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危重症护理中的人际沟通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护理提供重要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我院心肾内科收治的危急重症患者共78例,依照数字随机抽选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口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际沟通护理,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方法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满意率分别为97.43%、76.92%,两组间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0起投诉事件,投诉率为0.00%;对照组3起投诉事件,投诉率为7.69%,P<0.05,两组间数据结果具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对于急危重症的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积极给予人际沟通护理,有利于确保护患之间的融洽关系,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投诉事件的发生,因此该方法值得积极推广和运用。

  • 标签: 急危重症 护理 人际沟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学生人际信任和抑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Rotter,J.H的人际信任量表和Williamw.KZung的自评抑郁量表,对随机抽取的河南省某高校不同年级的2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47份.对有效问卷数据以均值为标准分为高、低分两组,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大学生人际信任与抑郁的皮尔逊相关系数r=0.203,低人际信任者的抑郁程度与高人际信任者的抑郁程度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轻度抑郁者的人际信任水平与重度抑郁者的人际信任水平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2)各年级之间人际信任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3)男女大学生、文科与理工科、城市与乡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人际信任与抑郁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大学生的人际信任与抑郁之间显著相关;各年级之间人际信任存在显著差异;男、女大学生,文科与理工科,城市与乡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大学生 人际信任 抑郁
  • 简介:【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渐增多,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心理健康的内涵、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旨在通过本文使人们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 标签: 大学生 心理健康 策略
  • 简介:摘要:戴口罩是阻断“飞沫”传播的有效手段,本文在了解口罩作用的基础上,对几种常见口罩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最后详细分析了口罩在阻断“飞沫”传播中的功能。

  • 标签: 口罩 飞沫 传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为开展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提供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调查问卷,对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570名在校生进行分层抽样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570份,收回548份,有效问卷548份。城市生源地和外向型性格的医学生沟通能力更强。结论①医学生在人际沟通中存在一定优势,也有很多不足;②学习人际沟通基础理论知识,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技能,为今后建立和谐医患关系打下基础已成为医学生的共识;③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医学生人文修养是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热点;④医学院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与专业教育、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 标签: 医学生 人际沟通 医患关系 需求 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手足口病,听起来像是个恶狠狠的“小怪兽”,其实它并没有那么可怕。这种病在幼儿中尤为常见,症状包括口腔、手、足等部位的小疱疹,有点像水痘的“小兄弟”。虽然大部分情况下,手足口病的症状并不严重,一周左右就能自愈,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它也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手足口病在全球不时掀起一些小规模的“风波”,让不少家长忧心忡忡。特别是在幼儿园、小学等儿童聚集的地方,一旦有孩子“中招”,很容易在小伙伴之间迅速传播。好消息是,预防手足口病并不是什么难事。就像我们平时防范流感、感冒一样,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和方法,就能大大降低“中招”的风险。毕竟,对于任何疾病,预防总是胜于治疗。在接下来的内容里,让我们一同揭开手足口病的“神秘面纱”,学习如何与它“和平共处”。认识手足口病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人际心理治疗改善精神病人适应不良作用研究。方法:选择本院于2021年8月——2023年5月收治的96例精神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分作两个组,对比组(n=48)与实验组(n=48),对比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的精神病人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实施人际心理治疗。对比两个组精神病人在治疗前与治疗后的SOC(社会适应不良)、In(内在适应性不良)及ES[自我力量(心理资源)]的评分。结果:治疗前两个组的SOC(社会适应不良)、In(内在适应性不良)及ES[自我力量(心理资源)]的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个组病人的In(内在适应性不良)及ES[自我力量(心理资源)]的评分均明显比治疗前更优良,且实验组优于对比组(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两个组病人的SOC(社会适应不良)评分无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在改善精神病人适应不良中,利用人际心理治疗的作用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内在适应性不良,并提高精神病人的心理复原能力,因而,值得在该领域中实践应用与宣传。

  • 标签: 人际心理治疗 精神病人 适应不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