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远程缺血预适应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系统随机化法将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6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分别3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远程缺血预适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查结果、NIHSS评分和血压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NIHSS评分变化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新发梗死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梗死体积缩小人数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不显著(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采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不仅可以减少新发梗死发生率、促进梗死体积的缩小,也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病情。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远程缺血预适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和护理,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还采取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进行治疗,观察、分析、总结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进行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康复有效率92%,<对照组患者康复有效率84%,对比数据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早期康复护理措施能帮助降低脑血栓患者的致残率。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早期康复护理 降低致残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栓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2015年10月之间收治的37例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7例脑血栓患者经治疗后,痊愈9例,好转21例,无效7例,治疗有效率为81.08%。结论对脑血栓患者实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并注重其康复治疗,可使其病情得到稳定控制并减少复发的可能性。

  • 标签: 脑血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采用纳洛酮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脑血栓患者72例,分为两组,常规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采用纳洛酮治疗,分析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起效时间、临床总有效率等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纳洛酮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患者生活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纳洛酮 治疗 脑血栓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栓后偏瘫患者的心理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290例脑血栓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功能性训练等,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额外进行心理护理模式,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及不良情绪发生率等。结果治疗后配合不同的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8.3%,显著低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8.3%),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症状自评表评分情况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于脑血栓偏瘫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可提高患者康复效果,且患者满意度高,不良情绪程度下降明显,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脑血栓后偏瘫 心理护理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用于脑血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护理前,且护理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好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率为97.28%,对照组的满意率为81.08%,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脑血栓患者的预后质量,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升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脑血栓 优质护理 满意度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辛伐他汀在面栓治疗中的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200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实施辛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HDL-C和TG、TC和LDL-C值。结果治疗后,常规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同时,实验组患者的HDL-C和TG、TC和LDL-C值等指标明显优于常规组,对比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脑血栓的治疗中,实施辛伐他汀治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因此可广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宣痹通脉汤 美托洛尔 AMI 早期心室重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脑血栓病人康复期的临床护理干预的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8例脑血栓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13例和研究组1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优质护理干预,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病人在临床上的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疗效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对脑血栓病人疗效显著,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有利,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社区脑血栓患者 护理干预 日常生活能力恢复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脑血栓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所收治的108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结果观察组总护理满意度96.30%(52/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45/5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在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脑血栓病人临床效果良好,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神经功能缺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脑血栓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血栓的复发因素以及临床预后进行分析。方法收集388例首发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对比复发患者与未复发患者的检查指标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随访12个月发现有57例患者复发脑血栓,复发率为14.69%。对比发现纤维蛋白原、高血压病史、年龄、烟酒史、高血脂史为脑血栓的复发危险因素。结论纤维蛋白原、高血压病史、年龄、烟酒史、高血脂史为脑血栓的复发危险因素,应针对以上因素对脑血栓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提高患者预后。

  • 标签: 脑血栓 复发因素 临床预后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5年11月期间收治的58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72.41%),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Barthel指数评分上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早期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脑血栓形成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尿激酶溶栓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卒中量表评分比较,观察组各时间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栓形成的治疗采用尿激酶溶栓对神经功能改善明显,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脑血栓形成 尿激酶 溶栓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于急性脑血栓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按照神经内科护理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研究组Barthel指数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有效降低致残的发生率。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血栓患者施行Orem自理理论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2月—2017年2月对我院脑血栓患者14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Orem自理理论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社会功能评分、精力评分、躯体疼痛评分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2.14±1.24)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7.29±0.94)分,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对脑血栓患者实施Orem自理理论护理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脑血栓 Orem自理理论 社会功能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脑血栓治疗中应用辛伐他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脑血栓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均分成2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5例。对照组患者施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辛伐他汀,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颈动脉斑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予以观察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3.3%,与对照组68.9%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显著小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脑血栓治疗中应用辛伐他汀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显著减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脑血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栓患者应用不同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本次病例对象为我院自2014年11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脑血栓患者,按照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细致化组。常规组常规进行基础护理;细致化组开展细致护理工作。评价(1)脑血栓治疗效果;(2)护理态度、护理技能、心理疏导3项满意评分。结果(1)细致化组患者脑血栓治疗效果显著比常规组高,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2)细致化组护理态度、护理技能、心理疏导3项满意评分显著比常规组好,比较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血栓患者应用细致护理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提升患者对护士护理态度、护理技能、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脑血栓患者 不同护理干预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脑血栓住院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和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3年7月~2015年11月以来所收治的75例老年脑血栓住院患者,按照住院号尾数奇偶将患者分为护1组(37例)和护2组(38例)。护1组住院期间开展常规护理;护2组住院期间给予全面优质护理。评价(1)家属满意率;(2)住院时间、护理后患者负性情绪评分、依从性评分;(3)致残率、死亡率、纠纷率。结果(1)护2组患者家属满意率显著比护1组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2)护2组住院时间更短,护理后患者负性情绪评分、依从性评分显著比护1组好,有统计学差异,P<0.05;(3)护2组致残率、死亡率、纠纷率显著比护1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脑血栓住院患者给予住院期间全面优质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升其配合度,减少致残率和死亡率,患者家属满意,可有效规避医疗纠纷,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脑血栓住院患者 临床护理方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6%,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7%,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评分,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 标签: 急性脑血栓形成 早期康复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衰竭合并的诱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方法110例呼吸衰竭病人中对出现的18例病人病历分析。结果通过临床诱因分析及精心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密切的观察、对症护理及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降低呼吸衰竭并发患者发病率的关键。

  • 标签: 呼吸衰竭 脑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急性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人数各为60例患者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以及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能力的恢复。结果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总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病情更好的恢复,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早期护理干预 护理效果