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复剖宫产的手术指征以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进行重复剖宫产的单胎产妇127例作为重复剖宫产组,选取同期初次剖宫产的单胎产妇150例作为初次剖宫产组,观察两组手术指征以及母婴结局。结果重复剖宫产的主要手术指征为高危妊娠,初次剖宫产为社会因素;重复剖宫产组前置胎盘率、子宫破裂率、盆腹腔粘连率、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初次剖宫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低于初次剖宫产组(P<0.05)。结论重复剖宫产手术指征主要为高危妊娠,且容易出现前置胎盘、子宫破裂、盆腹腔粘连、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因而在临床上应谨慎使用。

  • 标签: 重复剖宫产术 手术指征 母婴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Lynch缝合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B-Lynch缝合(研究组,40例)和宫腔填纱组(对照组,30例)。结果两组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2h、24h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发热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异差(P<0.05)。结论B-Lynch缝合是一种操作简单、有效、并发症少,适当的止血方法,尤其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B-Lynch 缝合术 宫腔填纱 剖宫产 产后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剖宫产同时行肌瘤挖除可行性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切除产妇56例作为治疗组,随机抽取同期住院妊娠未合并子宫肌瘤单纯行剖宫产者6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中、术后的情况。结果治疗组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24小时出血量、产褥病率、住院天数,则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实施剖宫的同时进行子宫肌瘤切除手术有一定的安全性与可行性,避免了子宫肌瘤患者因肌瘤复发而不得不再次手术,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

  • 标签: 妊娠 子宫肌瘤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改革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技术也取得了极大的进步,特别是在对小儿腹股沟斜疝进行治疗的方面也取得了极大地进展,不断有新的式得到开发和运用,如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本文主要对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传统式进行比较,并进行如下综述。

  • 标签: 腹股沟斜疝 腹腔镜 传统术式 疝囊高位结扎术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分娩前行剖宫产并子宫肌瘤剔除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进行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分娩前行剖宫产并子宫肌瘤剔除的5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选取同期无合并症分娩的剖宫产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术后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产褥病、住院天数以及切口感染。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了手术操作,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24h出血量、产褥病、住院天数以及切口感染方面两组比较,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在分娩前行剖宫产并子宫肌瘤剔除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分娩 剖宫产并子宫肌瘤剔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比较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癌腹腔镜根治传统开腹癌根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行根治性手术的食管胃结合部恶性肿瘤病例200例,患者均为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恶性肿瘤。所有病例均随机选择,接受腹腔镜手术组100例,传统手术组100例,比较两组手术一般情况、病理学资料、术后并发症、复发或转移率等方面的差异。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腔镜组[(220±45)min]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140±26)min](t=15.382,P〈0.001),但中出血量[(140±89)ml比(220±58)ml],术后腹腔引流总量[(110±83)ml比(223±92)ml]及术后吗啡用量[(12.2±2.6)mg比(21.3±3.2)mg]均明显少于传统组(t=7.525、t=9.120、t=22.08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期复发转移率(t=0.4882=0.0389、χ^2=0.687,χ^2=0.19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Ⅱ、Ⅲ型食管胃结合部癌腹腔镜根治安全、可行与传统开放癌根治相同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食管胃接合处 肿瘤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临床治疗方法,探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6月份至2010年6月份收治的15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本文重点研究我院采取的治疗方法,探析临床疗效;结果收治患者后,我院及时进行相关检查,确定患者病情。7例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应用米非司酮与氨甲喋呤,HCG水平恢复正常。2例患者接受子宫动脉栓塞与超声辅助清宫。1例患者接受病灶切除与子宫修补,5例患者应用氨甲喋呤,并接受超声辅助清宫。15例患者的子宫均得以保留,治疗期间无一例出现子宫破裂或者其他严重并发症,预后情况十分理想;结论针对剖宫产瘢痕妊娠,应该及时进行超声诊断,确定患者病情状况。应用氨甲喋呤可以有效控制疾病,必要时采取手术方法将病灶切除,辅以修补手术,可以有效治疗该病。

  • 标签: 剖宫产瘢痕妊娠 临床疗效 氨甲喋呤
  • 简介:摘要目的对近些年来基层医院剖宫产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找出降低基层医院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回顾与分析从2006年1月到2010年9月收治的采取剖宫产的399位患者,对发生剖宫产的概率、进行剖宫产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剖宫产的概率在逐年的上升,但是与发达的地区相比较,剖宫产率较大。采取剖宫产的主要原因有头位出现异常情况、胎盘发生前置、社会中一些因素的影响、子宫出现瘢痕、臀位。结论同发达的地区相比较,发生剖宫产的概率与剖宫产的主要原因有着较大的差异。基层医院要进一步的提高技术能力,这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剖宫产率得到降低。

  • 标签: 基层医院 剖宫产率 原因 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对剖宫产术后相关腹壁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处不适并触及肿物患者的超声资料,记录病灶位置、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坏死液化或钙化情况以及病变区血流信号。结果超声诊断21例为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9例为炎性肉芽肿,7例为腹壁韧带样纤维瘤,4例为腹壁血肿,3例为脂肪液化,另3例为腹壁切口疝。结论超声对剖宫产术后相关腹壁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剖宫产术 腹壁病变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差异,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方法将88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根据患者意愿分为腹腔镜组48例和开腹组40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应用镇痛药比例、术后3d引流量、瘢痕长度、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体温异常发生率、住院天数,进行两组各观察指标的差异性分析。结果腹腔镜组和开腹组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3d引流量、住院时间、瘢痕长度、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体温异常发生率、术后使用镇痛药比例分别为13.6±3.6ml比28.7±5.4ml,33.1±1.4d比82.2±2.6d,1.9±1.5ml比1.9±1.5ml,6.4±2.3d比10.6±3.4d,1.7±0.3cm比11.9±3.2cm,14.3±1.3h比46.8±6.6h,3/6.25%比15/37.5%,2/4.17%比22/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微创治疗胃十二指肠穿孔能够减小出血量、减轻术后疼痛、加快肠道功能恢复、降低感染几率、促进早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美容效果,是一种更安全可靠、更有优越性、更值得推广的理想治疗方法。

