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与二椎两种复位固定法治疗腰椎滑脱症进行比较。方法:对我科从1998年3月至2005年5月应用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资料齐全者154例,应用复位固定法66例,二椎复位固定法88例进行总结。结果:复位固定法66例其中Ⅰ度滑脱8例,7例复位好,1例复位差。Ⅱ度滑脱26例,23例复位好,3例差,Ⅲ度滑脱32例,28例复位好,4例复位差。二椎复位固定法88例,其中Ⅰ度滑脱15例,12例复位好,3例复位差。Ⅱ度滑脱41例,27例复位好,14例复位差。Ⅲ度滑脱32例,16例复位好,16例复位差。结论:对于轻度及易复位性腰椎滑脱,从少固定椎体节段和节省患者费用方面讲,我们首选二椎复位固定,对于Ⅲ度以上重度及难复位性腰椎滑脱,我们首选复位固定。

  • 标签: 滑脱 内固定 复位
  • 简介: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牙牙髓病应用氧化物凝聚治疗的临床预后效果。方法:筛选本院 2017年 7月至 2019年 7月间收治的牙牙髓病患者 66例,按照修复材料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3例。观察组应用氧化物凝聚治疗,对照组应用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治疗,比较预后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应用氧化物凝聚修复治疗牙牙髓病操作便捷,治疗有效率较高,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三氧化物凝聚体 修补 预后 不良反应  
  • 简介:  【摘 要】目的:分析探讨牙牙髓病应用氧化物凝聚治疗的临床预后效果。方法:筛选本院 2017年 7月至 2018年 7月间收治的牙牙髓病患者 66例,按照修复材料的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3例。观察组应用氧化物凝聚治疗,对照组应用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治疗,比较预后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应用氧化物凝聚修复治疗牙牙髓病操作便捷,治疗有效率较高,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三氧化物凝聚体 修补 预后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及分析后牙临床短冠牙缺损修复中应用种修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医院2014.04月到2016.01月收治的后牙临床短冠牙缺损患者150例,其中男93人,女57例,年龄在21~57岁之间,平均年龄(36.12±7.92)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15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全冠修复、高嵌体修复以及铸造核桩冠修复3中修复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结果全冠修复、高嵌体修复以及铸造核桩冠修复3组患者修复成功率分别为66%、94%以及82%,高嵌体修复以及铸造核桩冠2组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全冠修复组(P<0.05),高嵌体修复以及铸造核桩冠2组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

  • 标签: 后牙临床短冠牙体缺损修复 三种修复体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唐筛高风险和临界风险孕妇中非21/18染色异常结果。方法 本次研究纳入唐筛高风险孕妇(n=26例,21风险值≥1/270或18风险值≥1/350),临界风险孕妇(n=24例,1/2000≤21风险值<1/270或1/1000≤18风险值<1/350),病例选取时间2020年8月-2021年8月。对其羊水穿刺并行羊水污染色微阵列分析(CMA),或开展低深度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eq)检测,分析纳入研究孕妇非21/18染色异常的检出情况。结果 唐筛高风险组孕妇染色异常检出率高于临界风险组孕妇,其中唐筛高风险组检出性染色异常1例,CNVs 2例、其它非21/181例;临界风险组检出CNVs 1例。结论 唐筛高风险孕妇中非21/18染色异常的检出率较高,因此针对唐筛高风险孕妇,还应在产检中增加CMA、CNVseq等检测,以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 标签: 唐筛高风险 临界风险 染色体异常 产前检查 基因
  • 简介:21-综合征又名唐氏综合征,是由多了一条21号染色引起的染色异常疾病,其发病率约为1/800~1/600[1],该病患儿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先天性智力低下合并严重的多发畸形,导致生活不能自理及劳动力差等不良后果,目前我国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早筛查、早诊断21-综合征胎儿,及时终止妊娠,

