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7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弓螺钉联合连接棒内固定系统对治疗胸腰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骨折行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治疗中手术室护理的实施效果。方法:收集本院 2016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间收治 66例行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术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 n=33)与观察组( n=33),对照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手术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出血量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 t=20.107, P<0.05),且观察组手术治疗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短( t=14.134, 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存在统计意义( 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腰椎骨折行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术患者予以手术室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手术疗效并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该护理方法对于加速机体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手术室护理 护理效果 手术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椎弓螺钉固定术对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2016年 6月至 2018年 6月入住本院治疗的胸腰椎脊柱骨折患者 40例作为实验对象,根据患者入院顺序进行编号,用奇偶法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 n=20)与对照组( n=20)。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椎弓螺钉内因定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微创椎弓螺钉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与住院天数、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等指标等指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与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指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但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比较差异则不明显( 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微创椎弓螺钉固定术对胸腰椎脊柱骨折的治疗效果理想,可以改善患者的胸腰椎骨折产症状,安全性比较高,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微创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胸腰椎脊柱骨折
  • 简介:摘要 : 目的  探讨经椎弓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 AS) 并寰枢椎脱位的临床护理。方法  采用后路椎弓螺钉系统固定融合治疗 6 例强 AS 并寰枢椎脱位患者。应用 JOA 颈椎评分标准和 VAS 评分标准评价治疗效果,患者进行术后护理效果评价。 结果 手术时间 ( 98. 17 ± 9. 85) min,术中出血量 ( 301. 67 ± 34. 30) ml。患者均获随访,时间 3 ~ 6 年。 6 例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 2 例表现为枕大神经刺激症状者,术后即消失; 3例伴有四肢不同程度运动及感觉障碍者,术后 6 个月~ 1 年完全恢复。 VAS 从术前 ( 7. 0 ± 1. 0) 分降至末次随访时 ( 2. 2 ± 1. 2)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1); JOA 从术前 ( 7. 17 ± 2. 48) 分提高至 ( 13. 67 ± 2. 42) 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0. 01) 。结论 精心的术后护理可提高后路椎弓螺钉系统内固定融合术是治疗 AS 并寰枢椎脱位不稳的有效治疗效果,加快恢复进程,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 标签: [] 强直性脊柱炎 寰枢椎脱位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融合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用经伤椎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患者术后VAS评分、椎体压缩率、Cobb角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2月本院6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单纯给予跨伤椎固定治疗的方法,观察组(31例)给予在跨伤椎固定的基础上加用经伤椎椎弓螺钉固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术前两组术前疼痛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者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观察组患者的椎体压缩率和Cobb角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 椎体压缩率 Cobb角 VAS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和传统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优劣性。方法:于 2016年 8月至 2018年 10月期间,选取医院骨科内的 80例胸腰椎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根据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意愿,将其分成两组,每组 40例患者。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给予传统手术治疗;另一组作为研究组,行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治疗,最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对选取的患者进行调查,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中的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手术切口都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通过数据对比表明,经皮椎弓螺钉固定术更有利于胸腰椎骨折患者的治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被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 标签: 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传统手术 胸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椎弓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手术室护理配合对降低感染率的效果。方法:遴选符合标准的100例后路椎弓固定治疗腰椎骨折的患者,于我院进行手术的时间均介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经由数字随机抽取法予之以组别划分:对照组(50例、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手术室护理),就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并生存质量展开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后路椎弓根 腰椎骨折 手术室护理 感染率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微创经皮穿刺椎弓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我院骨外科收治的 7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纳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设为观察组( n=35)及对照组( n=35)。对照组: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微创经皮穿刺椎弓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术中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情况( VAS评分)以及纠正脊柱后凸畸形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后凸畸形情况比较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研究发现经皮穿刺椎弓固定术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而言是一种可行、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式,可缓解疼痛、纠正脊柱后凸畸形、改善脊髓神经功能,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安全性高,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微创 经皮穿刺 椎弓根内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寰枢椎椎弓钉系统内固定治疗Ⅱ C型齿状突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通过对 10例Ⅱ C型齿状突骨折行寰椎椎弓钉系统内固定患者在围手术期间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体位护理、切口及引流管护理、加强病情观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及并发症预防等。结果:对 10例患者进行随访经 6个月~ 12个月,均顺利通过围手术期,术后无一例出现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寰枢椎椎弓钉系统内固定治疗Ⅱ C型齿状突骨折手术复杂,危险性大,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关键。

