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可塑形三修复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所致颅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对43例颅骨凹陷、粉碎性骨折患者,以可塑形三修补颅骨缺损。结果43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患者头颅外观及CT复查均见塑形良好。随访6~12个月,全部患者恢复良好,无后期感染发生。结论可塑形三用于修补颅骨缺损,塑形简便,效果良好。

  • 标签: 颅骨缺损 可塑形三维钛网 颅骨修补
  • 简介:目的总结三颅骨缺损修补术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000年3月~2005年2月对89例外伤后颅骨缺损患者用三行颅骨修补术。随访修补效果。结果随访0.5~5.0年。本组病例发生并发症15例。其中头皮感染3例、钛慢性切割头皮致钛网外露1例、切口愈合不良裂开2例、钛变形中央内陷1例、三颞都边缘翘起不适2例、皮下积液5例、脑脊液漏1例。3例修补失败。结论用三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既有较多的优点,也有网架细小、硬度较低、边缘锐利的缺点。注意三的特性,可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颅骨缺损 三维钛网 颅骨成形术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用三超声诊断胎儿正常唇和唇裂的不同,并与传统超声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三月到我院进行超声检查的25-40周68例胎儿为研究对象,应用三超声和二超声分别对所有胎儿进行现察。结果68例胎儿中,二检查能清晰检查到面部58(85.29%)例,三超声能清晰检查到面部60(88.23%)例,两种检查方式的面部显示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二检查中,显示出完整的唇部结构45(77.58%)例,三检查显示出完整的唇部结构52(86.68%)例,二超声检查出唇裂3例,三超声检查出唇裂6例,相比较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三超声能以较为清晰的图像,逼真、轮廓分明的将胎儿的唇部具体情况显示出来,可弥补二超声单一的黑白切面图像所存在的不足,且二者相互结合,在诊断先天性畸形具有可观的临床意义。

  • 标签: 三维超声 胎儿 正常唇 唇裂 诊断评价 二维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4-8周内)行三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手术中情况(皮瓣游离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早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是否比常规时期(3-6个月内)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颅脑损伤的患者在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缺损修补术共计70例。根据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修补的不同时期分为早期组(4-8周)和常规组(3-6个月)两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总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皮瓣分离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出现的相应并发症情况,并通过GOS评分、NIHSS评分和KP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2周神经功能以及颅骨修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早期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缩短,头皮剥离时间较常规修补组明显缩短(P<0.05),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在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面并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outcomescale,GO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远期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performancestatus,KPS)评分和常规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在颅骨缺损修补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GOS、NIHSS和KPS评分和常规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无明显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颅骨修补术可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4-8周内进行,其在皮瓣游离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总的手术时间上面和常规组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早期组患者在术后的神经功能改善和恢复上面较常规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颅骨修补 颅骨缺损 颅脑损伤 三维钛网 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4-8周内)行三颅骨缺损修补术的手术中情况(皮瓣游离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情况以及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早期行颅骨缺损修补术是否比常规时期(3-6个月内)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颅脑损伤的患者在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缺损修补术共计70例。根据去骨瓣减压术后行颅骨修补的不同时期分为早期组(4-8周)和常规组(3-6个月)两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总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皮瓣分离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出现的相应并发症情况,并通过GOS评分、NIHSS评分和KP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去骨瓣减压术后2周神经功能以及颅骨修补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早期组患者手术平均时间缩短,头皮剥离时间较常规修补组明显缩短(P<0.05),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者在颅骨缺损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上面并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outcomescale,GO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远期卡氏功能状态(Karnofskyperformancestatus,KPS)评分和常规组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在颅骨缺损修补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GOS、NIHSS和KPS评分和常规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无明显手术禁忌症的情况下,颅骨修补术可在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4-8周内进行,其在皮瓣游离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总的手术时间上面和常规组相比有明显的优势;同时早期组患者在术后的神经功能改善和恢复上面较常规组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颅骨修补 颅骨缺损 颅脑损伤 三维钛网 早期
  • 简介:目的研究肝细胞线粒体与周围内质的结构关系。方法制作大鼠肝组织连续超薄切片,通过电镜观察线粒体与其周围内质的结构关系,重建其三模型并进行体视学分析。结果连续切片和三模型的观察显示:大多数线粒体周围既有RER,又有小囊泡状的SER,少娄线粒体则仅有小囊泡状的SER。这些内质与线粒体紧密相贴,其间隙小于30nm,间隙内没有任何细胞器。体视学分析显示:肝细胞内有26%的RER和32%SER贴附在线粒体的周围。结论肝细胞线本通常在内质包绕下执行生理功能,二者是结构和功能紧密联系的整体。

  • 标签: 肝细胞 线粒体 内质网 三维重建 体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数字化三颞肌下颅骨成形术治疗颅骨缺损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数字化三颞肌下颅骨成形术治疗61例颅骨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1例患者全部一期愈合,1例术区硬膜下小血肿,未出现脑内和硬膜外血肿,1例发作癫痫一次,药物控制后无再发,无皮下积液和感染病例,无皮瓣坏死和钛网外露病例.术后随访6月-4年,61例患者外观均基本对称、美观,无钛局部翘起和活动现象,无术区疼痛和咀嚼功能受限.结论数字化三颞肌下颅骨成形术能恢复正常解剖,术后并发症少,可作为额颞顶部颅骨成形术的首选方法.关键词颅骨缺损;数字化三;颞肌下;颅骨成形术中图分类号R6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42-01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随身带着消毒湿巾,不仅能免去洗手的麻烦,还可以消毒。擦桌椅、擦手、甚至擦私处……,湿巾似乎变成了“能巾”。然而,湿巾真的是能的吗?

  • 标签: 消毒湿巾 保健知识 婴儿 个人卫生
  • 简介:目的建立A酸软膏中A酸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采用ZORBAXODS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甲醇-2%冰醋酸(85:1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346nm,柱温:45℃。结果A酸浓度在1.0-8.0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158.1C+4.159(r=1.0000,n=6),平均回收率为99.50%,RSD为0.97%(n=9)。结论本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良好,可用于A酸软膏制剂含量测定。

  • 标签: HPLC 维A酸软膏 含量测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肝外胆管供血动脉3D重建图像与传统解剖学图像,评价其各自的优缺点。方法2012年1—12月,对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肝胆一科的10例肝外胆管梗阻性疾病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10例患者的上腹部亚毫米CT扫描数据导入腹部医学图像3D可视化系统(MI-3DVS)程序化构建肝外胆管供血动脉3D重建图像,并与传统解剖学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外胆管供血动脉3D重建图像真实,立体感强,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3D空间的解剖关系观察;传统解剖学图像只能显示平面的解剖结构,表现手法单一,但可根据手术显微镜所观察的尸体标本灌注情况,还原绘制胆管周围血管丛等3D重建图像无法显示的血管。结论3D图像真实直观,能真实还原组织器官结构的本来面貌,便于学习和理解,是解剖学研究和学习的新途径,也可以为个体化胆道外科手术方案提供指导,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解剖图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成像 三维 肝外胆管 供血动脉 解剖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