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对于肝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0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肝癌患者为研究样本,均行超声诊断,对其的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参与研究的50例患者,病理学及MRI诊断均确诊,且均为原发灶,病灶共60个,多普勒彩色超声诊断检出50例,检出率100%,检出病灶58个,检出率96.67%。结论:在肝癌诊断中,实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效能理想,其可观察到肿瘤明显的超声表现,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肝癌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诊断 分析
  • 简介:【摘 要】针对高频超声检查对于小器官疾病的检查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最近 24个月内来到我院就诊的小器官疾病患者共计 89例,作为对象进行诊断,并对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当中,总检出率达到了 93.26%,眼部、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以及男性生殖疾病的检出率各有不同,分别为 96.97%、 92%、 86.36%以及 100%,均高于传统的诊疗手段。结论:在小器官疾病诊断当中,高频超声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同时对于病变位置的判断也有更高的准确率,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器官疾病 高频超声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检验在糖尿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抽取60例糖尿病患者,均在2019年09月至2020年09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通过采用常规检验(常规组)与采用生化检验(生活检验组)两种不同的检测方式,进行患者检验结果的对比。结果:经过观测,生化检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6.67%,常规组的诊断准确率为85%。生化检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与常规组相比,其准确性更高(P

  • 标签: 糖尿病 生化检验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科胸腔镜在胸膜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3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68例,21例为恶性胸腔积液组,47例为良性胸腔积液组。收集胸腔积液的胸腔镜下特点,胸腔积液及外周血CEA、CYFRA21-1和NSE。结果 良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镜下充血和结节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胸腔镜、胸腔积液及外周血CEA、CYFRA21-1、NSE单项比,胸腔镜联合胸腔积液及外周血CEA、CYFRA21-1、NSE检测提高诊断的灵敏度为100.00%,特异度为100.00%。结论 内科胸腔镜在良恶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取材成功率、病理阳性检出率均较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内科胸腔镜 胸膜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 要:急性阑尾炎因发病急,及时治疗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它是外科医生常见到的一类临床疾病,其显著的特点是麦氏点持续压痛、反跳痛。长期以来,将手术作为医治阑尾炎的首选方法,即通常采用开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较之于正常人,阑尾炎患者的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数量升高,且出现恶心呕吐、转移性右下腹痛、反跳痛。急性阑尾炎通常的发病原因是细菌侵入管腔导致的腔内感染。近年来,临床上因误诊致使很多患者的阑尾 被切除,本文系统总结了近年来 B超诊断急性阑尾炎研究成果,以期从理论方面为阑尾炎的准确诊断提供依据。