  • 标签: []齿状突骨折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路椎弓固定联合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20年3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本研究常规组患者配合后路固定术,实验组患者配合后路固定术联合横突融合植骨术方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两组椎体压缩率、Cobb角、丢失情况以及ODI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两组椎体压缩率、Cobb角、丢失情况以及ODI评分方面优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治疗效果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后路椎弓固定联合横突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骨折的临床价值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后路椎弓根固定 横突间植骨融合术 腰椎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钢板螺钉固定治疗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共计50例研究对象,均为四肢长管骨创伤骨折患者,来源于2018年11月至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骨代谢比较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与 L形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6年 4月 -2018年 3月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 56例,经随机数表法分为接受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治疗的 A组( n=28)、接受 L形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 B组( n=28),术后进行为期 1年的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一般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 3月成骨代谢指标 [Ι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 PINP)、骨钙素( OC)、术后 1年患肢功能分级、随访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差异。结果: 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 B组患者,手术时间于 B组患者( P< 0.05)。 A、 B组患者的骨折在随访期结束时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线模糊愈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标签: 跟骨骨折 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 L型外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骨代谢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在胸腰脊柱骨折中,比较采用跨伤椎固定与经伤椎固定的效果。方法 在本院范围内,以2019年1月-2020年1月为时间节点,选取胸腰脊柱骨折患者50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A组23例行经伤椎固定,B组27例行跨伤椎固定,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时的Cobb角及即刻矫正度相比B组,均显著偏高(P<0.05)。A组术后6个月矫正丢失度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 针对胸腰脊柱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固定治疗,较跨伤椎固定好。

  • 标签: 胸腰段脊柱骨折 跨伤椎固定 经伤椎固定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在诊断冠心病性室壁运动异常中心脏 B超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7年 4月 ~2019年 12月我院接收的冠心病性室壁运动异常者 72例为对象,予以所有病例冠状动脉造影、 B超诊断,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看作金标准,对 B超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以及检查后不良反应率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患者诊断准确率为100.00%,高于 B超诊断的 95.83%( P> 0.05)。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患者不良反应率为 5.56%,高于 B超诊断的 0.00%(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研讨后路椎弓钉棒系统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对椎体功能恢复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随机从我院 2016 年 5 月至 2018 年 6 月期间收治的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中抽取 80 例进行讨论,用随机数字法分组,其中 40 例接受椎管减压术治疗(对照组),另 40 例接受后路椎弓钉棒系统治疗(研究组),观察比较治疗疗效。 结果 :比较椎体功能,治疗前数据差异较小( P>0.05 );治疗后,研究组 LL 高于对照组, TLK 、 Cobb 角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较大( P<0.05 )。比较神经传导速度,治疗前,数据差异较小( P>0.05 ),治疗后,研究组神经传导速度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较大( P<0.05 )。 结论 :退行性脊柱侧弯接受后路椎弓钉棒系统治疗,可更明显的矫正脊柱侧弯,让腰椎恢复正常,促进恢复神经功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 116例颈椎间盘置换结合颈前路融合手术治疗三颈椎病患者,指导临床医生对其的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于我院就诊的 116例诊断为三颈椎病的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颈椎间盘置换术,实验组在颈椎间盘置换术的基础上联合使用颈前路融合手术。结果 实验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术后的各项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颈椎间盘置换结合颈前路融合手术在治疗三颈椎病的患者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在临床中应该大力推广。

  • 标签: 颈椎间盘置换 颈前路融合手术 三节段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胫腓骨多粉碎骨折外固定架术后护理及对并发症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外固定架手术的56例胫腓骨多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患者术后行常规护理,观察组28例患者术后行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43%(P

  • 标签: 胫腓骨多段粉碎性骨折 外固定架术 常规护理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改良刺法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对象选取 80例于 2019年 5月 -2020年 2月来我门诊治疗的乳腺增生患者 ,均在我科室行针刺治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 40例。将传统针刺操作方法运用于对照组,将改良刺法 [1]治疗运用于观察组,对两组患者治疗 3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 3个疗程后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乳腺增生运用改良刺法治疗 ,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有效缓解,相比于传统针刺法,其临床效果更高。

  • 标签: 改良短刺法 乳腺增生 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在胫骨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实践中运用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本实验所涵盖的对象是2019年10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依照双盲法将患者完成甲组(59例)、乙组(59例)组别的划分。甲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手段为外固定架结合有限内固定,乙组患者采用的治疗手段为切开后复位内固定,将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踝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适宜胫骨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结果:经比较研究后发现,与乙组患者相比较,甲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踝关节功能更好,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特征(P

  • 标签: 外固定架 有限内固定 胫骨Pilon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