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临床资料2002年1月-2006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从其他医院转入的中后期烧伤患者45例。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3—60岁。烧伤总面积为30%-80%,其中深Ⅱ、Ⅲ度面积为15%-30%TBSA。入院时间为伤后24~52d。入院时查体:患者精神差,贫血貌,创面感染重。血红蛋白为59—86g/L,血钾2.42~3.15mmol/L,白蛋白21-33g/L,均有血红蛋白、血钾、白蛋白(简称“三”),部分患者同时合并有高钠、高氯及高血糖。

  • 标签: 血红蛋白 烧伤患者 白蛋白 低血钾 中后期 治疗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场磁共振尿路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5年 12月- 2017年 11月来我院磁共振室接受检查的 2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输尿管结石 10例,输尿管肿瘤 2例,肾结核 2例,肾癌 1例,膀胱癌 2例。尿路梗阻病例中, MRU对尿路梗阻部位、梗阻段以上尿路积水均显示清晰。阴性 2例,可清楚显示肾盂肾盏,部分小肾盏杯口状改变欠清晰,输尿管断续充盈。

  • 标签: 低场磁共振 尿路成像技术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离子凝胶技术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我院2009年以来388例受血者及供血者同时采用离子凝胶技术和盐水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结果采用盐水法,388例受血者结果呈阳性为3例,阳性的检出率为0.77%;采用离子凝胶技术388例受血者结果阳性为9例,检出率2.32%,况且盐水法所检出的三例显微镜下红细胞可看见3-4个凝集或呈断链状排列,而离子凝胶技术检出的9例可以用肉眼观察到红细胞有可见凝集。结论离子凝胶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有着快速,有效,操作简便,结果明显,准确性高灵敏性好等特点,可有效防止临床溶血性输血反应,从而确保输血安全。

  • 标签: 交叉配血 低离子凝胶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临床输血检查中,离子凝聚胺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 2016年 5月 -2017年 5月期间 164名来我院进行输血的患者,选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并随机的将他们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中,对观察组内的成员采用离子凝聚胺技术进行临床输血检验,而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盐水法检验,观察两组方法的检测效果。结果 观察组平均检查时间为 4.9分钟, 82例中检测出结果为阳性的共 6例,阳性检出率为 7.32%,这 6例样本都能够在显微镜下出现特异性细胞凝结现象,检测的稳定性、灵敏度和准确性都非常高;对照组平均的检查时间为 8.4分钟, 82例中检测出结果为阳性的共 2例,阳性检出率为 2.44%,这 2例样本中仅有一例能够在显微镜下出现特异性细胞凝结现象,检测的稳定性、灵敏度和准确性等均表现一般。经对比发现两组存在明显差异,使得统计学意义成立( P<0.05)。结论 采用离子凝聚胺技术对临床输血的检测不仅消耗时间短暂,而且有较高的灵敏度、稳定性以及准确性,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 临床输血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离子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接受输血治疗的150例临床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输血治疗前,均采用离子凝聚胺与盐水法两种方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及不规则抗体筛查。以谱细胞鉴定法为金标准,比较两种交叉配血试验的检测时间、配血结果及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结果凝聚胺法检测时间显著低于盐水法(P<0.05);以谱细胞鉴定结果作为“金标准”,凝聚胺法交叉配血总阳性率为6.67%(10/150),显著高于盐水法的2.00%(3/150)(P<0.05);凝聚胺法无假阳性发生,盐水法则有1例假阳性,在阳性数中占33.33%(1/3),有明显差异(P<0.05);谱细胞鉴定结果显示,150例患者中不规则抗体检出率为8.00%(12/150),凝聚胺检出率为6.67%(10/150),盐水法检出结果为0(0/150),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离子凝聚胺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其检测时间更低,阳性检出率更高,不规则抗体筛查灵敏度也更高,输血治疗前采用凝聚胺法进行检测,有助于提高临床输血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 盐水法 交叉配血试验 输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头颈CT血管成像中应用双源CT双技术与常规CT技术的价值,为临床确诊并制定治疗方案奠定良好的基础。方法随机选择本人进修单位于2013年收治的90例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头颈CT血管成像进行检查,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CT技术,观察组采用双源CT双技术,对比两组患者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2分、3分、4分分别为2.22%、11.11%、86.66%,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主动脉弓等图像质量分别为(403.12±32.52)HU、(418.55±43.51)HU、(429.55±53.56)HU、(385.12±48.25)HU,与对照组相比基本一致(P>0.05);相对于对照组来说,碘总量、有效辐射剂量、剂量长度乘积、CT计量指数等各项参数明显较低(P<0.05)。结论双源CT双技术用于头颈CT血管成像中可促进辐射危害、对比剂危害明显降低,对于临床检查结果不会产生影响,其可行性、安全性较高,临床推广价值较大。

