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对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通过我院接到呼叫电话后出车以及由“120”转发出车命令单出诊的脑卒中患者100例,采取随机数字抽选的方法进行平均分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救治护理,实验组给予急救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急救费用、预后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脑卒中的患者,运用急救护理路径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以及致残率,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脑卒中 院前急救 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因为急救护理工作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社会性强、时间紧急、随机性强、急救环境条件差,并且急救所进行的是遭受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患者抢救。因此应加强急救知识、技术的学习与培训,组织实施急救技能的演练,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杜绝医疗纠纷与事故的发生,保护医院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 标签: 院前 急救中心 创伤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多发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创伤,且至少有一处是危及生命的。此类病人伤情重,失血量多,对全身状态影响较大,病理生理变化较严重。多发伤如果得不到正确,及时的抢救和护理,死亡率和病残率就会增加。在急诊科进行的抢救工作是挽救多发伤患者生命的关键,而主动,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抢救工作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 标签: 多发伤 院前急救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急诊急救与护理对急性心梗病人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救治于我本院的共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2例入院接受急诊急救与护理的患者为实验组成员,18例人未接受急诊急救与护理的患者为对照组成员。结果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急性心梗病人进行急诊急救与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急性心梗病人的急诊护理应在临床工作中得到普及。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诊护理 抢救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PDCA循环运用在急救护理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随机将急诊患者60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急救护理,而观察组则运用PDCA循环法,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急救时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将PDCA循环运用在急救护理管理中效果显著。

  • 标签: 院前急救 PDCA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话回拨指导在急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6例急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常规予以医疗急救;观察组在赶往现场的途中对患者进行电话回拨指导,到达现场后再予以常规医疗急救。观察2组患者的依从率、第三方调查满意度和投诉率。结果观察组的依从率是72.72%(16/22),高于对照组的41.67%(1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第三方调查满意度是9.5±3.1分,高于对照组的7.8±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投诉率是4.55%(1/22),低于对照组的16.67%(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救中提前对患者进行电话回拨指导,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增加患者的满意度,从而改善医患关系,减少投诉。

  • 标签: 电话指导 院前急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救中使用喉罩进行气道管理的效果。方法分析我们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使用喉罩在急救中进行气道管理的45例患者,统计其操作成功率、操作时间、有效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从而综合分析其使用效果。结果45例患者中,操作成功40例,成功率88.89%;操作用时11.1+2.1s;成功插管的40例患者中,37例有效,有效率92.50%;1例发生组织损伤,发生率为2.22%,2例发生呕吐,发生率为4.44%,无一例发生气道梗阻、心跳呼吸骤停等危重并发症。结论在急救中使用喉罩进行气道管理,成功率高、耗时短暂、有效率高、并发症少,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特点,因而使用效果确切。

  • 标签: 院前急救 喉罩 气道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沟通时,调度员沟通能力是实施急救中的基本技能,本文对急救中,调度员各类沟通的行为规范,沟通过程中应遵从的原则以及影响调度员沟通能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对急救中调度员沟通能力的提高提供指导。

  • 标签: 沟通原则 院前急救 行为规范
  • 简介:摘要总结了县级综合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582人次急救中有52人次发生不同程度的纠纷。分别探讨基层医院急救医疗引发纠纷的常见原因与对策,针对原因采取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更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医院急救的质量和水平。

  • 标签: 基层医院 院前急救 医疗纠纷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危重病患者急救的人性化护理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80例急诊危重患者,采用随机平均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行急诊科急救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行人性化护理,采用抑郁自评量表与焦虑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精神状态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为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50%(P<0.05);经急救后,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急救的运用中,可有效改善危重病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危重病患者 院前急救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责任制全程护理模式在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5例急救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按不同的护理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患者应用责任制全程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急救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急救出错率、死亡率以及院内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的护理技能、心理护理、沟通能力、服务态度4个维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救中应用责任制全程护理模式可减少急救出错率及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院前急救 责任制全程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以不同的入院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由家属送入医院未采取急救护理措施,观察组由救护车辆送入医院并实施急救护理,对比两组的治疗所需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病发至抢救时间、溶栓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总发生率以14.54%低于对照组的38.18%(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救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及住院时间,有效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及无缝隙连接急救中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诊科呼吸心跳停止行心肺复苏的患者100例,均为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急救干预(对照组,n=50)与应用急诊护理流程干预(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急救信息平均受理用时、呼叫-出车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一般情况判断平均用时(30.2±3.2)s,对照组(45.2±1.9)s,对比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气管插管、心电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完好率、器械摆放合理率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88%,86%,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出诊速度(3.8±1.2)min,对照组(6.1±2.4)min,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急救技术实施成功率、患方满意度率均高于对照组,差错事故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心肺复苏及无缝隙连接急救中应用急救护理流程,可增强、院内急救时效性,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 标签: 急诊护理流程 院前心肺复苏 无缝隙连接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在急危重患者急救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按照霍尔三维结构模式理论,建立三维护理管理模式,逻辑维培养急救护士的批判性思维,改善急危重患者急救护理逻辑思维。时间维加强急救护理时间管理,提高工作效率。知识维加强急救护理知识的培训,提高整体护理水平。急救中运用三维护理管理模式,持续改进质量结果,三维法护理培训后,急救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大幅提高,急救意识增强,反应能力加快,医、护、驾配合更协调。患者急救成功率前后由81.02%提高到87.62%,患者满意度由81.98%提高到92.85%。结论三维护理管理模式保障急救护理流程顺利开展,提升了急救护理水平、急救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运用。

  • 标签: 院前急救 危急重患者 三维法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中成人心脏骤停的有效救治方法。方法就指南中变动的按压、通气的指标不同做比较,比较2015版、2010版指南指导下心肺复苏成功率。结果2015版指南指导下的急救心肺复苏成功率提高。结论2015版指南中提出的限定的按压和通气指标有助于指导提高院急救成人心脏骤停的复苏成功率。

  • 标签: 心肺复苏指南 心脏骤停 院前急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我院急救精神异常的患者及护送专科医院治疗。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1月-12月急救接回的40精神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护送精神专科医院24例,所有患者途中未出现危险情况,医护安全将患者转运到专科医院,专科医院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接收住院进一步治疗。

  • 标签: 院前急救 精神分裂症 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