  • 标签: 三体 染色体异常 先天性智力低下 产前筛查 早孕期 多发畸形
  • 简介:目的通过数字化维重建正常中国人桡骨小头大体形态,测量解剖参数,为选择、设计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45例正常中国人进行单侧肘关节CT扫描,利用Mimics10.0软件进行数字化维重建来测量桡骨小头的解剖形态,并与国外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结果桡骨小头的形状和大小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各形态参数接近正态分布,桡骨小头冠状面最大直径平均(22.34±2.46)mm,髓内冠状面直径平均(9.04±1.50)mm,桡骨小头矢状面最大直径平均(22.63±2.50)mm,髓内矢状面直径平均(9.34±1.51)mm,颈干角平均166.80°±2.20°,头颈长平均(18.71±2.44)mm。身高与桡骨小头直径成正相关(P〈0.05)。结论测量所得桡骨小头解剖资料与欧美人种的桡骨小头解剖存在差异,应对进口假适当改进,以提高疗效。维数字化重建对解剖学测量和定制假的意义重大。。

  • 标签: 桡骨 解剖形态 假体设计 数字化 三维重建
  • 简介:【摘要】 目的 “护”在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假寿命延长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 5月在我院行髋膝关节置术的109例患者为对象,将其分随机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出院后肢体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及并发症发生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标签: “三防三护” 护理干预 关节髋膝置换术
  • 简介:利用定量逐层研磨和计算机辅助重构和可视化技术研究了在Fe-0.28C-3.0Mo(mass%)合金中TTT曲线港湾(Bay)鼻尖温度以下形成的退化铁素维形态。退化铁素维观察和分析表明,退化铁素起初是在奥氏体晶界上形成,然后长向晶内,而不是向晶界扩展。退化铁素是由棒状的亚单元组成,每个亚单元的直径约为1—2微米,长度为几微米。该合金中退化铁素的奇特形貌可能是由铁素晶粒的重复形核和长大以及临近铁素晶粒的合并而形成的。

  • 标签: 相变 组织 贝氏体 铁素体 三维形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种不同方法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颗粒凝集试验(TPPA)种方法对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取的72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比较。结果RPR检测阳性标本60例,检测率为83.33%;ELISA70例,检测率为97.22%;TPPA阳性65例,检测率为90.28%。ELISA法敏感性最高、TPPA特异性最高。结论ELISA法具有试剂成本低,操作方便等特点,是大批量样本筛查的理想方法,应作为目前临床诊断的首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梅毒检测方法 梅毒螺旋体 结果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种不同方法检测血清梅毒抗体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方法: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 (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梅毒螺旋颗粒凝集试验 (TPPA)种方法对我院于 2017年 1月 -2018年 1月期间收取的 72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RPR检测阳性标本 60例,检测率为 83.33%; ELISA70例,检测率为 97.22%; TPPA阳性 65例,检测率为 90.28%。 ELISA法敏感性最高、 TPPA特异性最高。结论: ELISA法具有试剂成本低,操作方便等特点,是大批量样本筛查的理想方法,应作为目前临床诊断的首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梅毒检测方法 梅毒螺旋体 结果比较
  • 简介:[摘 要] 目的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针对方舱医院“保人员”因地制宜开展培训,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 探索对某区级方舱200名保人员进行感控系统化的培训,对培训前、培训后分别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同时全过程开展评价。结果 通过培训,方舱保人员的感控知识得分由37.19± 11.77分提升至93.97±1.69分,感控知识明显提高; 戴N95口罩、七步洗手法、穿脱防护服操作合格率由43.62%、37.23%和 35.13%提升至98.42%、84.81% 和97.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位一和组群统筹”实践法切实可以提高保人员的防控能力,规范标准工作流程和操作,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降低医院内传播风险。

  • 标签: [] 方舱医院 三保人员 感染预防控制 三位一体培训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比种不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的结果准确性。方法选自笔者所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人民医院2009年2月-2015年2月所收治的梅毒患者共80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的健康无梅毒人员8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都通过梅毒螺旋明胶颗粒凝剂实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以及梅毒螺旋双抗原夹心试纸条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梅毒螺旋的检测,探究比较这种不同方法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对于以上种方法,笔者分别以TPPA、TRUST和胶体金实验检验来称呼。结果相对于TRUST,TPPA和胶体金实验检验的阳性检出率与隐性检出率都明显要高,它们之间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早期梅毒还有Ⅰ期梅毒的阳性检出率,以TPPA最高,接着是胶体金实验检验、TRUST。结论胶体金法比较适用于检验检疫系统实验室加急标本筛查或现场快速检测,对于梅毒疗效的观察检测,TRUST检测方法比较适合,而TPPA则比较适合对于胶体金实验检验、TRUST检出标本做一个验证测试。检测的结果,胶体金实验检验明显是要高于TRUST,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但是它和TPPA之间的检测结果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性,所以对梅毒的检测,胶体金实验检验不但准确率比TRUST高,而且操作比TPPA要简便快速,成本也比较低。