  • 标签: 头颈CT血管成像 双源CT双低技术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无保护助产技术危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78例的自然分娩初产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9名,对照组采用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采用无保护助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体验,记录两组患者的产程时间、会阴侧切、会阴撕裂以及母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护理结果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保护助产技术能改善母婴分娩结局,减轻产妇的生理负担,在危初产妇自然分娩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 标签: 无保护助产 低危初产妇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离子聚凝胺在输血检验技术应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为时间基准,在我院所有接受输血的患者当中,随机收集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和主体,将其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患者。前者采用盐水法进行检测,后者采用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检测,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准确率以及检测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准确率高于对照组,总检测时间以及A型检测时间、B型检测时间、AB型检测时间、O 型检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离子聚凝胺在输血检验技术应用中的应用价值显著,不仅能够提升检测的准确率,还能够缩短检测的时间,适合在临床上进行实施和开展。

  • 标签: 低离子聚凝胺 输血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管电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操作方法。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120例体质指数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检测方法不同,将其中60例实施管电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诊断患者纳入到实验组,其余60例实施常规诊断患者纳入到对照组。观察诊断结果及异常检出情况。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两组患者诊断准确度,存在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确诊冠心病,40例组内确诊率为66.67%,而实验组确诊为冠心病的人数为55例,组内确诊率为91.67%,差异显著(P<0.05),同时在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对照组与实验组对患者的病变部位以及特点进行评估时,准确度无明显差异,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在BMI的女性中,腹腔镜术中给予的气腹压力,观察能否减少腹腔镜术后肩痛的发生率、减轻肩痛评分,且效果比BMI高的患者更明显。方法 选取2023年07月01日至2024年05月31日于我科住院治疗,经过腹腔镜诊治的患者。将患者按照BMI及腹腔镜气腹压力,分组4组。对比四组患者术后肩痛发生情况。结果 BMI的患者腹腔镜术后更容易出现肩痛。总人群中,气腹压力组肩痛发生率及疼痛评分均低于正常气腹压力组。BMI≥24kg/m 的患者中,气腹压力组与正常气腹压力组肩痛发生率及肩痛评分无明显差异。BMI<24kg/m 的患者中,气腹压力组肩痛发生率及疼痛评分均低于正常气腹压力组。结论 气腹压力可以减少腹腔镜术后肩痛发生率及肩痛评分,尤其在BMI的女性中更加显著。

  • 标签: 腹腔镜术后肩痛,BMI,气腹压力,肩痛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输血检验技术中应用离子凝聚胺的作用及意义。方法以受血者92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20年12月-2021年12月,分为参照组46例与研究组46例,参照组实施盐水法交叉配血试验,研究组实施离子聚凝胺技术,对比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诊断符合率、敏感度、准确性均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 输血 盐水法 交叉配血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间接收的血液提供者与接受输血治疗患者共200例,依据随机数字分配法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其中对照组通过常规的盐水法进行检测,对观察组采取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检测,分析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以及细胞凝聚的检出具体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检查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更低,同时阳性检出率对比对照组显著更高,观察组的检验结果灵敏度、准确度以及稳定性上对比对照组均显著更优(P<0.05),存在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在输血的检验当中,通过应用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检测灵敏度优于常规检测手段,该检测技术能准确地观察血液的溶血反应,并有效地保证临床输血的安全以及可靠性,存在重要临床价值。

  • 标签: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 临床输血检验 应用价值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