  • 标签: B超 诊断 急性 阑尾炎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OCT)在临床青光眼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 2月至 2020年 7月期间收治的 60例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来本院进行健康检查的 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深圳斯尔顿科技有限公司的 Mocean 3000 Plus OCT进行黄斑区域青光眼扫描和分析、视盘区域扫描和分析,比较两组各区域的分析参数。 结果 青光眼患者黄斑区的视网膜细胞复合体(GCC)厚度和视盘区的视杯面积、 RNFL厚度、 C/D水平比和 C/D垂直比 与健康人眼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 两组受试者的视盘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OCT能够较好的获取黄斑区 GCC厚度值以及视盘各项参数值,能够为青光眼的诊断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GCC厚度 视盘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检查诊断肝硬化的效果。方法:共纳入42例确诊的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研究组,病例选取时间2020年3至2021年2月,另选择同期至我院进行体检且健康的42例体检者作为参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生化检验,对比检验结果。结果:研究组总蛋白、白蛋白、胆碱酯酶等生化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磷性磷酸酶、丙氨酸转氨酶等生化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生化检查有利于判断肝硬化病情,对该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生化检查 肝硬化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  【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 6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 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观察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 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早期肾脏疾病 ;尿微量白蛋白 ;诊断    引发人体出现肾脏疾病的因素较多, 在临床上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为水肿、尿少、尿频尿急、高血压、血尿或者尿出泡沫增多等, 还有可能伴随着腰酸背痛和其他全身性症状 [1]。当人体肾脏受损后, 患者尿液中微量蛋白的种类或者含量也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在临床诊断中, 对患者尿液中微量白蛋白进行检测能够了解患者肾功能的变化情况, 能够对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更为有效的依据 [2]。本文研究分析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应用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 2016年 6月~ 2017年 6月本院收治的 62例早期肾脏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 其中肾炎 11例, 肾病综合征患者 10例, 尿路感染患者 6例, 肾小球疾病患者 8例, 糖尿病肾病患者 5例, 高血压肾病患者 10例, 肾囊肿患者 12例 ;男 37例, 女 23例 ;年龄 47~ 69岁, 平均年龄( 58.0± 3.7)岁。另选取同期 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 男 37例, 女 25例 ;年龄 47~ 68岁, 平均年龄( 57.5±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样本选择为中段尿液, 将其吸取到试管中, 然后进行定性检测, 同时对尿微量白蛋白和尿肌酐进行检测。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及尿微量白蛋白水平, 其中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正常范围为 0~ 3;当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比值 >3为阳性。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 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目前, 尿微量白蛋白在肾脏疾病的临床诊断中是较为常见的检查手段之一, 其准确性较高 [3]。肾脏疾病对人体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 病情严重时会造成血尿, 而对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能够了解肾脏疾病的病情, 为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    在人体器官当中, 肾脏是重要的代谢器官, 能够将人体内部的各种有毒物质排出体外, 同时还能帮助调节人体内部水电平衡, 因此肾脏具有重要的生理方面功能 。当人体出现肾脏方面的疾病, 则会对多种生理功能产生影响, 导致各种并发症。当肾脏出现病变会导致人体机体抵抗力降低, 影响有毒物质排出, 严重时会患尿毒症或者肾衰竭等, 对人体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因此在临床上需要对肾脏疾病进行及早诊断 。    在一定生理条件下, 人体尿液受到影响会出现少量白蛋白, 该现象表明人体白蛋白的代谢出现异常, 从而反应机体肾功能出现问题, 导致部分蛋白质的渗漏 。除此之外, 尿液中发现微量白蛋白也表明机体中整个血管系统发生明显改变 。根据有关临床报道表明,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可以作为早期肾疾病诊断中最为敏感和可靠的标准之一, 通过检测可以明确患者发病的具体情况、发病症状, 为后续治疗提供有效的检测依据 。在检测过程中, 当发现尿微量白蛋白 /肌酐阳性几率较高, 则表明肾疾病患者机体已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尿微量白蛋白变化, 与正常健康检查人群相比, 其阳性几率所占明显偏高 。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54例, 阳性率为 90.0%;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 1例, 阳性率为 1.7%;两组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65.2±2.1) mg/L, 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为( 8.1±1.3) 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对早期肾脏疾病诊断具有良好效果,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薛峰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 世界临床医学, 2017, 11( 5): 34.     [2] 李东千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四川医学, 2013, 34( 7): 1083-1084.     [3] 陈励勋, 孙晶 . 糖化血红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测诊断早期糖尿病腎病的临床价值 .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 20): 99-102. 

  • 标签:
  • 简介:摘要:患儿血液细胞形态和数量的改变均可提示不同疾病。 对复检标本进行认真的显微镜形态学检查, 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漏诊、误诊的几率,在儿科疾病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 值,能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儿科疾病 诊断 血液细胞形态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血管超声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具体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5月—2021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选取无心血管疾病但临床表现与心血管疾病患者相似的50例患者作为对比组的研究对象,而观察组则选取50例颅外段颈总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两组同时使用心血管超声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该技术对患者的误诊率、确诊率以及调查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得出相应研究结果。结果:本次的研究过程中,在对比组的50例研究对象中,我们观察到患者的误诊率为14%、确诊率75%为以及患者满意度为85.22±3.20,在观察组的50例研究对象中,我们观察到患者的误诊率为9%、确诊率96%为以及患者满意度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谈论尿液沉渣隐血检验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价值。方法:本项研究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此期间医院救治的40例泌尿系统疾病病人,都实行尿液沉渣隐血检验及尿液分析仪检验。两种检验方式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检出率。结果:尿液沉渣隐血检验的检出率高于尿液分析仪检验的检出率(P<0.05)。结论: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实行尿液沉渣隐血检验,所得检测结果更理想,更有助于临床医生良好分辨各种疾病类型及病情进展详情。

  • 标签: 尿液沉渣隐血检验 泌尿系统疾病 尿液分析仪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疾病诊断中磁共振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对象为2021.2~2022.2时段就诊于我院的乳腺疾病患者152例,所有患者均实施乳腺钼靶、磁共振检查,对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乳腺钼靶检查和磁共振检查疾病检出率对比P>0.05;与单独诊断相比,联合诊断检出率明显更高,P

