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松动假体膜的研究分析人工髋关节松动的原因。方法:通过对38例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松动假体周围界膜组织进行肉眼外观、普通光镜及扫描电镜的观察来分析人工髋关节无菌性松动与膜之间的相关联系。结果:所有本组38例松动假体周围均充填有薄厚大小不一的膜组织,多数颜色为暗红色,约1/3的膜部分有黑色;膜较厚处质韧类似瘢痕结缔组织,薄处似纤维薄膜。光镜可见较多巨噬细胞和异物巨细胞及磨损微粒;扫描电镜观察可以见到大量的粗细不等排列无序的胶原纤维组织和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异物颗粒和骨碎屑,胶原纤维内有成纤维细胞分布。结论:人工假体与骨空隙的产生导致膜充填,磨损微粒刺激膜释放炎性细胞因子导致骨溶解而出现假体松动,如何尽可能地减少活动中产生的磨损碎屑从而减少炎性介质的释放,减少由充填性膜向溶骨性膜的转变,从生物学的角度降低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松动的发生率。

  • 标签: 人工关节 界膜 无菌松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对比分析黄斑裂孔治疗中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膜翻转术、传统内膜剥离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开展研究年限范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择取样本为本院收治50例黄斑裂孔患者,依据手术方案差异将其划分为研究组、对照组,样本量均为25例。对照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传统内膜剥离术,研究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内膜翻转术,对比分析两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术前,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

  • 标签: 玻璃体切割;内界膜翻转术;内界膜剥离术;黄斑裂孔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主要探讨在复杂视网膜脱离术中膜刮刀的具体应用以及其手术中的安全性。方法 采取资料分析法,针对40例患有视网膜脱离病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患者,将手术过程中是否联合内膜剥除,可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有20例,对照组20例,手术之后均采用填充硅油进行治疗,在患者玻璃体手术三个月之后以及取出硅油,术后三个月使用oct观察瘤的患者视网膜水肿以及视网膜瓣膜情况,记录患者视力。结果 随访6~12个月之后,玻璃体切除患者术后三个月oct见黄斑视网膜前膜形成者中,实验组有0例,对照组有3例,且对于存在黄斑水肿的患者实验组有1例,对照组,有5例,硅油填充之后网膜复位率中实验组为89%,对照组为90%,取出硅油术后三个月之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新的视网膜前膜,黄斑水肿者实验组为5.3%,对照组为14%,最终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视网膜均复位,两组患者术后相比术前视力有所提升,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利用磨刮刀进行内膜剥除术治疗视网膜脱离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能够降低患者术后黄斑前膜发生概率,并且对于黄斑水肿术后视力视网膜复位成功率无显著影响。

  • 标签: 膜刮刀 内界膜 剥除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医院业务收入的主要因素,为医院管理决策者提供准确信息和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多因素指数分析法对某医院2014年和2015年业务收入的变动因素进行分析,掌握医院业务收入的变动程度、方向和原因。结果门诊业务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门诊人次增加和人均费用的增加,住院业务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出院人次增加和出院者平均人日费用的增加。结论医院应进一步强化经济管理,调整结构,对医疗费用进行总量控制,真正做到合理增加医院业务收入。

  • 标签: 业务收入 变动因素 指数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内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1~12月确诊为特发性、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24例(24只眼),神经上皮层最小裂孔直径≥450μm,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单纯内膜剥离组行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手术,并行黄斑孔周围内膜剥离术,第2组为联合内膜移植组,在第一组的基础上行游离内膜移植于黄斑孔,两组均行无菌气体充填。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1、2、3、6个月BCVA(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裂孔闭合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1~6个月裂孔闭合率联合治疗组为100%,单纯内膜剥离组裂孔未闭合2例,重新行游离内膜移植最终闭合。联合治疗组裂孔闭合率优于单纯治疗组,两组间BCVA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纯内膜剥离组。结论游离内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安全有效。