  • 标签: 胃十二指肠穿孔 腹腔镜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麻醉方式在妊娠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中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我院妊娠高血压疾病剖宫产的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单纯硬膜外麻醉在起效慢.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组低血压发生率较高;静脉麻醉组新生儿Apgar评分与其它两组相比偏低,但无显著差异。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在妊高征剖宫产手术中的优势明显,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 标签: 硬膜外麻醉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静脉全身麻醉 妊娠高血压疾病 剖宫产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分析经阴道分娩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2年9月我院收治的既往有剖宫产史的150例孕妇的分娩方式。结果150例孕妇中,126例选择再次择期剖宫产,24例选择经阴道试产,17例阴道试产成功,阴道试产成功率70.8%,7例试产失败转行剖宫产。再次剖宫产率88.7%(133/150)。结论对于符合条件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的孕妇可以在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

  • 标签: 剖宫产术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290例孕妇的临床护理资料,总结护理方法。方法290例孕妇均给予无痛人流手术与常规护理。结果290例患者手术都非常成功,并且没有漏刮与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无痛人流围期的护理分三个阶段能够保障受者的安全,幷解除了她们的后顾之忧。

  • 标签: 无痛人流术 护理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为因素剖宫产上升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收集整理广东省水电医院2012年6月创办孕妇学校加强孕期教育前后1年(2012年1~12月)剖宫产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2012年1~6月创办孕妇学校前剖宫产率为45.74%,2012年7~12月创办孕妇学校后剖宫产率为38.43%.结论创办孕妇学校,做好产前宣教,减少因非医学指征而实施的剖宫产,从而降低剖宫产率.

  • 标签: 孕妇学校 降低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疤痕子宫剖宫产围手术期出血的原因,并总结预防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05月至2013年05月期间,科室疤痕子宫剖宫产产妇50例,首次剖宫产产妇50例,分别为研究组和普通组,对比两组在中出血率、中出血量的不同,并总结出血原因和预防措施。结果疤痕子宫剖宫产的研究组有9例产妇出现中出血,中出血率18.00%,明显高于普通组的5例(10.00%),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中出血量在170ml-810ml,平均(634.77±97.32)ml,普通组的中出血量在50-520ml,平均(322.87±53.18)ml,研究组中出血量明显高于普通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疤痕子宫剖宫产降低出血率可以依靠提升阴道分娩率、提升剖宫产技术、提升剖宫产产妇再妊娠时的围生期保健质量来达到目的。

  • 标签: 剖宫产 疤痕子宫 围手术期 出血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护理干预措施促进剖宫产产妇早泌乳,满足新生儿需求,纠正缺乳,提高母乳喂养率。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3年4月期间的21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05例对照组剖宫产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和指导,待肛门排气后进食,母乳不足采用的小勺或小杯嚷奶。观察组105例产妇应用护理干预,实施责任护士,术后进行早排气、早进食、早活动、合理膳食的指导,母乳不足者予以乳房按摩,床旁婴儿辅助延长管的使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开始泌乳时间时间和48h内泌乳量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观察用乳房按摩,床旁婴儿辅助延长管的使用能促进乳汁分泌。结论通过对剖宫产产妇进行护理干预,指导产妇早排气、旱进食、早活动、合理膳食、乳房按摩,床旁婴儿辅助延长管的使用,利于产妇早期泌乳,有益于母婴健康。

  • 标签: 剖宫产 护理干预 早期泌乳
  • 简介:目的探讨阴道超声检查在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形成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有剖宫产史,行经阴道超声检查诊断为子宫切口憩室,后经官腔碘油造影或官腔镜检查证实的52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2例患者中,子宫切口憩室积血积液52例(后经宫腔碘油造影或宫腔镜检查证实)。结论剖官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形成,经阴道超声检查可明确诊断,且操作简单,结果迅速、准确。

  • 标签: 阴道超声 剖宫产 子宫切口 憩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与脐绕颈发生关系。方法对38周—42周孕产妇入院前B超,入院后常规使用胎儿监护仪监测30—40分钟,进入产程后常规吸氧,记录胎心变化,羊水性状,分娩方式,新生儿评分。结果92例脐绕颈,阴道分娩31例,剖宫产61例,有羊水污染17例,新生儿评分≤7分9例。结论脐绕颈一般不做为剖宫产指征,所以有必要在分娩前充分评估脐带绕颈的危险因素,谨慎选择分娩方式,制定严密的监护手段及分娩计划,产前准确的诊断,产程中及时的处理非常重要。

  • 标签: 胎儿宫内窘迫 脐绕颈
  • 简介:摘要近年来,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统计,国内从20世纪60年代的5%上升到90年代的20%,目前多数医院报道为40%~60%,有的达70%~80%。剖宫产后避孕失败要求终止妊娠的女性也相应增多,瘢痕子宫作为人工流产的高危因素,不但增加手术难度,易造成局部损伤,甚至子宫穿孔、漏吸等并发症,给患者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人工流产方法的选择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在临床工作中值得探讨。

  • 标签: 剖宫产 妊娠 人工流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