  • 标签: 乳腺疾病 诊断 磁共振 乳腺钼靶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课题主要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64排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分析。方法:选取了近3年左右时间内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次课题所研究的样本,从中抽取样本量为70例,同时对这7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入院就诊先后顺序法分成两个组别,其中一组仅采取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并将该组设定为常规组,该组有3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另外一组则针对患者实际病情,采取64排螺旋CT诊断,将这组设定为研究组,该组同样有35例患者;样本分组完成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检查所需时间、检查满意度以及检查指标进行统计,之后对所得出数据予以评估分析。结果:针对实验研究期间所得数据进行评比,可以掌握到经过一段时间的检查后,两组患者诊断结果统计分析,研究组的确诊率更高(P<0.05);两组检查所需时间、检查满意度分析,研究组检查所需时间更短,检查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检查指标统计,研究组中的指标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64排螺旋CT诊断工作后,可以充分提高诊断确诊率,缩短检查时间,调节临床指标,从而提升检查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对于后续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64排螺旋CT 心血管疾病 临床应用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谈论尿液沉渣隐血检验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价值。方法:本项研究于2020年1月-2021年1月此期间医院救治的40例泌尿系统疾病病人,都实行尿液沉渣隐血检验及尿液分析仪检验。两种检验方式对泌尿系统疾病的检出率。结果:尿液沉渣隐血检验的检出率高于尿液分析仪检验的检出率(P<0.05)。结论: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实行尿液沉渣隐血检验,所得检测结果更理想,更有助于临床医生良好分辨各种疾病类型及病情进展详情。

  • 标签: 尿液沉渣隐血检验 泌尿系统疾病 尿液分析仪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疾病诊断中磁共振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对象为2021.2~2022.2时段就诊于我院的乳腺疾病患者152例,所有患者均实施乳腺钼靶、磁共振检查,对诊断价值进行对比和观察。结果:乳腺钼靶检查和磁共振检查疾病检出率对比P>0.05;与单独诊断相比,联合诊断检出率明显更高,P

  • 标签: 乳腺疾病 诊断 磁共振 乳腺钼靶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课题主要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采取64排螺旋CT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分析。方法:选取了近3年左右时间内到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本次课题所研究的样本,从中抽取样本量为70例,同时对这7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以入院就诊先后顺序法分成两个组别,其中一组仅采取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并将该组设定为常规组,该组有35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另外一组则针对患者实际病情,采取64排螺旋CT诊断,将这组设定为研究组,该组同样有35例患者;样本分组完成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检查所需时间、检查满意度以及检查指标进行统计,之后对所得出数据予以评估分析。结果:针对实验研究期间所得数据进行评比,可以掌握到经过一段时间的检查后,两组患者诊断结果统计分析,研究组的确诊率更高(P<0.05);两组检查所需时间、检查满意度分析,研究组检查所需时间更短,检查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检查指标统计,研究组中的指标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本次研究通过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64排螺旋CT诊断工作后,可以充分提高诊断确诊率,缩短检查时间,调节临床指标,从而提升检查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对于后续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64排螺旋CT 心血管疾病 临床应用 价值
  • 简介:【摘 要】目的:比较分析甲状腺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病理检查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我院2019年7月-2020年10月间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中随机选取55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分别进行甲状腺石蜡切片和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比较两种切片检查的所需时间和诊断结果差异。结果:经临床比较后发现,甲状腺冰冻切片检查的所需时间要明显短于石蜡切片检查,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甲状腺冰冻切片检查和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的疾病检出率、延迟诊断率和误诊率差异无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冰冻切片的检查时间要明显短于石蜡切片,但两种切片的诊断效果均较佳,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仍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两种切片的合理选择。

  • 标签: 石蜡切片 冰冻切片 甲状腺疾病 诊断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发热疾病相关诊断中,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的诊断效能。方法:此次研究所纳入的研究对象(n=500),均为随机抽取我院分院2016.6~2019.6收治发热病人和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分为病例组(n=250,发热疾病)和健康组(n=250,同期健康体检者),均接受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分析该检测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与健康组相比,病例组血细胞形态异常发生率较高46.80%(x2=7.746、5.334、24.719、5.334、5.465、144.631,P

  • 标签: 发热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临床诊断 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