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肿大淋巴性质的判定可以作为临床疾病诊断的重要评价依据,故临床医生需要有效的检查手段对淋巴进行鉴别。超声检查手段在诊断良恶性淋巴方面具有易操作、无伤害、准确性高等独特优势,现已成为淋巴诊断的首选方法。随着超声新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完善,淋巴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准确性更加提高。该文就超声诊断淋巴病变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超声 淋巴结 新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 对比分析前哨淋巴阴性乳腺癌仅行前哨淋巴活检 (SLNB)与腋窝淋巴清扫 (ALND)术后早期肩关节功能障碍及上肢淋巴水肿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 86例前哨淋巴阴性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 SLNB 组 ( n = 43) 和 ALND 组 ( n = 43) 。结果与 ALND组手术优良率 79.07%对比, SLNB组手术优良率 97.67%较高( P< 0.05), ALND组术后发生上肢淋巴水肿 8例, SLNB组发生 1例。与 ALND组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 18.60%( 8/43)对比, SLNB组发生率 2.33%( 1/43)较低( χ2=4.6527, P< 0.05)。与 ALND组术前肩关节功能对比, SLNB组最大外展角、 Neer评分均未表现明显差异( P> 0.05);与 ALND组术后肩关节功能对比, SLNB组最大外展角、 Neer评分均较高( P< 0.05)。结论 与 ALND相比较, SLNB对于前哨淋巴阴性乳腺癌患者疗效更优,可降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改善患侧上肢功能。

  • 标签: []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 肩关节功能障碍 上肢淋巴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的临床应用,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 2017年 1月 1日到 2019年 12月 1日在我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确诊为乳腺癌的患者 90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通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乳腺以及腋窝淋巴,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做出回顾性的总结和分析,其中 50例经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组,剩余 40例乳腺癌未发生腋窝淋巴转移组。以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患者术前经过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早期诊断腋窝淋巴转移的诊断学价值指标。结果: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患者的皮质明显增厚呈向心性生长,淋巴内钙化灶以及淋巴长短径比(L/S),淋巴边界模糊等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检出率高于乳腺癌腋窝淋巴未转移患者( P< 0.05);发生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患者的血流分布类型主要表现为周边型( P< 0.05)。结论:在早期诊断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诊断方面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乳腺癌腋窝淋巴转移患者所呈现的影像学都有一定特征,能够为患者后期的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可推广应用。

  • 标签: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 早期诊断 乳腺癌 腋窝淋巴结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阳江地区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菌及其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分析。方法:收集我院 2018年 8月 -2020年 7月所有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患者 90例设置为炎症组,而同期未发生腹膜炎的患者 111例患者设为正常组。分析炎症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并分析诱发腹膜炎的危险因素。结果:炎症组 90例患者发生 93次腹膜炎,经过 93次细菌培养,有 82次培养出阳性( 88.17%)。其中在病原菌大分型里面, G+菌分布律 76.83%,高于其他组,而在 G+菌小分型里以表皮葡萄球菌构成比最高 52.38%,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炎症组年龄、原发病≥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中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其重要影响。方法 研究样本为我院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 期间接诊的86例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依据其住院时间的顺序随机分配为对照组(常规护理, n=43)与观察组(优质护理, n=43),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拥有更高的营养健康数据指标(P< 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机率相比对照组明显大幅降低( P< 0.05),所有差异值经验证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针对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机率明显下降,身体营养状况恢复良好,有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临床积极采纳。

