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 通过回顾性分析20 17年1月到20 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 46名脊柱侧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脊柱侧弯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措施以及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 脊柱侧弯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在手术前应该积极地与患者沟通,增强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在手术后,医护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特征,确保患者的呼吸道保持畅通,防止患者的肺部发生感染。结论 : 精心细致的护理管理能显著提高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 标签: []脊柱侧弯 矫形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微创矫形手术治疗足拇外翻畸形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9例足拇外翻畸形患者设为对照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39例足拇外翻畸形患者设为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评分、拇趾-跖趾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护理后的对比结果表示,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拇趾-跖趾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微创矫形手术 足拇外翻 畸形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其对患者SAS评分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下肢骨科手术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在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之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共有82例。其中41患者在手术中应用腰硬结合麻醉进行治疗,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另外41例患者在手术中应用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SAS评分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较大(P

  • 标签: 超声神经刺激器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动脉硬化闭塞症多见于中老年人,主要是由于动脉硬化引起,少数为糖尿病患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好发于大中型动脉。动脉分歧部是血栓闭塞性疾病的好发部位。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后导致狭窄或闭塞动脉远端血流减少引起相应的脏器或肢体供血不足的症状。

  • 标签: 下 肢动脉硬化 介入治疗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静脉的瓣膜功能障碍,发病因素较复杂,主要有静脉壁结构及静脉高压,另外长时间站立、下肢活动少、排尿困难及长期过劳等均是此病的诱发因素,目前临床有压迫治疗、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大小隐静脉高位结扎术、剥脱术是传统治疗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但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发展使得微创治疗的效果明显提高,在临床应用中逐渐增加,但远期的疗效仍有待验证,因此,本文就目前对于下肢静脉曲张采用微创治疗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并展开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微创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下肢静脉血栓采取血管超声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下肢静脉血栓患者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造影检查,观察组血管超声诊断,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94.87%高于对照组58.97%(P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准确率 血管超声 漏诊率 误诊率 诊断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性疾病的病因、诊断、治疗方法、经验及术后效果、并发症的情况。方法 对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二年期间,所做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性疾病的手术进行分析:全组18例患者,18条肢体,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查,明确下肢动脉栓塞情况及病变范围,均给予急诊行股动脉或腘动脉切开取栓术。结果 术后第1-2天血运恢复17条肢体,足背动脉恢复搏动15条肢体。除1例肢体截肢外,余17条肢体随诊2月~1年,皮温、皮色、足部活动均正常,效果良好。 结论 下肢动脉取栓术治疗下肢急性动脉栓塞是最直接、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手术的关键是重建肢体远端的血供及术后远端动脉的通畅率。

  • 标签: 动脉栓塞 取栓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复方塌渍法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 50 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25例。对照组给予口服利伐沙班治疗, 10mg,每日 1次,共 28天;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塌渍治疗,每天 1次,每次 30 min,共 28天。观察下肢静脉血栓治愈率、治疗前后患者腿围周径及 B超下血栓长度。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显效 15,好转 7例,无效 3例,总有效率 88%大于对照组 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腿围周径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 B超下血栓长度明显减小或消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塌渍法联合口服利伐沙班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疗效明显优于单独使用利伐沙班治疗,中药塌渍法治疗下肢静脉血栓临床疗效确切,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双下肢静脉血栓 中药塌渍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 2017年 11月 -2018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5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先后进行 X线诊断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其中施以 X线诊断的设定为参照组,施以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设定为研究组,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参照组与研究组的检出率分别为 69.23%、 86.54%,参照组低于研究组且差异显著( P< 0.05);研究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高于参照组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相较于 X线,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有着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检出率也更高,可为医生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X线 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预后的影响。方法:下肢骨折患者 1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方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 90例,对照组在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流程化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结果:治疗组术后褥疮、跌倒、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 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早期康复训练在下肢骨折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60 例下肢骨折患者 , 以“随机奇偶数字方式”分为对比组 ( 奇数 ) 与研究组 ( 偶数 ), 各 30 例。对比组患者实施一般康复护理 , 研究组患者采取早期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干预前后膝关节、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下床活动时间、日常生活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 , 两组膝关节、髋关节评分均较本组干预前有所提高 , 且研究组膝关节评分 (80.14±4.55) 分、髋关节评分 (79.39±4.21) 分均高于对比组的 (75.81±3.66) 、 (74.63±3.89) 分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下床活动时间 (5.87±1.14)d 短于对比组的 (7.25±1.36)d,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85.77±3.11) 分高于对比组的 (78.65±2.84) 分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2593 、 9.2596,P=0.0000 、 0.0000<0.05)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 3.33% 低于对比组的 20.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4.0431,P=0.0444<0.05) 。结论 给予下肢骨折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护理 , 有助于更好改善患者膝关节、髋关节功能 ,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使患者尽早下床 , 尽快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 应用效果与价值都较高 , 可在下肢骨折患者康复护理中大力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下肢骨折手术患者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康复预防治疗要点。方法: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收治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预防及治疗方法,康复组采用康复预防治疗干预。比较两组满意情况;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康复组发生下肢静脉血栓2例,发生率为5%;对照组下肢静脉血栓7例,发生率为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预防及治疗满意度,康复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下肢静脉血栓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长期卧床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收治的3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采取预防性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长期卧床引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采取预防性护理方法,能够从多个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缓解患者痛苦,有利于患者加快恢复速度,提高各项症状改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长期卧床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下肢静脉曲张射频消融治疗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 2019年 2月至 2019年 12月间收治的 5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高位结扎及剥脱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的住院时长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长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恢复时间短,住院时长也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 9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 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p< 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射频消融治疗对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下肢静脉曲张 超声引导 射频消融 剥脱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 CT血管成像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4年 1月 -2017年 7月我院收治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 100例,于术前一周进行减影血管造影、 CT血管成像、彩超检查,对三种检测方法对于颅内肿瘤检出率比较。结果 减影血管造影、 CT血管成像、彩超检出率分别为 96.00%、 91.00%、 86.00%。减影血管造影和 CT血管成像检出率无明显差异( P>0.05),彩超检出率明显低于减影血管造影和 CT血管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T 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检查中具有可靠的准确性、安全性 , 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 ] CT血管成像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临床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护理在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对我科收治的 1例脑出血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基础上重点给予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评价综合护理基础上结合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在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结果:本例脑出血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凝血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家属对护理效果满意。结论:综合护理结合重点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对于神经外科脑出血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选取 2018年 7月到 2020 年 6 月的 120例骨科创伤术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 60例,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 ;观察组 60例,采用预防治疗与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跟栓塞治疗效果。结果在本次探究中,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栓塞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对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提前预防与治疗可以明显地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骨科创伤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