  • 标签: 梅毒检验 梅毒螺旋体 结果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种不同梅毒检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2019年 8月收治的 84例检测者研究对象,其中包括 28梅毒患者, 28例乙型肝炎患者及 28例健康受试者,分别采用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法、梅毒螺旋明胶颗粒凝集试验及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种方法进行检测,并对最终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梅毒螺旋明胶颗粒凝集试验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以及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敏感度 (P<0.05)。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的敏感度 (P<0.05)。结论 根据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不同需要,采用适宜的梅毒检测方法,以满足临床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患者的经济压力。

  • 标签: 梅毒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梅毒甲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位一服务用于结核病预防控制中价值。方法:研究2019.3—2020.11我院收治的84例结核病初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42例)应用常规防治模式,研究组(42例)应用位一服务,观察和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追踪到位率、发现延迟率,涂阴肺结核发生率、涂阳肺结核发生率以及转归情况。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76%)相比常规组的(19.05%)要低,追踪到位率(90.48%)相比常规组的(73.81%)要高(P0.05)。研究组涂阴肺结核发生率(23.81%)、涂阳肺结核发生率(42.86%)相比常规组的要低,涂阴肺结核治愈率(90.00%)、涂阳肺结核治愈率(88.89%)相比常规组的要高,P

  • 标签: 三位一体服务 结核病 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医院-社区-家庭”位一对脑瘫儿童的康复服务管理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全区2个街道卫生服务中心、8个乡镇卫生服务中心辖区内选择50名确诊为“儿童脑瘫”的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等额均分成对照组(25例:常规康复)与研究组(25例:“医院一社区一家庭”位一康复模式),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6个月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量表评分和GMFM一88评估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社区康复服务 家庭康复服务 三位一体康复服务 脑瘫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位”护理对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假脱位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2例(2019年10月至2020年11月),随机分为“位”护理的观察组(31例)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1例),观察患者假脱位发生率及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假脱位发生率低,Harris评分低,ADL评分高,P<0.05。结论:给予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位”护理,能降低假脱位发生率,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且日常生活能力好,值得借鉴。

  • 标签: “三防三位”护理 股骨颈骨折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脱位
  • 简介:目的:探讨宫注射卡前列素氨丁醇在预防产后出血高危因素孕妇产后出血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4例行剖宫产术且有产后出血倾向的高危孕妇,随机平均分为两组,两组均在胎儿娩出后常规宫注射缩宫素,在此基础上,研究组(47例)给予宫注射卡前列素氨丁醇治疗,对照组(47例)给予米索前列醇、垂体后叶素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输血率、止血时间、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产妇产后2、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输血率、止血时间、子宫切除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有产后出血倾向的高危孕妇预防性宫注射卡前列素氨丁醇,能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输血率,缩短止血时间,减少近远期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剖宫产 产后出血 高危因素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维一疗法治疗剖宫产术后肠梗阻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将60例剖宫产术后肠梗阻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充水、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营养支持;应用抗生素抗杆菌和抗厌氧菌感染。研究组在对照基础上联合维一疗法。结果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与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对比,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平均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总体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剖宫产术后肠梗阻,在外科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维一疗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能提高临床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减轻产妇痛苦。

  • 标签: 三维一体 剖宫产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取卡前列素氨丁醇宫注射对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选择剖宫产产妇80例,均为我院产科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娩出胎儿后,取宫缩素常规注射(对照组,n=40)与在此基础上,行卡前列素氨丁醇宫注射(观察组,n=40)对产后出血的预防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剖宫产术中、术后2h、术后24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止血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血红蛋白经测定为(83.7±6.1)g/L,明显低于对照组(104.2±7.4)g/L,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输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面色潮红1例,不良反应率为2.5%;对照组发热1例,面色潮红2例,不良反应率为7.5%,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产科行剖宫产的患者,采用宫注射卡前列素氨丁醇的方式的产后出血进行预防,可有效降低各期出血量,缩短止血时间,稳定生化指标,规避产后出血、输血风险,且具较高安全性,具非常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剖宫产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宫体注射 预防 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