  • 标签: 慢性肾衰竭 腹膜透析 优质护理 临床疗效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 淋巴瘤患者 CAR–T治疗时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研究人员选择在本院 2018 年 12 月到 2019 年 12 月内接受 CAR–T治疗的 100 例 淋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 50 例,参照组 50 例。研究组给予优质护理,参照组给予 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护理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参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大于 研究组,经过统计学软件的有效分析,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优质护理 对淋巴瘤患者 在 接受 CAR–T 治疗时 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有抑制作用,可以减少 CAR – T 治疗时患者遭受的病痛,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 标签: 淋巴瘤 优质护理 常规护理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优质护理在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之 。 方法 抽选我们医院在 2016-2018 年接诊的 60 例患有慢性肾衰竭 的 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普通的方法,实验组采用优质的管理模式,对两组的管理效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结果 此次研究的结果对以后的管理有着很大的帮助,并且研究出了很好的结果, 采用优质管理模式这组的管理效果比采用传统模式这组的效果要好。 研究对象在进行管理 以后,在普通方法 的基础上对其实施优质 的管理 ,对患者身体的恢复具有很大的帮助。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中,不仅要运用传统的管理 模式,与此同时,要注重管理方式的优化 ,把 对患者的管理工作做到完善, 从而提升他们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以及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减少其发生心理问题的概率,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对细节部分的处理,从而防止一些问题的发生。

  • 标签: 优质 护理 慢性肾衰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利妥昔单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区组挑选 88例非霍奇金淋巴瘤病患数据资料进行整合并行数据分析归入本研究数据供后续分析使用,本次研究应用随机抽样原则把研究区组划分成两组,两组病患各有 44例。 B组病患接收化疗, A组病患在化疗的基础上加以应用利妥昔单抗,统计整合研究区组与治疗的关联性数据并应用比较分析法进行数据对比。 结果 A组病患经临床治疗总缓解率为 97.23%相较于 B组的 84.09%, A组的数据明显优于 B组, P< 0.05;研究者病患在进行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几率为 9.09%相较于 B组的 27.27%, A组数据明显优于 B组, B组数据为 27.27, P< 0.05。结论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治疗效果远优于单一化疗治疗手段,病患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可有效提高病患生活质量,提高病患治疗意愿。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利妥昔单抗 静脉注射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创伤应激障碍是目睹或是经历灾难性事件的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因为它常常在灾难事件发作,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如果没有及时疏导和治疗,将对个体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广泛重视。为了有效消除心理创伤,必须及时发现积极治疗,同时要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配合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和自我心理调适。

  • 标签: 灾难事件   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理应 激反应 心理调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精准化护理策略预防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患者 PICC血流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间收治的 60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患者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设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精准化护理,两组各有患者 30例,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置管时间上看,实验组明显长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从 PICC血流感染发生率上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差异显著( p<0.05);从住院时间上看,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预防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患者 PICC血流感染中实施精准化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精准化护理 非霍奇金淋巴瘤 化疗 PICC血流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治疗后生存的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肾移植术后的4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收缩期流速峰值、舒张期流速谷值、阻力指数与搏动指数。结果:急性排异组移植肾各径线数值均小于正常组;急性排异组的收缩期流速峰值、舒张期流速谷值低于正常组、RI与PI高于正常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精确检测移植肾大小、形态、内部结构以及血流动力学状况,及早诊断移植肾急性排异反应,为后续治疗提供实质性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移植肾 急性排异反应
  • 简介:【摘 要】 目的 : 探讨 PICC置管导管堵塞的原因并提供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 8例发生 PICC置管堵塞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 PICC置管堵塞原因,并提出针对性对策。结果: PICC置管发生堵塞的原因主要有血凝性堵塞、肺血栓性堵塞、 PICC接口处污染及机械性堵塞。针对以上原因提出护理对策包括置管部位选择、脉冲式正压封管、非血凝性导管堵塞护理措施、建立 PICC系统管理机制以及紧急管理措施。结论:通过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对策可以有效降低 PICC置管导管堵塞的发生。

  • 标签: PICC置管 堵塞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过渡期护理干预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恶性淋巴瘤患者 66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7年 8月至 2018年 12月间,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后者接受过渡期护理干预,两组中各有患者 33例,并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护理前的焦虑、抑郁评分上看,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从护理的焦虑、抑郁评分上看,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从护理前的生活质量评分上看,两组对比差异结果显示( p>0.05),无统计学意义,从护理的生活质量评分上看,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实施过渡期护理干预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过渡期护理 恶性淋巴瘤 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