  • 标签: 黄斑裂孔 游离内界膜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内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 201 7 年 1~ 12 月确诊为特发性、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 24 例( 24 只眼),神经上皮层最小裂孔直径 ≥45 0μm ,随机分为两组:第 1 组单纯内膜剥离组行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手术,并行黄斑孔周围内膜剥离术,第 2 组为联合内膜移植组,在第一组的基础上行游离内膜移植于黄斑孔,两组均行无菌气体充填。观察并记录术前、术后 1 、 2 、 3 、 6 个月 BCVA (最佳矫正视力) 和 黄斑裂孔闭合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后 1 ~ 6 个月裂孔闭合率联合治疗组为 100% ,单纯内膜剥离组裂孔未闭合 2 例,重新行游离内膜移植最终闭合。联合治疗组裂孔闭合率优于单纯治疗组,两组间 BCVA 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优于单纯内膜剥离组。结论:游离内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黄斑裂孔安全有效。

  • 标签: 黄斑裂孔 游离内界膜 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前体重指数(BMI)及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对婴儿的影响,方法根据孕前体重指数和孕期体重增长情况将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间情况对婴儿的影响。结果孕前不同的BMI组间和孕期体重增长不同分组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分娩方式、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和巨大儿发生率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孕前肥胖及孕期体重增长过度对孕产妇和新生儿均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了妊娠期、分娩期并发症和增高了难产发生率。

  • 标签: 体重指数 体重增长 妊娠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将近视防控在儿童眼轴增长中的应用效果作以研究。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儿童分为不进行近视防控的观察组与进行近视防控的防控组。观察组儿童每年进行一次眼轴与屈光度检查。防控组儿童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眼轴检查,入组第一次测量眼轴后散瞳验光,一年后复查眼轴后再次散瞳验光,防控手段包括日间户外(平均每日大于2小时)、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角膜塑形镜或环曲离焦类框架镜(星趣控、新乐学、成长乐等)等。结果:经过将防控组与观察组的儿童检查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结果:实行近视防控之后的防控组的眼轴增长及等效球镜变化均小于观察组;未进行近视防控的观察组的眼轴增长及等效球镜变化均高于防控组,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以上指标对比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儿童眼轴增长的监控对于近视防控评估有精度高、可靠性好、可重复性强、方便快捷等优势,有利于评估儿童屈光状态的发育情况,有利于预判近视的发生及发展,有利于评估近视防控效果,以及提高儿童近视预防及控制的意识。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眼轴 近视防控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盆腔炎妇产科临床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份至2018年3月份我院接收的104名妇产科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这10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随机性的原则平均分为实验组(52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接受西药抗生素治疗,实验组接受中药内服外洗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率为96.2%,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率为86.7%,整体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3%,对照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31%,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更低。结论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时使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并且中药的成本相对西药来说更低,副作用也低于抗生素,因此在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过程中应使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方式。

  • 标签: 慢性盆腔炎 妇产科 临床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用两种不同试剂对不同状态的热轧非调质无缝油井管用中碳微合金钢的奥氏体晶进行了热化学浸蚀法显示,并对影响奥氏体晶显示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控温控时水浴锅采用传统饱和苦味酸滴加微量氢氟酸和二甲苯的试剂可清晰显示不同状态下的奥氏体晶.

  • 标签: 奥氏体 晶界 微合金钢 调质 浸蚀 热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发展性照顾对早产儿体重增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1年2月未实施发展性照顾前46例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实施发展性照顾49例早产儿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早产儿的出生以后体重增长变化以及住院天数。结果比较两组不同的护理方法比较早产儿出生、入院5天、10天的体重变化以及住院时间显示观察组入院5天和10天后早产儿的体重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早产儿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发展性照顾早产儿能给予早产儿舒适的环境、消除紧张不安的心理、刺激肠道吸收等,能满足早产儿的需求,有效促进身体各个系统的发育和体格的增长,减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是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值得新生儿科借鉴和推广。

  • 标签: 发展性照顾 早产儿 体重增长 影响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