位和小夹板外固定尺桡骨骨折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80例尺桡骨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手法复位和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按照围术期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各40例,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综合组应用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综合组患者的前臂旋前、前臂旋后、腕背伸、腕掌曲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常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1.4%,综合组为9.5%,综合组高于常规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法复位和小夹板外固定尺桡骨骨折应用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促进患者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

  • 标签: 手法复位 小夹板外固定术 尺桡骨骨折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针灸+手法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实施针灸治疗,观察组在针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手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而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1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予以针灸+手法联合治疗能够有效地弥补传统单一治疗方式不足,提高治疗效果,控制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椎动脉型 颈椎病 针灸治疗 手法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骨科手法复位麻醉中的运用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骨科手法复位治疗的患者76例,按照麻醉方式差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选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对照组选择丙泊酚进行麻醉,对比患者的麻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率、血压指数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在骨科手法复位麻醉中发挥着良好的效用,在达到麻醉效果的同时能够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降低麻醉不良反应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丙泊酚 瑞芬太尼 骨科手法复位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外固定联合中药治疗儿童近节指骨骨骺骨折疗效。方法选取我科门诊从2015年6月-2017年6月应用手法整复握拳位外固定联合中药治疗27例儿童小指近节指骨骨骺骨折。结果本组27例小指近节指骨骨骺骨折,随访6-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其中优21例,良5例,可1例,优良率96%。结论手法整复外固定联合中药治疗儿童近节指骨骨骺骨折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法 外固定 中药 儿童 近节指骨骨骺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